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09:19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湛江城市红色文旅发展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19 18:45:11 浏览数:

□文/王 淦 李伟汉 王文威

(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广东·湛江)

[提要]红色文旅作为一种主题性旅游活动,对地区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湛江城市红色文旅产业依旧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社会参与乏力、服务能力较弱、传播能力匮乏等突出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进一步统筹城市红色文旅发展新格局,推动红色旅游与海洋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红色文旅“综合体”“共同体”,优化红色文旅体验,加强红色文旅人才培养,拓宽多元宣传媒介,从而打造好湛江特色文旅品牌,讲述好湛江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

湛江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是研究南路革命斗争史的重要区域,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纵观国内学者对于中国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研究,都具有意识形态性,基本遵循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主要观点包括:科技赋能,沉浸式+旅游;
融合发展旅游业;
红色文化资源为主,其他文化资源为辅;
实行系统整合和错位发展的理念。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部分问题:相关理论研究较少,缺乏跨学科研究;
研究方法单一,对于国内红色文化的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和讨论的角度;
研究的数据样本容量偏小,难以使人信服。从国内对于中国红色文旅资源的研究现实来看,有两大特点:一是理论扎实;
二是在当代社会发展状况下可行性较高。但是,目前尚未有学者对湛江红色旅游发展道路进行系统性梳理论证。

湛江作为广东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引擎、海洋生态旅游特色城市,为有效服务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增强湛江经济发展动能,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亟须探索出一条以红色文化旅游为重要抓手的富有湛江城市特色的文旅新路径,从而推动红色旅游和城市旅游融合共生,提高湛江文化“软实力”,激发湛江经济发展活力,打造广东省沿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旅游产业前景广阔。党的十九大以来,湛江作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城市发展定位逐年提升,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以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增速。《湛江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16~2019年,全市旅游接待过夜旅客数量、收入年均增长12.8%、21.9%。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湛江全市旅游收入仍高达148亿元,是全国境内游增长最快5大城市之一。旅游产业对湛江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红色文旅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生态建设成果显著。湛江是具有热带风光的海洋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湛江丰富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赤坎、霞山濒临湛江湾,海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湛江湾沿线建成海滨浴场面积约23.6万平方米,公众亲海岸线长度长达22.7公里,当地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城市新面貌,具有发展海洋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

(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湛江红色文化并非孤立产生,是与本土特色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结果。湛江作为雷州文化的发源地,有着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此外,作为前法国租借地,湛江有着全国独有的法式城市风貌。湛江城区中的赤坎老街、古埠遗址、明德艺术馆、法国风情街即是湛江本土文化的代表,也是湛江革命斗争历程的重要见证者。在发展红色文旅的同时对其进行保护开发,有利于深度发掘湛江红色文化内涵,提高红色文化利用效率,进而推动湛江城市红色文旅深度发展。

(四)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湛江地区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是粤桂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湛江赤坎和霞山两区作为湛江市中心城区,区域内革命旧址遗址分布密集,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现存中共广州湾支部、菉塘交通站、中共南路特委驻地、陈明仁将军故居等革命旧遗址遗迹。

(一)缺乏整体规划,资源整合不足。区域统筹发展是推动湛江城市红色文旅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当前,霞山、赤坎两区在红色文旅建设方面存在规划不统一、各自为政的问题,导致两区在红色文旅开发上极度不协调。霞山区有着相对科学、明晰的工作思路,辖区内知名红色遗址都有详尽的史料呈现,并在旧址上开设纪念馆,面向社会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当地红色文旅资源。赤坎区有关工作则相对滞后,当地大多重要红色遗址遗迹尚待有效保护。两区在红色文旅发展上的不均衡导致两区无法充分体现湛江革命斗争史的整体面貌,极大制约了湛江城市红色文旅事业的发展。

在资源整合方面,两区辖区内的红色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赤坎、霞山都是湛江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两区的红色遗址都是湛江革命斗争史的重要见证者。两区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将原本同属湛江革命斗争史主线的红色遗址分隔开来,阻碍了红色旅游节点的串联,使游客在参观过程中难以构建完整的湛江革命运动发展脉络,无法充分发挥红色历史的教育意义。

