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1日 00:25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百集档案文献纪录片《记忆》解说词(第85—100集)

发布时间:2023-06-19 10:40:16 浏览数:

◇ 《记忆》编写组

太钢渣山公园

这是一座特殊的公园,4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座巨大的渣山,近两千万吨的工业废料堆积在这里,如同城市的肿瘤。带领工人搬走渣山、建成公园的,就是这位被称为“当代愚公”的李双良。

李双良1947年进入太钢当工人,20世纪50年代,他是闻名全国冶金行业的工业炉渣爆破能手。

李双良孙子 李建国

1982年,爷爷从岗位上退了下来,有很多人知道他有工业爆破的技术,想高薪请他出山,他都一一回绝了,因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太钢搬走这座堆积半个世纪的大渣山。

大渣山

从1934年建厂起,太钢每天产生的钢渣,都会倾倒在这里,重量达到每年240万吨。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里已经形成2.3平方公里、1200万立方米、1800万吨的大渣山。

倾倒钢渣时,这里尘土飞扬,呛得人喘不过气来。由于渣山坡度过大,运渣车辆也频发翻车事故。

搬掉渣山,迫在眉睫。

太钢集团党委宣传部 企业文化部副部长 牛建红

1983年,李双良拿出了《关于承包开发治理南门渣场的报告》,报告提出不要国家一分钱,只要一个治渣权,保证7年内搬掉太钢渣山。

李双良带领工人治理渣山

这一年的五一劳动节,李双良带领600多人、300多辆小平车、65部手扶拖拉机的治渣队伍,开进渣场,治理渣山的战役正式打响。

第一个月就运走8万吨钢渣,回收废钢铁4000吨,总收入47万元,盈利11万元。李双良变废为宝,将废渣变成建筑材料,还自制设备生产各种废渣延伸产品。

这 是1986年5月12日 的《人 民 日报》,长篇通讯《当代愚公搬山记——记太原钢铁公司共产党员李双良》发表在第二版:“一个奇迹出现了。太原钢铁公司在3年里搬走了半座渣山。他们处理了五百六十多万吨废渣,不但没花企业一分钱,还给国家创造了二千九百多万元的财富。”

10年苦战,堆积了半个世纪的大渣山,变成了风景宜人的花园。李双良“当代愚公”的美誉,传遍大江南北。198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他列入《保护及改善环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名录》,颁发了全球500佳金质奖章。1990年2月,中共山西省委作出《关于进一步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李双良学习的决定》。

李双良愚公移山的精神,正如渣山公园里盛开的鲜花,绽放在人们的心里,成为山西人攻坚克难、艰苦创业的前进动力。

(王晏如 撰稿)

保存于山西省档案馆的一组照片,反映了山西第一条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建设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太旧高速公路建设时期的照片

这条高速公路,承载着三晋儿女东出太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梦想,从太原出发,连接京珠高速,通向京畿和沿海发达地区,打开了山西更加开放的东大门。

如今的山西,一条条大道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市市相连、县县相通。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前,山西这片四塞之地,却遭受着交通瓶颈的制约,出省的太旧普通公路,路宽只有7米,到90年代初,太旧车流量已超过原设计能力的20倍。它的原设计能力仅仅是满足2000辆车通过的三级路,弯急、坡陡、路面窄,经常发生堵塞现象。小堵天天有、大堵三六九,最严重的时候堵到7天7夜。

煤炭运不出去,严重阻碍山西经济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面对严峻的现实,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修建太旧高速公路、打通太行山屏障、加快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战略决策。

时任山西省交通厅副厅长 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常务副总指挥 刘俊谦

太旧路的建设,全长144公里,有122公里穿越太行山,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施工难度相当大。工程另一个大的难题,就是资金短缺。那么这条路呢,投资预算32个亿,可是我省当时的财政总收入才64个亿,那么太旧路资金就占到一半。

沿线老百姓支援太旧高速公路建设

1994年4月,开工将满一年的太旧路工程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缺口。在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一场为太旧捐款的热潮,在三晋大地迅速掀起。80多万人参与,2亿元捐款,大大缓解了资金问题。沿线老区百姓,像当年支援前线一样,支援太旧路建设,奏响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原一级巡视员 高建生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形成全省的合力,一定要把这条路建成。这条路确确实实是修得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太难了,几万名筑路员工鏖战太行,其中8位同志为这条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有3000万山西父老乡亲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有5万筑路大军的日夜奋战,太旧高速公路,以惊人的速度在沟壑纵横的崇山峻岭间铺展开来。

