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0日 12:38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视觉修辞视野下数据新闻报道分析——以新华网、人民网和澎湃网的数据新闻为例

发布时间:2023-06-19 22:05:09 浏览数:

○谢帅光 朱爱敏

相较于传统新闻报道以文字为主导建构现实,数据新闻以数据为基础,强调可视化和图像化过程,避免了数据本身的枯燥和杂乱无序所带来的认知区隔,这种叙事方式更有利于用户的辨识和理解。数据新闻以可视化呈现数据事实,将图像、图表和视频等组成一个视觉符号系统,而视觉符号系统在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摒弃时,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理念。虽然数据本身是中立的,但报道者通常将自己的意见、思想嵌入到数据新闻话语的生成过程中,在呈现新闻事实的同时,还传递了自己的态度、意见和价值观等。

本文以新华网数据新闻、人民网图解新闻和澎湃“美数课”为例,从视觉修辞实践的视角出发,分别从图像修辞、时空修辞和交互修辞三个方面去分析数据新闻的可视化文本,并试图阐释可视化文本背后的表征体系、意义层次和话语世界。总体来看,国内数据新闻栏目基本上都以多样、丰富的可视化形式,包括静态信息图表、时间线、新闻游戏和3D地图等,在视觉维度上完成数据关系的再造。

数据新闻的视觉修辞实践体系包含修辞主体、修辞客体、修辞策略和修辞效果,而修辞效果的实现依赖于修辞策略的谋划和整合,通过将数据新闻视觉修辞文本诸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结构进行分化和组合,完成视觉修辞建构的过程。沿着视觉修辞理论的脉络去探讨我国数据新闻报道的视觉修辞实践,可以从图像修辞、时空修辞和交互修辞实践三个方面深入探讨。

(一)研究的基本概况和类目分析

本文借鉴了刘涛的视觉修辞框架分析方法,选取了2020 年1 月1 日至2022 年1 月1 日,新华网数据新闻、人民网图解新闻和澎湃“美数课”三大栏目进行样本分析。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背靠新华网,人民网图解新闻是人民网旗下的数据新闻专栏,澎湃“美数课”则是上海报业集团重点打造的新媒体项目。三者都是我国当下流行的数据新闻栏目,在数据新闻实践上富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表1:新华网数据新闻

表2:人民网图解新闻

表3:澎湃“美数课”

新华网数据新闻在可视化类型上较为丰富,信息图占42.7%,PC 交互和手机交互共占34.6%,数视频占4.2%,图文互动占18.4%,给读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感和视觉刺激。人民网图解新闻在可视化类型上主要以静态信息图的形式呈现(70%),极少部分以动态交互的方式呈现。这也与人民网图解新闻的可视化策略和功能有关,着重于图解新闻,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呈现,是一种初级的可视化手段。澎湃“美数课”可视化类型五花八门,图解和信息图表占66%,将文字与图片、表格等融合呈现。而澎湃“美数课”运用动画和视频的次数较多,最富有观赏性。

(2)报道议题和报道倾向

人民网图解新闻在选择报道议题上,主要是以时政类(57%)为主,其次为社会(17%)和国际(8%)、军事类(9%)题材。时政类议题主要关注的是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活动、重大会议、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社会题材主要关注疫情防控、社会消费、专业常识、青少年教育、医学知识等。在国际题材上主要是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宣传、G20峰会等。在军事上则着重对中国现代化强军战略的发展和成就的展示,例如现役新型军机、国产新型导弹和阅兵等。在视觉框架和议程设置上体现了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重点关注,这也与人民网的功能定位有关。人民网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网站之一,功能定位上体现在评论时事政策、刊发地方新闻、服务社会生活、传播文化信息四个方面。[1]而图解新闻是人民网的可视化版块之一,因此在功能定位上具有继承性。新华网数据新闻在可视化议题上依照产品特点来细分栏目,以民生、时政类为主,包括讲习所、政经事、第一时间和数问民生四大栏目,占总数量的50.5%。澎湃“美数课”在选题上着重于时政和国计民生,并初步形成专题报道传播矩阵,例如体育、文化和环境等议题。在议题的报道倾向上,三大数据新闻栏目在报道策略和态度立场上总体呈正面倾向,响应政策热点,注重对关乎人民群众生活的时事类报道题材的挖掘,同时也对一些社会负面问题进行了及时跟踪报道,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数据新闻之所以用“数据”命名,缘于以往的新闻报道以文字为主、数据为辅,或者是数字与文字并重,而数据新闻以数据为主,文字退居辅助角色。[2]数据新闻将数据可视化,在视觉意义上生产匿名和隐性的劝服性话语,实现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建构。

