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2日 05:16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荆楚民俗体育发展趋向与文化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1 21:00:09 浏览数:

王志伟,王 乙,郭振华

荆楚民俗体育发展趋向与文化特征研究

王志伟1,2,王 乙2,郭振华1

1.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416000;

2.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为推进荆楚民俗体育理论建设,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荆楚民俗体育的分布情况、发展趋向与文化特征进行了学理上分析与归纳。结果表明:现存荆楚民俗体育项目有50余项,主要以湖北西部、江汉平原、武汉城市圈等为中心聚集分布,呈现出鲜明的区域集中性、民族交融性、地域依附性特征;
荆楚民俗体育发展趋向表现为发展方向的竞技性、发展形式的多样性、发展结构的非衡性特征;
荆楚民俗体育文化特征表现为蕴含着悠久浓郁的民族信仰情结、天人合一的生命价值追求、形神统一的人格审美情趣、强身娱心的思维模式定向。

民俗体育;
发展趋向;
文化特征;
荆楚

荆楚民俗体育是中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进程和现代化发展中,外来文化价值观念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价值认知,使得部分荆楚民俗体育项目如今面临着生存诉求和认同危机[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时代弘扬、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荆楚民俗体育作为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文化符号也理应受到重视。就学术研究层面看,关于“荆楚民俗体育传承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荆楚民间体育文化变迁”等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是对于荆楚民俗体育项目的系统整理分析以及如何审视和把握荆楚民俗体育的当代流变特征,理清其流变规律,还未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这不仅是当今荆楚民俗体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荆楚民俗体育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因此,本文基于社会转型背景下对荆楚民俗体育项目分布情况、发展趋向与文化特征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来剖析当今荆楚民俗体育发展的流变特征,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参与,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3]。荆楚民俗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按区域特点和节日祭祀可以将荆楚民俗体育分为神秘的湖北西部民俗体育、富饶的江汉平原民俗体育、繁华的武汉城市圈民俗体育以及欢庆的荆楚民俗体育节日4个部分,具体如表1所示。其中各区域的基本情况为:(1)湖北西部主要指如今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襄樊市与宜昌市西部等地区,该区域内山脉延绵,风情浓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人民善歌善舞,素有“歌舞之乡”之称。(2)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的中南部,西起宜昌枝江,东临武汉,北自荆门,南至荆州、咸宁,该区域沃野平旷、湖泊密集、降水丰沛,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3)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覆盖以黄石、鄂州、黄冈、孝感等城市组成的城市群,该区域地势低平、水道纵横、四季分明,在这种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交互作用下,人们表现为龙狮崇拜、习水便舟。(4)荆楚民俗体育节日是来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具有独特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功能,这些节日既是一种生活文化,也是一种植根深厚从而形成自身一贯稳定的精神特色文化,如今已成为荆楚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1 荆楚民俗体育项目分布情况

基于历史、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荆楚民俗体育项目的地域分布总体上说是处于混杂的状态,但是在局部地区的分布又呈现出鲜明的区域集中性、民族交融性和地域依附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

(1)荆楚民俗体育项目分布呈现出区域集中性特征。荆楚民俗体育项目分布呈现整体复杂而区域集中的特点也符合当前我国民俗体育项目的整体分布状态[4],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荆楚地区不同民族间的生活并无明显的地域界限,而且民俗体育项目的特点又深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而导致。例如,在恩施自治州境内的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0多个民族,分布的民俗体育项目基本都以“舞蹈”类为主,如长阳巴山舞、利川穿花舞、来凤摆手舞等。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形态等原因,荆楚民俗体育项目很多都集中在相对落后的城镇或村落地区,该地区还存在贫困突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当地居民都是通过自发的民俗体育活动来表现他们的宗教习俗和祈祷仪式,例如来凤人民每年正月十五及五月十五舞地龙灯,以此来感谢泾河龙王的施雨之恩,使得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荆楚民俗体育项目分布呈现出民族交融性特征。当前在荆楚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背景下,许多民俗体育项目在不同民族间出现了交融的发展态势。从项目起源上讲,某一民俗体育项目最初是由某一民族所创造并传承下来,但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中,逐步被认同与改造,从当初的某一个民族或某几个民族所有,演变为今天更多民族所有,融合了多民族的特点[5]。例如,当今流行的龙舟竞渡,最早时龙舟的形状、大小、重量并不一样,比赛的方式和划桨也不统一,这表明龙舟的起源是独立的、多元的。但随着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今龙舟竞渡已成为一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国龙舟协会的规定下,设立了统一的竞赛形式、竞赛标准、规章制度等,并把中华龙舟大赛、中国龙舟公开赛设置为职业龙舟赛事,成为了一项正规的竞赛项目。总之,在不同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交融中,各民族都在吸取其它民族优秀的文化来完善自己,使得很多项目成为多民族所共有,但揉进了本民族的某些文化,表现出荆楚民俗体育项目的民族交融性特点。

