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3日 02:01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主题词”使用之辨析

发布时间:2023-06-29 22:10:02 浏览数:

孟端星

(玉溪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云南 玉溪 653100)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盟军最高统帅部发布“总命令第一号”明确规定:在中国境内(除东北外)、北纬16度以北法属印度支那境内的日军应向中国投降①[英]F·C·琼斯,休·博顿,R·B皮尔恩.1939-1946年的远东:下[M].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教研组,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741.。据此,国民政府确定了17个区域分别接受日本投降,除香港外,其余16个区域均由中国军队接受。

查阅相关文献,已有研究在对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这一史实的论述中,当事人及学界有以“受降”为主题词来进行论说者,有以“接收”为主题词来进行论说者;
前者将“受降”含盖“接收”,后者将“接收”含盖“受降”。同时,在两个概念的使用中,另有人将“受降”与“接收”视为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这一史实中不同的两个阶段。其对对日“受降”与对日“接收”两个词语的理解与使用有着较大分歧,存在着对两个概念彼此之间包含与被包含以及是否包含的理解差异。有鉴于此,本文拟作一梳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1.以“受降”为主题词并将“受降”含盖“接收”者

有代表性的史著:书名中直接使用“受降”二字者,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著的《中国战区受降纪实》、郭大钧和吴广义所著《浴血八年丰碑 受降与审判》、胡菊蓉所著《中国战区受降始末》;
韩文宁所著《战区大受降》等。

史著“章”“节”“目”中使用“受降”二字者,如黄声远著《陆军第五十八军抗日战史 壮志千秋》有“南昌受降”一目②黄声远.陆军第五十八军抗日战史 壮志千秋[M].上海:上海汉文正楷印书局,出版时间不详.,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所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册)第37章第4节第2目中使用“盟军受降并占领日本,蒋介石垄断中国战区受降”①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历时7年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第10章下第3目中使用“日本投降和中国战区的受降”②中国抗日战争史编写组.中国抗日战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王建朗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第7章第2节“受降权之争”中有“中英香港受降权之争”“中国军队在越南受降”两目,黄力民著《日本帝国陆海军档案》③黄力民.日本帝国陆海军档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第32目为“对日作战与受降:中国第二”,吴东之《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 1911-1949)④吴东之.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 1911-1949)[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第5章第1节第2目为“越南受降与中、法、越关系”,王民同《东南亚史纲》⑤王民同.东南亚史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第29章之第1节第一目使用越南“南北受降区的划分”,杨元华《中法关系史》⑥杨元华.中法关系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第十章为“中国军队入越受降与法国军队的冲突”,谢本书、牛鸿宾《卢汉传》⑦谢本书,牛鸿宾.卢汉传[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孙代兴、吴宝璋《云南抗日战争史》⑧孙代兴,吴宝璋.云南抗日战争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等著作均将“入越受降”列为一“目”。

