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08:15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世界三大湾区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14 13:25:08 浏览数:

牛可心,顾岩峰

(1.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
2.河北大学 社科处,河北 保定 071002)

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在促进国家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前沿科技的创新。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十九大报告对其做出了重要部署,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金字塔尖”,必须通过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输出科技成果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1]人力、科技与资金等资源是连接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纽带,学科专业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等支持,同时区域产业也为学科专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与孵化等服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自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不适应、不匹配、不合作的问题愈发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国家创新实力的提升。因此,思考如何能够有效促进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对于我国创新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

世界三大湾区,即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是国际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代表与典型。“纽约湾区-金融中心”“旧金山湾区-硅谷”与“东京湾区-筑波科技城”等典型案例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担当着重要角色。从高等教育集群来看,三大湾区在发展过程中分别形成了“多中心+轴线”“公立+私立”和“单中心—周边”的集群模式;
[2]从核心产业发展来看,三大湾区在发展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产业优势明显、重点突出且集中”的集群模式;
从二者关系来看,三大湾区的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双向的互动。区域产业为学科专业的调整提供参照,为其发展提供必需的资金支持和科技孵化,同时学科专业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与科技等支持,从而促进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笔者基于“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型”来探究世界三大湾区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我国提供借鉴。

笔者选取“资源依赖理论”“协同发展理论”与“三重螺旋模型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如图1所示。为探索世界三大湾区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提供理论参考。资源依赖理论从组织建立在环境中的前提出发,将组织概念化为开放系统,强调组织发展对于外部资源的需求与依赖。协同发展理论认为协同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由许多交互的独立部分组成的开放系统,这些部分可以通过自组织的协调合作来形成空间、时间或功能结构。三重螺旋模型理论认为大学负责科学知识的生产,产业对科学知识进行转移与利用,政府则为知识生产与利用提供政策保障与设施支持。大学、企业与政府在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又通过交叉融合与多元互动来促进知识的生产与应用。依照这三大理论的核心观点,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就是参与合作的利益主体以双方各自需要的资源为中心点而进行的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选择、配置和利用过程。该过程实际反映了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资源依赖。高校以学科专业为核心载体,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资源。区域产业为学科专业的调整提供参照,为其发展提供必需的资金支持和科技孵化。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是双方各自发展的需要,同时其核心就是二者之间资源和服务的互换和整合。

图1 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框架

世界一流湾区的形成是基于有效的“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具体表现为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即基于利益驱动与资源依赖的区域产业的积极引领和学科专业的主动调整。二者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深度合作,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协同共进、合作共赢。

(一)区域产业的积极引领

1.区域产业升级为高校学科调整提供参照。高校学科必须要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的调整,区域产业的升级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市场的最新发展和需求,而市场的现实需求就是高校学科调整的根本导向。如果高校学科的设置落后于区域产业的调整,那么该学科所产出的优质人才与科研成果也就无法适应市场的最新需求,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同样,区域产业也一定要主动适应高校学科的调整否则就会失去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区域产业升级为高校学科的调整提供参照,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科的类型设置、结构布局与发展水平。如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于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强调就对硅谷的发展带来了冲击与挑战。硅谷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应对,它将重点聚焦在了基于5G技术的物联网、新材料石墨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核聚变等六个核心要素上。[3]基于此,斯坦福大学对本校的学科进行了调整,新设了能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与资源、地球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科学与实践等相关专业,同时还通过人工智能实验室、贝克曼分子与遗传医学研究中心、盖伯勒先进材料实验室等跨学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领先研究。

2.区域产业发展为高校学科调整提供服务。区域产业的发展为高校学科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与科技孵化等服务与保障。一方面,区域产业的发展为高校学科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展的“美国高等教育R&D经费来源与支出”年度调查数据显示,来自社会企业的商业投资是美国高等教育R&D经费的重要来源,其占比达到近40%。2018年,美国高等教育研发的总支出为7,943.6亿美元,其中来源于商业投资的资金就达到了3,177.4亿美元,为美国高等教育研发经费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区域产业的发展为高校学科的调整提供科技孵化服务。学术界的尖端学者可以与私营公司进行联合研究,并获得大学的风险投资。东京大学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知识协同创造世界基地”。

(二)高校学科的主动调整

1.布局多元学科,满足区域产业社会服务需要。在学科类型设置上,对于高校学科类型设置情况的分析要基于高校办学类型来看。旧金山湾区的“斯坦福大学-硅谷”模式就是高校通过布局多元学科专业结构来满足区域产业发展,社会服务需要的经典案例与典型模式。可以说,没有斯坦福大学的科技创新就没有现在的硅谷,同样,没有其提供的社会服务也就没有现在的硅谷。斯坦福大学在其商学院中设立会计、经济分析与政策、金融、人力资源管理、营销、运营信息与技术、组织行为与战略管理等学科专业来为旧金山湾区的发展提供经济贸易认知与思维服务;
在其教育学院中设立幼儿教育与教育技术等学科专业来提供教育服务以满足家庭教育和师范教育人才的需要;
在其人文科学学院中通过设立非洲研究、美国研究、人类学、阿拉伯语、考古学与艺术史等相关学科专业来满足湾区文化、体育、娱乐和社会组织等相关产业发展和人民的基本精神文化需要;
在法学院中设立法律、法学、法律政策等专业来为湾区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在其医学院中设立社区健康与预防研究、医学、急诊医学、家庭和社区医学等专业来为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以满足其需要等。

