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3:39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协调发展”与“空间哲学”理念的交互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22 22:05:09 浏览数:

鲍 媛

(西安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导致区域之间在经济、资源、人口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一定制约,所以协调发展成为解决社会新的矛盾的重要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五大发展”理念,该理念不仅是解决我国资源配置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有效手段,而且也可以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1]国家从宏观层面为我们剖析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含义和实践指导价值。那么,可以尝试从中观层面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思考是否可以形成指导微观层面的方法论。

当今时代,发展的不协调关系着很多方面,可从多个角度分析,而时空二维度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凸显,亟须解决。将“协调发展”与“空间哲学”理念交互研究,也许可以成为解决我国长期发展不协调的有力抓手。因此,本文就两者的交互关系进行浅要分析。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理念意义深刻,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其本质是能够处理好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和可能会出现的重大且复杂的关系,并注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由此可看出,协调发展理念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均衡性特征,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科学理解。

首先,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一路追赶超越,终于从经济的极度落后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为了弥补经济的落后,在城乡、区域、资源本就不平衡的情况下,又采取了优先发展东部沿海等区域的措施,在经济高速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下,不协调问题突出,成为横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如何搬走这块绊脚石显得尤为重要。协调发展主要强调城乡协调,在推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向农业现代化投入更多科学技术与人才,推动两者同步发展;
必须统筹区域协调,在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同时,全面协调东、中、西部合作共赢发展;
协调精神与物质文明,物质是生存最低层的追求,新时期的发展必定是物质与精神共存的高层次价值。所以,要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提高,从而达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高度文明”。

其次,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的平衡性特点和要求。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步入了新时代,同时给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存在明显的不充分、不平衡现象。[2]强调协调发展,再以建设经济为中心的同时更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健全社会公共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强医疗、养老等需求,以此达到社会与经济相互结合进步;
注重协调发展,也必须保障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效融合。国家安全也是经济良好发展的有力保障,所以,在协调发展理念下,更应该加大军事创新,让国防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强调协调发展,也必须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文化与经济是不容分割的两翼,两者协调发展,才能发挥“1+1大于2”的效果。所以,在发展新局面之下,更要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

最后,进一步提升协调发展的可持续要求与目标的重视力度。我国想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它的艰巨性也必然要求我国的发展要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路线。在协调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协调发展城市区域,也要注重自然与人、环境与资源之间的问题。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使人民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经济虽得到发展,但人民整体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同步提高,有些反而降低了。同时,随着老龄化日趋严重,中国人口红利空间缩小,而劳动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发展中更要思考经济与人口之间的协调问题,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此外,也要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注重环境的保护才能形成良性的经济发展,所以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创新。如此,中国的发展才能不断破除阻碍,持续迈向新阶段。

基于协调发展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将其形成专业性、系统性的的理论框架,并放入某个理论域中去研究。但是,在当前来看,国内学者大多从协调发展内涵、背景等方面进行研究,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学理支撑。所以,有必要尝试从空间地理维度对协调发展理念进行“框架”解释,首先,将这种“框架”基于问题意识导向纳入空间哲学的具体场域;
其次,该“框架”可对当代中国在具体实践协调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平衡问题提供原因分析;
最后,更是可以从空间维度对历史维度协调发展理念的应用与发展进行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全方面提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理论。

基于空间维度对人类思维、社会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给出哲学探索和阐述的理论,即为空间哲学。由于西方掀起的“空间转向”浪潮,随之衍生了空间哲学,而其首次引入我国学术界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在19世纪以前,空间维度的理论研究并不被重视,相关话题也很少见。[3]直到1974年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问世,引起哲学界等思想家哲学家的广泛关注,开始空间转向的研究潮流。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其生产模式和积累方式的不断变化,空间对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实践、对国家的政治权力控制等越发显现出重要的关系与作用。正是基于这种重要性,空间的研究价值被重视起来,列斐伏尔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对空间哲学理念不断发展完善,西方哲学理论体系逐渐形成。而“空间哲学”传入我国理论界则是在1990年左右,中国学者开始对空间哲学相关书籍进行翻译、研究,并与我国社会实践发展相结合进行中国化的研究。纵观当下,中国从1978年开始,经过40多年的奋斗,经济飞速发展,一改落后面貌,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只是某些区域和领域的高速发展,它并不是整体、全面。不协调、不充分成为中国发展的新的主要矛盾,它制约着中国经济迈向新阶段,更制约着“中国梦”的实现。所以,解决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还任重而道远。基于此,更有必要建构中国特色空间哲学理论,为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诸多不协调问题及今后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办法。

