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9日 19:26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实践——“1+X”试点背景下能力成熟度视角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5 11:05:08 浏览数:

詹荣花,黄爱玲,肖龙

(闽南理工学院 财务与会计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组织形态的演变,特别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财会的定位发生一系列的根本性变化,可以称之为企业“新财会”。一是财会目标由利润目标转化为价值目标;
二是财会职能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
三是财会活动由核算向管理、内控、决策迁移;
四是财会职能领域从单纯生产经营向与资本运营并发的双层经营切换。新财会在基本构架上的变化,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上突破了历史成本原则的痛点和局限,引入现行价值原则,由单一历史成本标准,进化为历史成本与现行价值并行的结构性标准。所谓现行价值计量,就是估值,尤其是作为资产评估的智能化新形态,智能估值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完好地解决了现实价值计量的客观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公允性问题,从而为企业财会立足于企业价值管理的新定位提供了重要基础。智能估值在企业的新财会场景有很多,如日常核算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改善财会要素确认和计量的相关性;
财会懂估值,能够与第三方评估进行协同,更好进行信息披露,更好运用第三方估值成果,更好开展资本运营、投融资、税务管理等更复杂更有价值的工作。

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型人才,企业十分需要,当前人才紧缺。对新财会智能估值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限于资产评估等第三方服务机构,而且广泛存在于各类企业的财会部门、资管部门、投资部门,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各级各类政府管理机构。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智能估值既是支撑大中型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和中小微企业良好营商环境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产业,又立足于企业内部估值智能化、共享化、融合化技能,进行平台、岗位需求的对接。

智能估值数据采集与应用技能等级证书定位精准,业态先进,岗位覆盖面广,对财会、评估、审计、金融等专业培养特色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拓宽就业面、拓优就业岗,具有成效显著的重要价值。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审计专业出发,创新智能估值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从专业的发展趋势、新财会人才需求等角度出发,改革意义重大。

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强调处理好“1”与“X”的关系,应是坚持育训结合、内外结合、长短结合,促进书证融通,以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带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同时,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由此,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启了“1+X”证书试点工作。研究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能说、会做、好就业”的办学定位出发,构建“1+X”试点下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3+3+3”教学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3+3+3”教学培养体系完成了学习目标的定义、学习产出的定位及学习效果评价。其中,学习目标定义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如图2)。学习产出主要体现为五个能力,即专业能力、营运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大数据能力。采用实证分析法、问卷调查方法和专家访谈法对财务管理专业2015 级、2016 级和2017级的学生综合能力成熟度进行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产出。最后,以产出评价为切入点,分析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试点下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差距,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优化对策。

图1 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3+3+3”教学体系Fig.1 “3+3+3” teaching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in the new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intelligent valuation

图2 财务管理专业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能力培养体系Fig.2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new accounting intelligent valuation compound talent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1.1 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能力框架(定义目标)

“1+X”试点下新财会智能估值人才能力培养的第一步是成果导向,即“职业技能证书与毕业证书”并行,其核心还是侧重强调对在校生职业技能的训练。章丽萍等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基础财会人员往管理会计转型的核心能力要求,强调大数据分析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对财务人员的重要性[1]。乌婷等提出大数据时代财务人员管理会计思维、数据挖掘分析、计算机应用和业务综合处理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2]。李宁等总结会计工作在管理职能、数据分析职能以及国际化操作等三个方面能力的变化趋势,从三个维度提出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创新方向[3]。袁奋强等从会计技术手段革新和商业模式变革两个方面分析会计人才分层培养的现实要求,且以数字经济时代的现实需求为背景,构建了新型会计人才“分层+分型”培养的框架[4]。新时代背景下,受大数据、互联网的影响,会计核心能力的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从高校出发,研究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5],以CGMA 最新能力框架以及前人研究为借鉴,兼顾新财会智能估值人才能力需求,建立新财会智能估值人才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of new accounting talent,NAT-CMM)与能力框架,提出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应具备专业能力、营运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及大数据能力,并按照能力成熟度不同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无序级、基础层级、(初级)可应用级、(中级)熟练级与(高级)专家级[6],如图3 和表1 所示。

图3 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能力的成熟度层级Fig.3 The maturity level of the new accounting intelligent valuation compound talent ability

表1 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能力框架具体描述Tab.1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new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intelligent valuation compound talent capability framework

1.2 新财会智能估值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学习产出)

“1+X”试点下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二步是实现学习的产出。课程体系设置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是实现学习产出的重要载体。笔者围绕“3+3+3”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减少传统会计基础、手工会计实训和其他基础核算内容,加入了大数据分析、数据甄别、数据检验、数据建模相关的信息化课程内容。重点围绕五个能力(专业、营运、沟通、组织和大数据能力)的学习产出设计课程内容如下。