(3)荆楚民俗体育项目分布呈现出地域依附性特征。自然生态环境是各民族的生存空间,地域空间的不同造就了人们的不同生活方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6]。荆楚民俗体育的起源与发展也不例外,地域环境的差异性,是荆楚各地民俗体育差异化的最有力佐证。例如,湖北的西部地区为喀斯特地形地貌,拥有大面积的山脉和丘陵,这一地区的民俗体育活动主要以民族舞蹈、舞龙、舞狮、武术、登山等为盛行项目;
而在江汉平原这一带地势平坦,湖泊众多,降水丰沛,物产丰富,民俗体育活动主要以龙舟、凤舟、搭虾子、渡江等为盛行项目。然而,同一项目也可能因地域差异而表现出差异性。例如土家族撒叶儿嗬舞蹈的鼓点子及舞蹈动作就因地域不同而稍有差异。其中鼓点子在巴东是3/4拍,而建始是2/4拍。按跳丧格局大致分为“四大步”“么连嗬”“摇丧”“哭丧”等20多种类型。按模仿形象动作分有“凤凰展翅”“犀牛望月”“猛虎下山”“猴子爬岩”等10多种类型。由此可知,荆楚各地区千姿百态、纷繁复杂的民俗体育项目从其由来和表现,都带有浓重的地域依附性特征。

2.1 荆楚民俗体育发展方向的竞技性

荆楚民俗体育项目众多,是产生于本土并发展于本土,一般都是以健身、娱乐、祭祀和庆典等为理念开展,活动的内容、方式、种类等多种多样,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开展标准,但是随着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同与开展,国内的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严重冲击,为此荆楚民俗体育也逐渐遭受到侵蚀、弱化与分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7]。

在中西方体育文化交融与冲突的背景下,部分荆楚民俗体育项目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探索出趋向现代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的一条道路,因此,一些荆楚民俗体育项目也由此变的组织管理较为规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逐步明确、训练水平和竞技性明显提高等。例如,荆州龙舟节于2000年在荆州策划和申办,此后共举办了7届,并在2014年以来荆州龙舟赛升级为中国龙舟公开赛(湖北·荆州站),比赛设有公开组23人龙舟200m、500m直道赛和3000m绕标赛,比赛总奖金额30万人民币,使的赛龙舟成为了一项现代竞技性运动,其它还有武汉周边地区的龙狮争霸赛、武当国际武术节、仙桃体操节等也趋向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民俗体育都可以成为现代竞技项目,即使对这些游戏项目加以形式上的改造,因此,荆楚民俗体育在历史的变迁中应不断改变其具体的结构样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2.2 荆楚民俗体育发展形式的多样性

荆楚大地幅员广阔,在西部多为山地和丘陵,而东部多为平原,同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状况,导致不同地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民俗体育活动,总体表现为“东部乐水,西部善舞(武)”,例如当今湖北省西部地区的长阳巴山舞、来凤摆手舞、恩施媷草锣鼓舞、郧阳凤凰花灯舞、利川穿花舞、宜城赶象舞、荆山端公舞、宣恩八宝铜铃舞、十堰武当武术等民俗体育活动,东部地区的荆州龙舟节、洪湖凤舟、黄石西塞神舟会、武汉横渡长江节、仙桃采莲船、五虾闹鲇、搭虾子等民俗体育活动。

