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15:44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文化自信视域下音乐史与基本乐理相融合的教学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02 11:45:02 浏览数:

尚 媛

(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基本乐理课程作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教学及音乐人才培养中起着奠基性作用。然而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乐理教学却长期如此,“本世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了欧洲的音乐教育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基础,也使中国与世界的音乐文化有了相互沟通的条件。但是,目前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乃至国民音乐教育工作中所用的‘基本乐理’,仍主要是大小调体系的理论,而且仅只是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欧洲专业音乐创作在中古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写作’时期所用乐音手段的一种基本总结。严格说来,这个‘基本乐理’,实属‘应用理论’的范畴。同时,它也并非欧洲音乐基本理论的全部内容……欧洲音乐的应用理论,却被我们当作‘基础理论’用[1]。”究其原因,有近代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之影响,也有近百年来我们对本国音乐文化的忽视所致。而当面对我国丰富浩瀚的音乐文化遗产时,既有的音乐基础理论已不能满足甚至限制和影响我们的音乐认知。那么,无论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抑或是助力中国乐派建设推进中国音乐发展的新征程上,打破高校基本乐理教学长期以欧洲音乐理论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之局面迫在眉睫。新时代高校基本乐理教学将面临新的挑战和突破,不但要全面学习西方音乐基础理论,更要从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文物及实践、史料典籍等各种文化资源中探寻并概括总结中国乐理理论而构建中国音乐话语体系,这是专业及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时代要求,更是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音乐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理论基石。

2015年,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教授提出创立“中国乐派”,得到了国家政府部门和各级专业人士的大力扶持。他对“中国乐派”的基本阐释是:“以中国音乐资源为依托、以中国艺术风格为基调、以中国作品为体现,以中国音乐家为载体的音乐学派[2]。”要将这些具体落实,必须从学习中国音乐技术理论入手。中国音乐有着自己固有的思维表达方式,虽与西方音乐理论有共同之处,但从操作技术和话语体系上却呈现出自己的风格特点,并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特质。对中国音乐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及解译中国古代音乐作品、探索中国艺术风格凡此种种都离不开对记谱形式的解读。记谱法作为记录音乐作品的文本载体,在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分析、演绎音乐作品及研究音乐传承发展的重要文本形式。因此,利用我国丰厚音乐文化资源优势对基本乐理教学进行革新,以记谱法为首对中国各种记谱法的了解特别是现今仍在使用的记谱法的学习与实践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当前多数高校使用的基本乐理教材中关于记谱法的内容仍以五线谱与简谱为主,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其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一带而过,主要强调准确识读和规范书写,以便能够熟练应用,偏重于理论性和技术性的层面。而当下高校乐理教学中仅涉及五线谱和简谱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选择和开发相关资源进行优化调整融入教学之中。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拓宽了视野,让学生对中国乐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如杜亚雄老师的《中国乐理基础教程》《中国基本乐理》等著作中均有专门论述中国传统记谱法的章节,以文字叙述和图片谱例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对琴谱、燕乐半字谱、律吕字谱、曲线谱、锣鼓谱、工尺谱等传统谱式进行介绍,每节内容之后设计有各种类型的习题,基于不同学科视角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问题意识并带来一定学理性思考。除此之外还有对某一记谱法或乐器相关乐理知识专门论述的著作,如陈泽民的《工尺谱入门》、赵晓楠的《工尺谱常识与视唱》、尹溧新的《古琴乐理实用教程》等可作为现行教学的有益参考和补充。我们期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有中西方乐理与文化知识并重且突出中国乐理知识及特色的高校基本乐理教材的出版。

纵观基本乐理记谱法教学内容已与当前学科的发展和音乐人才的培养不能相适应,教师作为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应在知识、能力、情感三重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全面选择和深入发掘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中国多种记谱法及相关知识融入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培养热爱并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并助力中国音乐理论体系构建的情感和情怀。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不同记谱法的出现都极大地推动了各自音乐文化发展并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荣。基于历史文化语境对中西各种记谱法特别是现在仍在使用的谱式的产生、流传、影响进行学习,能使基础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对于拓宽学生视野,建立较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等各方面大有裨益。

