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2日 10:06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江西道地特色药材资源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3-06-18 12:55:12 浏览数:

★卢英 刘勇 刘新宇 冯志坤(.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江西一方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南昌 330049)

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1]。道地药材极具中医药特色,既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也是评价中药材品质的综合性标准。产地是道地药材形成的重要原因,千百来年,中国历代医家十分重视药材的产地来源,特别强调道地药材产地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采用道地药材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历史也充分证明,药材是否道地直接关系和影响中医临床疗效,只有药材道地,药材的药效才好,中医临床应用才有根据。

道地药材是在漫长的中药材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优质药材,是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与品种不断优化选择的结果[2]。由于道地药材临床疗效显著好于非道地产区药材,因而历代本草十分重视药材的道地性记载。我国现今保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明确指出:“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强调了药材产地的重要性;
随后,《名医别录》不仅注明药材产地,甚至指出了优质药材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如地黄产地以“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
《本草经集注》更是注明了40多种常用药材何地产者“最胜”“为佳”“为良”,准确记录了当时的道地药材产地,并高度概括了药材的道地属性;
我国历史上首部官方药典《新修本草》对药材产地与品质及疗效之间的关系作了具体注释:“动植形生,因地舛性……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明确了特定的生态环境对同一药材质量疗效的影响;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十分重视药材产地,强调:“古之医者,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宋代《本草衍义》进一步强调了中医临床使用道地药材的重要性,指出:“凡用药必须择州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明代药典《本草品汇精要》首次设置了“道地”栏目,注明药材的道地产区,正式将268种中药材列入“道地”范围,奠定了我国道地药材的规模和基本品种。此后出版的明清及民国时期本草,如《本草备要》《本草从新》《本草述钩元》《本草便读》《本草崇原》《本草乘雅半偈》《本草求原》《本草纲目拾遗》《医学衷中参西录》《本草正义》《增订伪药条辨》《药物出产辨》等都非常重视对道地药材的产地记载,显示了历代医药学家对药物产地、生态环境与药材品质、临床疗效之间关系的精辟论述,阐明了道地药材形成与发展的科学内涵。

道地药材源远流长,其传承与发展始终秉承“质优效佳”为标准,去伪存真,优胜劣汰,择优而立,道地自成[3]。道地药材不仅突出体现了药材的地理标识和质量属性,而且还包含优良的种质资源、规范的栽培生产加工技术、独特的人文特点等要素。其中,优良的中药材品种和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在因素;
规范的栽培生产加工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技术保障。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道地药材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栽培、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等诸环节的技术方法,形成了特定产区道地药材的独特人文特性,体现了道地药材的科学和文化双重属性。道地药材的生产总是与道地产区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密切相关,如药都樟树是我国古代道地药材的重要集散地,其“药不过樟树不灵”声誉,就是得益于精湛的“樟帮”道地药材炮制技术,是道地药材固有的人文特性典范[2]。

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自然属性可分为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矿物药资源;
按社会属性可分为传统中药、民族药和民间药资源;
按生产特点可分为野生中药资源和人工培育中药资源;
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分布有12 807种中药资源。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位于东经113°34"~118°29",北纬24°29"~30°05"之间,南北长620 km,东西宽490 km,总面积166 722 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江西周围多为山地,中部为丘陵,北部是平原;
山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5.9%,丘陵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2.3%,平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8%,境内有赣江、抚河、信河、饶河和修河五大水系流入鄱阳湖,全省大小河流2 400多条,其中以赣江最长,全长864 km,流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2;
从地貌上看,江西总体呈现“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江西省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所处中亚热带地区正处于古北极和古热带两个植物区系相交接地带,水热条件优越,孕育了极为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为江西道地特色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1 江西省中药资源物种丰富

江西是我国中药产业强省,也是中药资源大省,中药资源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开发应用历史悠久。据《江西中药资源》记载[4],江西共有各类中药资源3 647种,其中包括药用植物3 281种(含种下单位),药用动物353种,药用矿物13种,是华东地区中药资源种类最丰富地区之一。

1.2 全省野生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巨大

江西山岭纵横,丘陵起伏,植被类型多样,森林覆盖率位列全国前茅,富饶的亚热带森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野生药材出产地。盛产野生栀子、钩藤、海金沙、粉葛、蔓荆子、金樱子、土茯苓、乌药、石菖蒲、车前子、信前胡、吴茱萸、骨碎补、粉防己、野木瓜、厚朴、金银花、虎杖、黄精、覆盆子、南沙参、绵萆薢、石韦、淡竹叶、夏枯草、灯心草、鱼腥草、大活血、益母草、白茅根、半枝莲、乌梢蛇等150多种常用中药材,其中,海金沙、金樱子、钩藤、石菖蒲、骨碎补、虎杖、野木瓜、绵萆薢等常用野生药材品种,每年在江西全省各地的采收量均维持在1×105kg以上,是我国野生中药材商品的重要原产地[5]。

