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0日 08:34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践行“四力”讲好“三农”故事——以清远广播电视台涉农新闻报道为例

发布时间:2023-06-22 15:55:09 浏览数:

□林 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三农”新闻舆论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主流媒体作为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阵地,承担着传播党和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任,更好地服务“三农”发展已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任务,而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的地方主流媒体是最佳的宣传阵地,做好“三农”工作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责无旁贷。

在中国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讲好“三农”故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成为摆在地方主流媒体面前的重大课题。地方主流媒体应该在把握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立足农业、农村、农民实际发展需求,抓住农民的关注点,践行“四力”,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亲历农村的发展与变化,创作出“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新闻作品,回应农民的关注与期盼,见证改革的铿锵前行。

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新要求,也是新闻记者走到现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引导舆论的有效手段。基层是培育好新闻的沃土,记者要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只有深入乡村、走到村民身边,才能抓到“活鱼”,做出有乡土味的“特色菜”。

清远市是广东省一个农业大市,承担了很多国家和省级农业农村改革试点任务,开展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在工业体制改革、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清远人以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清远经验”。清远广播电视台作为地方主流媒体,主动担当作为,用力用心用情去记录讲述这些经验背后的故事。

1.用“脚力”丈量时代大地

新闻专题《清远农综改:一把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是清远广播电视台记者在清远市推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采写的,是记者践行“四力”的生动实践。

上世纪90年代,广东采取以行政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从几十年的实践来看,这种治理模式依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问题:村民自治权利被“悬空”和“虚置”,农村集体经济难以发展,清远农村还面临着土地“细碎”、集体“空壳”、村庄“空心”、农民“涣散”、农村“失血”、公共实物管理“空白”等一系列问题。为破解这一系列“三农”问题,2012年年底清远市启动了农村综合改革,自此,一个重新构建乡村基层治理模式的探索大幕在清远拉开。记者从2012年11月起到2014年年末,就清远市如何破解“三农”问题进行了长期跟踪报道,选取清远地区农村综合改革最具有代表性的试点镇、试点村作为观察样本,走进试点镇采访镇领导,跟村干部走村入户,了解村中的农事,参加村中议事会、村民选举大会,走进村庄公共服务站、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场、田间地头,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记录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点滴。经过两年多的采访拍摄,积累了近100小时的第一手影像素材,然后通过新闻专题报道的形式,报道当下变革的乡村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创新和做法,来展现清远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取得的成就。

迈开步子,走进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也才能制作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新闻作品,才能讲好“三农”故事,这就是脚力的价值。

2.用“眼力”观察时代发展

眼力就是观察、发现新闻的能力。记者既是新闻的报道者,又是时代的观察者、社会的瞭望者。在进行新闻采编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更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锤炼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和辨别力去指导自己的实践。

2014年清远广播电视台记者采写的《村长受邀中央党校介绍“叶屋模式”》这篇电视短信息,讲述的是清远叶屋村的村长叶时通受邀到中央党校向“三农”问题知名专家、学者介绍“叶屋模式”,这也是中央党校邀请的第一位村长。在新闻采写中,记者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很快判断出这一消息具有重大新闻价值。叶屋村是清远英德一个小山村,村民承包的土地比较分散,无法形成规模优势,200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仅300元左右,2008年始叶屋村自发进行土地互换调整,历经3年时间,将全村902亩田地集中置换调整完成。到2013年,叶屋村人均收入从2000多元跃升至2万多元,全村35户村民全部盖起新房子和开起小轿车,村集体年收入也大幅增加,土地改革让一度“向外走”的村民开始“往回走”。专家们认为叶屋村的成功变革,最大的意义在于为中央一再提倡的新型经营体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型,对推动全国的“土地改革”有很大的推广价值。记者通过时长1分30秒的报道,点出了“叶屋模式”的重大意义。

所以,在日常新闻采访中,记者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辨别,具有一双“慧眼”,有识别捕捉新闻的能力,才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敏锐地洞察事物的本质,发现其中华光闪耀的新闻。

3.用“脑力”把握时代脉搏

在全媒体时代,脑力是媒体更为珍贵的思考力,也是更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新闻记者始终要进行“有价值”的思考,才能生产出有思想含量、有深度、有价值增量的内容产品。

电视新闻专题片《小山村 大样本》的采写是记者善用“脑力”的生动体现。新闻媒体如何将清远的经验做法生动形象地展示给观众呢?采访团队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以重点帮扶村——联西村为观察样本,就此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报道,掌握了大量的一手影像素材,然后采用故事叙述手法,讲述一个发生在中国村庄里的故事。本篇报道聚焦“精准扶贫”大主题。可以说,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脱贫的成效在这个小山村得到了集中展示,而“扶贫”工作对广东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意义重大。本节目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深入展现了广东省落实“精准扶贫”的样板和成果,影响深远。

新闻报道“更快、更广、更深”,已成为新闻记者、编辑的自觉追求。要把“主流故事”讲出深度,要求记者在新闻采写时不仅要多动脑、勤思考,提前做好策划、确立好采访角度,而且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构建作品的逻辑架构,推出精品力作,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4.用“笔力”书写时代精神

新闻作品的价值意义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源于笔力,它决定着节目的站位格局和基础面貌,也决定着信息的“到达率”,所以要提升信息“到达率”,增强传播效果,记者平时要增强笔力的锤炼,在脚力、眼力、脑力都到位时才能做到蓄势待发、倚马可待,为新闻作品穿上最美的嫁衣。

