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9日 20:56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价值引领”下新农科畜牧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4-06 14:45:11 浏览数:

朱晓萍,尚秀国,赵云翔,张辉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231)

“新农科”是在“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建设的“三部曲”等多个高等教育工程研讨中孕育而生的,新农科建设的基本框架已逐步建立。发展“新农科”建设就是要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举措,打赢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幸福中国。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大潮流的发展,未来畜牧业一定是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而且必须是高科技支撑的智能化、市场化、社会化、科技化、生态化的现代化畜牧业,特别需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投入到现代化畜牧业发展建设中,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就是要立足产业需求,突出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新农科建设,进而满足我国畜牧经济与科技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高等教育不但要重视育才,更好重视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多个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价值引领是育人,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是育才。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才能够培养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今社会,我国的经济总量全球排名第二,国民的物质生活丰富,同时也造成多元的价值观并存、相互碰撞,青年学生往往在价值选择上摇摆不定,特别是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而忽视了人的精神灵魂与个人品质升华。作为畜牧行业的未来领军人,不是有精湛技术即可,而时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振兴乡村经济的民族使命感。在畜牧专业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魂聚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贯穿到一切教学活动中,源源不断的赋予学生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成为激活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动力源”。同时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与相互转化,并内化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有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实践与创新等能力,达到“知和行”的最高境界。

我校畜牧专业硕士培养现状是(1)研究生的生源质量较差,调剂生所占比例较大。(2)大部分研究生仍受应试教育影响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较低,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总是习惯性的接受、掌握和理解,教学方式依然以“灌输式”为主,未能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主动性学习不足,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保守、不敢创新,对自己的课题研究没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成果没有原创性,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3)校内外导师分工不明确,校内导师普遍存在科研能力较强,实践经验缺乏,校外导师不能真正在论文选题和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导致研究生所做的论文课题多偏重于基础研究,与畜牧生产实践偏差较大,研究成果难以推广应用。(4)校内实习实践条件有限,实践平台缺乏,校企业合作不紧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实践内容多流于形式,实践时间得不到保障,造成“知”与“行”之间的耦合关系严重脱节,导致培养的研究生在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既不能“顶天”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又不能“立地”具有基层应用操作能力,不是企业所诉求要招录的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5)缺乏有效的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难以保证研究生的质量。(6)此外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呈现实用化、世俗化趋势,家国情怀淡薄,很多学生只是想要拿到一个文凭,无精益求精的精神,毕业后不愿从事本专业工作。由于这些因素造成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未能跟上行业发展、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缺乏创业精神、不善与人交流和沟通等问题,使毕业生知识和技能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甚至出现了“用人单位无可招之人”与“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校畜牧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坚持以价值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大力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基地建设、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体系,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围绕“新农科”建设,面向畜牧行业人才需求,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价值引领为主线,以创新能力为驱动,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畜牧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营造研究生教育创新环境,重视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深入探索“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人的什么、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构建“三模块-四层面-四环节”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致力于畜牧领域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4.1 “三模块-四层面-四环节”创新能力培养方案的确定与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基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结构体系需求的反馈,共同制定与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体系,培养方案突出专业特色和工程性、实践性、应用性。基于“重基础、强实践、拓素质”的培养理念,系统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三模块-四层面-四环节”的创新能力育人新模式,将畜牧行业的先进技术、行业经验融入专业建设;
深化课程改革,重构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双师团队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构建共赢的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管理保障体系,有效解决了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实践能力弱和校企协同长效难等突出问题。

4.2 将“课程思政”融入整个培养过程,保证培养质量畜牧行业所生产的畜产品是关乎着民生和健康的,而畜牧研究生作为该领域从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观、爱国主义、诚实守信、绿色发展理念、工匠精神、农业振兴等思想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课堂将一些榜样的力量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农民”院士朱有勇、“土专家”杨意红等,或案例如非洲猪瘟、禽流感、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热爱自己的专业,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诚信经营、社会责任心、“三农”情怀。另一方面发挥网络学习如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厉害了,我的国》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宣传真理,弘扬正气。真正培养“有道德、有担当”助力于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家园的建设卓越畜牧人。

4.3 以创新能力为驱动,建立“三模块”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才能力的培养只有靠创新,才能不被淘汰,加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促进研究生的教育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及社会进步相匹配。以“综合素质+科技创新+专业实践”三个模块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以公共学位课、专业课、选修课、学科交叉课程、人文素养等学习为主;
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是以学位论文质量(选题意义、文献综述能力、研究方法和技术、结果分析、写作能力等)、在校科研能力(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和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等;
以研究生参与生产实践的工作环节、解决问题能力等反应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4.4 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计“四层面”课程体系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以实践环境作为教育环境,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基于CDIO教育理念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专业理论、专业实践、人文素养、综合拓展训练、论文选题与开展等方面,学生可通过个人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四个层面”递进式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达到预定人才培养目标。更重要的是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能力培养,强调了学生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培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强化课程或学科见融合交叉,凸显实践技能,最终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4.5 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专业学位教学内容和方式,授课内容少而精,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加强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聘请实际部门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讲课或开设讲座。改变过去单一归纳型和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下灌入式的“授人以鱼”方法,采用讲座式、引导式、案例式、互动式的“授人以渔”授课方法,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开发做科研、自主支配做技术,做科技的主人,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导师要帮助扶持青年学子开展科学研究,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引导,而不是学生心目中的“老板”。

4.6 加强校企基地建设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促进实践创新。加强实践环节,建立校企实践基地。而产业需求导向是最接地气的创新,新农科思维下的畜牧学研究生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就是要产业需求进高校、产业技术进高校、企业师资进高校、实践培训进高校。切实将专业实践教学设在一线养殖场,研究生深入到畜牧企业的最基层如畜禽养殖场、饲料车间等,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而不是流于形式的专业实践。企业导师发挥对研究生实践中的指导,使学生边工作、边实践、边学习中发现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毕业论文的选题与研究,真正把论文“写在畜舍内、饲料车间和广袤的大地上”,实现“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实现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4.7 完善评价机制,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根据我国农业类硕士的培养方案和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构建一套独立的培养制度和评价体系,包括管理机制、专项财政机制、导师选拔机制等,最终构建以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主导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在配套的制度体系中,为了充分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比如保障研究生基本生活条件的助学金体系,以及推动学习热情的奖学金体系。健全校内外导师评价管理体系,企业导师担当起学生在实践基地的指导工作,校内导师要到企业实践工作,锻炼了导师的实践能力,保证指导效果效果。

目前,价值引领”下新农科畜牧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并得到国内同行认同。建有温氏集团、大北农集团、广东天农集团、广东省农科院动科所、广西扬翔等30多家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培养的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高,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毕业生,就业率100%,80%以上的毕业生服务在畜牧行业,成为企业的后备技术骨干,甚至有的被评为“广东省乡土专家”;
另有8.3%攻读博士学位包括公派出国读博的,社会认可度高,同时也被校内其他专业借鉴与实施,人才培养示范效应明显,很好服务地方畜牧业的发展,助力于广东的乡村振兴。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经验也能为其他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畜牧研究生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猪业科学(2021年6期)2021-08-12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美术界(2017年12期)2017-12-29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美术界(2017年3期)2017-06-22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今日教育(2016年1期)2016-03-01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5年12期)2016-01-16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中国火炬(2009年8期)2009-07-24

推荐访问:农科 创新能力 畜牧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