1.3 民间特色医药资源应用历史悠久

民间医药是中医药的源头和基础,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民间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各地草药地摊、草药市场、草药店、草药街遍布,中草药应用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江西樟树就有山民席地摆设药摊,售药治病;
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也曾在樟树阁皂山采药行医,唐代以后,随着樟树药墟、药市的形成和发展,江西各地的民间医药逐渐繁荣,民间采药摆摊行医盛行。民间医生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特色中药资源,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极为宝贵的中草药用药经验,至今在江西许多地方,如赣南、赣西、赣西北、赣东北等山区,中草药在民间应用仍然较为广泛,各地民间应用较多的中草药达110多种,如树参、土圞儿、瓦韦、金鸡脚、三叶青、井栏边草、海金沙藤、大吴风草、王瓜、圆盖阴石蕨、青牛胆、水龙骨、破铜钱、千斤拔、红孩儿、白接骨、薯莨、徐长卿、华重楼、杜衡、淡竹叶、车前草、益母草、田基黄等在各地草药市场十分常见。

我国的道地药材来源于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产生于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背景,并在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成熟,至明清时期道地药材受到了广泛推崇和应用,迎来了道地药材发展的鼎盛时期。

2.1 江西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历史沿革

江西特有的自然生态条件,蕴育了丰富的特色中药材资源,自古就是我国江南地区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地。经过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验证和优选,形成了许多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的著名道地特色药材,如粉葛、栀子、枳壳、莲子、金樱子、江香薷、陈皮、大血藤、钩藤、信前胡、车前子、骨碎补、蔓荆子、吴茱萸等优势道地药材,至今在药材市场上仍享有盛誉。

历代本草表明,江西各个历史时期均有丰富的道地特色药材出产,如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记载:“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南康(今江西赣州市南康区)、庐陵(今江西吉安)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宋代《本草图经》曰:“枳壳生商州川谷,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为佳。”明《本草品汇精要》指出:“栀子以临江军(今江西樟树)、江陵府、建州。”所产为道地、“香薷道地,江西新定新安者佳。”明宣德年间,江西各地出产的枳壳、栀子、抚芎(茶芎)、石韦、香薷、南山楂、蔓荆子、薄荷、紫苏、荆芥、前胡、白芷等优质大宗药材通过樟树药材港口销往全国各地,明崇祯年间《清江县志·土产》记载:“(清江)地产白芍、玄参、苦参、粉葛等药材数十种,至清末《植物名实图考》更是收载了400余种江西特色地产药材植物,江西成为名符其实的南国药都。

2.2 江西道地特色药材的变迁与发展

道地药材以品质优、疗效佳为其主要标志,每一种道地药材都经历了从雏形、形成到再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道地药材品种和产区并不是固化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更优的新品种和新产区不断出现,体现了古代医药学家对药材质量“择优而立”的用药指导思想。不同历史时期本草记载的中药材,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变化或受人为因素影响,其药材品种和产地往往存在变迁现象[3]。

江西优质道地药材资源丰富,枳壳、栀子、车前子、香薷、白莲、泽泻、白术、陈皮、百合、茶芎、荆芥、薄荷等栽培历史悠久,明朝时期,随着江西樟树镇成为全国四大药都之后,江西大宗道地药材的生产、经营和流通十分活跃,中药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到清朝时期,全省各地的常用中药材已达278种[6]。

在历代本草记载中,药材的产地变迁较为普遍,如原记载属于江西道地药材的薄荷、荆芥等品种本省已很少种植生产,道地产区已转移到其他省区。同时,我省也发掘培育了一批新兴道地特色药材,如草珊瑚、夏天无、野木瓜、山香圆、芡实、灯心草、青钱柳叶、钻山风、满山香、金丝皇菊、龙脑樟等。

