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5日 15:14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徽文化视阈下的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4-04 11:50:10 浏览数:

徐 勇 汪峰涛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徽文化既包括新安理学、医学、画派,徽派篆刻、版画、建筑、朴学,徽州商帮、宗族、教育、戏曲、三雕、科技、村落、文书、历史人物,又包括徽州民俗、方言、民间工艺、茶道、徽菜等[1]。它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等诸多学科,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敦煌学、藏学并称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徽文化中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和利用,特别是徽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对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有很好的启示。

处于地域文化中心的地方高校,目前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建校时间相对较短,文化积淀不够深厚,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方面实力也相对较弱。据统计,目前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人数占据相当比例,约占到了地方高校教师总人数的一半以上。青年教师,从年龄界定上来说,这一群体一般被认为年龄在35岁及以下。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后,开始出现了中西多元文化的交织碰撞,青年教师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影响和冲击,呈现出对师德师风的茫然和冷漠,师德滑坡、师风沦丧情况时有发生。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师德是一个高校教师最重要的素质。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实践的推动者,是青年大学生直接的效仿者,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引领者。他们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后起之秀、生力军,其道德情操对青年大学生有着润物无声的影响,对高校教书育人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因处特殊场域及环境影响,师德师风呈现出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

(一)内隐性和无形性

师德师风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主要依靠隐形或无形的契约发挥作用。同时,师德师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必须充分激发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养成的内在自觉性。如果地方高校只是一味地约束青年教师,不断向青年教师提要求,而忽略从青年教师的角度为其提供软硬件条件,忽略师德师风的内隐性和无形性特质,势必会造成青年教师心理预期的落差,不能有效激发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形成师德的自我约束,不利于师德师风长期建设。

(二)边缘化和碎片化

在地方高校现有治理体系中,一直缺少主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部门。一般来说,组织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工会、二级学院等多个部门均涉及青年教师的管理职能,但却又缺少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主导推进青年教师师德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管部门,导致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不清晰,重视程度不够,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不强。即使学校偶尔开展的一些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也很零碎、不成体系,教育效果有限。

(三)时代性和渐进性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师资来源多样化、素质参差不齐,师德师风建设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成不变,不同时期地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标准、目标不尽相同。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推进过程,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协同共治,离不开地方高校长期的教育实践,离不开每一位青年教师的真情付出。青年教师要主动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出现师德师风的问题;
还要主动与地方高校的发展相适应,利用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以扎实的教学功底获得学生认可,以崇高的师德师风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

鉴于以上分析,用徽文化的独特魅力柔性优化师德师风建设保障机制的刚性,能够有效化解意识形态灌输刚性场域下青年教师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徽文化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精神滋养

文化与道德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徽文化内容丰富详实,体系系统完备,世人给予了很高赞誉。加强徽文化与师德师风的耦合建构研究,既是历史使命更是现实要求。

徽文化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丰赡的理论指引和方法论建议,它有助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坚定理想信念。任何一种先进的文化都离不开教育的基础支撑,它必然伴随着一整套系统的教育体系,而教育的推广与繁荣又为文化的兴盛与自信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徽州教育与徽文化二者关系亦是如此。徽州教育特别重视人格的塑造与提升,提倡德治,更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再如徽商创业,前仆后继,不懈努力,创造了徽商的辉煌,成就了不朽的徽商精神,凝练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以义制利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的敬业精神、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等等,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发。如今徽州大地上牌坊高耸、祠堂林立、书院遍布、建筑精美、道桥通达,凡此现实物态,都离不开徽商精神的滋养,都可以从徽商精神中追本溯源。进入新时代,面对地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借助徽商精神与时俱进,呼唤“贾道商德”的重新回归,更是刻不容缓。朱熹开创的新安理学,强调理性主义传统,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理性思维,尤其重视个人修养和气节的价值追求,重义轻利,时至今日一点也不过时。综上,徽州教育、徽商精神、新安理学等,都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丰饶的精神滋养。

(二)徽文化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价值支撑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自身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自身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自身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2]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标本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下的、既是区域的也是世界的、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徽文化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忠、孝等文化价值观中的合理成分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一脉相承、高度契合。