有代表性的论文:吴潮、赵晓兰《抗战胜利后中国军队入越受降问题述评》⑨吴潮,赵晓兰.抗战胜利后中国军队入越受降问题述评[J].东南亚纵横,1995(1).,田玄《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述评》⑩田玄.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述评[J].江海学刊,1989(3).,陶诗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述论》⑪陶诗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述论[D].长春:吉林大学,1994.,吴庆生《中国战区和“陆总”受降述论》⑫吴庆生.中国战区和“陆总”受降述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3).,吴和平、吴建宏《中国战区对日受降的三个环节》⑬吴和平,吴建宏.中国战区对日受降的三个环节[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黄力民《中国战区各受降区受降史事考略》《中国战区各受降区史实疑误及辨析》《中国战区对日受降实录》⑭黄力民.中国战区各受降区受降史事考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黄力民.中国战区各受降区史实疑误及辨析[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4(3);
黄力民.中国战区对日受降实录[J].党史纵横,2015(3).,王骅书、吴建新《战后中国战场受降问题探析》⑮王骅书,吴建新.战后中国战场受降问题探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2(2).,熊宗仁《中国战区受降与战时敌我友关系的转换》⑯熊宗仁.中国战区受降与战时敌我友关系的转换[J].贵州文史丛刊,1999(4).,周锦涛《对日受降时期中共与苏联关系考察》⑰周锦涛.对日受降时期中共与苏联关系考察[J].历史研究,2018(6).,周锦涛、王沫涵《战后中共对日自主受降危机与军事应对》⑱周锦涛,王沫涵.战后中共对日自主受降危机与军事应对[J].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0(4).,徐小云《1945年,国民党联合日伪垄断受降》⑲徐小云.1945年,国民党联合日伪垄断受降[J].文史博览,2018(11).,敖文蔚《国民党第六战区受降略论》敖文蔚.国民党第六战区受降略论[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5).,王立《第六战区受降与宜昌光复》王立.第六战区受降与宜昌光复[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5(3).,宋淑琴《中国战区第四受降区受降揭秘》宋淑琴.中国战区第四受降区受降揭秘[J].档案时空,2015(1).,徐小云《长衡岳受降前夕之台前幕后》徐小云.长衡岳受降前夕之台前幕后[J].文史春秋,2018(10).,华芳《抗战胜利后安徽蚌埠受降始末》华芳.抗战胜利后安徽蚌埠受降始末[J].蚌埠学院学报,2017(2).,许国红《厦门鼓浪屿日军受降揭秘》许国红.厦门鼓浪屿日军受降揭秘[J].福建党史月刊,2005(9).,张学继《抗战胜利后第三战区在浙江的“洽降”与“受降”》张学继.抗战胜利后第三战区在浙江的“洽降”与“受降”[J].浙江学刊,2017(5).,刘存宽《英国重占香港与中英受降之争》刘存宽.英国重占香港与中英受降之争[J].抗日战争研究,1992(2).,杨盛云《抗战胜利后的香港受降问题》《抗战胜利后中英政府关于香港受降之争》杨盛云.抗战胜利后的香港受降问题[J].历史教学,1996(1);
杨盛云.抗战胜利后中英政府关于香港受降之争[J].民国春秋,1996(4).,周志斌《战后中英香港受降之争》周志斌.战后中英香港受降之争[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7(3).,张维缜《战后广州受降初探》①张维缜.战后广州受降初探[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9).,王彪《抗战胜利后香港受降仪式的台前幕后》②王彪.抗战胜利后香港受降仪式的台前幕后[J].广东党史,2010(1).,郑会欣《蒋介石日记中的香港受降》③郑会欣.蒋介石日记中的香港受降[J].读报参考,2014(24).,刘晓堂、刘静静《多方博弈:第十二战区的受降研究》④刘晓堂,刘静静.多方博弈:第十二战区的受降研究[J].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0(3).,刘拓《国家视野:第一方面军入越受降研究》⑤刘拓.国家视野:第一方面军入越受降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8.,张曙东《第一方面军入越受降简述》⑥张曙东.第一方面军入越受降简述[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397490100bbuk.html.,伊人《抗战胜利后,中国军队的首次跨国受降》⑦伊人.抗战胜利后,中国军队的首次跨国受降[J].文史月刊,2009(5).,葛美荣《抗战胜利后中国军队首次跨国受降始末》⑧葛美荣.抗战胜利后中国军队首次跨国受降始末[J].档案天地,2011(5).,刘全《卢汉跨国受降始末》⑨刘全.卢汉跨国受降始末[J].云南档案,2013(10).,孙喦《记抗战胜利第一方面军入越受降》⑩孙喦.记抗战胜利第一方面军入越受降[J].新华月报,2014(11).,郝在今《从荣光到沉沦——滇军跨国受降揭秘》⑪郝在今.从荣光到沉沦——滇军跨国受降揭秘[J].民国春秋,2016(2).,梁屹峰《滇军入越受降记》⑫梁屹峰.滇军入越受降记[J].云南档案,2016(3).等。

