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0日 13:05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基于知网可视化分析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7-02 14:05:04 浏览数:

毛 蕾,王金平,2

(1.太原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太原 030024;
2.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苏州 215000)

1.1 现状问题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城乡差距的问题愈发突出。城市化的进程也不免受到“三农”问题的制约。故而为消解城乡经济与社会结构的二元矛盾,普及农村发展红利,缩小城乡差异,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已成为城市化的重点内容而被明确提出。从当前城乡服务一体化实施情况来看,由于中国农业经济社会的公共服务发展工作始终拘泥于农业领域,且大部分公共服务实施活动都是在城乡二元结构内开展的,从而导致了农业经济社会公共服务工作的总体水平一直在较低水平上,不能适应农村发展、新农业建设和农村质量与人民生存水平提升的新要求[1]。对此刘保中提出,要实现社会转型,就要调整社会结构,而调整社会结构的关键就是转变城乡二元结构,需从制度改革入手,消除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城乡二元结构转向城乡一体化的进度[2]。同样吴业苗、刘爱莲和许经勇也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实践中的核心问题,这一现实也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实施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彻底改变农业社区服务发展的滞后状况,根本改变农村城市服务不均衡的发展局面,农村城乡服务一体化工作必须为农村开发、农业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质量良好的、城乡均等的社会服务,同时还必须在农村信息化、农业城市化、农村市民化和职业化过程中,努力推动农业与非农产业、乡村与都市、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充分互动或并轨[3]。

1.2 对象界定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城乡一体化”是针对中国城市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二元割裂情况而提出来的概念,是指中国城市和农村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和空间格局上进行整体的发展[4]。“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是指逐渐缩小城乡间公共服务的差距,使得城乡间公共服务实现一体,是为解决城乡居民在公共服务上存在的不平等、不公正问题而提出的概念,公共服务范围广泛,其主要涉及的是公共服务中的民生服务,包括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等,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举措,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任务[5]。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相似,在殷晓春的研究中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发展视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缩影[6]。但二者的侧重点、实现路径和实践方法不完全一样。因此,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概念应该在与“均等化”辩证比较中得以窥探,如表1所示。

表1 “一体化”与“均等化”概念辨析Table 1 Differentiating the concepts of “Integration” and “Equalization”

2.1 理论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是利用可视化的技术来展示一个专业和学术学科的内在联系、历史脉络以及演变发展,从而发现最新的热点和发展趋势。而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工具众多,其中以CiteSpace的使用较为普遍、中国知网(CNKI)则对中文文献具有较良好的适配度。两个方法的表述逻辑相似,但分析功能有所区别。CiteSpace软件在把节点设定为圆圈形状时,显示某篇文章(研究关键词)的引用历史。而圆圈越厚,表示关键词出现次数就更多。各节点间以不同色彩程度、不同粗细的线段相互连接,产生关系的时刻愈近则色彩程度愈暖,而关联度愈高则线段愈粗。CNKI的表达逻辑也与之相近似,但表现形式则更简单,主要表现形式为单色的圆点、线段及其组合。

针对独立或复合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进行数据分析时若仅寻求广度则无法找到深入规律,反之则又不免于以偏概全。使用CiteSpace软件,虽可以根据主题、关键词等展开信息量很大的文章数据分析,但对于许多重要资料类型,如作者资料类型、访谈类、对讲类以及老旧论文档案类型等,则往往因为关键词数量不足、不同资料类型的内容及格式不同等而无法进行数据分析。

此外,CiteSpace的另一个局限,就是无法对提取中文数据的文章共引关系加以深入挖掘。相较而言,CNKI论文计量工具尽管仅限于200条以内的文章量而无法展开全面数据分析,但其文章共引数据较为丰富可以对上述方法的结果加以补充和修改。综合运用两种工具能够有助于学者正确地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内部规律性以及发展趋势,如表2所示。

表2 两种工具对于知网中文数据可进行分析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wo tools available for analysis based on Chinese data from the CNKI

2.2 数据采集

选取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信息,以“城乡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为主题词,时间年代设定为1999年-2021年,并筛选其中的中文文献。在删除所有关键词缺失的文章之后可获取有效文章共678条,对此进行了CiteSpace分析以获得广度上的全面了解。上述的检索方法进一步根据高被引顺序,将由于缺少关键词而无法通过CiteSpace展开研究的重要资料包含其中。依此方法获取了1999年至2021年度影响重大(高被引)的前200篇论文之后,再使用CNKI着重从关系网络的层面上展开研究,以建立对于研究领域知识结构的更深入了解。

