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1日 21:42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3-04-06 20:25:11 浏览数:

邹安乐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邹安乐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上海 200433)

战略思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历程中所展现的战略智慧,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法。加强战略思维,除了需要增强对战略思维的重要性认识,还要在方法上增强战略思维的科学性,在理论上增强战略思维的规律性,在实践上增强战略思维的自觉性。战略思维的科学性体现在四个统一,即战略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谋事与谋势的统一,谋当下与谋未来的统一,谋局部与谋全局的统一。战略思维重要规律性特征是:在复杂矛盾中抓主要矛盾,在复杂系统中找平衡轨迹,在复杂局势中促均衡发展,在复杂问题中寻求合适的“度”。不忘初心、深入调查研究、胸怀大局、做好顶层设计,有助于增强战略思维自觉性。这些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掌握战略思维理论和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长战略智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战略思维;
战略决策;
平衡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从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对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提出的科学的战略策略作了全面总结,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战略思维的高度政治自觉,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战略思维作为对世界、历史发展大势把握和决断的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是社会发展的远程设计与系统规划,旨在谋求长远发展与整体利益,体现为一种深远境界、一种宽广胸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最大的成功首先体现为战略上的成功,反之,最大的失误则是战略选择、战略决策的失误。新时代战略思维,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丰富理论与实践方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意义,对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加强战略思维,需要增强对战略思维的重要性认识,在方法上增强战略思维的科学性,在理论上增强战略思维的规律性,在实践上增强战略思维的自觉性。

战略思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历程中所展现的战略智慧。建党百年来,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运用战略思维解决中国发展前途命运的历史。“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1]我们党不断从战略高度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不同历史时期陆续回答“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pp25-26)等重大战略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战略思维经验,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理论和方法。这份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增强对战略思维的重要性认识,掌握战略思维理论和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长战略智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了有关战略战术的论断,运用战略思维抓住关键环节和有利的战略时机,排险解难、把握战略主动,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具有国际视野,充分发挥战略思维,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善于抓战略问题、抓大事,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注重从全局处理问题,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向前发展。党的十六大将“战略思维”写入党的报告,指出:“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3](pp569-570)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战略思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4](p255)。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集中体现。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看出,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党是一个重视战略思维、善于且勇于运用战略思维的政党,是一个充满战略智慧的政党。战略思维、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百年来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武器,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唯物辩证法把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成分或环节,都是全局与局部的整体联系、都是当下和未来的历史联系。战略思维作为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和科学思维方式,需要从全局长远辩证地观察、思考与处理问题,做到四个统一(表1)。

表1 战略思维的四个统一

战略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九千五百多万名党员的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事业,一贯以来都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8],始终坚定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和伟大目标,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强大的战略定力自觉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并不断提出科学的战略策略,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强化战略思维,始终如一地保持战略定力所“定”之方向,自觉在战略思维指导下行动。我们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时,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无条件地执行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谋事与谋势的统一。这里的事是棋子、措施、方法,谋事就是谋求方法,掌握技术,寻找立足点;
势是形势、气势、态势,谋势在于驾驭时局,引导时局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利用时局实现战略目标。谋事一盘棋,需要全面把握和深刻认识客观局势,把坚定不移贯彻党和国家战略作为前提。谋势棋一盘,需要清醒把握世界大势,理性分析中国国情,高瞻远瞩、全面分析、通盘考虑,顶层设计。谋事和谋势的统一,就是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因应情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道术一致,“矢”“的”统一,科学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一方面,要准确审视国际发展大局。当今世界,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特别是俄乌冲突,根本上是一个时期俄美欧矛盾累积的结果,对国际社会有重要影响。加剧地缘战略调整,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严重冲击全球金融体系,进一步增加不安全因素。这种局势有可能打乱美战略东移步伐,扩大我国战略机遇和窗口期。我们需要始终坚持中国的国家命运不可分割、领土不可分割、安全不可分割,充分部署,纵横捭阖,利用好机遇解决好国内问题,加快发展。

另一方面,要深刻把握国内发展大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总态势和基本面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下社会主要矛盾。据此,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一点;
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个关键,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求真务实,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
一定要在不断推进深化改革过程中保持战略定力,始终不受外力左右、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一定要从战略层面深刻把握治国理政的若干重大关系,科学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思考谋划治国理政一盘棋。