有代表性的回忆录:朱偰《越南受降日记》⑬朱偰著.越南受降日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林伟俦《抗战胜利时的日军投降与我军受降情况》,廖耀湘《美蒋在南京受降前后与日寇的勾结》,陈修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入越受降纪略》,万保邦《入越受降回忆片段》,李致中《山东挺进军与济南受降记略》,李鹤生《第七十五军在湖北应城受降情况》,陶富业、陆承裕《长沙受降和济南遣俘》,陈家珍《第十八军长沙岳阳受降回忆》⑭王楚英,陈远湘.受降内幕[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等。

2.以“接收”为主题词将“接收”涵盖“受降”者

此类使用者不多,有代表性的论文有谢腊生《日本投降后张廷孟三次赴台接收基地》⑮谢腊生.日本投降后张廷孟三次赴台接收基地[J].航空史研究,1996(3).、禹露《战后国民党对日占区的接收及其后果》⑯禹露.战后国民党对日占区的接收及其后果[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马明武《滇军赴越接收日军投降始末》⑰马明武.滇军赴越接收日军投降始末[C]//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云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苏小东《抗战胜利后中国对台澎地区日本海军的接收》⑱苏小东.抗战胜利后中国对台澎地区日本海军的接收[J].台湾研究集刊,2006(1).、刘勇强《抗战后中国接收日舰始末》⑲刘勇强.抗战后中国接收日舰始末[J].湖北档案,2012(1).、褚静涛《光复初期台湾教育的接收与重建》褚静涛.台湾光复后日本移民的遣返及征用[J].史学月刊,2000(6);
光复初期台湾教育的接收与重建[J].民国档案,2013(1).、王恩收《斯大林因何转变了对中共接收东北的态度》王恩收.斯大林因何转变了对中共接收东北的态度[J].党史纵横,2016(4).、孟端星《越北地区对日接收的特殊性论析》孟端星.越北地区对日接收的特殊性论析[J].民国档案,2018(3).、《入越接收对二战后初期越南北方政局的影响分析》孟端星.入越接收对二战后初期越南北方政局的影响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8(3).、《关于滇军入越接收的几点思考》孟端星,刘丽明,左永平.关于滇军入越接收的几点思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7(1).、《入越接收四则史实辨析》孟端星,段研智.入越接收四则史实辨析[J].兰台世界,2018(7).、尤淑君《台湾调查委员会与国民政府对台湾的接收》尤淑君.台湾调查委员会与国民政府对台湾的接收[J].广东社会科学,2020(4).等,均以“接收”为主题词来论述对日接收的整个过程。

有代表性的回忆录有鲁其昌《五十八军接收南昌的一幕》、蒋授谦《台湾接收前后》王楚英,陈远湘.受降内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等。

3.以“受降”或“接收”为主题词并将其视为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的两个不同阶段者