荆楚地区拥有55个少数民族,民族的多元性和不同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性使得荆楚民俗体育活动种类繁多,而且每个项目民俗体育活动的形式又多种多样。例如高台舞狮这一项目,沔阳高台舞狮登台前要先进行“玩台子”“拜码头”“玩场子”“玩地狮子”“玩回子”表演,然后是在垒起的方桌台上表演,其中分大、中、小三种台型,大台型有“九妖十八洞”,中台型有“小九妖十八洞”,小台型有“一炷香”“灯笼园”等,舞狮者除表演与地狮子相同的动作外,还要在垒起的方桌间串扰攀爬,间插“望江喝水”“四爪踏雪”“金线吊葫芦”等动作。而潜江高台舞狮有一些特定的禁忌和祭祀仪式,舞狮者在活动期间要戒酒色,不熬夜,不着白衣,活动前一天要到寺庙敬香祭拜,活动结束要回寺庙叩首谢皮,且舞狮搭台也颇有讲究,包括选位置、定方向、测水平等,而舞狮的套路有“西天望月”“蛤蟆晒肚”“倒挂金钩”“白蛇吐信”“铁树开花”等动作。

2.3 荆楚民俗体育发展结构的非衡性

审视前人的研究[8,9],并结合实地调查发现,虽然荆楚民俗体育活动种类繁多且形式多样,但在部分地区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呈现个别民俗体育项目有突出,部分民俗体育项目有颓势的“两极分化”现象,整体表现为各民俗体育项目结构的非衡性特征。导致此现象的根源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转型、文化的变迁和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各民俗体育项目需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例如,赛龙舟作为当今突出的民俗体育项目,其原因是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与多种文化形态相互渗透,形成了与时代变化相吻合的内部结构,表现在:龙舟竞渡功能由“单一化”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即由项目起源的图腾崇拜向着集竞赛、教育、健身、娱乐、经济等多元一体的功能嬗变;
龙舟竞渡价值由“活动自发性”趋向“活动自觉性”的意识转变[10]。

当然,在另一方面讲还有部分颓势的民俗体育项目,例如来凤摆手舞,其活动的规模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先前鄂、湘、渝、黔地区的男女老幼几乎都会跳,可现在只有沿酉水流域的来凤、宣恩、龙山、保靖等周边地带还有人在跳,原来的“大摆手”已经失传。再如来凤地龙灯,其活动主要是在春节庆祝、消灾辟邪、求雨谢神时表演,本来流传面较为狭窄,加上繁杂的准备工作及演出成本使得地龙灯面临消亡的境地。虽然自2005年以来湖北有近30项民俗体育项目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如肉连响、地龙灯、赶象舞、撒叶儿嗬等,但依然不能阻止部分民俗体育发展的颓势现状。有学者认为其问题的社会根源主要是乡土社会西方化与城市化消解了民俗体育的生存土壤[11]。

3.1 悠久浓郁的民族信仰情结

荆楚民俗体育活动的起源与开展是以本地区各民族的宗教习俗信仰为基础而发展起来,具有浓郁的民族信仰情节。通常以民俗体育项目为活动主角,在特定的盛大节日中通过图腾崇拜或祈祷仪式等方式追求自身民族的信仰[12]。楚人尊凤是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同时,楚文化遗存中存在大量的人首蛇身和人首鸟身的图案也表明,楚国先民对鸟的崇拜,由此开启了我国传说文化中的“龙凤呈祥”文化渊源的滥觞。从图腾崇拜在氏族公社时期所反映出来的突出特点来看,凤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

凤不仅是神鸟,而且还是楚国尊严的象征,楚人尊凤的影响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例如,在楚国的文物中,凤的图像、绣像和不胜枚举,楚人的衣服上刺绣图案也以凤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凤鸟双连环”“虎座凤架鼓”“凤龙虎绣罗禅衣”等,楚国的凤纹彩绘可谓千姿百态。楚人崇凤一直延续至今,例如,荆州古城的城徽便是金凤腾飞;
在洪湖等地每年举办龙、凤舟比赛。由此可知,荆楚民俗体育活动是以图腾崇拜、宗教习俗信仰为根基,在荆楚民俗体育活动的内容、方式、习惯和空间中体现出悠久浓郁的民族信仰情结。