3.1 理论方法

论文数量体现了该区域学术研究受到重视程度的不同。对1999-2021年度678篇有效资料的发文数量单峰曲线拟合计算,该曲线的模型拟合率(R2)为0.933 61,即可指出在这一时期内涉及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有关资料均呈单峰曲线式变化,如图1所示。相关研究的年平均发文数量处在较低水平且随其波动而存在着明显阶段性。其中主要包括:在1999-2006年的经济低谷时期,平均每年发文数低于2个;
2007-2016年的高峰期,出版论文总量比上一时期明显上升,十年间的累计论文数量达到了574篇,平均论文57篇,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也相应地提高;
在2017—2021年的衰减时期,平均每年论文数23篇,研究热点已经逐渐转移。

图1 文献发表年度趋势Fig.1 Annual trends in literature publication

3.2 作者及机构

利用CiteSpace以“作者”和“研究机构”为对象绘制知识图谱。CiteSpace的绘制图谱中,以圆环和字体大小说明了共现频次水平,连线粗细则代表了共现与合作关联的密切程度。如图2、3所示。

图2 作者合作网络Fig.2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

图3 作者分布Fig.3 Author distribution

在对CiteSpace的分析结果中得出,共现频次较高的作者是吴业苗(9篇)、刘超(7篇)和迟福林(6篇),被引频次较高的作者为迟福林和吴业苗。

进一步分析研究机构可知,大部分的研究机构研究方向相似,相互间尚未确立高效合作关系,如图4、5所示。其中,高校机构是研究的绝对力量。其中,共现频次最高的为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和国家改革发展研究所等次之。

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立足机械专业背景,以创新、发明为核心,以同台竞技为途径,旨在促进各高等院校相关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
同时也增加了不同高校师生间的学术交流的机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要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强、适应新工科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中国智造之路提供人才支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从作者与学术单位之间的分析可以分析该领域研究的合作特点:首先,跨地域跨团队合作关系薄弱。领域科研主要在固定队伍中平行开展,不能确定存在有效协作的基础和平台。其次,没有建立广泛的学术权威。研究主体相对分散、持续性研究成果较为少见,因此未能形成科研成就突出的专家和组织。最后,科研主体组成结构单一。专业性科研组织或协会及其研究成果较少,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也比较罕见。

图4 机构合作网络Fig.4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图5 机构分布Fig.5 Organization distribution

4.1 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在研究中能高度概括主题内涵的核心词语。因此,发现频率高和中心性强的关键词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7]。本研究成果通过以“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为主题检索,并采用CiteSpace和CNKI技术进行可视化数据分析,绘得了关键词出现频次的直方图,如图6所示。

“城乡一体化”主要涵盖内容: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等六位一体,在后续近二十年成为中国城乡统筹规划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出现过271次。

1998年,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政府在经过6年多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总结出六个一体化。“公共服务”仅次于“城乡一体化”出现过87次,由此而引申出来的“基本公共服务”出现了38次,作为实践方向的“均等化”与“一体化”分别出现了38次与28次。最后则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公共图书馆”出现27次,“体育公共服务”出现23次,“服务体系”14次。其广度更大的关键词出现频率越大,细化更深的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小。说明研究者更多从宏观政策出发进行现状研究,以此为基础在细分领域耕耘。同时,细分领域的关键词中尚无一个出现频率较高,说明在尝试扩展研究领域深度的研究者中,也并无较为统一的方向和理论作为领衔。总而言之,近二十年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尚未形成共识,逐步向细分领域不断深入,热度较最高峰已经衰减。

图6 关键词分布Fig.6 Key word distribution

4.2 主题内容

由于CNKI的中文资料并不能实现与CiteSpace共引分析,而基于此的聚类操作方法实质上是将共同出现频率较高的重要关键词分为成群组的单层关系。在此情况下,单一聚类所包含的重要关键词可大体展示某个主题的基本研究范式,而不同聚类分析方法的叠合则可展示整个范畴的基本主题架构和研究内涵。软件依设置算法标记了7大聚类,如图7所示,当中含有相应关键词越多的聚类号越靠前。各聚类将内部频次排行前三的标记词排列,并以最高者定名。因由核心节点派生出的各聚合颜色相同(时间相同)、重叠率较高、研究深度较浅。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的能指对象是公共服务,#0聚类以公共服务命名符合研究的基本特征。其后几大聚类分别指向研究目的——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现实载体——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实践方向——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掌握当前研究领域的宏观趋势,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整体指导。另外,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均等化概念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一体化,由此可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具有一定惯性,主流研究方向是否会转向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理论仍需一定时间的讨论。