在对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的论述中,亦有观点将“受降”与“接收”视为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这一史实中不同的两个阶段。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使用“受降”或“接收”为主题词,但在论述内容中进行了区分。史著类如:台湾著名学者林桶法主编《从接收到沦陷——战后平津地区接收工作之检讨》①林桶法.从接收到沦陷——战后平津地区接收工作之检讨[M].台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台湾青年学者杨護源《光复与占领——国民政府对台湾的军事接收》②楊護源.光复与占领——国民政府对台湾的军事接收[M]. 台北:独立作家出版社,2016.。论文类如:汪寿松《国民党政府对天津敌伪产业的接收》③汪寿松.国民党政府对天津敌伪产业的接收[J].历史教学,1990(3).,高荣《试论接收中国民党对民族工业的摧残》④高荣.试论接收中国民党对民族工业的摧残[J].史学集刊,1996(3).,刘永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接收及后果》⑤刘永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接收及后果[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8(1).,刘国武《战后国共两党的对日受降之争》《试论战后接收与国民党的派系斗争》⑥刘国武.战后国共两党的对日受降之争[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5);
刘国武.试论战后接收与国民党的派系斗争[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赵永如《腐败丢掉民心——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日伪占领区的接收》⑦赵永如.腐败丢掉民心——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日伪占领区的接收[J].百年潮,2000(4).,张玉英《战后国民政府对河北平津区敌伪工矿业接收述评》⑧张玉英.战后国民政府对河北平津区敌伪工矿业接收述评[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黄鑫、陈勇、余卫雄《中国海军接收日本二战赔偿舰艇的意义和启示》⑨黄鑫,陈勇,余卫雄.中国海军接收日本二战赔偿舰艇的意义和启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张福运《战后收复区高校接收:干预与维护力量的对抗》⑩张福运.战后收复区高校接收:干预与维护力量的对抗[J].民国档案,2006(1).,苏小东《抗战胜利后中国对台澎地区日本海军的接收》⑪苏小东.抗战胜利后中国对台澎地区日本海军的接收[J].台湾研究集刊,2006(1).,盛雷《论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接收》⑫盛雷.论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接收[J].贺州学院学报,2008(2).,陈谦平《国民政府战后对台湾的工业接收及其影响》⑬陈谦平.国民政府战后对台湾的工业接收及其影响[J].史学月刊,2009(2).,郑巍《略论国民党政府为接收台湾教育所做的准备》⑭郑巍.略论国民党政府为接收台湾教育所做的准备[J].教育学,2013(10).,张立雷《抗战胜利后中国对日伪广播电台的接收》⑮张立雷.抗战胜利后中国对日伪广播电台的接收[J].中国广播,2015(9).,魏晓锴《抗战胜利后山西地区工业接收研究:以西北实业公司为中心》⑯魏晓锴.抗战胜利后山西地区工业接收研究:以西北实业公司为中心[J].民国档案,2015(3).,郝昭荔《战后国民政府在青岛的政治接收与肃奸(1945-1948)》⑰郝昭荔.战后国民政府在青岛的政治接收与肃奸(1945-1948)[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熊宗仁《何应钦与洽降、受降》《何应钦与中国战区受降》⑱熊宗仁.何应钦与洽降、受降[J].当代贵州,2015(35);
熊宗仁.何应钦与中国战区受降[J].文史天地,2015(8).,刘传吉《密苏里舰上受降的中国将军:徐永昌》⑲刘传吉.密苏里舰上受降的中国将军:徐永昌[J].中国档案,2015(11).,魏晓锴《五十年来徐永昌研究综述》魏晓锴.五十年来徐永昌研究综述[J].民国研究,2015(1).,张鹏斗《对日受降的台湾空军司令林文奎》张鹏斗.对日受降的台湾空军司令林文奎[J].档案与建设,2015(9).,朱姝璇《东北缘何不在中国战区受降范围》朱姝璇.东北缘何不在中国战区受降范围[J].纵横,2015(9).,张国松《中国第十战区对日受降考略》《抗战胜利后苏皖地区受降地点变更及其动因探析》张国松.中国第十战区对日受降考略[J].档案与建设,2015(12);
张国松.抗战胜利后苏皖地区受降地点变更及其动因探析[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6(4).,张国松、华芳《抗战胜利后第十战区对日接收工作初探》张国松,华芳.抗战胜利后第十战区对日接收工作初探[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6(2).,张祖《盟友之争:战后中美接收日舰的折冲(1945-1947)》张祖.盟友之争:战后中美接收日舰的折冲(1945-1947)[J].民国档案,2016(2).,吴杏《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武汉日伪工业的接收》吴杏.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武汉日伪工业的接收[D].武汉:武汉大学,2017.,吴和平《论芷江受降的历史地位:与卢彦名等商榷》吴和平.论芷江受降的历史地位:与卢彦名等商榷[J].三峡论坛(宜昌),2018(3).,哈晓斯《1945年安庆受降记》哈晓斯.1945年安庆受降记[J].江淮文史,2019(2).,杨王慧《试析芷江受降与南京签字的关系——兼论抗战胜利受降地点两次改变的原因》①杨王慧.试析芷江受降与南京签字的关系—兼论抗战胜利受降签字地点两次改变的原因[J].海外文摘:学术版,2020(9).,等等。

