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9日 02:57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共享课堂资源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8 18:00:14 浏览数:

江嘉卫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育华小学,广东广州,51085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共享课堂资源作为各中小学开展线上教学的资源而受到关注,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科学教师纷纷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出许多制作精良、内容丰富、设计巧妙的共享课堂资源,并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科学教育教学相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与广大师生分享。

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长期培养,而早期科学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尤为关键,小学科学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科学的思维思考问题,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存在缺乏专业实验人员、科学教师专业能力不足、课堂实验组织较难、科学概念抽象难懂等问题,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不到很好落实。[2]经过一年的应用实践,笔者认为应用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能有效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流程,提升小学科学课堂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与微课并不相同,其时长为10—15分钟,内容包含一个课时的知识,涵盖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实验分析、科普拓展等教学环节,具有内容丰富有趣、讲授直观清晰的特点。[3]将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应用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构建知识。小学科学课堂以生活现象为导入开展教学,创设真实有趣的生活化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是新课标提倡的,也是促进学生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关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通过语言描述或图片展示的方式呈现高质量的生活化情境,优质的视频资源是构建生活化情境的得力助手。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包含许多生动形象的科学视频资源,这些资源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对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有很大帮助。

例如,动物的繁殖过程是由一系列活动组成的,应用图片或语言描述的方式很难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活化学习情境,因此,在创建“动物的繁殖活动”学习情境时,笔者应用了广州市电视课堂“动物的繁殖活动”中的“大马哈鱼洄游产卵”科普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在本节课的课堂导入环节,笔者观察发现,学生被大马哈鱼有趣的繁殖活动深深吸引,有效激发了他们想要了解不同动物繁殖活动的学习兴趣,在之后的学习中,他们都能做到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整个课堂都沉浸在热烈的学习气氛中。

在该案例中,笔者通过应用共享课堂资源创设了有趣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探寻大自然的欲望,使学生对动物的繁殖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增强讲授质量,提升学习效率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活动的讲解是否直观清晰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安全地完成实验活动,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使用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演示的方法讲解实验活动。但由于存在观察角度不同、实验器材较小、视野距离太远、讲授方式枯燥等问题,实验活动的演示讲解往往不能顾及每名学生的观看效果,也难以吸引所有学生注意,导致学生完成实验活动的质量不高,从而影响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4]而将传统的实验演示讲解通过实验教学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是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普遍采取的方式。通过应用共享课堂资源中的实验教学视频,教师能够将专业、准确的演示实验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动态的实验讲解中更加清晰地了解实验活动的使用材料、过程步骤和注意事项,加强学生对实验活动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时,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但是,使用讲台演示的方法很难让学生清楚观察到教师的操作细节,也很难让学生全身心地聚焦教师的演示讲解全过程。为提升教学质量,笔者将“科学鱼”微信公众号中的“显微镜结构”“显微镜操作方法”讲解视频应用在实验活动的讲解环节,并要求学生看完讲解视频后再复述一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令人欣喜的是,学生在观看讲解视频的过程中都能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并在之后的复述环节中能清晰讲解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在该案例中,笔者通过应用共享课堂资源强化了实验活动的讲解质量,帮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结构,使学生对如何应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有了清晰认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具化抽象概念,促进学习理解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小学生的思维大都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发展一般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小学科学的理论知识包含从生活现象归纳出来的抽象规律,这些抽象规律在课本中以文字形式进行描述。但对小学生而言,这样的理论知识即使经过实验探究和教师讲解仍然抽象费解。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共享课堂资源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能够在动画、生活实例视频的结合下变得直观具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5]

例如,在教授“运动与摩擦力”时,书本中有这样的理论知识: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叫摩擦力。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笔者在课堂上应用了“科学鱼”微信公众号中的“鞋底和轮胎上的花纹”“冬天行走容易滑倒”等视频素材,并组织学生开展“用手摩擦桌子”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上述做法使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有了充分理解,在自主设计“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的实验活动时,学生能结合摩擦力的概念,顺利得出“将测量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受到的拉力看作摩擦力”的实验结论。

在该案例中,笔者应用共享课堂资源具体化了摩擦力这一抽象概念,帮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摩擦力,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摩擦力概念的前提下顺利设计出相关的实验活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丰富科普知识,拓宽学习内容

小学科学的每个课题都会包含科普拓展环节,并以课堂讨论或课外实践等方式得以实施。但由于科普知识的涵盖较广,很多拓展知识是教师并不熟悉的内容,难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实践。而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非常重视学生的科普拓展环节,其中包含许多制作精美的科普视频,可以用来弥补教师本身科普知识不足的问题。[6]

例如,在教授“太阳系”时,由于书本插图存在空间的限制,不能将太阳系不同行星之间的距离真实地呈现给学生,导致学生在开展课后实践“制作太阳系模型”时会将不同行星间的位置摆放较近,而这恰好体现了学生对太阳系的认知存在偏差。为防止学生持续出现类似的认知偏差问题,笔者在拓展环节应用了小学科学教学网“太阳系”中“美国牛人打造全球首个等比例太阳系模型”的科普视频,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太阳系中不同行星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纠正了课本插图给学生的空间影响。在课后实践“制作太阳系模型”的活动中,学生纷纷提问:“老师,这教室的大小摆不下模型,我们应该怎么办?”这说明学生在科普视频的帮助下正确理解了太阳系的结构。

