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3日 02:33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打造高校形势与政策高质量课堂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3-06-24 18:05:13 浏览数:

孙 瑞

(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3)

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关系着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政治认同、明确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指出,思政课要加强构建“大思政课”,凝聚社会力量、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这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指引,不能只是停留于课堂、停留于理论,更要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形势与政策是思政课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正确认识与把握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与历史使命,也是了解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窗口,这正是善用大思政课的内在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仅是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载体,更是构建思政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打造高质量课堂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育人效能的必由之路。

思想政治教育要厘清站在什么立场为谁培养什么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交到什么样的接班人手中,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否顺利、中国梦是否如期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既体现了党和国家的理论指导,也使伟大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成为科学理论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承载着激活青年一代使命感的重要责任,也是青年学子的精神食粮与实践指南,使其成长为担起时代大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这是打造形势与政策高质量课堂的初心和使命,以此为教学实践的根本遵循,不断丰富完善、创新教学内容,克服教学面临的诸多挑战。

第一,打造形势与政策高质量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本质意蕴,从而才能明确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实践、指引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指南。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根本任务是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载体,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核心要义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与信仰,根本目标是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2022年围绕我国青年群体首次颁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全面总结了党和国家为中国青年成长成才奠定的良好基础,也明确指出何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及其担负着什么时代重任,核心就是推进新时代中国青年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核心要义不仅是知识素养的高度提升,还需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大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为根本,既要心系“国之大者”,更要胸怀世界。形势与政策的高质量课堂狭义上说就是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广义上把握其深刻内涵包含的范畴是以思想政治的显性教育为主,而以社会现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教学主要内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石,具有学理性、导向性与实效性,而以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为核心立场,围绕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全面发展为根本,“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2]明确形势与政策课高质量课程的本质要求与核心立场,从而顺应“大思政课”的新要求新目标,指引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价体系、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与改革,全面提升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第二,形势与政策高质量课堂要不断围绕促进学生知与情、意与行相统一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增强针对性、实践性与启发性,同时具有趣味性与吸引力。首先,以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政治认同为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国内外形势紧密联系的同时立足于我国发展实际,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其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出发点。当前,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利用课堂教学解读当下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但实践性与启发性不够充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明确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不能仅仅依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还应该利用好“社会大课堂”的育人资源,同时借助多样化教学方式,发挥线上教学资源的优势,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提升思政课堂的高质量发展。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使命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以大思政课指引创新与改革教学评价模式,以培养具有大局意识、系统思维的新时代中国青年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制定从上而下、从内而外的教学实施方案,既要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供给,还要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发展要求,不仅使学生真知真懂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达到情与意的统一,最后才能转化为行动指南,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指引新时代中国青年自觉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广泛性以及政策导向性,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承担着引导学生认识党情国情的重任,但本质是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培养堪当时代大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为此,要以坚持和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和中国精神贯穿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与改革的全过程,全面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涵养与改造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主观世界、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其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真知,更要使学生知行合一。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把握历史主动为形势与政策高质量课程的基本原则,是激发学生政治认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重要路径。首先,形势与政策课程不只是向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是构建一座桥梁,连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既要明白过去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更要清楚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而明确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方法论指引学生真知真信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是形势与政策高质量课堂充满生命力的内在要求。其次,新时代中国青年是赓续红色基因的关键所在,而激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红色基因正是形势与政策课堂的基本内容。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根本动力,这是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出发点,认识和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从而才能掌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以及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这是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关键所在。社会历史的发展看似无法控制,却可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从而把握发展的根本规律、顺应历史发展的大势,掌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朝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辩证统一的方向不断前进。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正是因为把握了历史主动,顺应最广大人民的根本需求,顺应国内呼唤民族解放与独立以及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时代大势,从而进行社会革命、协调社会基本矛盾;
中国共产党诞生同样是把握历史主动的重大成果,以俄国为首的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给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正确的道路,激发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顺应这样的时代大势,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人民至上的初心与使命而诞生。理论与实践相割裂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与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融入思政“小课堂”,透过思政“小课堂”洞悉“社会大课堂”,以“社会大课堂”丰富与促进思政“小课堂”,这也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所承担的重大使命。

第二,以伟大的中国精神融入和滋养形势与政策高质量课堂。形势与政策高质量的课堂的根本目标与核心任务是塑造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主观世界,形成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理念。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的世界变局,充斥着挑战也蕴藏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中也包括了文化的范畴。各国文化交流与碰撞难以避免会有一些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思潮涌向青年学生,唯有始终明确和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初心与伟大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而中国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坚守初心与使命的前提与保障,这也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指引。首先,明确何为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不断丰富、发展、传承、发扬,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同时也传承着红色文化的基因,主要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中国革命与建设、改革中形成的红色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凝聚的伟大建党精神、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是中国精神的重要标志。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着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如果思政课没有中国精神的涵养,就不能让学生产生真情、真意,从而实现让学生真知与真行的目的。

形势与政策教学不断改革与创新,是推动高质量思政课堂的主要路径,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问题在于依据什么、围绕什么进行改革与创新,谁领导、依靠谁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明确了基本问题,才能为打造高质量思政课堂提供不竭的动力,并且确保始终不偏离正确的航向,为伟大事业不断输送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第一,打造形势与政策高质量课堂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石,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并且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3]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理论成果而展开,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及伟大意义。“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首先要明白坚守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坚守,以史为鉴、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汲取智慧,才能保障前进道路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也是形成于这个时期。正是由于科学理论的指引,党和国家才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性。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建设不断在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中得以确立、发展和完善,中国才得以站起来、富起来,从而强起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都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党和国家的一切方针政策都是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成果为思想指南而制定的。形势与政策课程高质量课堂的本质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具有导向性、针对性、时效性的方针政策,看到伟大实践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及其发展历程,从而理解其历史必然性与伟大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实现知、情、意、行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才是思政课堂的根本任务。

第二,高质量的思政教师队伍是打造形势与政策高质量课堂的核心动力、根本保障。所谓思政教师队伍,我以为应该从广义上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包括了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以及其他各学科教师等四支队伍。要抓好“四支队伍”,充分发挥其育人优势,打造全员参与育人的工作格局。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对思政教师的要求不断提升,既要拥有政治信仰、把握历史主动,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崇高的师德师风和过硬的专业素养。要打造形势与政策金课,就要打造高质量的教师人才队伍,“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5]教师是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必须将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摆在首位,做到情怀要广、理论知识要渊博,要具有大局意识、历史思维、系统思维。为此,要完善制度供给,改革创新思政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监督体系、激励政策,使思政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要加大对思政教师的培育力度,提升思政教师人才队伍质量。

总之,以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为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育人效能,不仅使学生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中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还要让学生全面理解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赓续红色血脉,发扬中国精神,做到真知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敢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这正是形势与政策高质量课堂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的不仅是具备专业知识素养的中国青年,更重要的是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形势与政策课程要不断迈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本质意蕴,坚持历史主动,坚持科学的立场与方法论,融入中国精神,并以高质量思政教师队伍为核心动力,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使形势与政策课程得以实现实践性与启发性、理论性与政治性的有机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辩证统一。

猜你喜欢 形势高质量马克思主义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俄罗斯问题研究(2011年1期)2011-03-25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军事历史(1988年6期)1988-08-21

推荐访问:维度 高质量 课堂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