中国的发展要走中国的特色之路,那也不妨从中国特色这个角度去剖析与建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空间哲学理论。中国由于地大物博,人口基数大,空间领域分布与管理上不能给予均衡的人力、物力、财力,间接导致其他方面不均衡。所以构建中国特色空间哲学理论,主要意在解决发展中的空间不充分、不均衡,希望能以此来为我国伟大复兴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与空间哲学虽是不同维度的理论概念,但它们都可以成为有效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不充分、不均衡问题。所以,将这两种不同维度的理论融合探索,极具意义。对于协调发展理念而言,其是为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顶层设计,而要想让该理念更好的贯彻,它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所以,为使其成为系统性、完整性、长期性的指导思想,可以从哲学角度对其提供一种学理支持。而将空间哲学与协调发展理念交叉研究,正是可以提供这种学理支持的需求。从空间哲学的角度出发,可引发如下思考:第一,在中国发展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面对发展的空间需求,国家应该如何合理、科学地分配、利用空间,将空间作为一种资源战略,放在重要位置去思考;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越紧密的当下,如何从全球性的角度去制定空间发展与合作的制度规则,是否可以从协调发展与空间维度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第三,从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思考,人始终是发展的主体,而且协调发展最终所要达到的诉求,也是一种以公平为导向的高层次发展。所以,在空间哲学这个维度,是否也应该将人的作用、需求等作为空间的重要研究指标。

同时,协调本身具有哲学韵味,所以,也可从协调发展理念出发,为空间哲学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概念框架。协调发展不是均衡发展,它所追求的是在发展过程中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但更注重公平。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它是从理念角度去追求一种更加公平、正义的发展。而从维度角度理解,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市场、空间、产业和治理协调。其中,空间协调是载体。在经济全球化下,空间成了被各国利用、争夺、主宰的重要要素。因此,所有关于全人类、全社会发展的问题都要依附空间载体而展开。在此背景下,也会引发对空间占有的哲学思考。空间占有是否科学?是否协调?基于这些思考,对空间的探讨更需要从空间维度深究。是否可以大胆地提出一个新的空间概念——空间协调,而这种协调,它应该是公平、正义和可持续的。因此,在新时代之下,中国走协调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应该将空间协调作为一个有力抓手,更好地与整体的协调发展相融合。其实也会为空间哲学的中国应用框定一个新概念体系框架。而有关空间协调的理论和实践发展都比较少。从远古时代对占领一片森林的空间开始,到古代通过战争等方式对空间进行占有,再到现代社会通过国家主权不得侵犯等方式对空间进行占有,这样的发展历程表明,空间是贯穿于社会发展始终的。而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空间占有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但也存在着关于空间的斗争。它既是复杂的,也是有趣的,它不像历史中存在的战争一样,充满争夺性,而是充满理想、美好与文明的空间争斗。基于此,作为空间哲学概念的空间协调,其集成了经验性与先验性。基于此种逻辑内设,空间协调为我国整体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关于空间生产的正义、公平、协调的科学价值取向或理论靶向,其迎合了我国特色空间生产。

而理论的研究发展,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除了在理论层面探究协调发展与空间哲学的意义,也需要从实践层面探究两者交互研究所具有的价值。

首先,政策主要是国家宏观层面和地方政府自主制定。所以在制定政策时,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的理念观,坚持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同时要提高政治站位,从整体、全局出发,不能为了政绩,滥用“空间”,将其作为经济的牺牲品,造成空间发展的不协调,进而影响中国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其次,在空间协调发展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协调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导作用。将协调发展与空间哲学理念相结合,注重空间分配的合理性、科学性、创新性,开展符合实际的空间分配与发展,从而起到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

最后,在协调发展理念与空间发展实践过程中,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发现问题。以此来不断丰富与发展协调发展理念和空间哲学,并对其相互交叉研究进行与时俱进的补充,以促进中国空间哲学的理论发展,构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特色空间哲学理论。

综上所述,协调发展理念与空间哲学两者交叉研究,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贡献。所以,我们既要更加深入地分别研究两者,也有必要进一步扩宽思路、扩宽视域、扩宽角度,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哲学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菱的哲学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商(2016年27期)2016-10-17人生三维度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晾衣哲学视野(2009年20期)2009-04-09幽默哲学视野(2009年6期)2009-03-10

推荐访问:协调发展 交互 哲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