太原—旧关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典礼

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创造了奇迹,而那些书写奇迹的人,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一座永远矗立在沟壑纵横的崇山峻岭之间的丰碑。

(王晏如 撰稿)

在中国,没有一座城市能像平遥古城一样,代表汉民族的城市文化形态。它四四方方,周长6100多米,建有3000个垛口、72座堞楼,寓意孔子3000弟子、72贤人。

从高空俯视平遥古城,我们可以看到,6座城门,东西各二,南北各一,状若龟形,保留了黄河中下游汉民族古代图腾文化的痕迹,有金汤永固之意。

平遥古城鸟瞰图

1981年,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带着同仁和学生,为平遥绘制了城市总体规划蓝图,这个蓝图及时纠正和阻止了古城当时面临的建设性破坏,之后被喻为“刀下留城”。

平遥古城地图

山西省住建厅一级巡视员 原总规划师 李锦生

当时的平遥古城,集中了县级管理的所有职责,人口密集,城市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难行,古城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

1986年,国务院公布平遥古城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这是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制定的《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过3年多的精雕细琢,于1989年12月完成发布。新的规划系统研究了古城的文化价值,制定了人居环境改造方案,为古城保护发展和申报世界遗产提供了技术和制度保障。

依据新的规划,平遥古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平遥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山西晋商文化基金会会长 李茂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价是:平遥古城是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这里的建筑同银行业的关系密切,平遥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整个中国银行业的中心。

走在平遥古城纵横交错的4大街、8小街和72条蚰蜒巷,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古城中心高高耸立的市楼,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全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庙,数不清的票号、镖局、商铺、酒肆、民居,再现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画面的实景演出,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几百年前的明清时代。

欣赏世界彩塑艺术宝库的双林寺,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代艺术的对话;
考察全寺没有一根钉子的镇国寺,更是一次回望诗与远方的修行。平遥古城历经岁月的冲刷、时代的变迁、文明的积淀,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中国范本。

(郝平、潘华智 撰稿)

这是一座大型调水工程,是山西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万家寨引黄工程。因为工程艰巨、技术难度高,被世界银行专家称为具有挑战性的世界级工程。

这是一份山西省档案馆收藏的、1958年9月30日中共山西省委给中央有关部委《关于成立黄河万家寨工程委员会的报告》。报告中说,黄河万家寨工程委员会现已正式组成,于10月1日起开始办公,并启用印章。

1958年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成立黄河万家寨工程委员会的报告》

然而,直到1993年5月22日,万家寨引黄工程才在平鲁县城外5公里处举行了奠基典礼。

万家寨引黄工程,从1958年3月成都会议得到毛泽东主席支持、1958年7月晋蒙两省区选定万家寨坝址,到1993年开工建设,经历了整整 35年。

原引黄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 赵廷式

万家寨引黄供水工程是一个规模很大,难度也很高,技术性也很强的一项工程,从万家寨水库向太原调水,总共渠线的长度就有452公里。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

这里是万家寨水利枢纽,碧波粼粼的万家寨水库是引黄工程的起点。总库容8.96亿立方米,每年向北京供水2亿立方米,向内蒙古供水2亿立方米,向山西供水12亿立方米,水电装机容量108万千瓦。

万家寨引黄工程是利国利民的鸿篇巨制,通过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收取煤炭水资源补偿费的改革举措,解决了资金缺口。

盾构机在引水隧道施工

万家寨引黄工程由万家寨水利枢纽、总干线、南干线、联接段和北干线组成,线路总长452.4公里。南干线为一期工程,途经偏关、平鲁、神池、宁武、静乐、娄烦、古交,到太原呼延村,向太原年供水6.4亿立方米。北干线为二期工程,向朔州、大同年供水5.6亿立方米。

原万家寨引黄工程总指挥 山西省政协原主席 郭裕怀

2003年,万家寨一期工程建成,10月26日向太原市正式供水。2011年9月份,二期工程建成,向大同和朔州供水。

一期工程的引水线路上,有隧道25条共162公里。其中7号隧道洞长43.5公里,超过英吉利海峡隧道,是世界第一引水隧道。5座中国最大的水泵站,44台国内最大的水泵电动机组,供水的运行、调度、监控全线实现自动化。

