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0日 08:49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双一流”高校人文社科专业本科生升学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02 09:30:07 浏览数:

洪何露 来梦婕

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近年来,受大环境影响升学通道受多维度因素挤压,本科生的境外升学情况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出国境留学人数呈现下降趋势,根据《(2020-2021)中国留学发展报告》[1]反映,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人数从2009-2010 年的29.9%下跌至2019-2020 学年的0.8%,迫使原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改变规划进入“考研大军”,而国内考研竞争日趋激烈。据统计,考研人数从2021 年的377 万人到2022 年的457 万人,仅仅一年的时间,实现了80 万人次的增长。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有大幅度的上升,大量专业上涨超过15 分。本科生的升学质量对“双一流”高校来说关系到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研究型高校本科生升学读研成为我国在世界人才培养竞争中的重要环节。[2]

(一)人文社科专业本科生升学情况

笔者通过对所在高校近三年就业质量报告数据分析,本科生总体深造比例总体保持稳定,呈现出境外深造总体比例逐年下降,境内升学比例逐年上升。其中,人文社科各专业近三届本科生总体深造率呈现基本稳定状态,平均深造率为56.64%;
其中,平均境内深造率为35.35%,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平均境外深造率为15.5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面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统计,人文社科专业近三届考研录取人数占境内外深造总人数的17.06%,低于全校均值3.56%。

(二)人文社科专业本科生“二战”考研情况

客观原因致使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延续更长时间,未来“慢就业”模式很可能常态化。在“慢就业”群体中,“二战”考研的学生逐渐群体化,“二战”后续的成功率值得关注。数据统计表明,2022 年成功“上岸”的考生中,有一半人是“二战”考生。麦可思研究院的《2022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提到,2021 届本科毕业生中准备“二战”即第二次考研的比例达到4.9%,较前两届同期(2019届3.4%,2020届4.3%)有所上升。[3]根据面向人文社科各专业就业工作老师的调查,近三届人文社科各专业参加“二战”人数逐年增加,每年平均增幅约为6%,在考研失败学生中约有48%的表示计划“二战”。

(一)学生升学通道受多维度因素挤压

1.保研比率固定,“竞争内卷化”。受到国际局势和客观因素影响,原计划留学同学跻身保研和考研大军,从人数上加剧了国内深造的竞争程度。海子奕(2022)等通过对“双一流”高校大学生保研历程的个案研究提出,保研中的内卷生态具体表现为“抢好分”、拼筹码和竞争性攀比。绩效主义取向的积分式保研规则促成褒奖与贬抑效应,加剧了个体的自我剥削,极易将学生引向精神世界的“空心化”,铸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内卷型”人格。[4]

2.考研难度递增,“上岸太艰难”。近五年,全国考研人数由200 万增长至457 万,年增长率接近20%,而一流大学研究生招生量基本稳定或微幅上涨,部分一流大学出现缩招。2022 年学硕、专硕各专业分数线普遍上涨,人文社科国家线平均上涨3.59%。在跨专业考生中,2021 年有26.4%的考生为理科转文科。对于人文社科专业来说,考体制内工作对学历有较高要求;
如律所、部分中小学明确要求研究生学历,硕士成为入场门槛,加剧了考研竞争。“考研热”集中表现在人文社科专业报考人数多,即便是在理工科高校,很多人文社科专业的考生也占据多数。[5]

3.调剂渠道有限,“系统谋划弱”。随着研究生考试报考规模的扩大,调剂录取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作用也日渐突出。通过调剂被其他招生单位录取,未被第一志愿报考单位录取的考试,可以通过调剂被其他招生单位录取,实现资源流动和有效配置。[6]人文社科专业就业老师反映,考研调剂的渠道较为有限,与理工科学院有对口的科研单位相比,没有相关渠道的优势;
在对学生推荐调剂信息的时候,也存在“一头热”的现象,学生对高校的不愿意逆序,造成一部分学生流入“二战”群体。

4.出国留学受阻,“出口转内销”。近三年,本科生境外留学比例从2019 届的21.74%下降至2021 届的13.8%,呈逐年下降趋势。客观因素影响使一些有深造意愿的学生将境外留学计划改为境内深造。随着国内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的增加,“在地国际化”成为大学生在国内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可选路径。[7]

5.升学战线拉长,“二战”群体化。近年来,学生就业预期有所调整,且家长全力支持二战的较多,认为二战考研是高考后改变学生命运、增强求职竞争力的重要机会。原本可能会流入就业市场的学生加入“考研大军”。对于应届生两年内未就业享受应届生身份待遇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应届生身份的“珍视”,陷入延迟毕业、暂缓就业的误区。

(二)学生学业和生涯规划缺乏科学指导

1.培养方案不够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中有一些专业课、专业实习放在大四修,从而使得保研资格有很大不确定性,40%的同学就要投入大量精力防止被追赶,以及努力追赶优秀同学的保研竞争中。学生考研备考启动较晚,导致考研备考准备不充分,精力相对不够集中。

2.学业指导不够充足。学生的科研能力不足,考研应考能力相对薄弱,前期缺乏指导而导致专业课复习内容与考试内容有偏差和面试分数偏低。在考研帮扶手段上也受到一定制约,普遍是在信息提供、经验分享和心理疏导方面提供支持,创新性和有效性不足。

透过橙色的落地玻璃,我看到灯光里那只雪白的波斯猫静静地卧在女人前面的琴架上。女人挺直着腰身,头微微地朝前倾着。我想,女人该有一双修长灵活的手,她纤巧的十指是如何在黑白琴键上行云流水般跳跃弹奏着。每天傍晚那段时光,我都禁不住陶醉在自己的遐想中,一遍又一遍沉静在那无比舒缓动听的乐曲里不能自拔。