首先,徽文化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三个倡导”相契合。历史上,古徽州的名人乡贤大都具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他们主动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命运联系在一块,他们崇先报本、救灾恤患、爱乡爱国,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共通性。再者,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优秀的地域文化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应不断汲取整合徽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徽文化中崇尚和谐、诚信友爱、敬业奉献等方面资源的当代价值;
反过来,传承和弘扬徽文化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下进行,在这种引领作用下应辩证地处理好传统文化的取舍与扬弃,抢抓机遇、主动融入、服务当下。综上,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师风三者共同作用于青年教师这个主体从而产生内化作用。只有把徽文化中具有价值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出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师德师风建设才能获得新的动力和发展。

(三)徽文化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典型垂范

徽文化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经典的名人故事及人物素材,挖掘和提炼徽州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具有很好的现实借鉴意义。历史上,古徽州出现了朱熹、汪道昆、程大位、胡适、陶行知等一大批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们都是践行高尚师德师风的典范,其先进事迹有助于培育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和爱国情感。又如徽商,很多徽商因为诚信而誉满天下,如歙县商人许宪“惟诚待人,人自怀服;
任术御物,物终不亲”①;
徽商洪辑五,“轻货财,重然诺,义所当为,毅然为之,……推为群商领袖”②;
徽商黄龙孙,“贸易无二价,不求赢余,取给朝夕而已。诚信笃实,孚于远近”③。徽商“贾而好儒”的人格魅力、“正己修身”的品性修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信条,成为古今商界的模范,都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经典素材。

在徽文化资源里挖掘和提炼典型示范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找准找实典型。典型人物及事例要真实、可靠、可信,依托于历史事实,要原原本本、实事求是,不能用造假的方式包装催生典型,不能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拔高夸大典型,务求使典型让人信得过、看得见、学得到。二是要丰富创新形式。青年教师具有崇尚自由、追求独立等特点,要善于结合青年教师这些特点开展典型示范教育,生硬灌输、空洞说教、刻意迎合不行,要通过丰富的手段、新颖的形式、真切的情感表达出来。三是要讲好徽州故事。坚持历史辩证法,用口述史讲好徽州故事,把事例、道理讲清楚、讲透彻,不言过其实,不巧言令色,只有这样才能打动青年教师、感染青年教师、赢得青年教师认同。

(四)徽文化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制度借鉴

徽文化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制度借鉴和伦理规范。当前受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等负面因素的影响,青年教师功利倾向明显,教书与育人脱节,师德师风的评估标准及评价体系需在短时间内制定完善,并要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徽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底蕴丰厚、成果丰硕,如徽州契约文书正是古代徽州人利用“契约”和“族规家法”来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公正法治的意识体现。从社会治理层面来说,古徽州人特别善治,他们聚族而居,弘扬忠孝、仁义、和谐等思想,主动维护宗族、家族之间的公共利益,构建了相对稳定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善治的理念、制度深入民心,有效促进了古徽州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又如古徽州的教育制度尤其发达,教育理念尤为先进,始终坚守“富而教不可缓”的理念,在崇文重教的风气下推动古徽州地区培育出“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浓郁学风,培养出一大批社会精英人才。再如徽商践行“诚信重义”准则,讲规矩、守底线,与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妙,“诚信贾道”职业道德的回归有助于促进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因此,盘活用好徽文化中的制度文化,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师内在的师德修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高校、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将制度的刚性约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高校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他们的个体责任感,激发他们内在的正能量,使他们在愉快的生活和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师德师风教育,不断提升青年教师队伍素质。

(一)文化润德,以徽文化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首先,创设浓郁的师德师风文化氛围,坚持地域特色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的深度融合。地方高校可以将古徽州的教育思想融入本校的校训校风,结合古徽州名人名师的名字开展校园楼宇、道路、景观命名工作,广泛张贴宣传古徽州教育名师的治教名言和育人思想,用徽文化滋养青年教师。总之要充分发挥徽州名人文化的育人功能,让青年教师从地方名人文化的土壤里汲取先进元素与优质资源,并内化为自身稳定的文化特质。其次,发挥地方高校科研优势,成立徽文化研究的专门组织或机构,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徽文化方面的项目课题,培育一批徽文化研究的重点课题项目,丰富拓展徽文化的内容与价值;
定期举办徽文化、徽学方面的高层次学术会议、论坛,举行师德师风方面的专题讲座、报告会,开展具有徽文化特色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素养。最后,还要做好徽文化与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度结合。将徽文化中的制度精神与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相结合,将徽州历史文化名人与发挥师德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相结合,将徽商的和谐精神与注重青年教师团队建设相结合,将徽商的开放精神与广开青年教师培养渠道相结合,将徽州教育文化与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职业发展相结合,等等。