黄河之水天上来,从万家寨水库流出的母亲河水,滋润着三晋大地,也滋润着首都北京和内蒙古自治区。山西,这座无形的华北水塔,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注入无限生命力。

(杨建中 撰稿)

汾酒股票发行新闻发布会暨签字仪式

这张照片,定格在1993年11月3日。这一天,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汾酒股票发行新闻发布会暨签字仪式。汾酒股票的发行,填补了山西证券股票一级市场的空白,不仅成为山西第一股,也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第一股,同时也创造了中国企业改革上市集团控股模式第一股。

山西高粱汾酒荣获甲等大奖章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汾酒,这种香飘大江南北的历史名酒,早已成为山西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15年,在展览时间长达9个半月、参观人数超过1900万人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杏花村义泉泳酒坊选送的山西高粱汾酒荣获甲等大奖章,汾酒美名享誉全球。

随着社会的发展,山西汾酒的生产单位、包装形象几经变迁,但开盖后飘出的那一缕醇香,始终是山西人的心头之好。

原山西省推进股份制办公室副主任原山西省经济体制改革设计中心主任 郭晋建

20世纪90年代,证券市场的开放为山西汾酒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山西汾酒厂与时俱进地开始了筹划走股份制改革发展的道路。

可汾酒厂是省属国有企业,几个亿的资产,如何进行股份制改制呢?

1992年12月,省体改委邀请股份制改制专家对汾酒厂的企业改制、股票发行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将汾酒厂的全部资产划给汾酒集团,将汾酒集团生产主体设立为股份公司,由汾酒集团代表省政府持有汾酒上市公司国家股并作为控股公司。这就实现了上市公司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同时也消除了人们对汾酒上市的担忧。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揭牌

1993年7月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并上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和股票发行上市方案。同年9月10日,中国证监会复审通过。11月8日至26日,社会个人股成功发行,为山西汾酒股票的异地上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一级巡视员、研究员 潘 云

众所周知,酒、醋、煤是山西的特色优势产品。在资本市场起步之时,山西选择知名度最高、效益最好的汾酒上市,这是对资本市场的贡献,也是对投资人的回报。

独家发起,社会募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称赞这种模式为汾酒模式,很多想上市的企业都纷纷前往汾酒集团取经学习。

山西的企业上市、证券融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山西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王晏如 撰稿)

山西大学旧址

这座中西合璧的晚清建筑,经百年风雨,依旧矗立在太原侯家巷,这是100多年前的山西大学堂旧址。创建于1902年5月8日的山西大学堂,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大学之一。191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与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并列的3所国立大学。

山西大学副校长、教授 郝 平

山西大学创立初期是分为中西两斋。在中斋方面有王轩、谷如墉,包括我们戊戌六君子的杨深秀,都曾在此任教。西斋方面是由李提摩太来负责,现存《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教职员题名碑》,有详细的西斋教职员名单。

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教职员题名碑

这块碑立于1911年7月, 现仍镶嵌在原大学堂工科楼门厅内东墙壁。刻有西斋教职员36人,15人为外籍教师,很多人有博士或硕士学历。

1937年8月,日本侵略者进犯山西,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山西大学颠沛流离。

山西大学先迁于运城,后停办,再在西安之北的三原县复学,最后辗转至临汾西面的吉县克难坡上课。抗战结束,山西大学一度迁至北平,1949年太原解放后才返回省城。

烽火岁月山西大学校址迁移路线图

山西大学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革命思想和科学知识的大师级人物:中国石油地质学奠基人孙健初、远东国际法庭大法官梅汝璈、中医名医施今墨、中国民盟发起人邓初民、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李雪峰等。

这本《山西大学史稿》,记录了山西大学的辉煌。瑞典国理学博士、曾任山西大学堂西斋教员的新常富,不无自豪地写道:山西大学被认为是亚洲最好的大学之一。

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伴随着昨日的辉煌,2002年,山西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4万多名校友和国内外来宾汇聚一堂,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山西大学发来贺信:贵校是一所杰出的大学,是一个有着雄厚师资力量并培养各类人才的摇篮。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在读博士生马 鑫

我们的校训是: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这16字校训深刻地影响与改变着我们,她留存了每一位山大学子最瑰丽的时光与最难忘的回忆。

山西大学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见证了百年山西的沧桑历程。2022年,山西大学将迎来120周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继文脉,薪火相传,百年学府正在书写争创双一流大学的荣光。