3.2 天人合一的生命价值追求

巴尔克曾说过,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决定着人类的生活和命运,也造就了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很多荆楚民俗体育项目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充分吸收了道家的养生思想,在练习要求和方法上都力求通过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追求“天人合一”之境。“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质,其大概涵义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内外的和谐统一”“人与世界的融合”等一种思想理念[13]。道家认为“天人合一”主要以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开发和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为终极追求,强调把人“自然化”。

十堰武当武术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气功、武当剑等拳法和器械术。从人与自然这一层面来看,这些拳法动作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则与中国古人对宇宙变化的理解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其创始人看来,这种拳种所表达的,乃是宇宙的变化之道[14]。从人体自身来看,这些拳法动作追求的是人身“小太极”的内外合一和形神合一所蕴涵的生命意境,表现在外在动作的整体显现和内外融通的整体观照。在人与社会这一层面上,这些拳法的动作正是通过群体之间的和谐相处来体现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珍惜,是“天人合一”思想中“与天合德”这一层面的映射。

3.3 形神统一的人格审美情趣

追求外形与内神的融通是荆楚民俗体育运动的显著特点,现已成为荆楚地区大众熟悉和喜爱的一种人格审美情趣与体育文化。“形神统一”是通过外在肢体的绵延运动(外“形”)和内在精神气质(内“神”)的融合,使人感悟一种飘逸洒脱、妙趣横生的“韵味”,其独特的魅力正在于其给人带来的一种模糊性的“生命韵律”,实质上就是其内在超越的本体审美体验和情趣。例如,郧阳凤凰花灯舞的表演手段有十字诀,即“脚眼手身法,心肝脾肺神”,就是说表演时通过脚眼手身,连着“心肝脾肺”,以此法来传神传情,出神出情。利川肉连响舞表演是通过悉心模仿和学习泥神道的动作,并揉进了秧歌舞、耍耍、竹莲湘、跳丧舞等民间舞蹈的动作,整套动作自然流畅,神韵备至,浑如天成。

当然,最能够表达形神统一的是武当太极拳了。太极十三势是一套以狮、猴、鹤、熊、凤、猫、蛇、蟾、马、鸡、龙、鹊、虎十三种走兽和飞禽的形态和生理特点配合太极拳的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的十三种方法演练的拳术,外练其形,内练其意,形意结合,连绵不断。在《太极拳拳经》中是这样形容的,“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这种境界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丰富的想象力激活内在的潜意识、无意识,使之借助意象呈现出来,达到“形”“神”圆融相通的境界[15]。

3.4 强身娱心的思维模式定向

荆楚民俗体育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带有独特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的民间体育文化,即重视体育活动的健身养生与娱乐欣赏价值,而淡化了体育活动的竞争性[16]。这种强身娱心的价值取向早在南朝梁宗懔所撰写的《荆楚岁月记》中就有记载:“施钩之戏,以绠作蔑缆相罥,绵亘数里,鸣鼓牵之。求诸外典,未有前事。公输子游楚为舟战,其退则钩之,进则强之,名曰钩强,遂以时越。以钩为戏,意起于此。”从记载来看,施钩作为寒食与清明节的游戏,是基于人们春天户外身心放松的需要所进行的一项民间的体育娱乐活动,已成为当时民间流传的一种习俗。

当今,荆楚民俗体育中的很多项目也是以娱乐为主的,其活动形式是通俗且易于被大众接受。例如,长阳巴山舞、来凤摆手舞、郧阳凤凰花灯舞、土家族撒叶儿嗬、利川穿花舞、襄阳大头和尚戏柳翠、松子滚灯舞、潜江高台舞狮、武汉高龙舞、安陆麒狮舞等,这些民俗体育项目丰富着荆楚民俗文化,其项目的身体动作主要取材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同时这些民俗体育项目也是荆楚地区民族节日聚会与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他们用生命热忱诠释着热情奔放与自由舒展的生活向往,加之酣歌狂舞而又轻松愉悦的的氛围,使得荆楚民俗体育文化表现出浪漫、自由、奔放、神秘、绚丽等特色,这种强身娱心思维模式定向逐步成为荆楚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典范。