(二)数据新闻中图像运用的视觉修辞实践

图像如何运用修辞的方式传递价值、建构意义是视觉修辞研究的基本命题。陈汝东提出,图像修辞就是以图像为媒介,通过直接的图像建构包括摄影、绘画及动态的连续图像等建构实施的修辞行为,包括视觉形象的建构、编辑、理解及认知过程,最终目的是实现修辞使用者的传播意图。[3]梅萨里从符号学视角对视觉说服的优势进行了论述,指出视觉符号相比非视觉符号在形象的情感引发性、客观存在性以及含蓄意指性上具有更好的说服效果。[4]数据新闻可视化的视觉文本具有直观性,其通过对数据的选择和架构,在呈现事实的同时,传递着报道者的价值观和意见,从而完成对象征意义的传达。新华网数据新闻的一则报道《从塞罕坝到碳中和:数看美丽中国的绿色底色》中,用60 年前和60 年后的塞罕坝的森林生态图片做对比,鲜明地展示了当下塞罕坝“沙漠变绿洲”这一壮观的绿色奇迹。同时将我国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的历史数据,以动态统计图表形式展示出来——林地林木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稳步上升,这都是坚持绿色发展重要国策的显著成果。

图像与文字一样作为一种文本,有其特有的构成规则与语法结构,因此对数据新闻中的图像进行意义分析需要借鉴一定的模型和路径。索尼娅·K.福斯沿着集合思维的认识路径,认为视觉分析的前提是对视觉元素进行分类与编码,如此才能把握图像元素的内部构成法则。[5]数据新闻中的线条色彩的运用是常见的可视化手段,线条在事实的整体结构和主体形象的建构中承担了重要作用,曲、直、横、斜等形式有不同的意指;
色彩本身是有象征意义的,通过改变色彩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等方式去凸显事物的特征,勾起观者的情感欲望。在图像话语的生产体系中,对特定视觉意象的建构、激活与再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视觉修辞策略和路径。[6]例如澎湃“美数课”的《图解|是谁拿走了美国女性堕胎的权利?》,将各个州对“罗诉韦德案”推翻后的法律态度以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标识出来,红色的州代表同意推翻并禁止堕胎权,黄色则是尝试禁止堕胎权;
蓝色的州明确堕胎权受法律保护;
而灰色的州,不受其影响。其背后更反映出当下美国就像五颜六色的地图一样,处在两党斗争,内部矛盾频发的撕裂时期。视觉修辞的基本策略是在图像符号中植入了某种隐秘的象征意义,其基本的话语途径是借助某种过度正当化的言说方式来完成图像意义的生成与争夺。[7]而数据新闻基于数据精确性和客观性的优势,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以图像化的方式表征现实,在保证真实性的同时,让读者也感受到新闻报道的趣味性。

在数据新闻的视觉修辞实践中,时间、空间与交互三者是不能分割的。本文试从这三个维度来分析三大主流媒体数据新闻文本的视觉修辞策略,并深入到数据可视化中隐藏的传播者的认知框架中去。

(一)时间视觉修辞:时间线

数据新闻在时间维度上赋予了事物“变化”“趋势”等属性和意义,时间线是数据新闻的时间属性,从时间的维度,系统、完整地记录、展示事物的变化轨迹,是基于时间顺序呈现事物发展的可视化形式。[8]在时间线上,时间节点、时间刻度、时间坐标都是视觉修辞的组成元素以及建构元素。[9]大部分媒体习惯为重要的、线索复杂的新闻配置时间线,以帮助读者梳理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走势。首先,将时间作为主题来整合相关内容,从而去传递一种新的认知方式。新华网的《30 年各国教育经费大观》,以历时性为核心脉络,将30 年世界各国的教育经费以动态时间线形式呈现,国家教育投入占GDP 的比重逐年增加。其次,时间线一方面可以独立呈现,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复合表征。例如,澎湃“美数课”《图解|80 万路网数据看“重启”后流动的上海》的报道,对比疫情前后上海市内出行状况和城市间人员流动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呈现,将每间隔半小时外滩上的拥堵数据以时间线加腾讯3D地图的形式呈现。