回忆录类如:王楚英《中国战区受降亲历记》、黄瀛《陆军总部及南京前进指挥所受降回忆》、严怪愚《芷江受降侧记》、陈远湘《陆总政治部在南京接收内幕》、张干樵《东北地区接收点滴》、文强《接收东北时军统特务活动种种》、蒋元《抗战胜利后北平接收内幕点滴》、梅莹《接收东北地区的见闻》、文心珏《上海接收的回忆》、杨寔《军统接收上海逆产的情况》、童赞尧《江苏接收片段实录》、米庆云《从重庆到上海的接收见闻》、杨赞模《第四十六军在海南岛的接收》、周凤梧《赴台湾接收的片段》②王楚英,陈远湘.受降内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等。

二是在文章标题上明确区分了“受降”和“接收”。如:白纯《战后台湾光复过程中的受降与军事接收问题述略》③白纯.战后台湾光复过程中的受降与军事接收问题述略[J].军事历史研究,2002(2).,李永梅《光复台湾的筹划与受降接收》④李永梅.光复台湾的筹划与受降接收[J].两岸关系,2005(12).,周峰《抗战胜利后受降与接收日占区问题再探——新政治史视角的考察》⑤周峰.抗战胜利后受降与接收日占区问题再探——新政治史视角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等。有代表性的回忆录,如崔广森《顾祝同在浙江受降接收和反共》⑥王楚英,陈远湘.受降内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等。

此外,另也有未使用“受降”或“接收”为主题词,但在论著内容中对“受降”和“接收”进行了明确区分的,史著类如:美国学者胡素珊所著《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台湾学者蒋永敬、刘维开所著《蒋介石与国共和战1945-1949》⑦蒋永敬,刘维开.蒋介石与国共内战1945-1949[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11-15、41-50.,大陆学者汪朝光著《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5卷《从抗战胜利到内战爆发前后》⑧汪朝光.从抗战胜利到内战爆发前后[M].上海:中华书局,2000.《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⑨汪朝光.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等;
论文类如:汪朝光《国民政府对抗战胜利之初期因应》⑩汪朝光.国民政府对抗战胜利之初期因应[J].抗日战争研究,2003(2).,彭敦文《抗战胜利前后国民政府对日处置的基本思考述论》⑪彭敦文.抗战胜利前后国民政府对日处置的基本思考述论[J].民国档案,2016(1).等;
回忆录类如:杜建时《国民党劫收平津的经过》,何汉文《大劫收见闻》、杨佑方《日本投降后天津情况的片段回忆》,马锳《第一方面军入越接受日军投降纪实》,肖润生《第六战区接管日伪物资的内幕》,李汉中《日本投降后粤、港、澳关系的回忆》⑫王楚英,陈远湘.受降内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等。

当事人及学界何以出现上述分歧?其根源在于:受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关于接受日军投降原始资料编写的影响。

由国民政府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整理的接受日军投降整个过程的文本,是以“受降”为主题词来编撰的,名为《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报告书》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报告书[M].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1946.。以此为范,国民党第1战区、第6战区、京沪区第3方面军、广州第2方面军等,其所整理的接受该区日军投降整个过程情况的文本,均以“受降”为主题词,分别为《第一战区受降纪实》《第六战区受降纪实》《第三方面军司令部受降工作报告书》《广东受降纪述》等。

然而,仔细查阅由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于1946年5月所编的《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报告书》,我们发现:该“报告书”共计14章,“首自绪言,次及受降,经过,准备,实施,人马,交通,炮兵,工兵,通讯,经理,卫生,军法,党政接收,外事处理”⑭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报告书[M].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1946:1.。其所述过程依序为:受降准备、受降实施经过,接收处理日军人员、马骡、武器、通讯、卫生及汉奸战犯之处置等。然而,在“绪言”中却明确使用“接收”而非“受降”来讲解接受日军投降的整个过程,“绪言”称:“自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日,日本承认接受波茨坦宣言之各项规定,要求投降后,遵奉委员长蒋命令,以中国陆军总司令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接收中国战区全部日军之投降,解除日军武装,遣送日俘日侨归国,及督导一切接收事宜。”①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报告书[M].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1946:2.整个报告书的主题词与其“绪言”之间的主题词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具体到某一接收区所整理的接受日军投降的文本内容也是如此。如:

《第一战区受降纪实》所述内容共计7个部分,分别为:“受降经过”“接受经过”“党政工作之开展及联系”“战俘管理”“受降接收事务工作概况”“伪军整理情形概要”“汉奸罪行性质调查统计”②《第一战区受降纪实》。。

《第六战区受降纪实》所述内容共计9个部分,主要有:“受降经过”“接受事项”“俘虏管理”“伪军整理”“肃清奸徒”等③《第六战区受降纪实》。。

《广东受降纪实》所述内容共有7章,主要有:“受降实施”“解除日军武装”“接收日军(侨)之军品及物质”“处理日本官兵”“奸伪之处置”“处置战争罪犯”等④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广州行营参谋处《广东受降纪述》(1946)。。

《第三方面军司令部受降工作报告书》所述内容共21个部分,主要有:“设立前进指挥所”“召见日方代表”“接收飞机场”“解除日军武装”“组织接收日军军品委员会”“武器及军品之接收”“日军徒手官兵之处理”“组织逆产清理委员会”等⑤《第三方面军司令部受降工作报告书》(1946)。。

《第一方面军抗战暨在越北受降交防纪实》所述内容也有21个部分,主要有:“受降前敌我状况”“受降经过”“盟军战俘之处理”“解除日军武器及接收日军品物质”“日本官兵侨民管理教育给养卫生概况”“战犯之调查与处理”等⑥杨家杰.第一方面军抗战暨在越北受降交防纪实.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 (上册)[M].昆明:云南省科技技术情报研究所印刷厂,1985.。

原始资料的编写影响到后世资料的整理。

上世纪末,中国大陆公诸于世的档案资料中,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编,以“受降”为主题词的资料就相应地出现,如:上世纪末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纪实》《中国战区受降纪实》,筛选刊登的《顾祝同、何应钦等有关战区受降事宜与蒋介石来往电》等;
2015年又有《中国战区受降档案》(12册),“二史馆”与中央档案馆、中国电影资料馆合编的《中国受降档案》(上、下册)等公开出版。地方档案的选编也是如此,如云南省档案馆选编卢汉入越接受日本投降的资料也取名为《卢汉入越受降档案补选》⑦云南省档案馆.卢汉入越受降档案补选[J].云南档案史料,1991(9).等。

但是,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纪实》,其第一部分为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相关文告、电文、报道,第二部分为“中国战区受降”,该部分却涵盖了“中国战区受降前准备”“中国战区芷江洽降”“中国战区在南京进行受降仪式”“中国战区接收”“中国战区遣俘遣侨”等。该书其实是“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详细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接受日本投降的情况”⑧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纪实[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1.。

因此,对对日“受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相关人员曾作过特别说明:“除了作为亮点的受降仪式外,还包括对受降事宜的规划、协商,对日军的缴械和暂时安置,对日伪机构、财产的接收、改组,对伪军的处置,对日俘、日侨的遣返,以及对日本战犯嫌疑人的调查、抓捕等内容。”⑨刘传吉.《中国战区受降档案》编辑手记[J].中国档案,2017(8).

原始资料的编写也影响到抗战史词典的编写。

就目前来看,较为全面的抗战史词典当属章绍嗣等所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①章绍嗣,等.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5.,该词典涉及到“受降”的有:“台湾澎湖区受降”“南昌九江区受降”“武汉区受降”“杭州厦门区受降”“越南北部区受降”“受降纪念坊”“芷江受降会谈会场旧址”等目,涉及“接收”者却仅有“接收协定”一目。

但稍微细心,人们可以发现,《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中对各接收区“受降”的解释竟存在明显的差别:

其对台湾澎湖区、南昌九江区、杭州厦门区“受降”内容的解释基本一致。如对“台湾澎湖区受降”,其解释为:“1945年9月5日,蒋介石指派中国战区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陈仪上将为台湾及澎湖列岛受降主官指挥所属部队接收台湾全省。陈遂下令日军第十方面军司令部及所辖的第九、十二、五十、六十六、七十一师团,第六十五、六十六、一〇〇、一〇三、一〇五步兵旅团及其他部队共16.9万人,分别在台北、新竹、苏澳、花莲、台中、嘉义、台南、高雄、澎湖等地集中待命。10月25日,受降仪式在台北中山堂举行。中国方面出席受降仪式的有陈仪上将及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与行政长官公署主要官员,各军军长、舰队司令、空军司令、国民党省党部主任等;
盟军代表顾德里上校、柏克上校、和礼上校等19人;
另有台湾地方代表30余人。日本投降代表为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高雄海军警备府参谋长中泽佑少将等人。自此,安藤利吉与日本政府及大本营脱离一切隶属关系,改任台湾地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部长,接受陈仪将军指挥。自11月1日至12月16日,日军第十方面军所辖各部队分别在台北、新竹、苏澳、花莲、台中、嘉义、台南、高雄、澎湖等地开始缴械。全区日军于1946年1月30日缴械完毕。”②章绍嗣,等.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5:230-231.

对“南昌九江区受降”,其解释为:“1945年8月18日,蒋介石电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为该区受降主官,指挥所部收复江西失地。薛遂下令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部、第十三、五十八师团、独立第二十二、八十四、八十七旅团、步兵第七旅团等部共6.6万人,分别在南昌、九江、吴城、彭泽、都昌等地集中候命;
指派第五十八军军长鲁道源中将为南昌地区受降主官,新三军军长杨宏光将军(后改为孙渡中将)为九江地区受降主官。9月14日,受降仪式在南昌第五十八军军礼堂举行,由鲁道源将军主持,日军投降代表为第十一军司令官笠源幸雄等人。另在九江地区,由孙渡将军主持该区日军投降事宜。随即日军在各地缴械投降。10月19日,全区日军缴械完毕。”③章绍嗣,等.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5:258.

然而,对越南北部区和武汉区“受降”的解释,却在上述“受降”内容解释的基础上增加了“日俘、日侨的遣送”内容。其“越南北部区受降”解释为:“1945年8月18日,蒋介石电令第一方面军中将卢汉为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受降主官,指挥所部接收该地区。卢汉遂下令日军第三十八军所辖之第二十一、二十二师团,独立第三十四旅团及其余在北越部队共3万余人,分别在河内、海防、顺化、土伦等地集中候命。9月28日,受降仪式在河内总督府举行。中国方面参加受降仪式的有该区受降主官卢汉将军、参谋长马锳、美军嘉理格少将等高级将领。日军投降代表,第三十八军司令官土侨勇逸中将在投降书上签字。卢随后发表文告,谓中国军队非越南之征服者,只负责军事管理与行政监督。10月1日,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飞河内,令日军于10月31日缴械投降、解除武装,并11月10日前,完成日俘集中,从事遣返工作。又申令中国军队不接管越南民政机构,日俘遣送回国后,即撤回中国境内。日军第三十八军司令部于10月1日、第二十一师团于10月5日、二十二师团(一部分)及第三十四旅团于10月10日,分别在河内、海防、顺化、土伦开始缴械。全区日军于10月26日缴械完毕。1946年3月23日,中国在越北地区军队全部撤入中国境内。”而在“武汉区受降”的具体内容中却增加了:“第六战区在武昌、汉口、黄陂等处设立了12个日本官兵管理处,开始收容战俘,至1946年6月15日,武汉区日俘、日侨32万人全部遣送回国。”④章绍嗣,等.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5:248.