谋当下与谋未来的统一。坚持时间与空间的连贯性,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排忧解困,推动事业发展,这是衡量领导者领导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战略思维反映社会要求准确与否,实践中发挥作用之大小,不仅同战略家时空视野的深远性紧密相连,而且也与他对当今社会发展本质把握的深刻程度成正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p27)《决议》总结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的战略思维,善用战略思维作出战略决策,体现出我们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历史经验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决议》精神,坚持谋当下和谋未来的统一,努力培养全局意识、超前眼光、突破常规的思维,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

谋局部与谋全局的统一。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立足于“万世”“全局”去谋“一时”“一域”,认真分析全局与局部的各种错综复杂关系,才可能有战略层面的高明治国举措。当前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对传统的“时”“域”观构成重大挑战。地缘政治的空天博弈,军事斗争的无人战场,社会发展的共同富裕,资本特性的社会化,实体经济的虚拟化,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正确认识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9]。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章精神,全局与局部关系在理论上要深化、在实践上要拓展。全局与局部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互为因果。全局是由局部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局部则是构成全局的基础,二者互为存在的条件,缺一不可。全局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主导方面,处于统帅地位,对局部起着决定、支配、制约和协调的作用;
局部在事物发展过程处于从属地位,对全局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注重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把握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尤其要从事物的相关性中把握全局,把握平衡。作为领导者,既要胸怀全局,又要抓住关键环节,既要重视实体经济,也要重视虚拟经济,在更开阔领域、更大的局面下选择自己关注的重点,善于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善于处理实体与虚拟的关系,坚持基本底线,坚持统筹协调,坚持稳中求进,体现高水平的战略思维,作出高水平的决策,解决高难度的问题,既支持事业的整体发展,又照顾到局部利益的获取,促进各项事业更加协调发展。

战略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人的一种“主体意识”,但又非“随心所欲”之结果,它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有机结合的理性思维活动。这种理性思维活动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客观事物运动规律,将发展目标与发展途径结合起来。我们党自创立之日起就是一个擅长战略思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都是战略思维的体现和结晶。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需要进一步认识战略策略问题,深入研究战略思维规律性特征。

战略思维是在复杂矛盾运动中抓主要矛盾的过程。我们的世界是矛盾的世界,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在矛盾的普遍性中存在着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10](p320)战略思维是客观矛盾反映在人大脑中的思想观念运动。对客观主要矛盾的准确认识和把握认识与否,决定了战略决策是否得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学习《决议》,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抓住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的历史经验,我们认识到,抓主要矛盾是战略思维的一个重要的规律性特征。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我国发展的复杂形势、复杂矛盾、繁重任务,我们不能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必须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了然于胸,同时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事物运动规律,抓住“牛鼻子”“衣领子”,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当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特别关注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对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实践的引领就越有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这是关系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为做好当下和今后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战略思维是在系统联系中综合集成趋于平衡的过程。我们的世界是系统联系的世界,物质世界是一个系统,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系统,整个客观世界又是一个更大系统。“从渺观、微观、宏观、宇观直到胀观五个层次时空范围的客观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整体”[11](p96)。任何系统都具有严密的整体性。而且,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系统,都在围绕着综合集成形成的平衡轨迹这个代表有序结构“目的点”,不停地进行往复运动。在系统运动过程中,系统的结构、功能、环境都可能发生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非常缓慢的变化,有时是跳跃性的变化,但总体上最终是趋于平衡的变化。系统趋于平衡的运动是一种综合的系统现象,是系统中各种矛盾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过程,是事物矛盾的发展方向,是系统存在的重要方式。系统运动往往存在一种系统平衡的运动。战略思维作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客观上也是一种系统。这种思维系统与物体系统相对应,也具有严密的整体性和平衡运动轨迹,也存在一种系统平衡的运动,突出表现为平衡思维。

