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0:20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百年建造与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23-06-18 10:10:15 浏览数:

肖 祥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 32100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因为我们拥有“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所以能够将“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1]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主动创造的历史,是一部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展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闪耀着更为耀眼的光辉。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中最有觉悟、最具先进性的一个群体。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充分展现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就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基础上,立足所处的历史方位,顺应历史大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改造社会历史的精神品格。历史主动精神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人追求自己目的的主动性。与自然史不同,历史是“自我意识的机体的发展过程。”[2]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一切、拥有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3]另一方面,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了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理论创造,从而开辟了新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一面,因而他们的理论与实践不过是“空想”。与之不同,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运动中深刻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规律,不断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样,“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4]这个“科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充分体现了勇于担当历史使命、推动历史进步、主动开辟未来的实践品格。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统一”。其一,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在尊重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马克思认为,社会运动是服从于一定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些规律不仅不以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为转移,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只有深刻认识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所支配,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具有坚实的前提基础。反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会自动反映到人脑中来,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揭示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规律,从而认识和运用规律。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认识和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其二,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呈现出发展的合规律性;
但是,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社会历史的发展还必须符合人的目的,从而呈现出合目的性。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把握和对中国道路的选择,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也符合中国人民的目的需要,在实践中展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历史主动精神。其三,历史自觉意识与责任主动担当的统一。历史主动性根源于历史自觉意识。所谓历史自觉意识,就是在深刻领悟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历史方位、历史实践、历史前景的历史使命意识。高度的历史自觉,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的高度成熟,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度提升。历史自觉意识是历史责任主动担当的先导,历史自觉意识只有转化为强烈的历史责任担当,才能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意识,深刻洞察和把握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重任,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新发展阶段,“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5]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斗、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就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实现复兴事业的百年历程中不断建构起来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孵化了历史主动精神。“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接触、了解和引介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积极主动地宣扬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历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历史已然证明,“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6]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顺应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兴起的世界大势,走在了时代前列。此后,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壮大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了中国迫切需要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的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确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明确了建立红色政权、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革命任务;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辩证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关系,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
“论持久战”从实际出发,全方位分析中日敌我双方力量,为夺取反帝国主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理论和心理基础。概而言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孵化的历史主动精神,是理论与实践的双维构建。在理论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造。毛泽东最早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7]在实践上, 毛泽东根据客观的历史辩证法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革命的历史主动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丰富和践行历史主动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历史主动精神领导全国人民从革命战争转向了经济建设。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顺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政治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形式,从而开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为历史主动精神的建构注入了崭新元素。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新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20世纪90年代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结合。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发展的战略视野、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服务为民的时代责任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向新阶段。此阶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赋予了历史主动精神的新特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国内外重大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掌握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地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致力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担负起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目标任务,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正在走向“强起来”。百年风雨、百年辉煌,“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了党的光荣传统。”[8]

百年砥砺奋进,百年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取得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伟大成就。今天,全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总结中国共产党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经验,是为了创造令世界瞩目的更新更大的胜利和奇迹。

(一)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选择,从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百年历程看,历史已经证明什么时候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取得伟大的成绩,什么时候背离马克思主义,就会遭受惨重的损失。由于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成长基元。马克思主义立场即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服务;
马克思主义观点即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方法即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问题,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在理论指导、领导力量、道路选择上不断获得主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社会实践不断融契,推进着革命、改革、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性胜利。例如,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革命形势由被动转向主动;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召开了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大义和世界和平正义的立场,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带领中国人民最终赢得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迅速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以积极主动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前提。坚持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国共产党正是立足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事实,洞察中国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和新特征,从而获致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其次,要善于分析矛盾,也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9]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地破解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地破解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地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地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再次,要坚持发展创新。在发展中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和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已经证明,“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10]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指导。作为“两个伟大发现”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区别于以往的唯心史观,成为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正如列宁指出,以往的历史理论“从来忽视人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11]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极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大势,顺势而为,不断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积极探索、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都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悉,主动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从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12]