(郝平 撰稿)

右玉生态国际马拉松比赛

2019年6月,右玉生态国际马拉松在这里举行。8月,全国二青会马术项目决赛在这里开赛。当不同肤色的人们奔跑在这林荫大道,马术选手在这片绿洲策马扬鞭,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不毛之地。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1949年,右玉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的发展思路。从此,右玉人民踏上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征程。

70多年来,历任县委书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群众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全县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前的不足0.3%,提高到现在的56%,书写了人类生态文明史上的奇迹。

威远公社白塘子大队被评选为山西农业先进单位时的交流材料

这是威远公社白塘子大队,1962年被选为山西农业先进单位时的交流材料:我们大队植树造林的历史,是向风沙和干旱搏斗的历史。短短一句话,道出右玉人民植树造林的艰辛与奋斗。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70年来,右玉县涌现出一批批植树造林的先进模范,余晓兰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她跟随退伍丈夫从云南扎到右玉30年,治理荒山荒坡1万多亩,栽种松树80多万棵,种植沙棘林10万亩,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右玉县杨千河乡南崔家窑村农民 余晓兰

那时候的日子是真苦啊,每天起早贪黑上山打地埂,挖鱼鳞坑,腰酸腿疼胳膊困。现在环境好了,我们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右玉县委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生态经济。从不毛之地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右玉在一个战场,打赢了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2018年6月,右玉成为山西省第一批退出的3个国定贫困县之一,是全省乃至全国县域生态脱贫的典范。

70多年来,右玉人民不仅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走出了生态脆弱地区的综合治理之路,更铸就了伟大的右玉精神。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张宏华

右玉精神提出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指示,科学地揭示了右玉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所在。

“右玉精神”丰碑

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右玉创造生态奇迹的密码,也是右玉干部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座右铭。

(仲艳妮 撰稿)

这是青春的约会,更是拼搏的舞台。

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开幕式

2019年8月8日,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在太原开幕。这场为期10天的体育盛会,是山西第一次举办的国家级大型综合赛事。34个代表团,3.3万名运动员,创下了数个历史之最。

49个竞赛项目,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兼顾夏季、冬季项目,夏冬综合全国首次;
赛事贯穿春夏秋冬,决赛时间跨度最长;
比赛场馆分布在20个县市区和10所高校,项目布局分布最广。

二青会圣火采集仪式的圣火火种盆

这是在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举行的二青会圣火采集仪式,这个圣火火种盆收藏于山西省档案馆。16根引火棒,象征16岁花季。山字结构的圣火盆支架,象征着山西大地燃起的青春圣火,传遍祖国壮丽山川。

山西省档案馆收集征集部部长 王静

芮城县西侯度村,位于黄河中游,是远古西侯度文明的遗址,这里留有180万年前人类最早用火的印记。二青会圣火从这里点燃,寓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这是青春宣言;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是激昂誓言。二青赛场,上万名运动员向着更快、更高、更强冲刺,用拼搏与汗水诠释体育精神。

镜头、胶片、影像,记录着他们的青春故事。在场地自行车、射击、举重、田径等项目上,共有2人1队破2项全国纪录、平1项全国纪录;
3人1队破4项青年纪录;
2人3队破4项少年纪录。

二青会档案征集工作及早介入,以制度建设为出发点,提前谋划;
以规范管理为突破点,落实责任;
以科学管理为着力点,全程跟踪。

二青会的水上比赛项目

山西省档案馆副馆长 白晓军

整个二青会的档案,齐全、完整、规范、安全,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充分肯定,为全国体育系统贡献了二青会的档案经验。

档案记录历史:开幕惊艳、赛事精彩的二青画像能够留存经典;
文明热情、天蓝地绿的二青映像能够广为流传;
攻坚克难、团结协作的二青作风能够永续传承,档案工作功不可没。

山西档案工作,致力于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

盛会远去,盛况长留。档案留下了二青会的记忆,留下了山西精彩。

(安祥生 撰稿)

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

这是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在数据存储规模、计算能力和环保节能3个方面,都处于亚洲一流水平。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是百度自建的第一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2012年8月19日,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奠基开工,对全省产业转型,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8个高标准模组楼,6000个40A机柜,16万台服务器,超过6EB的数据存储量。这里可存储的信息量,相当于30万个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总量。