1.2.1 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公共基础必修课

公共基础必修课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大学英语)、数学逻辑(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库应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心理教育等课程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数学逻辑及计算机、数据库应用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化工具,为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对大数据能力的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在数据库及计算机应用中,强调与专业的结合,实现学生在专业能力应用中的数据采集、调研、甄别、分析、建模的能力。

1.2.2 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专业导论课程

专业导论课程作为引导低年级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入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对专业和专业课程体系构成的初步了解。专业导论课程应包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就业方向介绍,根据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给学生深度分析课程学习的目标,特别是围绕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强调社会对新财会智能估值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学生专业、营运、沟通、组织和大数据能力的重要性,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以目标为导向,有助于“1+X”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3 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主要包括财务基础课程的(会计学基础、会计电算化、专业导论和学涯规划指导、经济学、管理学及统计学等),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财务核算、财务信息化能力。经济学、管理学及统计学课程的学习还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营运管理、沟通、组织能力,其中,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完成大数据能力学习奠定了基础。

专业必修课作为综合能力评价中最主要的部分,即专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初、中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成本会计、财务分析及管理会计。该环节加大了(初、中级)财务管理课程、财务分析及管理会计的学时比例,内容增设了企业价值评估、现金流量估值模型、财务数据收集、数据检验、数据甄别、数据分析、数据建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学科专业前言动态,同时把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大数据分析能力、财务估值、成本管理和控制。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实现“1+X”试点下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最关键的环节。

财务管理方向限选修课程,主要由财务报表编制、Excel 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纳税筹划、预算会计及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构成。该部分课程侧重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营运分析能力,其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帮助学生建立风险意识。

专业任选课主要以管理信息系统、资产评估学、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创业投资、高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为主,增设了市场营销、企业内部控制、组织行为学、智能时代与财务管理、云会计课程,帮助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营运能力和大数据能力的培养。

以上专业课程内容设计主要侧重于强调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的专业能力、营运能力、组织能力和大数据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的设计以管理学学士培养课程要求为参考,围绕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

1.2.4 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专业实践环节(含第二课堂和集中实践环节)

财务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内容主要有社会实践、学科竞赛与专业技能大赛、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创新创意创业讲座、社团活动及产学研合作项目。增设了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管理决策等创新创业相关模块训练。第二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同时锻炼了学生沟通和团队协助能力。技术(技能)等级证书模块作为“1+X”试点下新财会智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套有完善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考核体系。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化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集中实践环节以专业实习、专业实训(财务管理综合实训、会计业务综合实训、虚拟商业社会VBSE实习、创新实践等)为主,还包含毕业实习实践。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实习采用校内结合校外进行,专业实训以校内综合实训实验为主,校外产教融合基地实训为辅,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学生通过毕业实习环节,专业能力、营运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大数据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因此,毕业实习环节是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能力综合成熟度提升的重要实践环节。

1.3 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创新考评方法(产出评价)

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创新考评覆盖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课堂出勤、课堂互动、案例作业、课程期中测试、分组作业、课堂分享),部分开展线上考评:线上生生互评、教师考评及章节测试相结合等。期末终结性考评主要以期中闭卷方式进行,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等以考查课方式进行,考核方式较灵活,侧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的考核(如图4 所示),具体根据看课程性质的不同考核要求存在不同,分类别课程考核介绍如下。

图4 “1+X”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考评方法Fig.4 “1+X” new accounting intelligent valuation compound talent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

考试课课程考核以日常考核(含平时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闭卷考核相结合,注重考核学生专业理论能力的掌握程度,考核知识点覆盖课程大纲要求,综合性强,有助于新财会智能估值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考查课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方式涵盖课程论文、课程测试、课程核心内容学习案例PPT 分享、课程学习总结、分组案例分享等。其中,课程论文、课程学习总结、PPT 分享等考核方式提升了学生系统性学习的能力、数据整理、数据归集、数据分析的能力;
分组案例分享、PPT 演示使得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实践课程(含第二课堂)结合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校内外实践导师总评方式进行考核,综合考察学生学习态度、专业实践(含志愿服务环节)行为规范和纪律、实践操作熟练度、专业知识掌握度和应用、创新实践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

基于NAT-CMM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主要通过目标产出,即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能力的成熟度,按成熟度等级标准来全面评估,找出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不足,以便改进。

2.1 确定能力成熟度评价等级标准

将所有评价指标分为五个成熟度等级,采取5 分制:无层级=1,基础层级=2,(初级)应用层级=3,(中级)熟练层级=4,(高级)专家层级=5。

2.2 NAT-CMM 模型评价体系

笔者从专业能力、营运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及数据统计分析能力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并对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价。

表2 NAT-CMM 评价体系各级指标及其权重Tab.2 NAT-CMM evaluation system indicators and their weights at all levels

