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6:53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路径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21 21:10:07 浏览数:

黄 勇,潘 一

(1.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2.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区域经济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2)

国内外学术界已对装备制造业有一定研究,但针对先进装备制造业或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究文献较少,当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层面针对国家、地方或区域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从历史进程、产业类型、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梳理探究。关于国外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模式,王龙等学者分析认为,如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先进制造业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主要是依靠自身已有产业优势,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培养专业人才,发展多领域的智能制造[1]。张天维认为发达国家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主要采取政府扶持、提高技术水平、发展产业集群、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国内对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依托当前国家政策形势,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2]。张志元认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推动集聚区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创新能力和人才活力,建立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3]。胡健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战略等国家的大政方针,为进一步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发展、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品牌建设,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4]。刘阳指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应包含时序发展、层次结构、重点制造业、集群集聚、园区平台、产业布局等战略取向[5]。赵国良等学者分别从体制创新、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人才机制、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6]。安江林认为应采用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7]。朱森第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8]。在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要素保障方面,诸多学者从提高人力资本素质、科技人才绩效、加大对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和补贴力度、人才开发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观点。

我国的先进制造业主要布局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希望东部地区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贵州省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洼地,学术界和实际部门对贵州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王黔京等学者指出,需要明确制造业发展思路、提升产品质量、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此来推动贵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9]。李少波认为,贵州装备制造业发展应聚焦航空产业、航天产业、汽车产业、高性能工程机械和能矿装备、智能装备、物联网+农业与特色农机[10]。祖大华等分别从创新产品、加快园区产业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企业集聚发展等方面提出促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径[11]。丁亚提出为破解贵州装备制造业“散、小、弱、差”的情况,应做好产业选择、合理布局产业、选择发展模式、注重产业支撑[12]。吴熙等认为可以通过发挥贵州现有技术、装备、人才等优势,推动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13]。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类型、结构布局、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发展等方面,针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少,对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现状、内在机理、发展环境,以及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的分析研究不足,缺少贵州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关键举措和对策建议,因此亟须开展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和总结

(一)发展特征

1.行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2010年贵州省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之后,全省装备制造业迎来高速发展机遇期,2011年至2014年连续4年增速保持在20%(1)本文涉及贵州省的数据除已标注来源之外,均来自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编写的历年《贵州统计年鉴》。左右,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进入“十三五”时期,由于受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贵州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2)按照贵州省对十大工业产业的分类,本文所指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七大类行业。规模增速逐步放缓,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回落至4.10%。进入“十四五”时期以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又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总产值分别增长19.60%、21.30%。截至2021年末,全省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力装备等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业(含新能源)企业达708户,工业总产值达1974.1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763.15亿元、利润总额63.81亿元。全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含新能源汽车)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省十大工业产业的16.01%、12.99%。但是与现代能源产业比,分别相当于现代能源企业总数、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的82.81%、56.08%、58.47%,这表明贵州近年来先进装备制造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仍以低附加值为主,规模还不大、产业水平还不高。与周边省市公布的数据相比,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规模也较小,2020年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仅相当于重庆市的29.89%,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仅相当于四川省的24.06%、15.36%,2021年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仅相当于湖南省的12.42%。

2.行业门类不断丰富,但部分行业低迷。在“千企改造”“千企引进”工程推动下,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2020年,上述4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分别为24.31%、22.45%、21.39%、14.93%,4个子行业合计占比达到83.08%,较2015年提高5.3个百分点,对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总产值在全行业中占比达到10%以上的子行业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
从总资产来看,在全行业中占比达到10%以上的子行业有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
利税总额占比在10%以上的依次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工业总产值、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占比最低的均是仪器仪表制造业,占比仅为全行业的1.27%、1.08%、1.36%、1.79%。虽然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整体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不同分行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十三五”时期,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工业总产值分别上升23.74%、31.10%、29.12%,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上升15.72%、27.43%、23.10%,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0.12%、15.85%、172.52%,这些行业是支撑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平稳增长的支柱。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尽管略有下降,但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4.81%、47.78%。2015年以来,汽车制造业持续走低,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下行压力加大,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期,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都分别有所下降。