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志华

这只是已经建成投产的一期项目,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投产后,将新增8万台高性能AI服务器。阳泉,这个曾经著名的煤城,将转型成为智能经济时代云计算中心的新标杆。

阳泉,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也是拥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AI公司。

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技术的支撑。

百度自主研发的高性能、低功耗服务器,数据中心CPU总量高达70万颗、CPU内核总数超过300万个。数据中心采用多项高新技术提升能源效率,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76%。

当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汇合,世界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智变。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人主动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煤城阳泉将逐渐走入“云端”,变身为智慧城市。

每天,阳泉市经济开发区大连街上,百度自动驾驶车在不同时间段、各种复杂路况下进行实际道路测试。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示范区建设,是阳泉市全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自动驾驶汽车

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示范区项目包含2个路段、3个子项目。城市道路自动驾驶车路协同项目,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车路协同项目,车联网5G基站建设项目。

阳泉市大数据应用局副局长 尹喜平

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技术是一项行业前沿技术,这一技术成功落地,标志着我市在相关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7年4月,百度云计算技术山西有限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是2017年度山西省获评的唯一一家非公企业。

百度云计算技术山西有限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的建设、投产,书写着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

(吕新 撰稿)

改革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历届山西省委、省政府对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煤炭一业独大的经济结构尚未根本转变。省委、省政府在深入分析省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抓手,全面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决定建立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

《关于建设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实施方案》

这是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实施方案》。2017年2月25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

中共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 山西省综改办公室副主任 张荣章

早在2010年,国家在山西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试验区,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改试验区。

山西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整合了4个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1个大学城产业园,总规划面积600平方公里。山西转型综改的主战场就在这里。

山西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

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唯一同时生产轨道交通车轮、车轴、轮对和齿轮箱的企业,生产线全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新技术带动了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山西煤矿崛进装备制造

综改区以数据中心、5G网络为代表的新基建,以高端装备智造、磁性材料、煤系固废资源化为代表的新技术,以手撕钢、合成生物材料、碳化硅、砷化镓为代表的新材料,以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通用航空为代表的新装备……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蔚然成形。

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实现内涵集约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实现集群规模发展;
服务业提质转型,实现高端融合发展;
农业特色转型,实现优质高效发展;
三次产业同步创新转型,实现协同跨越发展。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韩东娥

山西综改示范区,聚焦先进生产要素,在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投资环境等方面,为全省转型综改做了示范、立了标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勉励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山西勇于突围突破,以改革促转型,以开放带转型,以创新引领转型,以环保倒逼转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安祥生 撰稿)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申纪兰共和国勋章。

申纪兰劳动照片

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申纪兰抱病参加了会议,这是申纪兰最后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个月后的6月28日,申纪兰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治逝世,享年91岁。

申纪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材料

这份档案材料,是申纪兰连续13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众多材料中的一份。这是1958年全国劳动模范李顺达、申纪兰参加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时的发言稿,主要讲述了西沟乡金星社的生产情况和生产计划

1946年秋,17岁的申纪兰嫁到了平顺县西沟村。谁也没有想到,小小的西沟村将要成为申纪兰非凡人生的大舞台。

1952年,申纪兰带领姐妹们冲破“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的束缚,下田劳动,争取到了和男人干一样的活、记一样工分的权利。申纪兰成为中国农村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第一人。后来,同工同酬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模范妇女副社长申纪兰是怎样解决妇女参加生产中同工同酬问题的?》

这份保存于山西省档案馆的小册子《模范妇女副社长申纪兰是怎样解决妇女参加生产中同工同酬问题的?》,详细记述了申纪兰解决妇女同工同酬问题的经过,结语写着:妇女们的劳动实践,征服了人们的封建残余思想,克服了轻视妇女劳动的观点。

《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第二卷执行副主编 田晓晴

从1954年第一次去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始,申纪兰是全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66年间,申纪兰成为共和国民主法治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的见证人。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申纪兰用一生履行着这一庄严承诺。每年两会前夕,申纪兰都要把村民请到家中,听取村民意见。仅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就先后提交议案建议480多条。

山西省社科院申纪兰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 刘晓丽

申纪兰的议案,包括农业、交通、水利、教育等方方面面,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可以说,申纪兰就是我们老百姓的代言人。

申纪兰几十年如一日,团结带领西沟人民战太行、绿太行、富太行、美太行,以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树立起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辉形象。

始终坚定跟党走,永远奋斗不忘本,申纪兰用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拳拳初心。

(田晓晴 撰稿)