图7 关键词聚类图谱Fig.7 Keyword cluster map

4.3 演进规律

时间域视图,如图8所示,显示了1999-2021年度研究热点随时代而形成的演化。抽取频次变化率最高的前13个关键词,如图9所示,再根据突现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可将此段历史大体区分为如下阶段:

图8 研究演进时间域视图Fig.8 Study the evolution time domain view

图9 前13个突现关键词Fig.9 Top 13 Prompt keywords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步入了第3次人口失业高峰。面对严峻的就业局势,政府开始思考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乡的协同发展的问题。而学界也开始关注不断扩大的城乡二元对立割裂的趋势[8]。部分研究者开始深入认识“三农”问题的实质,即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户和其他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9]。城镇化为了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也为了提高城市社会的公平正义,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红利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社会上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城乡公共服务制度,实现经济与社会稳定协同的发展目标[10]。在这一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理论开始被更多研究者所重视。不少研究者开始进行关于农村公共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城市公共服务结构、农村社区公共性生产等的研究。

这一阶段,学界在以遏制城乡二元对立割裂的趋势为目标,以城乡协同发展,协同治理为路线等方面达成了某种共识。但在实现路径、实践方法等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城乡一体化理论尽管已被部分学者所注意但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亦处于萌芽状态。

4.3.2初步探索阶段(2006-2012年)

2006-2012年是相关研究的快速增长期,主要体现为研究主题覆盖面的逐步增大。首先展开研究的概念是2005年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次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相关研究最初是以均等化为指导,着眼于公共财政视角而展开的,以福利经济学和财政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11]。2007年,冯海波等在《暨南学报》上发表文章,指出:“均等化服务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状态下公共物品的非均衡供给而言的,它是指在城乡统一的税制下中央政府对城乡居民一视同仁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12]。

同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镇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布局。从此“一体化”概念开始走入更多学者的视野,其主要目的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格局、促进农业与农村平衡发展、推动农村富裕化,为下阶段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提供方向指导[13]。

为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大精神和方向,关于城乡统筹规划、城乡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的新成果集中涌现,在这一阶段的实践路线主要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指导[14]。不少研究者指出,当前城市人均收入差距呈现不断增大态势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城市存在不均等的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性,是体现政府以人为本的重大制度安排和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15]。因此要缩短城乡收入差距,就必须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性,并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让全体农村人民公平地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强调了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并明确提出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要求[16]。同年,关于该领域内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一阶段,“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引起了学界关注,这一理论着重于平衡城乡公共服务的非均衡供给状态。其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走入学术领域,这一理论强调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弥合城乡分割状态,以达到城乡人民公平享受发展红利的目的。同时,与城乡公共服务相关的社会实践大多以“均等化”为理论基础,“一体化”理论基本停留在学术层面尚未经受实践的检验。

4.3.3平稳发展阶段(2013-2016年)

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率快速攀升,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应运而生[17]。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带来了新的内涵。当中国城市化率高过50%后,推动城镇化将有新的含义和新的任务。基本特点是将城镇化建设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心,并实现与城市建设进程一体化。其途径,一是将都市建设基本要素“化”到城镇,二是都市产品“化”到城镇。新阶段城镇化有诸多内涵:首先,针对实际中存在的城乡居民生存水平与居住条件的差异,推动乡镇快速发展,使城镇同时具备了都市的基本生活功用与生产增长极功能。然后,根据实际中存在的城镇居民与农户生活水平的差异,推动农村人的城镇化,其内容主要是农民享有公平的居民权益。这也就是主张把政府提供给城镇居民的生活机会与设施安置于乡村城镇,一体推进农村城镇化与城镇都市化,从而逐步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实践中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公平均等。另一方面,地方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也进一步被研究领域所吸收。2013年成都市编办发表了成都市郫县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纪实[18]。朴婷姬等研究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体化实践现状与对策[19]。李娟也以成都市为例研究其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进程[20]。方伟则梳理了山东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并提出财政政策建议[21]。孟凡辉总结分析了苏州经验[22]。

这一阶段,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已经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在城镇化带来的各种变迁中,城乡关系经历了从空间区隔到流动性嵌入的转变,并推动着复合型城乡关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引发公共服务内容、形式及运行机制的深层次调整[23]。这种形势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基础,推动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地方与基层的实践。同期,对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也逐步涌现,并进一步完善了一体化理论。

4.3.4拓展细化阶段(2017至今)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在这一时期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要求相适配[24]。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指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同年,党的十九大也提到,从2020年到2035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这指出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由此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伴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而全面深入贯彻落实[25]。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我国处于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发展融合阶段,对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入了全面探究阶段,为一体化理论不断扩展细化提供了实践指向。吴长剑认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虽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壁垒依旧存在,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新图景,并着力以机制重构方向进行研究[26]。陈一鸣等认为,城乡公共服务的内容中,教育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相比较其他内容更重要,并在这3个细分领域内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建议[27]。肖建华认为现阶段打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堵点是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深入落实一体化实践的重要内容[28]。