2.发展一流学科,满足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需要。一流学科是高校杰出办学质量的突出表现,也是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必要依托。以“斯坦福大学-硅谷”为例,从一流学科来看,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机械航空与制造工程、电气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五个专业都在2020年QS全球排名中居于第2位,同时这五种全球顶尖学科专业也都完全契合硅谷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培养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产业所需的高新技术与创新型人才。以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该专业属于斯坦福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具有世界级的学术影响力。该专业的崛起离不开与硅谷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该专业可以为硅谷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技术支持与智力保障。另一方面,硅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该专业的崛起,既加强了该专业的全球影响力,又可以为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人才吸引力和资金支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专业就没有现在的硅谷,同时,没有硅谷地区持续不断地支持也就没有现在全球领先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专业。[4]

3.开设特色学科,满足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区域经济特色发展是旧金山湾区产业结构的一大特征,高校特色学科的开设也为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以东京湾区内的“筑波大学-筑波科技园”为例,筑波大学的诞生起源于1970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建立筑波科技园的政策,后于1973年通过了建立筑波大学的法案。[5]从此,筑波大学的学科设置与筑波科技园的产业发展便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日本筑波大学主要服务于筑波科技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学科、加强产学连携等举措来促进筑波科技园的发展。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筑波大学的自然科学排名全球143位,生命科学和生物科学排名271位,技术排名201位。这就与筑波科技园“生物技术与环境技术的发展基地”定位以及其重点发展生命科学创新和绿色生物技术创新领域的举措相适应。筑波大学具有的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等一流学科为筑波科技园的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与技术支持。日本筑波大学以“通过培养优质人才和产出领先成果来在科学技术聚集的筑波科技园中发挥核心作用”为办学目标,并通过多元的跨学科教育与研究项目来践行这一目标。截至目前,筑波大学已毕业的25万名学生绝大多数服务筑波科技园发展,为筑波科技园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

4.促进学科交叉,满足产业发展复合人才需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日趋复杂化,需要跨学科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持。高校开展跨学科教育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有利于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满足社会需求。根据旧金山湾区委员会所发布的《旧金山湾区经济报告》,旧金山湾区经济近期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斯坦福大学-硅谷”为例,斯坦福大学为促进硅谷所需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跨学科教育与研究。斯坦福大学有 18 个提供学科与学科之间交叉的跨学科机构,这些跨学科机构符合斯坦福大学跨越界限解决大问题的悠久传统,如跨越“生物+化学”的斯坦福大学 Precourt 能源研究所是由来自各种科学、技术、行为和政策学科的广泛而深入的专家组建的科学网络中心,他们主要解决世界上最紧迫的能源问题。斯坦福大学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跨界研究以及通过其指定的跨学科研究所培养合作文化以激励创新、促进对话,为教师开展合作研究提供支持,并以此来促进跨学科人才培养。

世界三大湾区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了诸多优势特征,这些优势特征是三大湾区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整合的创业文化

湾区高等教育系统通过发挥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通过人才、科技和智力吸引而形成科技创新的知识型湾区,孕育开放性、创新性与实践性的现代创业文化。如旧金山湾区就充斥着“鼓励冒险、推崇创新”的创新创业文化与“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企业家精神。斯坦福大学支持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 多年前,当时创建了第一个跨学科研究所以支持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超出各个学科边缘并正在彻底改变研究的领域。通过将教师聚集在一起的战略计划,这些研究所消除了阻碍学科融合障碍。当这些障碍被打破时,就会在对解决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和全球安全等现实世界问题至关重要的领域中出现新发现,并扩大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斯坦福大学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并通过设立创业研究中心、社会创新中心等研究机构来促进校园创新文化的形成。在斯坦福大学创新文化的影响下,每个斯坦福大学人都以将自己的创新想法应用于实践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就。[6]

(二)强有力的驾驭核心

政府在促进湾区学科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众多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为湾区学科与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如1980年美国颁布的《贝-多尔法案》和《史蒂文森-怀德勒法案》为美国带来了变革,为公共利益明确了知识产权所有权。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以及随后的更新对促进旧金山湾区与纽约湾区高校与产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起到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它允许公司、非营利组织和大学保留联邦资助的研发发明的所有权,以促进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史蒂文森-怀德勒法案》,每个实施和资助研发的联邦机构都被授权作为其机构使命的一部分,建立公私合作,保护知识产权,并通过技术转让直接为美国的创新做出贡献。联邦机构有义务向私营部门宣传这些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发明的好处,并有效地将它们转化为美国公司和企业家的资源。另一方面,为适应协同发展的需要,湾区内政府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主动制定政策法规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中枢管理集体”,[7]如旧金山湾区成立的区域性地方政府协会和大都会交通委员会。纽约湾区依托纽约区域规划协会,通过契约型区域规划机构强化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充当市场环境的创造者和协调者,积极推进相关法律的制定实施,统筹湾区的教育、经济发展。

