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3日 21:10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探索

发布时间:2023-06-29 18:00:06 浏览数:

王文俊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现阶段,以“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为基本内容的双创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向。高校应积极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满足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基本需求,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难题,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而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实验室还需要明确双创教育的基本特征,突出“就业”属性,积极革新实验室建设体系、模式及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创业能力及就业能力,进而使其获得更好、更快、更全面地发展。

1.1 就业导向

就业导向是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宗旨,以传授特定岗位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以为社会各行业各岗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及复合型的优秀人才为目的。所以就业导向是一种社会职能,容易受到“人才取向”“就业政策”“职业结构”及“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取决于当前的职业教育。然而就业导向在职业教育中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服务,提升学生持续就业的能力,而非单纯的就业岗位提供。根据理论研究能够发现,就业导向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的目标指引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从形成背景的角度出发,就业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关键举措。二是从指引范围的角度出发,就业导向涉及“办学方针”“办学定位”“质量评价”“实验实训”“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内容。三是从最终目标的角度出发,就业导向要求现代院校培养出适应岗位需求、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优秀人才。

1.2 双创教育

双创教育包含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两方面内容。其中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为抓手的教育形态;
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及创业精神的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敏于发现”“善于思考”“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承受挫折、挑战自我、不懈努力的意志品质;
善于合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职业素养,以及服务人民、服务国家、创造价值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双创教育是集“能力”“素质”“精神”为一体的教育形态,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但从宏观的层面来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意识的启发”“精神的涵养”,而不在于学生办成几家企业。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双创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本质要求不存在任何的冲突和矛盾。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学生能力、意识、精神等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各项素养,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更好地、更积极地参与到就业择业的过程中,进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成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换言之,双创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能力、意识、精神的培养,而非对学生创业成功率、创业成果的过度追求。因此将其作为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素养、就业精神培养的抓手,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实效性及适用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中,高校双创教育必须构建出清晰的目标体系,将就业导向所提出的基本目标,纳入到目标体系中,使双创教育更契合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

基于对高校双创教育本质的科学把握,国外院校普遍将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培养,积极构建各类双创实验室。2010年美国某院校构建了创新孵化器,旨在促进早期企业的市场发展,并为双创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演进提供了新的模式。2012年,哥伦比亚大学构建了创业实验室,对毕业生进行孵化与指导。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加强了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拓展了实验室的空间及队伍,并提升了实验设备的配置率。很多院校将传统的教学实验室改建为双创实验室。譬如2014年上海交大构建的双创实验室便是融入了“创业苗圃”“创业研究”“创业模拟”“创业诊断”等功能,对接国际研究机构及教育机构的培养基地,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及科学化水平。江苏大学构建了双创网络实验室及双创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训及模拟机会。北京理工大学构建创新、创意、创业三位一体的实验室,并将国内外院校的实验室建设经验应用到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

在双创实验室可行性建设层面。我们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在国家层面。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已通过文件制定、政策颁布等形式要求各院校将双创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使其融入到学生教育的全过程,面向所有学生系统、广泛地开展。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双创实验室的建设。其次在创业教育的驱动下,高校应坚持以创新支持创业,将创新和创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创业的本质是通过创新来引领创业,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及政治的全面发展。尤其对理工院校来讲,高校要倡导学生关注新兴领域的技术革命及技术创新,通过创业手段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而构建双创实验室,能够满足创业教育对“创新教育”的基本需求,切实提高双创教育的实效性。再次是双创教育应紧密结合专业建设。双创教育理念的滞后通常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存在联系,“与实践脱节”是我国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活动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高校应构建出一个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的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在双创教育中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的目标。最后是学生就业。近些年高校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通过创业教育能够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双创实验室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及职业意识,可以提升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3.1 统筹协调与科学管理