3.主机生产能力不断提升,配套产业加快发展,但缺乏重大项目支撑。随着产业基础不断完善,贵州航空航天、电子等主机产业稳定发展,汽车、电气机械及器材、专用设备等主机产品近几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汽车产能保持稳定,2021年全省汽车产量8.82万辆(3)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编写的《领导干部手册》。;
工程机械针对细分市场重点突出“特、新”等亮点;
能矿机械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煤炭采掘设备具有针对贵州煤层分布进行作业的特殊优势;
机床产业着力专业化用途进行研发,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益;
轨道车辆与城市轨道交通配套产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农机紧跟山地农业发展,微耕机、旋耕机、脱粒机、田间转运车、茶叶加工机械等大中型农业播种、种植、收获和加工机械取得初步成效。航空、汽车、工程机械、能矿机械、机床、轨道交通、农业机械及其他特色装备等主机系列产品带动了配套产品体系的发展,产业链逐步完善,一批重要配套系统和关键核心部件在国内占据重要市场地位。初步形成了以航空航天、汽车为主导,电力装备、工程及矿山机械为支撑,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为新动能的特色优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根据《贵州统计年鉴》数据计算,2020年,上述6个重点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4亿元,占全省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达到77.60%。但是,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后续发展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下滑,难以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4.聚集效应不断增强,但集群化程度不高。一方面,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全省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汽车、高端基础件、零部件等为主导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主要集聚在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毕节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这5个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开发区。2020年,“贵、遵、安”核心区(贵阳—遵义—安顺)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到全行业的52.00%,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63.50%。此外,毕节市、六盘水市、黔南州、黔东南州等市(州)也都打造了一批包括机械装备、汽车装备、电气装备等为主的特色装备产业园区,形成了初具规模、创新力较强、拥有一定配套的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另一方面,链式集聚态势明显。以“专业化分工制造+集成创新+产业集群”为主导的现代生产协作体系正在形成,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中小企业的成长,推进了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为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营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但是,部分以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尚未建立起专业化、社会化的分工体系,生产基地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聚集水平不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专业化水平不高,大量产品无法在省内实现配套,配套产品大多缺乏精深加工条件。产业集中度低,难以支撑本地配套,导致省内主机缺乏关键配套系统和零部件配套产品、本地配套产品又难以为省内主机配套的矛盾时常出现,给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5.市场主体不断发展,但效益水平总体仍然不高。全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在企业数量持续增多的同时,经济效益持续向好,但是利润率仍然总体偏低,利润、税金仅分别占全省十大工业产业比重的5.44%(3)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编写的《领导干部手册》。、3.02%,与优质烟酒行业利润占全省十大工业产业的56.90%、63.31%相比,比重较小,利税贡献率较低。从工业总产值来看,全省先进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仅7.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55亿元,利税总额仅0.49亿元,重点骨干企业生产经营总量不大,企业规模偏小。2021年全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年平均从业人员人数11.09万人,占全省十大工业产业从业人员人数的10.29%,人均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分别是全省十大工业产业的1.26倍、1.34倍,但人均利润、税金却仅为全省十大工业产业的52.85%、29.38%,大企业不优不强,小企业不精不专,缺乏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严重影响装备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

6.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但装备制造业多数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下游阶段。近年来,贵州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机器人、民用航空等领域给予支持,一批新项目落地建设,一批新企业快速成长,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同时,贵州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创新平台100余个,装备制造行业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分别占全省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的42.30%和27.70%。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331户,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7.40%。尤其是精密铸锻件、发动机叶片、液压系统、极地型全地形运输车、超大型超临界萃取装备等一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突破了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极端环境特种电机系统等一批关键技术,多项创新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省科技进步奖,“贵州制造”创新动能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但是,贵州大多数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仍然相对较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高技术产业严重不足,优势产品、知名品牌仍较少,整个产业在全国行业发展中的知名度和话语权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也导致增值效益不足。