2.3 AHP 决策方法确定权重

由于综合能力成熟度是由五项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各项能力在成熟度分析中所占权重的确定是关键。为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研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能力的权重。另外,为保证结论的可靠性,邀请了10 名专家(含校内校外、企业高管和资深导师)共同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

2.3.1 构建群决策矩阵

拟对每一位专家矩阵都进行一致性检验,在保留专家大部分意见的基础上,对不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判断矩阵进行了调整,有效提高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对10 位专家所作的判断矩阵中相对应的元素进行算术平均,求出对应的平均值,构建群决策判断矩阵。

专业、营运、沟通、组织及大数据能力对应的权重值分别为0.418 082、0.206 180、0.138 395、0.103 651、0.133 690。

2.3.2 一致性检验

经计算,CI=0.045 951,对应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查表为1.120 0,则一致性比率指标CR=0.041 028<0.1,可见矩阵A 满足一致性检验,计算所得权重结果也满足一致性。

同样,构建二级指标对各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且确定二级评价指标相应的综合权重。采用EXCEL和Matlab 对专家所作出的二级指标权重结果进行汇总、计算,各指标权重的权重分配结果如表3 所示。

2.4 NAT-CMM 评价结果

以2015 级、2016 级、2017 级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156 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41份,问卷有效率为90.38%,问卷信度检验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06。评价结果如表3 所示。

从NAT-CMM 模型能力评价结果(如表3 所示)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专业2015 级、2016 级、2017 级毕业生综合能力成熟度都处在基础级,且令综合成熟度为Q,则有Q2016 级>Q2015 级>Q2017 级,三个年级的综合成熟度差别不明显。依据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应用型的目标定位,2015 级毕业生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后,并未达到应用级,整体仍处于基础级,并从综合成熟度分值来看,2015 级人才培养离应用级仍有一定的差距。2016 级毕业生目前处于大四阶段,面临毕业实习和论文阶段,将进入社会完成毕业实习锻炼,从综合能力成熟度分值来看,也仅处于基础级向应用级过渡的初始阶段,但相对于2015 级毕业生而言,综合成熟度略有提升。2017 级的学生现处于大三阶段,将对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及其他社会实践进一步学习,经过主要的专业课程和辅修课程的学习,综合成熟度已达到基础阶段。

表3 NAT-MACC 模型能力评价结果Tab.3 NAT-MACC model capability evaluation results

2.5 评价结果分析

从表3 综合成熟度Q 的分值来看,目前财务管理专业2015 级、2016 级和2017 级学生的综合能力仍处于基础层级,仍未达到“1+X”试点下新财会智能估值应用层级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分析2018 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试点下新财会智能估值应用层级复合人才培养“3+3+3”教学体系及NATCMM 评价体系形成对比,总结未达到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5.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在2018 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仍着重强调财务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辅助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缺乏清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定位: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定位。新经济常态下,企业财务向新财会的转变是必然趋势,智能估值及大数据处理能力将成为财会人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明确新财会智能估值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2.5.2 课程体系失衡

“1+X”试点下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应融合大数据分析、智能评估相关课程。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中大数据及计算机应用课程偏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中缺少独立的企业价值评估或资产评估基础课程,实践环节综合实训缺少价值评估模拟训练,第二课堂给全体学生锻炼和提升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的机会少。目前学生参与学习智能估值数据采集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少,专业基础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课程衔接度低。

2.5.3 课程实践案例不足

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综合训练课程内容设计以理论为主,实践案例偏少,案例材料更新慢,脱离实践。课程实践案例指导是培养应用型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能力成熟度由基础层级向应用层级递进的关键。

2.5.4 第二课堂专业实践活动单薄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第二课堂内容包含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及专业技能比赛、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创意创新创业讲座、产学研合作项目,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单薄,由此,参与其中的学生仍是比较有限的。另外,从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数据统计来看,学生多倾向于参加社团活动、创意创新创业讲座。而参与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及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学生人数偏少。而这些活动与专业实践、技能相关度高,影响了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专业能力、营运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主要的三个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围绕新财会智能估值人才培养的需求,应努力形成以学科竞赛为主、专业实践为辅的第二课堂体系,使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由基础层级向应用层级迈进。

2.5.5 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

“1+X”试点下新财会智能估值人才培养注重强调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新财会职业技能、营运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及大数据能力的培养。数字经济时代对财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对高校教师队伍而言,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目前财务管理专业仍比较缺乏来自企业多年实践的高水平教师,特别是兼具夯实的财会基础和智能估值应用水平的导师人才。不利于新财会智能估值应用人才的培养。