山西是全国文旅资源大省,表里山河,锦绣三晋;
华夏摇篮,春秋霸业;
民族融合,晋商鼎立;
抗战热土,能源基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如同美丽的珍珠,镶嵌在物华天宝的三晋大地上,串起一处处美丽的风景。

《关于同意山西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复函》

这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第710号函件,《关于同意山西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复函》,作为我国第8个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山西是国家文旅部组建后批准的第一家省级创建单位。

山西省文旅厅副厅长 赵曙光

山西省委、省政府力推文旅产业发展,在2016年初的《山西省旅游业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要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山西各地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活动。

2019年和2020年,国家文旅部公布了两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山西的洪洞县、阳城县、平遥县、泽州县、壶关县、武乡县和永济市榜上有名。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风雅的人文景观,壮美的山水画卷,在表里山河的三晋大地上徐徐展开。无名小村变身网红打卡地,偏僻山寨变成乡野休闲馆,农家窑洞变为高端民宿。

山西的乡间民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域旅游促使生态资源变成生态资本,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文旅收入快速增长,文旅产业正在成长为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丰富的文旅资源,给山西经济发展安上了腾飞的翅膀。文化与旅游交相辉映,诗与远方,凝炼在山西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 赵志明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地下地上文物资源极为丰厚,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可移动文物320万件(组),特别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531处,占全国总数的10%以上,位居第一。

人说山西好风光

游山西就是读历史,从晋南根祖的绵延文脉到晋北佛国的精雕细刻,从晋商大院的海纳百川到革命遗址的浩然长歌,从吕梁到太行,从黄河到长城,数不清的文物古迹、名山秀水,构筑起山西全域旅游的辉煌格局。

全域旅游风正好,高质量发展谱新篇。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山西持续推进全域旅游,长城、太行、黄河旅游公路不断向前延伸,文旅资源大省向文旅产业强省迈进的步伐,更加强劲。

(高春平、仲艳妮 撰稿)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车流不息的喧嚣都市,瞬间变得寂静空旷。而在这寂静之下,山西全省上下的抗疫行动,迅速展开。

疫情就是命令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共山西省委以战时状态、战时机制,强力领导,统筹调度,实施分层分区分级响应,精准精确精细防控。

白衣披甲,无畏前行!

山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 张晓清

2020年1月26日,山西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星夜驰援湖北;
2月15日,第8批医疗队从整编到出发,仅用了13个小时……

28天里,山西先后派出13批1516名医务防疫人员,支援疫情重灾区湖北省仙桃、潜江、天门3市和武汉部分医院,尽显山西担当。

而在抗疫的山西阵地上,最初便坚决锁定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集中最强力量,对患者实行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小组、一日一会诊;
强化医院感染防控规章制度的落实,严格操作规程。

战疫关键时期,山西充分发挥中医药大省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救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中医智慧和山西力量。

从1月21日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我省首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到3月13日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从晋中市传染病医院治愈出院,山西11市累计报告的133例确诊病例实现动态清零,治愈率100%。

城市街道、乡村卡点,3500万山西儿女齐心协力,拉起一道道坚固的疫情防控网。山西不仅牢牢守住了山西阵地,还在有效救治方面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王俊平大夫(左六)等医护人员援鄂留影

合影中的这位满头白发的大夫,是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山西省支援湖北医疗队仙桃分队队长王俊平,他是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成员中年纪最长的一位。在仙桃战疫一线,他率先提出整建制接管病区,并开设中西医结合病房。

山西省援鄂医疗队仙桃分队队长 王俊平

从山西到湖北,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够胜利。因为我们有山西的经验,我们有山西的智慧,更有山西人民的支持,他们就是我们的后盾。

山西援鄂医疗队回到家乡

3月31日中午12时,最后一批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返回山西,送别与迎接,他们得到了湖北人民和山西人民的最高礼遇。

全国的疫情没有消亡,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依然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流调排查,为山西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王晏如 撰稿)

汾河,黄河的一级支流,山西省内第一大河,山西的母亲河。历史上,汾河水量丰沛。到了20世纪50年代,汾河依然可以泛舟。

《太原市1951年度汾河防洪工程竣工报告》

汾河从北向南穿越太原,全长178公里。这段河道属重点防洪河段。山西省档案馆馆藏《太原市1951年度汾河防洪工程竣工报告》记载:东岸则每因决堤为患,西岸则时虞溢流成灾。