两区的红色旅游与其他文旅资源的融合也有待提高,湛江是全国著名的海洋生态旅游城市,两区红色旅游并未与海洋生态旅游这一优势项目整合,两区的红色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融合也相对割裂,未能充分体现湛江城市特色,导致两区红色文旅底蕴不足、品牌不强,游客到此旅游意愿不高。

(二)群众参与乏力,内生动力不足。人民群众是发展红色文旅的动力源泉。当前,湛江城区各大党史展览馆都在面向社会积极开办红色历史展览。据来访记录显示,参观人员的组成结构过于单一,大多数参观者和单位都来自本市区,将近四成为政府工作人员,将近两成为学校师生,其余多为企事业单位中的党组织、群团组织,当地居民、外地游客总体居于少数,参与群体较为局限;
来访形式同样较为单一,多为开展党建活动、团日活动、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

此外,湛江本地居民也未深度参与到城市红色文旅的开发工作中。由于政府在政策引导、宣传教育等方面工作滞后,无法充分调动当地民众的积极性,群众参与热情不高。部分红色遗址遗迹虽然得到了良好保护,并在此基础上新建了纪念馆或展览馆,但门可罗雀。不少周边居民表示本地人很少来此参观,对当地的红色景区兴趣也不高。

(三)建设成效不足,服务能力较弱。科学的保护开发建设是确保红色文旅能够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以赤坎区大通街中共南路特委机关驻地旧址为典型的部分红色遗址旧址,由于年代久远和房屋使用权问题等因素,在已有居民居住的情况下,开发方难以与旧址居住者进行协调,无法对遗址进行修缮保护。也使得上述遗址缺乏基本的标识信息,社会感知不强。多数遗址内外部没有进行基本的保护性修缮,其历史资料描述只有寥寥几笔。部分历史遗址虽有修缮保护,但并未面向公众开放,历史文化资源遭闲置。

多数红色景区负责管理和接待讲解的工作人员人数较少,素质过硬、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缺口较大,在面对大量游客集中来访时难以提供周全的讲解接待服务;
从业人员老龄化较为严重,缺乏新鲜血液,讲解接待方式较为呆板,与年轻群体的观念存在差异,难以与来访游客特别是青年参观者产生共鸣。

(四)宣介方式单一,传播能力较弱。城市旅游形象感知是湛江城市红色文旅的灵魂,优化湛江旅游形象依赖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宣介方式。当前,湛江红色文旅在政府和机关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主流网络平台中的推广介绍处于更新频率低、内容较少、千篇一律的现状,缺乏活跃性与原创性。已有的宣传内容曝光率较低,大众关注少。湛江尚未发掘具有湛江特色的文旅“品牌”。宣传介绍态度消极,方式单调,内容陈旧刻板,形象不明,难以彰显自身特色,严重制约当地红色文旅的发展。

(一)统筹红色文旅发展新格局,打造红色文旅“综合体”。湛江市委、市政府应当立足于整体,以景区规划为突破口,统筹兼顾,着眼于湛江赤坎、霞山两区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情况与地域特色,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使红色景区与其他景区在场地、文化、宣传、设施等方面共融共生,互联互通,共享发展机遇,构建两区红色文旅发展新格局,打造红色文旅“综合体”。

赤坎区、霞山区可结合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的资源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充分利用本区的红色革命旧址、生态环境、古埠遗址、文化艺术馆等资源,系统整合红色遗址遗迹、海洋生态旅游资源、文化场所等旅游资源,融合为具有湛江特色的红色文旅资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以湛江市博物馆为轴心,多条特色旅游路线并存的“一轴多线”红色文旅综合体。湛江市博物馆作为湛江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综合展示了湛江地区自然、文化、革命史等各方面的史实,是湛江历史精华的集中展现,是游客了解湛江的重要窗口,在湛江文旅产业中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与多条旅游干线相结合,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构成湛江红色文旅的基本框架。