6上105-2工作面顶板结构复杂多变,理论计算参数多且难以获得。从实测矿压数据出发,确定支架合理工作阻力是有效的方法。

(二)影响因素分析

尽管各级政府及企业在装备制造重大技术改造及产业化项目方面有一定投入,但与带动性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资金、人才短缺和重大项目落地少依然是制约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一是缺乏装备制造产业的分行业细化规划。装备产业看似有专项规划、重点产业、产品和产区,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下一步还需要结合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工程及矿山机械等比较优势产业制定各分行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政策要素保障计划,着力进行集群化规划打造、产学研联合开发,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是缺乏重大项目支撑。航天、航空、电子等央企实行专业化整合后,缺乏在贵州布局重大项目,汽车、工程机械、智能装备等其他装备制造很少进入国家重点布局,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较少,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在全国行业布局中的边缘化趋势有所显现。三是缺乏重大主机产品和重大产业的牵引。贵州装备制造主机“小、散、弱”特征明显,且主机大部分是组装生产,部分装备制造子行业没有抓住市场需求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系列装备品牌,主机牵引和带动配套作用不明显。四是管理、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不足。高端技术难以引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关键产品的加工等对国外技术依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装备制造业优秀企业家和技术创新人才及机制,缺乏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和核心专业技术、技术工人,很难形成对行业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的核心力量。另外,经营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物流成本高与市场开拓不足并存,削弱了企业竞争力,产能释放严重不足。

(三)面临的新趋势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因经济周期性波动、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等多种因素交织,世界经济发展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将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以智能制造为目标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是发达国家的发展重点,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趋势不断强化。发达国家的机械产品市场已总体趋于饱和,为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发达国家生产企业采取出售品牌、产权重组、转移产地等措施来维持其竞争优势和地位,这些也倒逼中国装备制造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从我国发展来看,制造业仍将是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发展的重要支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融合制造将成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从周边区域来看,周边省区市都非常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从各地披露的“十四五”发展目标来看,湖南省、四川省提出力争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万亿元、1万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2025年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到4150亿元、年均增长20%;
云南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力争达3800亿元;
重庆市提出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要超过3000亿元。周边省区市对资源、产业、企业、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的争夺日益白热化,给贵州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带来了更多挑战。从贵州来看,贵州处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关键期。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抢抓机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因此,奋力推进工业大突破是贵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将成为新特征,尤其是在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推行智能化条件下,生产方式创新将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抓住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实施等良好机遇,实施创新导向、高端引领型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扩总量、优结构、促转型、增效益[14]为主线,着力发展整机和成套系统,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配套完善、特色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智能制造为引领,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为主体,工程机械、电力装备和农机设备、新兴装备和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带动装备制造业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先进装备制造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产业选取应瞄准产业链中高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比较优势,从中筛选出若干重点发展产业。一是优先发展现有产业基础规模较大、发展前景好、链条长、有利于集群化、能够引领带动装备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环节的航空航天产业、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产业。这两类现有产业基础较好,国内外市场需求较大,创新集成度较高,相比其他行业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应该优先发展。二是积极发展具有较好资源禀赋、能为资源开发与产业提供配套装备、市场需求稳定、具有一定基础但亟须提质升级的工程及矿山机械、电力装备及器材、农机及食品加工设备等产业。这些产业具有本土市场需求等优势,着力提高这些特色装备产业的适应性和配套率,加快研发人才、资金投入等要素支撑,强化产业提质升级发展,加快产品市场推广,不断提高占有率。三是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排放低的高成长性产业。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应积极培育发展机器人、智能制造、应急救援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旅游户外装备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处于同一起跑线,要积极参与装备制造业中高端产业链分工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二)聚力打造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两大产业集群