比如从《村长受邀中央党校介绍“叶屋模式”》这篇短消息,可以看出记者的笔力,这篇报道短小精悍、情节紧凑、生动鲜活,带给了受众丰富的视觉感受。新闻专题《清远农综改:一把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这篇报道,前期采访的内容多,涉及面广。这次农村综合改革,有顶层的设计、乡村的实践,有各个层面推动改革工作之艰辛,村干部和村民的心路历程和行为的转变。如何将这些丰富的素材整合成一篇展现清远农村综合改革成效的精品力作?记者通过深思后,决定以体现“民事民治民管”的村小组家长会为切入点,围绕清远农村综合改革“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等经验做法,条分缕析地呈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整体创新思路和创新做法。作品以一个个实例,展现了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取得的成就,农村面貌从内而外发生的喜人变化。用笔力叙事,就是要突出一个“活”字,这篇报道体现了记者具有善于讲故事能力。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要写出大众喜欢看、有感悟的活灵活现的好作品,记者平时就要注意各类知识的积累,熟悉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需要有正确、鲜明的政治立场,要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力求与时代“同频共振”,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总结提升,用新闻语言把农村生动的实践通过笔力展现出来,把节目办给农民看,解农民忧,讲好农村改革发展故事。

1.设置“三农”报道板块,做好新时期“三农”报道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因此新闻工作者就应该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背景,以辩证的方法体现时代性,深入基层农民群体中,发现农村的新问题,了解农民的新需求,反映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新时期“三农”报道。

“三农”报道是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的一大重要板块,目前,各地各级主流媒体都加大“三农”新闻报道方面的投入,有的电台、电视台专门设置涉农频道或栏目,报纸则设置“三农”专版,通过综合运用资讯、专题、访谈等多种表现形式,传播国家农业政策和农业新技术新理念,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好“新农人”的创业奋斗故事,展示新时代乡村发展面貌。

2.持续关注乡村发展 增强“三农”舆论引导力

新时代,农村改革再出发。2019年,英德市连樟样板区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承担着包括“三块地”改革的试验任务。农村“三块地”指农村土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撂荒的农村承包地、闲置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被称为“沉睡的资源”,是当下中国农村走乡村振兴之路遇到的重大瓶颈,那么清远是如何去激活这“沉睡的资源”呢?记者带着问题走访各个试点,去触摸乡村振兴的脉动。

2021年6月初的一个夜晚,记者走进隶属英德市连樟乡村振兴样板区的黎溪镇铁溪村福龙围组。当晚,一场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改革在福龙围组这里酝酿起步。村民们就“三块地”涉及的性质用途、处置方式、盘出的土地能否增加财产性收入等问题在会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记者用镜头记录下整个家长会的全过程,捕捉到村民激烈讨论的场景、村干部耐心做思想工作、村民举手表决同意拿出村里的“三块地”流转入市交易,还有18户村民在表决确认书上按下了鲜红的红手印等鲜活镜头。6月25日,记者又来到福龙围组,采访拍摄了福龙围组股份经济合作社揭牌仪式,用视频记录下村民在现场领取到有详细记录户内成员、股权配置、股权变更、股红分配等内容的“户内股权及成员证”的珍贵镜头。记者深切关注的福龙围组“三块地”改革,2021年年底又有新进展,根据村民意愿,福龙围组已推出2770平方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46.5亩农村承包地流转入市交易。记者通过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村庄,跟踪报道“三块地”改革进程,将改革带来的乡村变化传播给观众,成片在《清远新闻》栏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对进一步增强农民参与“三块地”改革的积极性,为清远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3.拥抱融媒体,提高“三农”报道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农村媒介生态格局早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微博、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移动媒介已全面渗透到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利用其独特的信息传播优势,不断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同频共振,让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入耳入脑入心,最大程度发挥村民自主性,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是时代赋予媒体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使命。

引发全国关注的清远“农综改”,为乡村振兴解除了羁绊,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清远在农村综合改革的助推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新的战略目标。新征程、再出发。大力培育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五大百亿”农业产业是新时期清远市“三农”工作重点。新闻媒体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助推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清远广播电视台2022年10月推出了《最清远味道》栏目,以“美食+互联网”思维构建服务百姓的文化生活平台,让受众在美食中找到清远味道,感受到家乡的美食文化,追寻美好生活的舌尖之旅,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该栏目还联动清远广播电台民生新闻栏目《百姓关注》,讲述《最清远味道》拍摄中的百姓故事;
联动电台《食指大动》栏目,推出《最清远味道》电台节目;
还把广播电视栏目的内容呈现在人民号、新华号、抖音等新媒体矩阵上,拓宽“五大百亿”农产品的传播渠道,形成强大报道声势,提升公众对“五大百亿”农产品的认知度,推动产业的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征程上,主流媒体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将媒体影响力发展与为乡村振兴鼓与呼结合起来。新闻记者应该熟练掌握新媒体业务,坚持扎实务实的采写作风,时刻关注农村发展和变化,以内容创作为根本,践行“四力”,宣传好“三农”工作,讲好“三农”故事,传播好“三农”声音,让人们看到农村发展大有可为,鼓励更多人投身到广阔的农村建设当中,从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四力三农村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传媒评论(2019年8期)2019-11-11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增强“四力”靠什么传媒评论(2019年12期)2019-08-24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推荐访问:清远 践行 为例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