虽然如此,但,我们却由此看到:“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这一史实,其实是涵盖接受日军投降(受降),军事、行政及敌伪资产接收,集中管理日俘日侨,遣返日俘日侨,对日本战犯嫌疑人的调查、抓捕等具体内容的一个过程。

当事人及后世研究者显然注意到了上述分歧,但是,由于认识、理解的不同,也就出现或以“受降”、或以“接收”为主题词来述说“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或将“受降”与“接收”视为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整个过程中不同的两个阶段的分歧。

基于既往研究,可以探讨如下:使用对日“受降与接收”比单独使用对日“受降”或“接收”更为恰当。

从中文词义来看,“受降”一词出自于《后汉书·朱佑传》,其义有二:一是接受敌方投降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166. [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M].启蒙编译所,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8.,指受降仪式;
二是投降②https://baike.so.com/doc/9296686-9631442.html.。“接收”一词,词义有三:一为收受,二是依据法令把机构、财产、人员等接过来管理,三是接纳③商务印书馆词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学习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23.。

以上述词义而言,对“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这一史实的研究,我们的确应该严格区分为“受降”、“接收”,甚至包括管理及遣返日俘日侨、日本战犯的调查、抓捕等阶段来进行。

但是,如果要以一个主题词来概括论述这一史实的话,以词义来讲,“受降”单指“投降”这一行为,而“接收”显系一过程,其内涵与外延均超过“受降”;
“受降”不能包含“接收”,相反,“接收”却可以包含“受降”。故,对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的概括论述,使用对日“接收”比使用对日“受降”要恰当一些。

也正由于“受降”不能包含“接收”,“接收”却可以包含“受降”,故,近些年来,代表国家社会科学最高研究层次的基金项目所使用的主题词均为“接收”,而非“受降”。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年申报指南”中国历史部分第70个选题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接收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年申报指南”中国历史部分第72个选题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接收问题研究”。

那么,如何具体理解此间的对日“接收”呢?

美国学者胡素珊曾解释说:“接收(光复)是指代表国民政府的文职和军事官员接管和控制原日占区傀儡政府的所有政治、行政和军事机关以及日伪的所有资产——无论是公家还是私人的——的过程。”④[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M].启蒙编译所,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16.国内禹露认为:“所谓接收,是指代表国民政府的军政大员接管中国沦陷区内伪政府全部政治、行政和军事机关以及日伪所拥有的公私资产的过程。”⑤禹露.战后国民党对日占区的接收及其后果[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30.

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对日“接收”,是指受国民政府指派、代表国民政府的官员,接受日军投降,接管和控制原日占区所有政治、军事、行政机关并接收日伪资产的过程;
这一“过程”依程序而言,首先应该是军事接收,军事接收包括:接受日军投降(即受降),解除日军武装,集中、管理并遣返日俘,接收盟军战俘等;
其后为行政接收,即接管和控制原日占区政府;
再后是经济接收,即接收日伪资产。军事、行政、经济接收完毕后是重建。其间,“解除日军武装为军事接收占领的前置工作,是以战后国府的接收工作无不以军事接收为优先,军事接收未完成,行政接收工作无法有效进行”⑥杨護源.光复与占领——国民政府对台湾的军事接收[M].台北:独立作家出版社,2016:25.。

虽然,对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的概括论述,使用对日“接收”比使用对日“受降”恰当,但是,“中文里的‘接收’是一个中性词语,相当于收到或收取”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166. [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M].启蒙编译所,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8.。就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这一史实而言,如果仅以“接收”为主题词来概括论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军队接受日本投降这一史实,不能充分体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战争的正义性,也不能完整表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②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C]//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理论文章选.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2.的民族情感。

因此,对“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这一史实的研究,我们的确应该严格区分为“受降”和“接收”等阶段来进行。如果要以主题词来概括论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军队接受日本投降这一史实的的话,以“受降与接收”为主题词才最为恰当。

猜你喜欢主题词胜利日军坚持就是胜利环球时报(2022-04-02)2022-04-02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8年2期)2018-10-12坚持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18年4期)2018-06-13十九大胜利召开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11-25《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年第23卷主题词索引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年6期)2017-02-06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1期)2015-02-22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1期)2015-02-22《疑难病杂志》2014年第13卷主题词索引疑难病杂志(2014年12期)2014-04-16胜利娃娃画报(2009年5期)2009-06-12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军事历史(1999年2期)1999-08-21

推荐访问:辨析 主题词 抗战胜利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