党的十八大提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更进一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立德树人”作为共同的教育目标协同育人。所以一方面要增强专业课教师传德育人意识,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并把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工作方法和效果纳入专业教师的考核体系并适当提高比重。另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围绕专业特点、默契专业需求更合理地设计和开展思想教育及第二课堂活动,有效提升育人的效果。总之,所有教师都应该共同努力、共同配合,才能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在这里引入一个概念:时序数据,是指同一统一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目的是为了找出样本内时间序列的统计特性和发展规律,构建时间序列模型,进行样本外其他方面的预测与分析。过去是怎样,产生了什么变化,哪些是保持不变的,变与不变之间的差距是多少等。通过可视化去呈现这种时序数据,常规上以折线图和条状图为主,通过将(横或纵)坐标轴的类别更换为时间单位来实现,也就是以图表加时间轴的方式。数据新闻在视觉意义上构建修辞框架来讲述“新闻故事”,通过时间线在时间维度上并置了一个新的历时性叙事方式。澎湃“美数课”的《英国女王去世,我们用8 张图表回顾她的一生》,用时间线展示女王的一生,以英国历史为背景展现她经历的帝国解体、入欧、马岛战争、脱欧等一系列大事件,而女王的在位时间以“超长待机”最为引人注目。还通过时间线来展示不同年龄段女王的样貌,并在英镑上呈现不同时期其肖像的变化。

(二)空间可视化:数据地图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在视觉上表现为长、宽、高的存在状态。空间数据则是用带有空间坐标的数据来标识事物的位置分布、形态和大小等不同方面的信息,是将客观实在的存在状态以定量刻度的方式呈现在可视化数据文本中。通常用点、线、面和实体等基本空间数据结构,来标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的数据。地图是借助一定的载体来表达事物在空间分布、联系和变化的图形结构。新闻报道五要素中的何地(where)就是事实发生的地点,与新闻事实关系密切,例如车祸现场、交通站等。借助地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点信息,简单具体。在数据新闻空间维度上的视觉修辞经常借助数据地图和空间矢量图来实现。在数据地图中融合空间矢量图,建立符合数据关系的视觉体系和空间结构来传递特定话语。澎湃“美数课”《图解|三张地图,看上海首先恢复的跨区公共交通都在哪?》,这则数据新闻聚焦疫情对公共交通的影响,包括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随着疫情的稳定,公共交通开始了逐步恢复的阶段。通过数据地图展示封控前的公交地铁钱,并以医院作为矢量点来看恢复交通后人流增加量,选择医院是因为与疫情和市民息息相关。

空间感的呈现是数据地图的优势,数据地图作为一种空间可视化形式,将大量数据信息与地理信息相结合来展示交通、环境和地理定位等空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凸显新闻报道的空间感。其次,可以根据经纬度用点在地图上标示位置,一个点代表一个位置。将点与点之间以线连接去表示两个位置之间的关联性;
用线条的粗细以及明暗变化来呈现数值的大小。澎湃“美数课”的《5张图,看长江流域61年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以动态卫星地图来展示2021 年到2022 年鄱阳湖水位和湖泊面积的变化,浅蓝色为正常的湖泊面积,而深蓝色代表是缩小后的湖泊面积,前后对比鲜明。将距离洪水警戒线的水位差值以不同颜色的点标注在全国江河水位图中,使受众对江河南旱北涝十分严峻的状况一目了然。

在数据新闻视觉修辞实践中,时间线从时间维度展现事物发展的轨迹,数据地图从空间维度去呈现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时间线与数据地图往往交叉使用,以避免时间与空间的割裂而造成观者视觉效果上的景观缺失。