在该案例中,笔者应用共享课堂资源丰富了学生的科普知识,帮助学生拓展了对太阳系的认识,使学生能在课后实践活动中正确理解“太阳系模型”的制作方法,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具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实验效率、拓宽学生视野等作用,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讲授思路和素材资源。[7]但是,共享课堂资源也并非完美无缺,教师在使用时仍然会存在资源素材与学生学情不匹配、重难点知识不突出、讲授方法有悖于学生特点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在使用共享课堂资源的过程中采取以下策略。

(一)关注学生特点,精选共享课堂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使用适合学生的共享课堂资源。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共享课堂资源建设,各种目的不同、对象不同、特点不同的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纷纷涌现,教师在使用这些视频前应认真审视其内容,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地域习惯、年龄特征等实际情况精选合适的资源。

例如,广州市共享课堂的共享课堂资源需要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以呈现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实验内容为主,适合小学科学学科相对薄弱的学校或学生。而一些由企业创办的资源平台为吸引学生和家长,共享课堂资源会呈现高质量的实验现象和科普知识,比较适合年龄较低的学生。因此,教师在选择共享课堂资源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特点,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情况挑选合适的视频资源,这样才能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筛选资源素材,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反映制作者对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理解,每个资源都蕴含制作者本身的教学理念,这就导致直接将共享课堂资源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不能完全适合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在充分研究视频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从实际情况出发,选取资源中符合学生学情的有效素材融入教学设计,从而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授“身体的联络员”时,笔者曾尝试直接使用“科学鱼”微信公众号中“身体的联络员”这一共享课堂资源组织教学。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完成实验的质量较好,对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共享课堂资源的呈现内容尚未引导学生对生活案例展开深入探讨,导致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人体运动,也很难说出更多保护神经系统的办法。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截取了“科学鱼”平台中“身体的联络员”共享课堂资源中的科普知识讲授、实验活动讲授和知识拓展讲授三部分,又另外设计了“摸仙人球”“闻香水”“听噪声”等实践活动环节,以及“交警部门要求人们戴好头盔”“教师要求学生注意上课坐姿”等实际探究案例,帮助学生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课堂教学情况可见,这样的处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神经系统,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也能让学生充分思考并顺利分析出控制各种常见运动的神经系统运作方式。

在该案例中,笔者选择了共享课堂资源中合适学生需求的部分,并将它与笔者设计的实践活动共同构建了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既充分理解神经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合理运用资源,着重突破教学重点

为完整展现课程内容,大部分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会将书本的全部知识进行详细讲授,也就是对每个实验活动都进行完整展示和详细讲解。但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如果完全照搬共享课堂资源的内容进行授课,容易导致教学时间不足,使学生缺乏充分的探究和思考,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8]因此,使用共享课堂资源时教师应分清主次,明确授课重点,并有针对性地截取重要素材用于授课,同时舍弃不必要的素材以简化教学流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和探究知识。

例如,教授“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时,笔者使用了小学科学教学平台中“黄豆与沙子混合实验”“蜡烛加热白糖实验”两个共享课堂资源,其中,“蜡烛加热白糖实验”是本节课的实验重点。但在开展“黄豆与沙子混合实验”的教学时,由于过多呈现简单的实验步骤素材和实验总结素材,导致学生在进行“蜡烛加热白糖实验”时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无法总结出白糖的变化过程既包含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在之后的教学中,笔者取消了呈现共享课堂资源中“黄豆与沙子混合实验”的相关视频素材,改为直接让学生阅读书本并自主开展“黄豆与沙子混合实验”的实验探究。这样的做法既让学生获得更加充分的思考时间,也让学生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观看学习“蜡烛加热白糖实验”的共享资源视频素材上,从而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课堂的教学情况可见,这样的处理既激发了学生对“黄豆与沙子混合实验”这一简单实验的探究热情,也提升了学生开展“蜡烛加热白糖实验”的实验效果,学生能在充分思考下分析出白糖加热后各阶段的物质变化情况。

上述案例的突出特征是笔者并未照搬共享课堂资源开展教学,而是合理简化“黄豆与沙子混合实验”的学习过程,并借助“蜡烛加热白糖实验”着重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知识开展实验探究和问题思考,帮助学生顺利分析出日常物质变化过程的不同种类,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凝聚了广大科学教师的智慧,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结晶。教学资源丰富有趣、呈现画面生动直观的特点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概念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起到优化科学课堂教学的作用。此外,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的分享能帮助广大科学兼职教师和边远地区科学教师更快速地理解教材内容,更专业地进行课堂教学,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故此,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的应用是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也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猜你喜欢科学资源实验记一次有趣的实验小猕猴智力画刊(2022年9期)2022-11-04基础教育资源展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2-01-14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5期)2020-06-11做个怪怪长实验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19年6期)2019-10-10点击科学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12期)2019-09-23科学大爆炸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资源回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1期)2018-11-23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发明与创新(2016年38期)2016-08-22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推荐访问:课堂 课堂教学中 小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