3.1 江西道地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历史

中药材产业是江西的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我国杏林始祖董奉就隐居庐山修道采药、治病救人,首开江西有文字记载的中医药应用先河;
随后,两晋时期的葛玄、葛洪及其门徒在我省阁皂山采药行医,推动了我省中草药开发利用及民间医药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通过在阁皂山等地的采药经验,在其编著的本草著作中十分重视药材采收季节,为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应用提出了重要理论依据;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中药材的经贸活动日益频繁,紧邻赣江水运码头的江西樟树渐渐成为药材商品集散地,“药墟”自此形成。随后,药墟交易的药材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多,至宋代,樟树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药材集散地,药市形成;
明代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加快了江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省内已盛产莲子、乌药、淡竹叶、钩藤、蔓荆子、栀子、枳壳、厚朴、荆芥、白术、五加皮、陈皮、夏枯草、紫苏、香薷、山药、前胡、覆盆子、灯心草、石菖蒲、半夏、天南星、百合、车前子、女贞子、香附子、吴茱萸、皂荚、益母草、白芷、茶芎、石韦、薄荷、牛膝、南山楂、威灵仙、木瓜、射干、瓜蒌、藁本、常山、白及、苦参、粉葛、玄参、白芍、金银花、黄精、石斛、骨碎补、芫花、侧柏叶、桑寄生、土茯苓、桔梗、旱莲草、大戟、芦根、金樱子、仙茅等百余种地产特色及常用药材,中药材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位于江西中部的樟树镇更是成为南国药都,闻名全国;
清代,江西“樟帮”和“建昌帮”中药材炮制技术的建立和樟树药市的进一步繁荣,极大推动了江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全省各地开发利用的中药材品种已达278种,栀子、枳壳、车前子、泽泻、香薷、粉葛、荆芥、蔓荆子、信前胡、薄荷等优质道地药材行销国内外,江西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经营及贸易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纪50年代,江西各地收购利用的中药材有栀子、枳壳、白术、车前子、薄荷、荆芥、钩藤、金银花、白芷、前胡、菊花、青皮等300余种,栽培主要品种有枳壳、白术、泽泻、白芷、薄荷、荆芥、车前子等,先后在樟树、袁州、铜鼓、余江、乐平、瑞金等县区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场,引种各类中药材40余种。1964年以后,全省中药材种植品种达67个,车前子、荆芥、薄荷、泽泻、枳壳得到了较快发展。1970年后,江西中药材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省中药材种植品种、面积、产量及药材部门的收购数量均呈现较大增幅,枳壳、车前子、白术、茶芎、薄荷、荆芥、菊花、江香薷、白芷、白芍、麦冬等栽培面积进一步扩大,全省建有70余个中药材生产基地,过去一直依靠野生资源提供商品药材的栀子、蔓荆子、射干、天冬等品种人工栽培成功,同时还从民间发掘出夏天无、肿节风、野木瓜、山蜡梅、满山香、钻山风等一批江西特色中药材资源。1984年,江西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余亩,主要栽培品种有莲子、白术、枳壳、泽泻、蔓荆子、车前子、栀子、香薷、茯苓、白芷、吴茱萸、山药、黄柏、厚朴、杜仲等,收购药材400余种。

3.2 江西道地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利用已有的中医药资源优势,正在努力建设成为我国中医药产业强省。近10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药材逐渐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为了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江西各级政府对发展道地特色中药材产业十分重视,全省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步伐明显加快,道地特色及大宗药材品种的种植生产发展迅速,尤其以药食两用中药材品种的发展最为迅猛,10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优质药材见表1,规模化推广种植优势明显。2020年,江西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300万亩,其中,宜春市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上饶市、抚州市、九江市、吉安市、赣州市等地种植规模也均在30万亩以上;
全省规模化种植药材品种达100余种,其中,白莲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全省枳壳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厚朴、杜仲、艾叶、龙脑樟、芡实等品种种植面积均超2万亩,万亩以上种植规模的有栀子、吴茱萸、草珊瑚、芍药、水半夏、金丝皇菊、灯心草等品种,5千亩以上种植规模有车前子、覆盆子、瓜蒌、石菖蒲、粉防己、蔓荆子、黄精、泽泻、百合、金银花、青钱柳等,千亩以上种植规模有粉葛、薏苡仁、白术、灵芝、金樱子、白花蛇舌草、铁皮石斛、茶芎、虎杖、紫苏、茯苓、陈皮、三叶青、夏枯草、射干、元胡、天冬、罗汉果等,夏天无和江香薷种植面积仅有几百亩。通过大力发展与扶持中药材种植,江西中药资源及道地药材区域生产优势得到巩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建设江西中医药强省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见表2。

表1 江西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药材品种

表2 江西道地特色及大宗中药材种植品种及面积(2021年5月)

江西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江西成为中药资源大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强省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具有的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为江西野生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作为我国野生中药材商品的重要原产地,江西盛产150多种野生中药材,部分常用野生药材每年的采收量可达1×105kg以上。从三国时期至今,部分药材道地产区随着历史的变换也发生了转移,经过长期临床筛选,江西省道地药材代表从早期的薄荷、荆芥等为首发展到了现如今以枳壳、栀子、香薷、吴茱萸、车前子等药材为首的著名道地特色药材。江西省在已有的中医药资源优势下,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推动道地特色及大宗药材种植的规模化生产,如宜春市、上饶市、抚州市、九江市、吉安市、赣州市等基地的大规模种植。中药材种植逐渐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江西各级政府也对发展道地特色中药材产业给予了大力扶持,推动了江西省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积极建设成为我国中医药产业强省。

猜你喜欢 枳壳本草中药材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年2期)2022-05-25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中药材促农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本草中华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推荐访问:江西 药材 发展现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