(一)西方记谱法种类及传入中国的情况

西方的古谱有古希腊字母谱、梭密字母谱、拉丁字母谱、纽姆谱、管风琴手法谱、鲁特琴手法谱等,以上古谱在我国未产生太大影响,乐理教学中可作简单提及。

现今世界通用的五线谱发端于十一世纪意大利人圭多•达赖佐所创立的四线谱基础上,经过大约五个世纪的发展至十六世纪逐渐成熟定型。简谱的出现比五线谱晚得多,是由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及格林、巴丽、谢威四人创立完成的用欧洲唱名法的阿拉伯数字谱。简谱于清朝末期随着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及我国留日学生传入,在学堂乐歌时期得到普遍推广。

五线谱的传入可追溯至明代末期,那时中国和西方各国的文化交流已有很大发展,来华的传教士在布教的同时把欧洲有关天文历法、地理、语言、音乐等知识介绍到中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601年利玛窦向明朝宫廷进献西洋乐器“古钢琴”并与另一传教士庞迪教授四名宫廷乐师学习演奏这一乐器,这是已知键盘乐器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和教学,那么此时所用乐谱应为发展定型的五线谱,当时西洋乐器和音乐知识只是流于宫廷内部并未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清朝初期在康熙帝的推动和主持下,欧洲乐理知识得以比较完整地系统介绍到中国。1697年法国传教士白晋上书路易十四说:“他(康熙)很喜欢西洋音乐的乐理、乐器及其演奏法。”于是他派使臣去澳门请来葡萄牙传教士徐日昇神父,受康熙之命徐日昇在宫廷中讲授欧洲音乐理论,为此他用汉文撰写了《律吕纂要》。1713年康熙帝命魏廷珍等编修《律吕正义》,此书共五卷,上编一卷,下编二卷,续编一卷。其中《律吕正义•续编》的内容是“协韵度曲”,介绍欧洲的“五线界声”等,即关于五线谱方面的乐理知识[3]。关于该书编修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宫廷音乐教师德礼格和其他编修采用了徐日昇遗留下来的资料包括《律吕纂要》在内;
一说根据徐日昇和德礼格的乐书资料编修而成。无论何种成书说法,这两部书是最早正式介绍欧洲乐理知识的中文文献。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西方列强取得在中国传教的自由。西方音乐文化主要通过基督教教堂音乐和教会学校的音乐教育两个渠道传入中国,自此西方各种记谱法,主要是五线谱,其次是简谱开始在中国的推广并流行。由于这两种记谱法储存信息多且记写方便也成了我国广泛使用的记谱形式。

(二)中国古谱种类及古谱学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乐谱的国家之一,在几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文明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发明过数十种记谱法。所见中国古谱有:律吕字谱、宫商字谱、古琴手法谱(文字谱和减字谱)、筝谱、唐燕乐半字谱(弦索谱和管色谱)、唐传日本筚篥谱、笛谱、笙谱、尺八谱、唐宋方响谱、工尺谱、湖南折子谱、锣鼓经谱、盲人扣子谱等等[4]。丰富的古谱文献遗存中蕴含着独特的中国文化基因,有些似“天书”或“密码”曾书写下中华音乐文化的繁盛与辉煌;
有些历经千百年历史变迁至今仍在使用,如唐代曹柔发明的减字谱不但推动了宋代以来古琴艺术的繁荣局面,且几经演变至今仍具旺盛的生命力。

在历史进程中有些记谱法因不能与音乐发展相适应而被逐渐淘汰或取代,但留下了珍贵的古乐谱文献供学者们去研究译解,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提供了直接有力的证据,根据解译的乐谱可对古代音乐作品进行音响再现,这是一项极具挑战且需花费毕生心血去做的事情。我国的古谱研究始于十九世纪,一些学者将姜夔以俗字谱记谱的《白石道人歌曲》译解为当时通用的工尺谱,还有闽派琴家祝桐君整理抄刻了一批减字谱和工尺谱对照的琴曲。1914年,杨宗稷首次译解文字谱琴曲《碣石调•幽兰》初获成功。清末民初有吴颖芳、凌廷堪、童斐等学者对俗字谱进行研究和解译,对宋俗字谱的研究直至现当代受到学者关注。从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何昌林、叶栋、张世彬、陈应时等人对唐代琵琶谱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出现了一批极具分量的学术成果,并将解译作品进行演出实践,得到了各界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在教学中对中国古谱种类进行简要介绍并挖掘、融入古谱学专家研究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艺术追求。为了突出学科性质和特点,体现技术性和理论性并重,主要对琴谱、工尺谱、锣鼓经三种重要谱式的基本常识进行学习实践[5]。因限于篇幅,下文仅对琴谱(减字谱)的教学进行设计及实践探究。