对于发展势头较好的新兴产业,要跳出贵州看全国,在更广的范围、用更宽的眼界寻找坐标、提速发展,注重大项目落地和规划配套,充分认清区域竞争的严峻形势,在全国已开始做前期工作的省市中定坐标、找差距,努力提升在同行业中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一是航空航天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瞄准产业链中高端,加快引进和发展航空航天新材料、航天运营服务、民用无人机、航天基础件、航天导航等行业产品。一方面,以运营带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抓住低空空域逐步开放的机遇,按照“以运营带动制造”的发展思路,延伸发展通航产业。以需求为牵引,力争4-6座固定翼通用飞机、水路两栖飞机、支线飞机总装等项目落地实施。另一方面,推动民用无人机加快产业化,进一步完善民用无人机飞行器平台、电气、飞行控制、测控及综合保障等研发、测试、制造、试飞体系,拓展民用无人机在农业、工业、交通、国家安全、抢险救灾、地理测绘等方面的用途。建设以民用无人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以及通用航空运营拉动的全产业链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二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贵州具备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的磷、锂、锰等资源优势,拥有一批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可全力突破电机、高容量电池、快速充电等技术,围绕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整车、汽车电机、汽车动力电池、无人驾驶、汽车发动机等打造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以新能源汽车客车、商务车等整车制造带动高电流密度锂电池、燃料电池、电机、电控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同时,借助大数据优势,积极发展智慧汽车产业,实现智慧汽车制造、智能交通、城市停车智慧云等一整套解决方案,避开传统汽车制造的弱势,实现弯道超车。

(三)加快促进特色装备制造产业提质升级

一是工程及矿山机械。重点支持工程机械和能矿装备主机的应用和关键零部件、相关原材料等基础技术攻关,加强主机企业与相关零部件、材料配套企业合作,协作推进产业互补良性发展。在特色装备制造方面,以大型磷煤化工项目、冶金项目为依托,引进战略合作者和关键技术,发展化工成套装备,推动大中型超临界萃取、铝工业加工装备等扩大市场规模,积极发展包装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医疗器械等其他符合贵州资源和产业发展实际的特色装备。二是电力装备及器材。充分发挥贵州省作为全国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优势,重点发展智能电网输变电等系统,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推广超低风速风机等适合贵州山地特点的风电装备。三是农机及食品加工设备。围绕茶叶种植及茶叶加工、木材自动加工、智慧农业等装备设备需求,加快形成高、中、低端加工设备,拓展农业机械市场应用范围。四是数控机床。按照智能化、数控化、高参数、个性化的要求,重点发展大型、精密、数控加工设备,重点发展数控系列磨床,促进机床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四)培育发展新兴装备产业

要在推进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注重成长性产品的培育和产业化,向纵深拓展,寻求新的突破。在机器人方面,推动采煤机器人、焊接机器人、铝工业生产过程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线应用,逐步实现原材料工业加工工程的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在智能装备方面,把智能装备制造作为突破口,鼓励省内自主配套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进入云制造平台,借助云制造平台实现企业间信息交换,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在应急救援装备方面,积极推进无人机、航改燃机、应急流动医院、挖掘机、全地形车、救生舱等整机装备产品发展,研发、改进适合应急救援使用的装备新产品,争取进入国家应急装备体系。在轨道交通装备方面,引进发展与高铁、城轨相关联的产业项目,引进国内有实力的配套企业入驻产业基地,将产业链拉长,形成较为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条。在医药装备方面,结合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医药级物料粉碎设备、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药品包装设备等制药设备和超声波检查设备、高压氧舱等医疗设备。在其他产品方面,加速推广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金属制品深加工设备、电力装备,推动向节能化、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五)大力培育发展配套产业

一是围绕贵州主机生产需求,重点培育汽车、工程机械和能矿装备、机床等配套产业发展,针对关键系统和零部件缺失环节开展补链招商,推动建立主机与配套企业同步开发的协同机制,增强配套能力,扩大配套规模。二是发挥贵州现有航空配套产业基础优势,鼓励省内相关配套企业积极与国内航空主机生产企业对接,争取进入航空配套体系、提升配套层次、扩大配套规模。三是支持大型精密铸锻件、液压件、标准件等基础件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攻关基础件、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的关键共性技术,进一步提升贵州在国内基础配套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六)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着力在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开放式发展。发挥贵州作为我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国发〔2022〕2号文件提出的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优势,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持续推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装备制造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从设计到生产到管理以及服务的全过程智能化,打造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的“贵州智造”产品。依托航空航天产业基础,积极争取央企对贵州加大产业投入,巩固提升航空、航天、航天发动机在全国布局中的地位。坚持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产业发展的生态化底线,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发展生态利用型、环境治理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和绿色制造。抢抓“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历史机遇,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产业配套协作,加强与装备制造优势产业链的融合及分工。推动工程机械、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在境外建设生产基地和营销中心,拓展国际新兴市场。