山西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白小丹

随着城市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流域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汾河流量急速减少。到20世纪末,太原城区段汾河成了采沙场、垃圾场和污水沟,严重威胁了河道堤防安全,影响了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整体形象,制约了经济发展。

为改善太原生态环境,1997年,省城40余万军民参加汾河治理义务劳动。1998年10月,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正式开工,把河道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绿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汾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2000年9月,具有北方园林风格和汾河地域文化特色的汾河公园开园,汾河晚渡、雁丘、汾水阁等历史名胜重现于汾河岸边。

2002年5月30日,联合国人居署授予太原汾河景区为“2002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

太原市汾河景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侯 刚

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共分为4期。1期主要侧重于美化和防护功能;
2期增加了亲水和健身的功能;
3期不仅有防洪、蓄水、游船通行功能,还是咱们二青会水上运动比赛的场地;
4期在2021年年内建成,实现汾河太原流域生态系统的恢复。

23年的治理美化,汾河太原段换了模样。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形成了北起漫水桥,南至迎宾路,全长43公里的绿色景观长廊。

全长43公里的绿色景观长廊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考察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情况。指出: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

中共山西省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制定了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战略目标,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一川清流,两岸锦绣。复苏的汾河,给古老的太原城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山西样板。

(梁红一 撰稿)

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

这里是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第一站就来到这里,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大同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黄花商品生产基地的请示报告》

大同市云州区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是云州区档案馆保存的大同县黄花种植、采摘的照片档案。大同黄花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1985年,大同县邀请省内专家论证建设黄花商品生产基地。种植黄花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其他作物,但是,大同县黄花种植一直难以规模化。

大同市云州区黄花办主任 王 华

过去我们黄花种植没有形成规模,主要是存在着五难,一个是种植难,一个是灌溉难,一个是采摘难,一个是晾晒难,以及保险难。

云州区黄花加工基地

2011年,大同县委县政府把黄花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黄花种植面积每年以超万亩的速度快速推进,成为产业扶贫的特色品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2018年底,云州区脱贫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区贫困户有90%从黄花产业中受益。

山西有太行山、吕梁山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山西考察脱贫攻坚。2017年6月21日,在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和宋家沟新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吕梁山区深度贫困村精准扶贫和移民搬迁工作,随即在太原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指导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步伐,让贫困地区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建成

山西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因地制宜,组织实施特色产业扶贫等8大工程24项行动,现行标准下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蹚出了有中国特色山西特点的减贫之路。

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山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和一批批驻村帮扶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表里山河,为小杂粮、果品、蔬菜、药茶等特色农作物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发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山西乡村振兴,吹响了冲锋号。

(梁红一 撰稿)

规划引领发展,蓝图铸就伟业。从1953年到2020年,山西共编制和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

尧城(太原)国际通用航空飞行大会

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幅治晋蓝图,山西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 山西省委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马炜宏

“十三五”时期极不寻常,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山西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各项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特别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也取得实质性突破,转型发展呈现出强劲态势。

站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山西需要绘制新的蓝图。

2021年4月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我省未来5年转型出雏型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经过15年的努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经济总量达到全国中游水平,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李 祥

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5年规划,是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行动指南,也是我们三晋大地的宏伟蓝图。

百年记忆,筚路蓝缕,黄河太行,春华秋实。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2021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省委书记林武在报告中深情指出:“站在山西这块古老厚重的沃土上,因为有着壮美的山河、灿烂的文化、红色的基因,我们无比自豪、无比自信!站在山西这块活力四射的热土上,因为有着领袖的嘱托、人民的期盼、时代的召唤,我们永远自励、永远自强!”

牢记领袖嘱托,扛起时代使命。3500万三晋儿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开启了新的征程。

(田晓晴、仲艳妮 撰稿)

太原市美景

猜你喜欢 山西记忆 我在山西等你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火花(2022年6期)2022-06-17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山西叹五更青年歌声(2020年11期)2020-11-24夏天的记忆学苑创造·A版(2020年10期)2020-11-06山西税企共治开先河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39期)2017-11-27端午记忆丝绸之路(2016年9期)2016-05-14儿时的记忆(四)新湘评论·下半月(2016年4期)2016-05-05儿时的记忆(四)新湘评论·下半月(2016年4期)2016-05-05

推荐访问:解说词 纪录片 文献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