古琴减字谱是唐代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的,主要记录了弹奏时的手位、徽位,以及左右手指法的记谱形式。减字谱中蕴含着中国人的文化审美和传统文化特质,使古琴音乐风韵得以留存至今。此谱从创制以来曾推动了琴乐艺术的繁荣,也曾于近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之下几经演变和改革,至今主要以“两行谱”即五线谱或简谱和减字谱相结合的形式通用于古琴艺术中,减字谱的优点和生命力彰显无疑。

(一)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

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教师从学生情况、学习情况及存在问题对学情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该课程面对的是已具备一些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器乐学习经验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善于表现是本节课的优势;
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古琴离自己很远,琴谱难认。基于以上原因,教师要积极引导,课前让学生对古琴历史文化知识进行深度预习,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琴谱的兴趣。根据新时代高校教育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有三:其一,知识目标主要是了解古琴文化内涵,识记各类谱字符号并理解其含义;
其二,能力目标分为口述和实践两部分,即能识读、书写减字谱并进行谱字视奏;
其三,情感目标方面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古琴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坚定文化自信。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步骤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生实操体验使理论知识掌握更加牢固。结合古琴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对其有更生动、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古琴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将减字谱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多维观照,如减字谱与中国书法、绘画的艺术表达、减字谱蕴含的文化特质、减字谱真的落后于五线谱吗等等。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各类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中,如文化自信、团队协作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崇高目标。教学步骤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安排三项学习任务:第一,以搜集阅读资料的方式了解古琴发展简史及琴器构造和命名;
第二,将常用谱字摘抄、记忆并互相检查
第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弹唱课堂教学谱例旋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课上采用翻转课堂、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等形式,运用实物教具,拉近学生与古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得到实操体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将五线谱与减字谱两种谱式进行比较,通过视唱五线谱旋律和聆听琴曲片段,体会减字谱所蕴藏的中国艺术的气韵表达从而感受琴乐的独特魅力。根据现在使用的“两行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琴谱的演变、改革以及体会琴家“打谱”工作的艰辛,以此对琴家致以崇高敬意并传承其工匠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

首先以《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中宝黛二人关于琴谱的一段对话为导入,从“天书”引入“琴谱”,既充满好奇又营造了氛围,将学生迅速吸引到课堂上来。其次,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对古琴发展历史及琴器进行了解和答疑。教师重点讲解减字谱的定义、符号分类、谱字组合及书写,理论讲授和实践操缦相结合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说出谱字的含义并进行现场试奏[6]。以琴曲《良宵引》第一段为例,在感性欣赏中识读琴谱,感受琴曲中声韵的音色变化和微妙表达。最后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减字谱的符号分类和谱字组合,要求掌握辨识方法并能进行规范书写和谱字视奏。从实践和理论层面对课后作业进行要求,说出初级琴曲《秋风词》或《古琴吟》的谱字含义并进行试奏;
思考减字谱能被五线谱、简谱取代吗?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和问卷调查得知减字谱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满意度和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95%以上的学生掌握了识读方法,更可喜的是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对古琴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有进一步学习的意愿。

在音乐史与基本乐理相融合的教学实践中,增加了基本乐理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并扩展了知识广度。与此同时教师一定要遵循和体现基本乐理学科属性和特点,且注意避免与音乐史教学内容的重复。在此原则上,选择和开发优质的中国乐理教学资源是构建中国音乐话语体系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

猜你喜欢记谱五线谱乐理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天然的五线谱快乐语文(2019年26期)2019-11-28从有量记谱法到工尺谱青春岁月(2016年5期)2016-10-21孩子们的五线谱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16年8期)2016-09-21作为文化的记谱方式戏剧之家(2016年10期)2016-06-18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中国音乐教育(2016年10期)2016-05-20基于律制、调式、记谱及社会学角度的中西方音乐元素比较艺术评鉴(2016年7期)2016-05-14记谱法研究文献综述艺术评鉴(2014年14期)2014-08-26在留守儿童的“五线谱”上谱入浓浓的关爱中国火炬(2013年8期)2013-07-25音乐迪斯尼琴童(2009年11期)2009-11-30

推荐访问:视域 音乐史 乐理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