平衡思维研究事物矛盾怎样处于相互影响、最终达到平衡,是一种动态的、注重事物相互联系的、规避极端状态的心理平衡活动。平衡思维也是一种创新的战略思维方法,是从平衡的角度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在思维过程中应用平衡规律,把事物的平衡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形成以平衡既为动因又为目的的思维方法;
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探索事物健康发展的一种方法。在平衡和不平衡之间,普遍存在着再平衡的现实。平衡与不平衡是当下存在的,是必定要发展变化的;
再平衡是一种合乎与必然性相联系的现实,是合理的,是终究要产生的,是普遍地存在的。因此,平衡思维体现战略思维的规律性特征。而且,在平衡思维系统中,当系统某一要素或某一部分发生变化,便可引起连锁反应和系统变化。当系统材料分割成越来越小的部分超过一定极限时,或当系统材料聚合成越来越大的部分超过一定极限时,物体系统就会引起相应物体状态的质变,思维系统方面则会引起思想活动的革命。战略思维就是要在物体系统和相应思维系统中,掌握全局,综合分析,抽丝剥离,由繁至简,紧紧地把握代表系统有序结构“目的点”的平衡轨迹,激发灵魂深处的思想革命,作出体现事物运动规律性的决策。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人类在一个时期内忽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相互影响的运行规律,忽视了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代价是生态退化,包括自然生态退化、环境服务功能下降、人体生态降化。因此,从根本上防控疫情,必须在战略思维和发展方式上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必要的调整,严格遵循生态规律,深入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运行机理,妥当处理每个人、每个经济主体在生态系统、在人类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全球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思维是因应局势变化相机抉择的过程。“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5](p537)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特别是随着世界大变局深刻演变,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前进道路上存在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需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加强战略思维,增强对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前瞻判断,提升风险管理与危机处理能力。学习百年党史,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因应局势变化相机抉择作为先进政党的重要功能。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同志及时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及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正面阻击和敌后游击相互配合,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大力支持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我们党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及时拨乱反正,开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因应局势变化相机抉择的战略思维,注重在动态中协调各部分的关系,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搞好综合战略平衡。在战略平衡过程中,既可能是战略创新,也可能是战略守成;
既可能是战略前进,也可能是战略退却;
不但战术途径是灵活的,战略目标在确保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也可以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和体现事物变化的规律,促进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和谐、均衡发展。

战略思维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寻求适“度”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质和量的统一就是“度”。度是指保持事物质所规定的量的幅度、范围和界限。“度”是人生的一大智慧,是驾驭事物变化、把握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取舍的智慧;
是精神的一种境界,是成功处理杂多中的统一。“度”是事物“质”的前提,没有恰到好处的“度”,就不可能有发展的“质”;
“度”是一种适宜,而不一定是一个最佳之点;
是表演的一种技艺,一种恰到好处的拿捏。“度”是思想的一种实用理性,而不是简单的折中和中庸;
是人在物质生产操作活动中所把握的尺度,正是这个恰到好处的“度”,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
是人在社会活动关系中所把握的规范,正是这种规范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和交往,使人类生存获得秩序和稳定。“度”是科学的一种方法,一种研究数量化计衡的方法,可表现为检测的数值或区间;
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体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联系。“度”是揭示自然万物之规律,万物都可由度来说明,都是在度的作用下形成自然秩序。万事有度。真理向前多迈一步就可能成为谬误,在真理的道路上差一步就很难算数。事物客观存在着“度”的约束,存在着“度”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既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采取正确的方法,促使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功。

战略思维从根本上就是要寻求一种利弊权衡的适“度”,寻求事物客观存在的不可替代的“度”的作用,寻求“度”的约束,推崇事物的动态稳定,分析事物变化的区间和拐点或临界点。为了获得这种“度”,往往需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寻求适“度”的过程,也是战略思维规律性特征的重要体现。

在实际工作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就在于建立和完善人—机互动的战略分析机制。把人的主动性和先进技术的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开展系统的综合的分析活动,从而促进战略逻辑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增强战略思维的能力。实操模式和过程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实际的国际形势、经济状况、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综合集成各方面专家对发展问题的经验性分析;
第二部分,在经验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人—机结合、人—网相结合、以人为主的宏观社会经济智能系统分析模型,借助大量的实际统计数据和前沿算法,深入探讨社会经济不平衡现象的成因,提炼出系统某些内在定量联系;
第三部分,进一步分析“可观察行为不完美信息多阶段博弈”的结果,支持宏观经济决策,帮助决策部门把握发展状态、预测发展趋势、监测运行指标、规划经济发展,为决策部门提供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参考依据。

在事物运动构成的系统中,“度”的约束,仅靠个人的洞察和悟性是不够的,往往需要通过建立模型来实现。比如在社会经济系统,通过系统建模,可以对实体系统进行近似描述和分析,从而找到“度”的约束条件。人—机互动战略分析机制,通过以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分析方式,开展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的综合集成,可以获得有广度的信息、有深度的知识、有高度的智慧,从而成为新时代的新思维、新智能、新手段,对防范系统性风险与危机处理发挥重要作用[12]。