新时代厘清荆楚民俗体育的分布情况、发展趋向与文化特征是建构荆楚民俗体育基础理论的应有命题。不同文化实体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承担着对应的历史发展任务与文化使命[17]。荆楚民俗体育作为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发展中有没有发生本质的异化?在时代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趋向是什么?其文化特征是如何体现当地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的?文化价值演进有没有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错位?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认真思索的问题。因此,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荆楚民俗体育发展作为一项社会体育文化的动态产物研究,不但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同时还要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发展理念,在时代的发展中完成历史赋予荆楚民俗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价值使命。

[1] 艾安丽. 汉水流域湖北段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 李 臣,郭桂村,张 帆.新时代中国武术传承发展的困境与消解[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07):65~70.

[3] 卢 洋,欧亚梅.竞技楚天—荆楚民俗体育[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

[4] 潘晓波,张华江.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区位空间差异及其地域活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06):12~15.

[5] 姚 琼,雷军蓉,郭 宁.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演变与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04):67~70.

[6] 雷军蓉,王世友.本土异域间: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研究的审视与论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1):133~139.

[7] 冯宏伟.新时代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形式、局限与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0):125~132.

[8] 张 娟.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2):129~131.

[9] 艾安丽.汉水流域民俗体育“三龙”文化的发展[J].体育学刊,2015,22(06):111~115.

[10] 汤立许.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11] 黄 聪,李金金.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问题的社会根源及解决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2):123~129.

[12] 吴宋姣,熊禄全.民俗体育生存文化本相的符号变迁[J].体育学刊,2017,24(01):26~31.

[13] 孙 刚.曲径通幽体认生生——从“天人合一”的生命观论太极拳哲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3.

[14] 乔凤杰.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6.

[15] 宁 青,田宝山.中华武术的形神统一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1):142~143.

[16] 王若光,刘旻航.我国民俗体育功能的现代化演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0):24~28.

[17] 尹宁宁,祝文钢,田 磊,等.游戏视角:民俗体育文化注疏[J].体育科学,2015,35(07):90~9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Jingchu Folk Sports

WANG Zhiwei1,2, WANG Yi2, GUO Zhenhua1

1.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China;2.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Sciences,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3, 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Jingchu folk sport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s up the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trend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Jingchu folk sport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ore than 50 existing Jingchu folk sports, which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and distributed in the west of Hubei, Jianghan Plain, Wuhan city circle and so on, showing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oncentration, ethnic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dependenc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Jingchu folk sports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ve development directio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tructure an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form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Jingchu folk sports are embodied in the long and strong national belief complex, the pursuit of the life value of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the personality aesthetic taste of the unity of form and spirit,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thinking mode of strengthening the body and entertaining the mind.

Folk sports; Development tre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Jingchu

1007―6891(2022)05―0092―04

10.13932/j.cnki.sctykx.2022.05.20

G852.9

A

2020-06-28

2022-03-27

2020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Q040);
长江大学人文社科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基金项目(2020skq30)。

王志伟(1990-),男,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传统体育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荆楚体育项目民俗 李汉超新著《荆楚诗韵》出版中学语文(2022年11期)2023-01-11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衡水学院学报(2022年4期)2022-07-09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油画作品选登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年8期)2022-04-27荆楚老乡敲钟忙21世纪商业评论(2021年11期)2021-11-19民俗中的“牛”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民俗节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魅力中国(2019年40期)2019-01-12改革开放40年 荆楚弄潮40人支点(2018年12期)2018-12-26——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少年体育训练(2017年7期)2017-11-28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非遗传承研究(2016年2期)2016-10-14

推荐访问:趋向 民俗 荆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