(二)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一个政党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真正地发挥历史主动精神。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把人民群众视为历史的主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指出:“创造是一个很难从人民意识中排除的观念。”[1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主体力量,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一是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正确地对待人民群众、真正做到尊重人民群众。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14]二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法宝。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因而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站稳人民立场”,二者相得益彰,目标一致。其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纵观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都根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其次,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中国共产党更要深刻认识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其二,要站稳人民立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更是把站稳人民立场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指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和战略实施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同志告诫全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6]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最生动的体现。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4年就提出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问题,他强调,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17]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8]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9],从而由一个最初只有五十余人的政党,成长壮大成为九千多万人的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践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20]江泽民则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1]胡锦涛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未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强调指出:“践行宗旨,就是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23]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要激发人民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指出:“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而人与动物不同,“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24]正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在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主观能动性,人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因而历史“作为形成过程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形成过程。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25]毛泽东精辟地阐释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26]激发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伟大成就的力量源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点燃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激发人民群众敢闯敢拼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不同时期创造了不同的伟大成就。

(三)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觉地以科学历史观为指导,真正做到审时度势和高瞻远瞩,在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作出正确伟大的抉择。一方面,只有高瞻远瞩,才能够保持战略定力,赢得战略主动,从容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准确把握中国革命斗争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重大判断,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走向富裕;
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抓住中国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了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判断,为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战略主动作出正确指引。另一方面,只有高瞻远瞩,才能做到科学谋划,制定正确的政策方案,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高瞻远瞩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抗战初期,毛泽东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认识,作出了准确的战略判断——“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共和谈中看清国民党蒋介石的真实意图,一边促和平、一边作迎战准备,最后解放了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犯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共产党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等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弘扬历史主动精神还必须有强烈的历史担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同时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其一,历史担当是一种使命担当。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使命,这个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不畏艰险、开拓创新,都显示了一种使命担当精神。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的发展条件赋予了这个历史使命以崭新的时代高度和世界广度,这就是创造出无愧于前人的光辉业绩,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形态。其二,历史担当还是一种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表现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践中。一是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展现责任担当。历史主动精神需要通过斗争付诸实践,进而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展现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在行动上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在1962年1月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曾对中国未来如何应对斗争作出过论述:“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27]历史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进行了无数次伟大的斗争,取得了无数次伟大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防范各种风险挑战的责任,肩负着带领全国人民战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等责任。习近平提醒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28]二是在建设伟大工程中实现责任担当。毛泽东曾将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即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是习近平在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向全党提出的号召,彰显中国共产党“刀刃向内的勇气、胸怀和担当”。习近平号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29]其三,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实现责任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正在推进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发展阶段,“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

(四)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勇于开拓未来

所谓历史自信,就是在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基础上而形成的对历史发展趋势和前景的心理认可与笃信。历史自信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可以激发出积极的精神力量。

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历史自信来源于正确的历史认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正是基于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认知,深刻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而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历史自信,获致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来自于如下三个方面:在理论创新上,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发展;
在发展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主体力量上,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

从价值论的角度而言,历史自信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实践充分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定历史自信”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适应现实需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把握历史规律和汲取历史智慧,孕育出了厚重的历史自信。其一,从价值认知前提看,历史自信的价值认知不能停留于历史事实,而是真理性与价值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价值前提。其二,从党的百年历史看,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价值目标的需要。其三,从中国未来发展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增强历史自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拥有历史自信,目的是更好地开拓未来。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政党而言,拥有历史自信,就能从历史发展中深刻把握国运兴衰存亡的历史规律,深刻理解命脉赓续的历史逻辑、深刻汲取历史智慧,从而勇毅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百年历史进程的每一步都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和勇毅前行的坚强意志。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新发展阶段要树立饱含“历史自信”的自豪感,深刻领会“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31],从而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继续奋斗。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更应该以坚定的历史自信,不断增强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力量。为此,习近平提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
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
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32]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33]历史主动精神,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尊重历史规律、洞察时代趋势而逐渐形成的具有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气质。新发展阶段,如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勇于破解历史难题和发展变局, “我们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34]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确证了 “过去如何取得成功”“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
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开拓出“未来怎样继续成功”的光辉前景!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群众历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多让群众咧嘴笑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9期)2018-05-14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新历史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历史上的6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6期)2015-10-13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历史 建造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