(三)交互可视化:人机互动与话语嵌入

在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实践中,交互不仅意味着一种互动方式,更拓展了新闻的接受观念。用户不再是被动式的接受信息,而是可以控制获得信息的内容和顺序,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单向传播到现在的双向互动,传播者越来越重视接受者的信息反馈。正如莫里斯认为,交互是反馈的替代过程。数据新闻生产者通过设定好的人机交互语言程序,为用户提供可识别的新闻文本,并采用如点击、移动、悬停、输入和输出等一系列动作,来干涉新闻文本叙事,实现对数据新闻深层意义的挖掘。在这一过程中,交互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元的维度划分,激活了用户的主体性,提高了用户参与度。

交互实践的视觉修辞策略的深层意义在于将预设的话语注入到可感知的文本中,去赋予人认知和想象空间。数据新闻交互式可视化目的不仅仅是在为受众呈现直观、形象的理解数据模式和变化趋势上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满足受众人机交互的需要,在不同维度上进行信息选择和追踪。而对生产者而言,通过“人化”的计算机语言来操纵交互实践的规则和逻辑。新华网数据新闻《防患于未“燃”——中国十年火灾大数据警示》,通过统计十年来我国较大及以上火灾发生季节和时间分布,以交互式信息统计图的可视化形式呈现。在第一层信息上以具体直观的图表呈现,通过对不同火灾原因的点击,在第二层会显示包括火灾地点和发生次数等更详尽的信息,体现了多层次和互补交叉的修辞策略。

交互式数据新闻在视觉修辞形式上主要有可视化交互性图表与新闻游戏,而相对交互式图表,新闻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和交互性更强,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过程中的参与性和想象性。但是新闻游戏在技术逻辑上是基于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设定,因此受制于某种既定的语法体系,使得受众在进一步识别数据的结构关系上受到限制。新华网PC交互栏目的《Z 时代排位赛 等你来冲段》,以数据新闻游戏的方式分享Z 时代人群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方式,以选择题的方式通过点击A、B 和C 三个选项选择自己的答案,而正确的答案会通过图文的形式来完成解释。伴随着深度交互,Z 时代的人群呈现出一种思维新颖、善用互联网的特点。如果你是Z 时代人群则会产生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数据新闻通过交互实践获取了想象的空间和生命,但是在数据新闻的交互实践中,视觉修辞的重要策略就是数据隐匿于预设的层级结构和布局关系中,引导人们形成某种规约性的新闻认知。[10]

图像、时间、空间与交互是构成数据新闻视觉修辞实践的基本方式,当图像修辞遵循着一定的语法规则和程序时,则可以完成其不同于非语言符号的意义建构。数据新闻的视觉修辞实践,既扎根于不同的社会情境,又脱离于其原有的社会语境,时间、空间与交互三重维度的视觉修辞策略进一步再造数据关系,完成修辞学意义上的劝服和话语生产。

注释:

[1]刘叶琳.《人民日报》《人民网》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比较[J].新闻世界,2015(08).

[2]闫婷,李明德.数据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与拓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19-126.

[3]陈汝东.新兴修辞学:传播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6.

[4]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M].王波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87.

[5]刘涛.图像研究的语义系统及其视觉修辞分析方法[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37-48.

[6]刘涛.文化意象的构造与生产——视觉修辞的心理学运作机制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9):20-25.

[7]张潇,张浩,张慧.视觉修辞下图像传播的文化意象生成研究[J].中国报业,2014(24):80-83.

[8]李曼霞.突发事件数据新闻报道的视觉修辞分析[J].东南传播,2018(06):87-90.

[9]陈淑晶.在数据新闻的视觉修辞框架下讲好中国故事[J].新闻传播,2019(21):31-32+35.

[10]刘涛.西方数据新闻中的中国:一个视觉修辞分析框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02):5-28+126.

猜你喜欢 可视化图像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年3期)2022-08-22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北京测绘(2022年6期)2022-08-01思维可视化师道·教研(2022年1期)2022-03-12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北京测绘(2021年7期)2021-07-28基于FPGA的实时图像去雾系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1年2期)2021-07-22如何由图像确定y=Asin(ωx+φ)+B的解析式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21年4期)2021-07-19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1年5期)2021-07-16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11期)2020-12-14有趣的图像诗作文小学中年级(2020年6期)2020-07-24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2020年1期)2020-06-11

推荐访问:数据 人民网 修辞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