发展湛江城市红色文旅,要牢牢把握湛江的历史是主线。通过发掘湛江地方特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与湛江地方特色文化相融合,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以海洋生态旅游为依托,加强对湛江特色文化的发掘和展示,并以此推动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最终聚点成线、线面结合,构建湛江城市红色文旅发展新格局。

(二)推动红色文旅主客共享,构建红色文旅“共同体”。发展红色文旅产业,推动文旅产业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红色文旅,要做到紧紧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方面要坚持服务人民、以人民为中心;
另一方面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构建共生共融、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的红色文旅“共同体”。

在发展城市红色文旅的过程中,要坚持“主客共享”的理念。发动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团体参与到红色文旅建设中,在基层,将红色文旅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在红色遗址的基础上开设公共图书室、公共博物馆、公共艺术馆,在增添红色遗址文化底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的同时,满足当地群众和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旅游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在推进湛江城市红色文旅发展的进程中,要坚持“共生共融、共建共享”的理念。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文旅需要依靠当地群众,城市居民具有文化素质较高、消费需求旺盛的特点,政府可充分发动当地居民,使之成为红色文化的守护者、宣讲者、参与者,既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又弥补了红色文旅从业人员的不足。

(三)优化红色文旅体验,多维呈现红色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精神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倘若能将其进行详尽的展示,无疑会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但两区对红色资源的呈现方式总体上存在着扁平化的问题。下一步,赤坎、霞山两区应当提升旅游体验的层次感,推动红色文旅项目深度化、多元化发展,切实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优化城市红色文旅体验,要打破传统旅游形式的桎梏,摆脱教科书式的说教,景区要积极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呈现维度,从不同维度出发,充分运用“虚拟现实”“体感电影”等新兴多媒体技术,从空间、实践等多个维度全面呈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旅沉浸式体验,通过角色扮演、剧情推理等时下青年群体热衷的游戏形式,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互动感,使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使红色文化“立”起来。

(四)加强文旅人才培养,打造红色文旅人才队伍。发展湛江城市红色文旅,需要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人才是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红色文旅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充足的人才储备。红色文旅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这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充足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建设红色文旅人才队伍,首先要深化文旅产业与驻湛高校的产学合作。湛江地区目前拥有6所高校,其中4所为本科高校,2所为专科高校,教育资源丰富。驻湛高校特别是大专院校,可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为湛江城市红色文旅产业培养专业人才。广东海洋大学等本科院校中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与相关景区合作,组织思政教师对红色文旅从业人员开展思政教育,筑牢从业人员理想信念之基。

建设红色文旅人才队伍,要积极发扬志愿者精神,建设志愿者队伍,作为红色文旅人才队伍的有益补充。通过发动社区居民,建设一支由历史亲历者、历史名人后代组成的义务讲解队,通过言传身教,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广大高校要积极发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的同时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五)拓宽多元宣传媒介,提升红色文旅传播能力。提高红色文旅知名度,首先要提高红色景区知名度,各红色景区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互联网宣传平台,通过开设景点网站,展示红色文化,介绍景点信息。打通红色景区与游客沟通的纽带。通过微信、微博、贴吧、博客等社交平台,使景区信息、旅游体验等信息在社会人群中快速、高效传播,同时增加原创性内容创作,拉近景区与年轻人的距离,提高红色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提高红色文旅传播能力,需要打造红色文旅特色品牌。当前,地方博物馆逐渐成为当地文化旅游宣传的“金字招牌”,湛江应以湛江市博物馆为龙头,打造“湛博”旅游品牌,以“湛博”带动城市红色文旅发展。通过设计全新博物馆馆标,规范博物馆整体视觉形象设计,提高“湛博”品牌标识度和影响力。并通过“湛博”平台及其衍生文化产品,宣传湛江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使湛江博物馆成为对外宣传湛江故事、对内构建城市认同的主阵地。

猜你喜欢 湛江文旅红色 漫步湛江黄河之声(2022年12期)2022-09-27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文旅照明的兴起照明工程学报(2018年1期)2018-03-19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湛江文学(2015年5期)2015-12-18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湛江文学(2015年5期)2015-12-18

推荐访问:探析 城市 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