(七)优化产业集群区域布局

除了通过沿着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发展形成链式集群外,也要着力通过财政资金、税收以及其他要素配置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区域布局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推动形成在某个特定领域的新型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建设产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装备制造业功能园区,促进装备制造产业相关企业在地理空间上有机集聚成“群”。突出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突出贵阳、遵义、安顺、毕节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功能,突出以贵阳贵安为核心,安顺、遵义为两翼的“一核两翼”核心带动地位,做大做强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高端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及智能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智能仪器、航空基础件、石油探测仪器等航空发动机研发一体产业;
安顺民用航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民用无人机、轻小型通用飞机等整机以及民用航空机载设备、航空特种合金铸锻件等航空装备生产、维修和试训一体化产业;
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推进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装备、特色装备等产业以及电站高强度特色锻件、特种铸锻件、高精密齿轮、特种紧固连接件、锂电池、家电以及电力设备产业;
毕节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积极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整车、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园区布局。促进“毕水兴”地区(4)“毕水兴”地区由毕节市、六盘水市、兴义市组成,属能源资源富集区。,长顺—惠水—龙里—贵定,都匀—丹寨—凯里等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

(一)加大集群化发展的政策引导力度

继续发挥贵州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的重要作用,完善产业专家团队、行业协会组织建设。畅通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完善省内企业新产品使用推广和扶持机制,提高装备产品省内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对工业园区主机带动配套延伸产业链的配套项目,对本地配套达到条件的企业给予“以奖代补”政策优惠;
对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配套系统和零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在规划、土地、税收、环评等方面优先支持;
对装备制造“主机带动配套”的全产业链在提高产业集群经营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品牌、拓展市场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

(二)围绕产业链增强创新研发能力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联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项目,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有条件和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到省内外设立技术中心和建立营销网络,积极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拓展市场份额;
鼓励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鼓励企业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整合科技资源,推动建立战略创新联盟,尽快实施一批对提高产品档次和加工水平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知名企业。

(三)链条式培育优秀人才团队

实施先进装备制造领域领军型人才引进、人才培训计划,加大优秀企业家队伍和多岗位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力度。组织企业经营管理层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考察培训,与企业领军人物和技术专家对话交流,培育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强化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采取项目引入人才、引进创新等形式,以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提高现有技术队伍的专业水平,提升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与职业院校共建亟须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加强对机械、电气、自动化、工业设计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各个工业园区完善分配和奖励制度,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各类人才工作和创业的环境,形成靠政策和事业吸引并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四)加强重点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产业有基础、技术有支撑、发展有空间、用地有保障”的原则,抓重点、抓环境、抓配套,稳步建设专业化高端装备产业园区。研究制定推动“以主机带动配套”的产业聚集方案,以航空、航天主机为先导,以航空、航天、高端基础件等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其引领、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尽快形成项目产业化、规模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智,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吸引并支持国内外现代制造服务业优强企业入驻贵州,提升合作创新能力。

(五)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进一步加强开展“走出去、引进来”活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内外竞争、开展深入交流合作。抓住贵州争取打通南向通道货运班列、黔渝新欧货运专列的战略机遇,引导贵州工程机械、汽车等企业开拓东南亚、中亚、西亚市场,鼓励装备企业积极拓展新兴国际市场。举办技术成果推介会和配套推介会,组织企业借助大型综合性和专业性展示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围绕汽车、工程机械、矿用机械、农机等省内需求较大的领域,组织有针对性的产品推介或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省内市场。

猜你喜欢 贵州装备制造业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环球时报(2022-09-07)2022-09-07港警新装备环球时报(2022-05-26)2022-05-26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防晒装备折起来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0年6期)2020-05-22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贵州,有多美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沉醉贵州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我与贵州茶一起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推荐访问:贵州 集群 路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