(二)课程育德,将徽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全过程

师德师风建设与“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息息相关。“课程思政”作为地方高校协同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挖掘所有课程的隐形教育资源,引入人文关怀和社会思考,实现地方高校课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课程思政的实施有助于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首先,地方高校有条件可以实施徽文化的教学渗透,组织青年教师编写徽文化、徽学方面的校本教材,开设徽文化、徽学方面的选修课或必修课,建设徽文化特色示范课程或网络课程,通过徽文化的辐射引领作用,使青年教师获得直接的师德师风情感体验,无形中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灵活运用多样的课堂形式,学会和运用好课堂教授、互动问答、教学反馈、教学督导等形式,根据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和多元化需求,引发青年教师与青年大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最后,还可针对青年教师开展示范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组织开展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活动,打造常态化的集体备课、教学激励制度;
用全程化的徽文化教育理念引领青年教师的培养进程,全面推进青年教师全程导师制,构建起立体化的青年教师培养结构,实现徽文化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三)实践树德,开展徽文化体验与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徽文化体验与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青年教师实地感受徽文化并获得直接的认知体会,有助于提升师德师风教育的感召力和亲和力。首先,要善于发现、整合与运用那些隐匿于徽州历史文物古迹、各类纪念馆和博物馆中的教育资源。物质文化方面,地方高校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参观考察诸如徽州文化博物馆、徽州古建筑、徽州古村落、徽州红色教育基地等历史遗迹;
精神文化方面,如徽州民歌民谣、徽州方言、徽州民俗、徽州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青年教师体验徽文化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还可以通过文字、图片、书籍、影像资料等,进一步了解感知徽文化。其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实践平台和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和平台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不断推进实践活动固化规范形成长效机制。最后,要有计划对青年教师开展徽文化教育培训,选派青年教师到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挂职锻炼、访问交流,进一步加深青年教师对徽文化知识和传统技艺的认识和理解。总之,徽文化体验与实践活动是徽文化融入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路径,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符合青年教师的期待视野,必须注重活动的质量与实效,不可流于形式。

(四)载体弘德,创新徽文化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传播载体

青年教师运用新媒体和大数据的能力较强,可以进一步开辟拓展师德师风学习、宣传、教育的空间和场域,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应用软件,创新开发“微课堂”“云课堂”“易班”等线上平台。首先,依托地方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成立青年教师新媒体运营中心,定期编辑、推送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资料。其次,在地方高校校园网增设徽文化、徽学研究展示平台,开辟师德师风专题论坛,实现线上线下、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融合互动。第三,广泛开展徽文化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徽文化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
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利用各地方高校目前已经建立的徽文化研究所、徽学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与机构的资源,系统地学习与提升。第四,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资源。网络视频信息容量大、渠道来源广、便于观看学习,深受青年教师追崇喜爱,特别是近年来以《徽州》《天下徽商》等为代表的大型纪录片,通过视频镜头生动地再现了古徽州历史人文与徽商精神,让青年教师随着镜头去了解、体会古徽州的历史形态与文化特质。总之,网络的时效性、手机的便捷性以及新媒体强大的社交服务功能为徽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注释:

①文中相关材料引自新安歙县许氏东支世谱.卷三.

②文中相关材料引自敦煌洪氏统宗谱·卷五九·辑五先生传.

③文中相关材料引自1883年刻本婺源县志·卷三六·人物·义行.

猜你喜欢 徽商师德师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徽州人摄影世界(2021年6期)2021-06-18谨防师德师风失范广西教育·C版(2021年10期)2021-03-08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7期)2021-01-13论“新徽商”的定义安徽开放大学学报(2020年2期)2020-12-23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8年11期)2018-06-11徽商回归之路决策(2016年11期)2017-01-06徽商回归决策(2016年11期)2017-01-06溪边桥下,春里徽州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

推荐访问:师德 青年教师 高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