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9日 15:03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长效机制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4-05 08:55:09 浏览数:

李 芳

(烟台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物质、精神、制度等资源的总和。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国内外形势和多种思潮的影响下,他们亟须革命文化培育来筑牢自己的信念之基。当前的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革命文化培育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建立革命文化教育长效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和常态化,是促进新时代革命文化培育不断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一)增进大学生在革命文化培育中的使命感

在理解革命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把握革命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担负起继承革命文化的历史重任,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使命感。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凸显革命文化的科学性和可信性,发挥革命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激发大学生继承和传播革命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唯物史观,结合唯物史观思考问题,把握好革命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文化价值。通过增强大学生在革命文化培育中的使命感,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加强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坚定信仰革命文化,执着践行革命文化,从而将革命文化内化于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成为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思想武器。

(二)加强大学生革命文化的理论学习

大学生革命文化理论知识掌握不足,是大学生对革命文化认同感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大学生亟须加强革命文化的理论学习。首先,大学生要提升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进行革命文化的理论学习。其次,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借阅革命文化相关书籍。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提高相应的理论水平,巩固大学生革命文化的文化自信,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塑造高尚人格。最后,大学生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增强在课堂学习的获得感,提升自身对革命文化的理论认知。加强大学生革命文化的理论学习,引导学生了解革命文化先进思想的发展脉络,化解认知和信仰的困境,增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情感认同。

(三)丰富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丰富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能够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育人功能,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丰富革命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可以拉近大学生与革命文化的距离,让大学生在历史情景的再现中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大学生要认真观看革命影片,阅读革命文学,欣赏革命歌曲,多渠道体验革命文化,从而提升革命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力。其次,大学生可以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探寻革命先辈足迹,感受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从而激发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石。最后,大学生还可以拜访革命英雄人物,聆听红色战斗故事,传承革命文化基因。大学生要学习革命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和高贵品格,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承担起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重任。

(一)家长在革命文化培育中做好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是家长对子女有声的教育和无声的教育,一般包括家长的理论说教和榜样示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将革命文化培育融入理论说服和榜样示范中,可增强可信度和感染力,有利于子女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首先,家长要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通过深入沟通,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增进革命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涵养,理想信念的坚定。其次,家长需要谨言慎行,言行一致,弘扬革命文化的模范作用,带头做革命文化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最后,家长要加强相关教育知识的学习和储备,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掌握正确的教育规律,关注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保障家庭教育和革命文化培育的融合。

(二)家长在革命文化培育中创新教育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革命文化的历史内涵需要与时代主题相结合,进行丰富、传承和创新。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断创新革命文化教育内容,有利于提高革命文化培育的效果。首先,家长需要不断探究自己的革命文化知识内涵,深耕革命理想信念的火种。家长受到革命文化的影响感染,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中汲取养分,价值观念得到更新,就能够为革命文化培育提供强大的理论保障。其次,家长在进行革命文化培育时,要注重从原先的教育灌输话语向情感互动话语转化,并且采取互动话语与大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实现革命文化话语通俗化,拉近大学生与革命文化的距离,促进革命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家长创新革命文化家庭教育内容,有利于拉近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的时空距离,有效推动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的亲和力。

(三)家长在革命文化培育中融入家风教育

家风是一个家庭文化的传承,对大学生的革命文化培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的一个重要枢纽。将革命文化培育融入家风教育,营造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可以助力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的顺利进行以及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因此必须重视家风教育在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的影响,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革命文化[2]。首先,家风教育突出家国情怀的关键作用。家长要带头弘扬爱国主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的引导,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自觉担当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其次,家风传承融入甘于奉献的模范作用。家庭成员和谐相处,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传家宝”,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积极投身于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最后,家风教育彰显艰苦奋斗的引领作用。家长要带头践行勤俭节约的革命文化传统,教育大学生切勿奢靡浪费,将国家利益放在重要地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利益观。

(一)推进革命文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是大学生日常接触最密切的场所。建设革命文化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接受革命文化熏陶,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首先,注重校园文化的物质景观建设。高校可以将革命文化元素融入学校场馆的建设中,使学校场馆带有革命文化意蕴,让大学生在出入之中感受革命文化。另外,还可以在校园建筑中,设计革命英雄画像,展现重大革命事件画卷。通过宣传标语、雕像等直观的形式,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其次,加强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为了使大学生真正践行革命文化精神,高校可以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建立革命文化践行奖励制度。例如,建立高校大学生德育奖励制度,针对乐于助人、刻苦努力的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加分,在学生的评奖评优中,适当突出品德奖励的内容,通过发扬革命文化的制度建设,增强革命文化的正面导向作用。最后,丰富校园文化精神载体。利用各个纪念日节点,积极开展革命文化纪念活动,组织大学生通过演唱革命歌曲,演讲革命故事等方式,唤起大学生的革命文化记忆,提升大学生的革命文化修养。