为了更加清晰了解战略思维的规律性特征,我们用表2来概述其主要内容。

表2 战略思维的规律性特征

如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并将其合理运用到当代中国发展实践,这是我们学习《决议》、研究战略思维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今年3月1日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13],要求全党干部增强世界眼光,把握“两个大局”,把提升各级干部的战略思维看作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贯彻落实《决议》精神,很有必要强调进一步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加强战略思维,把握战略全局,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关注重要环节,选择合适途径,提升运筹能力,谋划解决突出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要不忘初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关键还得靠我们伟大的党,靠我们每个党员的政治自觉。我们要自觉学习、自觉守正、自觉培养高尚情怀、自觉为党和国家奉献,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不断谋求国家根本利益,持续保持清醒头脑,永远坚持自我革命。坚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坚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在党护党;
坚持源清神定,气宇轩昂,心系正事,意气风发,永葆上进心、责任心、公正心,永戒虚荣心、嫉妒心、自私心。只有这样,我们的战略思维机器才能高速运转,在崎岖的道路上,我们的初衷理想才能实现。

二要注重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不可能有战略思维。调查研究是做好战略思维的基本功。任何思维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作战略决策之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搞好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形势,摸清情况,认清战略实情。战略思维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正确的战略决策都要以调查研究为前提。新时代,我们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中,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成,“始终坚持人民至上”[14],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群众之中,从客观实际和群众需要出发,各项战略选择、战略部署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制定的战略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新时代,我们还要善于利用大数据、建模等新技术提升调查研究水平,攀登认知高地,提升战略思维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技术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战略技术支撑,也成为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的技术支撑。国际社会都在关注大数据的应用,我们需要把握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战略思维的必然性及趋势,加快先进技术在战略思维中的推广应用。

三要胸怀大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大局观,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15](p346)大局是相对于小局、局部而言的。有大局才能有大智慧、大思维、大战略。战略决策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特点。“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10](p176)因此,各级干部要勇于担当,常怀大局、统揽全局,高瞻远瞩作出战略决策。战略的制定,作为对未来发展过程进行预判的一种运筹活动,本身内含了预见性和创造性,外化表现为运筹力,也是其政治睿智、科学底蕴、胆略气度和思维境界的展现,也就是运用理性思维对大局进行思考、筹划、决策和执行的能力。对各级干部来说,不断提升运筹力,把握大局利益,要在宏观的层面进行大局谋划,运筹帷幄,形成有利的发展态势,并善于结合本单位、本系统的工作实际,着眼大局和长远思考问题,谋划工作。从事局部工作的人,无论是负责哪一级、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和地区的工作,都必须从思想上端正认识,必须以大局为重,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做到小局服从大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大局。特别是在涉及利益矛盾时,站位要高远,要有战略意识,跳出条条框框限制,从中央、全局、长远利益出发,“一切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13]注重全方位协同、全方位规划、全方位透视,胸怀天下,从大局、公心出发,克服地方或部门利益的掣肘,科学制定各方面决策、部署工作。

四要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发展战略设计、系统设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结构具有系统性。因此,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和整体性的决策要求出发,整体筹划、统筹兼顾好涉及社会发展的各项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16](p86)战略思维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知识或某几次的头脑风暴往往是不够的,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学习和应用系统科学,积极探讨系统性人机互动的战略分析框架,不断完善战略决策机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任务重、涉及方方面面,更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治国理政的深邃思考和根本,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有机整体进行战略部署和战略决策,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可以说是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15](p229),是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的典范。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不断发生的新问题和历史遗留的各种疑难杂症问题,我们要以《决议》中的“十个明确”“五条历史意义”“十条历史经验”等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为指导,锚定战略目标,坚持综合集成方法,科学构筑思维体系,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使我们各项决策、各项政策、各项措施更加符合和适应事物发展规律,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好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 2022-01-12(01).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3] 江泽民文选: 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4] 胡锦涛文选: 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6]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 学习时报, 2012-09-09(01).

[7]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 2022-01-12(01).

[8] 习近平. 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 求是, 2018(1).

[9] 习近平.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J]. 求是, 2022(10).

[10]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N].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1]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生管理部. 系统工程讲堂录——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生教程[M]. 北京: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3.

[12] 邹力行. 系统科学方法与系统性风险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9(2): 67-74.

[13] 习近平.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N]. 人民日报, 2022-03-02(01).

[14] 邹安乐.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N]. 学习时报, 2018-10-03(01).

[15]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6.

[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一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2022-06-02

邹安乐(1972-),女,江西抚州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哲学。

D616

A

1008-4479(2022)05-0066-10

责任编辑 徐慧枫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战略发展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1-26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维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中国战略思维谋的是百年大计(纵横)环球时报(2018-03-06)2018-03-06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推荐访问:治国 中国共产党 新时代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