3.生涯规划不够早。在国内外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形势下,未能及早规划、及早准备,将导致最终深造成功率不高。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就业规划和筹备意识不足,没有很好地结合就业长远规划,缺乏就业备选方案和丰富扎实的实习经历。

(三)推动学生深造的系统谋划不够

1.推免工作流程有待优化。推免工作启动较晚,前期学生就只能根据往年来推算保研的概率,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学生需要同时多手准备,削弱了精力和降低了成功率。有学院反映,教学部门与学工部门在推免成绩测算、推免面试环节协同不及时,可能出现推免名额未充分使用情况。

2.考研的有效空间资源不足。根据学生反映,考研空间资源不足,与理工科相比考研自习室数量有限,与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缺乏有效联系,学校、学院层面举办考研分享会等交流活动较少。人文社科学专业与理工科专业相比,在科研助理岗位的开设方面不具有优势。

3.就业育人共同体有待构建。出口导向意识还需进一步落实到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制定、教师教学等育人全过程,在体制机制上,就业出口与招生、培养等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招生培养就业的有效闭环仍需完善,就业对招生、教育教学反馈作用的发挥还有待提升。

(一)重视提前谋划,汇聚协同育人力量

1.将推进本科学生升学纳入学院工作重点。深入推进“一把手”工程,在学院党政联席会等定期深入分析学院毕业生升学情况,根据院系实际制定推进本科生高质量升学工作办法,做到行动有章法、任务可分解、指标可量化。

2.将推进本科学生升学作为学科建设着力点。推进人文、社科学科与理工医等学科,特别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融合;
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科研为抓手,提高学院和学科国际影响力,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文化交流合作,提高学生培养的认可度,完善与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优秀本科生交换和联合培养制度。积极拓展境外实习实践交流机会,全面提升本科生的国际视野。

3.将推进本科生升学工作立体网格化。持续健全辅导员、专业(学科)负责人、班主任齐抓共管机制,织密“联络网”,持续开展咨询、帮扶、分享活动。进一步修订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办法,发挥全院教师在指导学生生涯规划、学术积累等方面的作用,强化导师指导本科生升学深造职责。

(二)做好提前动员,实现指导精准精细

2.根据学段做好升学规划引导。低年级阶段,根据成绩排名及规划雏形,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升学目标,绘就生涯画像。高年级阶段,从备考规划经验分享、专项课程备考技巧等开展一系列分层分类指导。开展经验交流分享会及个体咨询,帮助学生制定更具体细致的复习计划。

3.根据学业定制个性化督学方案。校院两级组织学风建设工作小组,深入班级、寝室,有效提高学生规范意识。实时掌握、分析成绩将学生分组,联动思政、教学采取抓两头提中间的学生督学管理办法,提高升学竞争力。同时引导学生转变升学观念,扩大择校范围,从专业兴趣出发,选择适合自身的学校。

(三)努力开拓资源,拓宽升学有效渠道

1.多措并举拓展升学渠道。院长书记带头联系,积极与专业对口的科研院所和用人单位联系,通过暑期走访、校企校地合作等方式,与专业科学对口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境内深造选择多元化,拓展各类升学渠道。利用多媒体平台等整理发布升学信息,搭建畅通的信息渠道。针对学生需求,开辟专门的自习教室、研学空间、面试舱等,为学生升学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2.科研训练激发升学动力。引导本科生树立升学志向,多学院开展本科生论文报告会、深化学年论文制度、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等,磨砺学生学术能力和水平,提高升学竞争力。增强学生学科认同,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科研兴趣,提升升学热情。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力量,通过制定相关奖励办法,把升学质量作为教师参评的重要考察指标,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升学引领。

3.汇聚资源加强考后关怀。调动院系学术带头人、专业教师力量,整合现有兄弟院校、科研院所资源建立升学资源库,为调剂学生升学渠道提供支撑。设立升学学生台账,根据考研时间节点针对性开展谈心谈话,加强思想动态追踪,对于考研失利学生及时做好心理疏导,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及求职指导。

(四)强化学风建设,筑牢深造基础

1.联合教师力量组建学业帮扶队伍。统筹做好学生学业指导规划,充分调动师生联动力量,结合现有育人队伍,探索“双班主任”育人新模式,通过学术导师、专业课教师、德育导师、班主任等积极参与本科生学业指导工作,推进教师队伍参与学生理想信念引领、学术科研指导和学业生涯规划等环节,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促进作用。

2.整合朋辈队伍搭建升学专项平台。鼓励班级活动与升学深造相结合,鼓励专业内保研学生与低年级班级开展网格化结对活动,以开设线上答疑群、线下开放日等形式,推进学业答疑和分享。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组织编写学生升学深造指南并搭建开源共享的线上升学经验交流平台。

3.全程跟踪做好升学氛围营造。设立校院两级境内升学及境外深造资源专项计划,加强备考氛围营造及备考硬性条件支持,优化学习环境。加强关键节点专项帮扶,在夏令营、推免接收、考研笔试、考研面试等关键节点对意向升学学生进行专项帮扶。积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强化科研素养,汇聚专家教授力量,助力学生准备简历、推荐信等,提升境外升学质量。

猜你喜欢升学社科考研社科成果展示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10期)2022-10-25我的考研故事青年文学家(2022年7期)2022-04-24社科成果展示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7期)2021-07-30社科成果展示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4期)2021-04-30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2期)2021-03-04为子女升学攒资历英语文摘(2019年9期)2019-11-26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传奇故事(上旬)(2019年7期)2019-08-17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传奇故事(破茧成蝶)(2019年7期)2019-07-26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人文社科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推荐访问:升学 本科生 对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