首先,用“纽带式模式”对双创实验室进行管理。充分发挥纽带式模式“目标单一”“主体多元”“着力集中”及“途径多样”的优势。即在提升学生双创能力、就业能力的目标下,由实验室管理部门牵头,积极协调科技园、科研院所、教务处、团委以及技术转移中心等单位,统筹管理拥有双创条件的教学实验室、创新基地、科研实验室、孵化器等平台,明确双创实验室构建的管理机制、准入条件、建设标准,构建出模块化、分类化的实验室集群。其次,实现实验室的共享与开放。高校应紧密结合科技竞赛及学生训练需求,推进双创实验室在内容、空间及实践上的全面开放。切实实现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资源、教育资源的需求。在此过程中,高校还需要提高共享力度,积极构建机电、化学、物理、计算机等试验中心,尤其要支持跨专业开展实训活动的学生,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这能在某种层面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夯实就业能力、就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最后,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功能。积极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团队,通过设置运营团队、技术团队的方式独立负责商务营销、财务管理、制造设计、线路技术等事务,从而使其更好地契合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3.2 高端引领与师资汇聚

高端的师资团队是双创实验室得以构建的抓手和关键,指导教师不仅要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授、技术创新的指导,也要负责培养学生“市场运作”“产品开发”及“岗位就业”等方面的能力。首先,提升实验人员的综合素养。高校应加强政策扶持,循序渐进地实现“实验室人员的薪资待遇、职称评定”与普通教师相一致,进而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工作队伍中。在此过程中,高校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以及双创课程开展能力,使其在综合素养提升中兼顾考虑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其次,鼓励专任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中。双创实验室应是积极开展师资队伍的考核与聘任活动,对拥有突出成果的教师应进行绩效激励。要在教学工作、评奖评优、职称评定过程中予以体现,从而激发专任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工作的自主性、积极性及能动性。最后,高校应充分彰显校外导师的价值。通过邀请科研院所人员、知名投资人、企业工程师及孵化机构的管理者担任指导教师,进行模块化、渐进式的培养,使学生的培养工作更契合社会市场经济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业、就业能力。

3.3 多方互补与资源聚合

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整合智力资源、办学资源及外界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提升双创实验室建设质量。首先,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协作,形成以市场需求、就业需求及经济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以及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能力提升的培养结构。积极发挥高端产业在市场运作、产品研发中的优势,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创业实践、项目实训等平台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从专业学习、实践到创业、研发等过程所涉及优质条件。其次,资金募集。双创实验室构建需要坚实的经费基础,学生成果培育、竞赛资助、项目培养也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障。高校在自筹经费以外,还需要从金融界、校友、产业界、政府等领域募集筹措资金;
或者通过设置双创专项经费的方式,确保各项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及有序进行。最后,构建科学的支持体系。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细化涉及学生创业的人事、企业、税务、工商、市场信息及投融资等制度,推动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尤其要与知识型创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双创实验室成果的顺利转化。此外,在资源聚合的过程中,高校实验室还需要融入学生就业资源,使就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在各项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获得就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3.4 课程建设与功能再造

首先,功能再造。高校在为学生群体提供双创资源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双创实验室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优势。通过转变实验室的教学辅助功能,积极促进实验室的功能再造,使其成为主要的教育场域和载体,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能力。在实验室的功能再造中,学校应根据实践模块及专业大类,构建出拥有双创教育作用的实验平台,规避各自为政及分散建设等问题的出现。或者统筹专业教学实验室和基础教学实验室,使其为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次,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将双创内容充分地渗透到专业课程的实验环节中,发掘不同学科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中的创新要素,指引学生在获取多种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敢于创造、勤于动手,从而提升自身的双创意识、双创能力及就业质量。此外,设置独立性的、专门性的双创实验课程,突出课程的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使专业实践与双创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双创教育活动开展的效率。

以就业为导向的双创实验室注重对学生各项职业技能、素养及意识的培养,可以指引学生在掌握创业方法、技能及精神的前提下拥有较强的就业能力。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对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将实验室建设管理纳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双创实验室的科学化建设,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双创导向实验室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8期)2022-11-21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偏向”不是好导向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双创”浪潮方兴未艾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电竞实验室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电竞实验室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电竞实验室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电竞实验室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走向世界(2018年11期)2018-12-26大学生“双创”进行时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4期)2018-02-01

推荐访问:导向 探索 高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