(二)建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革命文化协同育人机制

在保证思政课程为革命文化培育主渠道的基础上,高校应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结合起来,形成革命文化的协同育人机制。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紧密联系,互为支撑,共同贯通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构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机整体。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各科专业课程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与传授知识相结合,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立德树人不仅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还应全校所有教师共同努力,需要在学校思政课和专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融入革命文化,以及各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课程中的革命文化因素,结合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力求达到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体现出思政德育元素,整个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通过课程思政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

(三)提升教育工作者的革命文化认知水平

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包括学校党政干部、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教育工作者是革命文化培育的直接实施者,在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打造一支具有较高革命文化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革命文化教育工作者队伍非常关键。首先,要保证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革命文化教育取得实效,就要“健全教师管理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3]。所以,高校要健全完善教师的选拔培养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样才能引导教育工作者在革命文化培育中主动地担当与作为,坚定不移地推动革命文化培育落地生根。其次,加强教育工作者的革命文化知识培训。教育工作者只有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知识量,才能保证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的顺利进行。因此,高校要积极进行引导和部署,开展教育工作者的革命文化知识培训工作,为教育工作者提升革命文化知识储备提供平台和机会。另外,积极鼓励教育工作者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获取学术前沿信息,使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将革命文化内容融入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确保为革命文化培育提供理论成果和智力支持。最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革命文化涵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自身革命文化思想底蕴和理论宣讲能力,以便顺利开展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工作。教育工作者需要夯实自身革命文化底蕴。教育工作者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用正确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4]。积极践行革命文化精神,身体力行地为大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理论宣讲能力。教育工作者首先对革命文化要有清晰和正确的整体认知,这样才能对大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提升教育能力,积极探索革命文化培育的创新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让大学生在乐于学习的过程中有所获得。

(一)挖掘革命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革命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和信念支撑作用,能够激励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因此,一方面,大力发展革命文化产业,鼓励文艺工作者认真创作和传播革命文化的文艺作品,从而使大学生直观体验历史,正确解读历史,依托红色作品传承革命文化。利用红色作品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优势,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根植理想信念于大学生心灵深处。另一方面,加强革命文化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开发高校所在区域的革命资源。这就要充分发掘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场所的社会教育功能。如将各地的革命遗址按照年代、主题分门别类,建立分主题、分时代类别的革命遗址群,方便大学生参观和研究。

(二)推进社会范围的革命文化话语转化

随着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传承、创新,因此对革命文化的话语转化具有时代价值。革命话语转换能够拉近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的距离,提高革命文化培育效果。首先,社会需要激活革命历史文本话语,转变为通俗易懂的群众话语。利用革命纪念活动,政府将革命历史文本语言以宣传标语的方式,让革命口号在群众话语中复活和传播。其次,社会实现革命话语向时代建设话语转化。政府宣传部门需要在把握革命话语精髓的基础上,改变革命话语的讲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从而在保持革命文化话语实质的基础上,传达新时代的话语理念,实现革命话语的与时俱进,与大学生产生情感共振。

(三)推行革命文化培育融入日常生活

在社会层面上,将革命文化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创新革命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感,促进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的整体效果。在日常生活中,生活习惯、风俗人情往往具有稳定性,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入内心的,革命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更能扩大革命文化的影响力。首先,在中国传统节日仪式中,增加革命文化因素。比如,将缅怀革命先辈作为传统节日仪式的一部分,可以使传统节日仪式内容丰富,同时促进革命文化的别样传播。其次,灵活掌握重革命文化和日常生活结合的尺度。将革命文化精髓注入日常生活中,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和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进行形式的转变。最后,探索革命文化精神与当下日常生活的平衡点和交接点。我们需要认真思考革命文化精神的崇高性与日常生活的安逸性之间的交接点,采取恰当的方式,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在此基础上,革命文化精神褪去神圣的外衣,化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和指导原则。这样,随着二者的稳定结合,引领全社会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推动革命文化创新性传承。

综上所述,革命文化培育是当下时代加强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未来战线的生力军。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价值取向自我化,社会责任感弱,这对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提出了挑战。因此,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需要结合大学生特点和时代形势,不断探索新方式,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建立大学生革命文化育人长效机制。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力量集体参与。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应在大学生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四者之间实现协调互动,从而推动大学生革命文化培育的纵深进行,实现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使大学生成长为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话语培育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教师博览(2021年7期)2021-12-16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世界教育信息(2019年3期)2019-03-27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推荐访问:长效机制 培育 路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