2.5.6 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新财会智能估值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环节以校内实习、实验、实训为主,校外集中实践课时占比少,主要因为传统的财务服务机构、审计评估机构、会计事务所等均无法实现大批量的学生完成集中训练。毕业实习以分散实习为主,学生分散毕业实习实践,往往缺乏专业的实践指导,学习过程无法系统化,实践知识学习碎片化,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3.1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新财会+智能估值+大数据。基于对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的深刻理解,新财会智能估值人才培养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具体优化切入点:(1)补充单项训练模式、增设综合实训模式、创新共享服务模式。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模块内容,增设智能估值单项实训训练和综合实训训练。考虑课程课时占比要求,可将智能估值实训训练替代会计手工实训(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该类实训课程累计计划不少于3 周,可缩减)或将智能估值实训模块融入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课程、创业者沙盘实训课程。(2)提高对智能估值证书考试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关知识点融入基础课程,或考虑以分方向的形式独立划分新财会智能估值方向,由此衔接开设智能估值证书考试课程。分方向更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的就业目标。(3)结合地方特色产业,优化选修课程模块,融入具体行业智能估值课程体系,如服装产业智能估值、房地产智能估值、机器设备估值等,加强财会人员的智能估值专业素养。

3.2 课程优化、课证融合

研究“智能估值数据采集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探索课程与证书对应知识体系的融合。首先,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尝试将课内实践课时比例安排用于与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辅导;
其次,注重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热情,创新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考取“智能估值数据采集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最后,回归课堂,创新课堂授课方式,塑造课堂魅力。

对约350 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61.89%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证书考试有一点帮助,30%以上认为非常有帮助。由此可见通过改革专业课程帮助学生巩固提升专业知识,为智能估值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打下扎实基础是必要的。以学院为例,因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多依赖于老师的严格督促,从此次疫情线上课程的开展得到的启发,专业基础课程线上线下的融合应实现常态化,以任务模块或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课堂嵌入优质慕课资源,减少教师理论授课的学时,增加为学生答疑解惑的时间,同时开展案例和问题讨论,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注重课堂成果及任务模块的成果提交与评价,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授课学时中安排适当的比例做备考辅导,选做历届经典题库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课程考核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抵免相关课程考核成绩(具体如图5 所示)。

图5 课程优化改革基本思路Fig.5 Basic ideas for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reform

3.3 课程教材或讲义编制

结合“智能估值数据采集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及对应的知识体系,在现有的教材基础上,扩充实践案例,同时编写适合于我校财务管理学生的课证融合的讲义,鼓励老师对接校外资源(如企业导师、专业技能人才等),探索校企联合课程教材开发。

3.4 形成以学科竞赛为主、专业实践为辅的第二课堂体系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基本原则,了解学院目前学科竞赛开展情况,探究以赛促教、促学新举措,形成以学科竞赛为主、专业实践为辅的第二课堂体系。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可知,多数学生认为参加学科竞赛有助于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和巩固理论知识。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型人才培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智能估值证书试点为契机,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智能估值相关竞赛,组织开展校赛宣传,提高学科竞赛的普及群体。

3.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

加强新财会智能估值双师队伍建设,坚持内培为主、外引为辅,选派学院骨干教师参加“智能估值数据采集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组织开展的师资培训,组建由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实践导师组成的教师队伍。成立课程委员会,定期线上线下指导、提供专业咨询、形成课程学习互助机制,及时解决学生考证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课程的学习热情。

3.6 校企联合构建新财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境

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联合建设新财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助力新财会智能估值人才培训及就业辅导,助推大学生就业推介。

立足应用型本科教育,从高校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角度出发,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结合“1+X”智能估值证书试点专业和生源特点,对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提出了基本改革思路:从能力框架、课程体系、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构建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在能力框架部分采用AHP 构建 “新财会” 智能估值复合人才成熟度模型,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达到的层级做出明确的定义。最后,利用模型对当前财务管理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成果进行调查,得出当前闽南理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仍处于基础层级,对照学校重点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还有一定的空间。通过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建议:一是制定目标定位清晰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注重课程优化、课证融合;
三是鼓励课程教材和讲义编制;
四是形成以学科竞赛为主、专业实践为辅的第二课堂体系;
五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
六是校企联合构建新财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境。力求使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朝着新财会智能估值复合人才培养发展,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成熟度由基础层级向应用层级发展和巩固。

猜你喜欢 成熟度财会估值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产品制造成熟度在型号批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航天工业管理(2020年9期)2020-12-28整机产品成熟度模型研究与建立航天工业管理(2020年1期)2020-04-20给定置信水平下信息系统体系成熟度的灰色聚类方法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4期)2018-10-19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学苑创造·B版(2018年12期)2018-03-04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国际商务财会(2017年8期)2017-06-21中外企业并购定价比较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14期)2016-12-27热门智能手机应用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04-27The men’s health center:Disparities in gender specif i c health services among the top 50“best hospitals”in AmericaAsian Journal of Urology(2015年3期)2015-12-16

推荐访问:成熟度 人才培养 财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