(三)开拓的发展外围

湾区内聚集着高度发达与门类齐全的产业系统,构成高等教育知识要素聚集的发展外围。湾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更取决于人力资本的产出效能。产业共享是产业集群和人力资本互动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系统利用湾区人力资本的高效能,依托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共享,不断拓宽发展外围。如风险投资的商业模式就为旧金山湾区中硅谷的不断壮大提供了资金和管理保障。旧金山湾区风险资本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原因在于有大量公司正在筹备首次公开募股。加州有207家估值在1亿美元以上的高科技公司主导着全国市场,相比之下,纽约州有54家,马萨诸塞州有21家。这207家公司在2016年筹集了180亿美元的资金,这种爆炸式的增长得到了一系列关键行业风险资本的支持,这些行业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生命科学、移动和软件服务等。旧金山湾区在这些领域的风险投资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在同一领域的风险投资水平。旧金山湾区吸引了美国大部分风险投资,该地区的交易规模正在增长。2017年,美国风险资本对湾区公司的投资占到了全国的45%。斯坦福大学风险投资倡议组织教师、教职员工、学生和从业人员聚集在一起以促进有关创新和风险投资的研究和教学。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进行研究,收集高质量的数据并开发教学方法来增进对风险投资和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解。

(四)多元化的资助基地

产业集聚和产业共享决定了高等教育系统受资助方式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系统的资助情况同样反映了高等教育系统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力。旧金山湾区资本积累丰富、技术先进,硅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0家,为创业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高等教育系统内知识转化提供了丰厚的资助基地和孵化土壤,从而反哺产业发展。由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等一流高校组成的研究型大学集群对硅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硅谷成为全球知名、最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基地。旧金山湾区技术转移资金支持包括高校投资、政府补助、行业资助、风险投资与校友捐赠等不同来源。其中,高校为技术转移提供资金支持并针对部分有发展潜质的项目占有部分股份。政府一方面可以对部分科研成果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政府又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和科研场所。企业不仅可以为大学科研活动和技术转移提供资金支持,还是大学科研项目的重要来源。风险投资不但为创新研究提供市场工具,而且成为科学与商业交流的平台。

(五)活跃的学术心脏地带

伯顿·克拉克指出:“要抓住改革,一个系接一个系,一个学院接一个学院,建立新的关系,更加强有力地扩展到校外,并且发展第三渠道收入……学术心脏地带是传统的学术价值观扎根最牢固的地方。”[8]学科组织是大学的细胞,是大学学术系统的心脏地带。[9]这里的学科组织,既有克拉克所谓的学系、学院等,又有多学科跨学科组织,如研究中心、实验室等。扩展到整个湾区,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心脏地带不但包括某一所大学或某个学科,而且包括跨学科、跨学校组成的新型 “学科组织群”。学科组织不断拓展,除原有的学院、学系外,还有各种与经济社会和产业融合发展产生的多学科和跨学科新兴学科组织以及由企业、政府、大学等多方组成的具有矩阵结构特征的学科组织形态,并持续获得外界资助。[10]“学科”组织群发挥人才集聚效应为学术心脏地带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目前,旧金山湾区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达126所,其中斯坦福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均为世界知名的一流研究型大学。这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以群落形态构成湾区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中心地带。湾区高度密集的多形态学科化组织实现了知识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统一。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效的“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具体表现为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即基于利益驱动与资源依赖的区域产业的积极引领和学科专业的主动调整。二者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深度合作,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协同共进、合作共赢。这对于当前我国学科与产业不适应、不匹配、不合作问题的解决可以提供借鉴和参考。政府应根据区域学科与产业的发展现实,从加强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制定颁布高校学科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文件来引导学科与产业的发展方向。社会应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培养创新创业的积极氛围,弘扬尊重知识、鼓励创造的理念,创造有利于学科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环境。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融合协作机制,重视高校学科与区域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旧金山湾斯坦福大学湾区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房地产导刊(2021年12期)2021-12-31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房地产导刊(2021年12期)2021-12-31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房地产导刊(2021年10期)2021-11-22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房地产导刊(2021年8期)2021-10-13——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长江学术(2020年4期)2020-11-12斯坦福大学 超神的凡人之躯意林·全彩Color(2019年9期)2019-10-17看电影,选大学 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真的不愁找不到工作意林·全彩Color(2019年6期)2019-07-24Uber内客服通话功能正在旧金山湾区测试CHIP新电脑(2016年6期)2016-06-21斯坦福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研究高教探索(2015年4期)2015-04-29学位不过是简历上的一行字文苑(2014年25期)2014-01-01

推荐访问:三大 探究 协同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