这一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入了协同推进、共同发力的新时期,乡村的优质设施和服务被认为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理论伴随着实践要求而不断深入、细化。在研究领域的特点体现为成果数量衰减但维持在稳定水平,内容朝纵深方向不断前探。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使得乡村公共设施建设能力不断增强,供水、教育、医疗、健康、人文、环境等服务提供能力进一步增强[29]。此时正是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仍需为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付出持续的努力。

综上所述,历经4个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有效遏制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二元差距的扩大趋势,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框架基本清晰[30]。但仍要持续动态均衡合理配置城乡资源,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弱势区域,继续推动各种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31]。真正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其过程依旧任重而道远。

5.1 评述

本文借由对1999年以来的中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研究,从文献数量、作者与机构、以及知识基础等角度,对研究情况作出了综述。以此为依据,再对研究热点、主题内涵、发展规律等加以综合研究。综上所述,可看出目前国内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其必须重视的方面:

从现实背景上分析,城乡一体化要解决的正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要弥合的正是因顽固的城乡有别思想所造成的城乡二元分割局面,其根本上是要解决长期的城乡发展失衡问题。这些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实现程度。因此可以说,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体系是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核心要素。

从公共服务一体化体系上分析,首先,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是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体系的工作核心;
其次,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是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再次,根据不同地区之间城乡公共服务发展现状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宜的机制,这是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体系的实践要求;
最后,维护农村居民平等的公民权、发展权是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体系的价值保障。

从研究基础上分析,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探索具有多层次、多学科、多地区、多阶段的特点。在深层次、跨学科、跨地区、长期性的合作探索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仍有扩展细化的空间。另一方面,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受国家政策方针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较大,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二元差距的扩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后,研究热潮相对衰退,如何继续在该领域长期耕耘,有效结合实践,持续扩展细化深入理论研究,则成为当前该学术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内容系统上分析,当前阶段依旧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滞留于传统意义上城乡规划、公共管理、社区治理等政策层面的方法分析和理论论证[32]。部分讨论的范围已随着科研深入已逐步扩大到对城市边缘地区、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乡村文化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等层面。同时,为科学合理地对现有的实践成果展开评价,亦有部分研究者针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成评价体系展开相应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各地区成熟的实践经验并将其吸收到理论系统中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另一方面,大部分研究内容尚未能持续聚合而形成更深入细致的量化研究。

从社会实践上分析,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目标内容的明度和难度并不对称,中期阶段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目标实施情况更复杂,需要面对并化解影响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快速推进的若干共性问题。后期阶段则要求实践的精准与精细程度以及长效机制的构建。总的来说,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社会实践目标是渐次提升的,其演进方向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5.2 拓展

根据对当前科研领域的实际了解和图谱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未来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出创新贡献:

在理论方面,学界对于城乡公共服务制度的演变、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配置、农民的福利改善等方面未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研究有助于城乡公共服务管理学科的发展,该理论也是研究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首先应当加强研究人员之间及研究机构之间的交叉合作,加强跨领域、跨区域合作,削弱学术壁垒,提升研究综合质量;
其二,要在合作与竞争中逐步形成以核心作者为枢纽的学术合作网络,提高学术交流效率,强化学术研讨质量;
其三,要建立长期持续的科研交流合作机制,推动该领域学术研究持续拓展深化,与时俱进地产出学术成果。其四,要增强对实践路线的总结、拨正,要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反思,逐步扩大研究的影响力。其五,应扩展研究视野,注重多元研究,不断为该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其六,应不断推动研究的细化与专门化,聚焦前沿主题进行更有深度地研究;
其七,选题要更有针对性,应鼓励对专门选题进行持续性研究,全周期跟进,促使理论研究不断进步。

在实践方面,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对于促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应当直面中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克服畏难心理,及时、持续、深入地进行相关研究,不能因为乡村城镇和城市郊区人口更方便进行社会服务工作,也不要因为乡村城镇和城市郊区的居住人员比较多,更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乡村人员大量流入城市而获得城市范围的基本服务,以此为由混淆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的重点与难度。在一体化进程中不应该忽略当前农业村庄与都市社会公共服务之间的实在差距,怠惰地期待这些实在差距会随着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推进而得到解决;
其二,应当关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所处的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发展形势、新发展目标,紧跟研究前沿,把握变化趋势,及时落实新的实践要求;
其三,要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评价体系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工程应当贯彻精细化的总体设计原则,从服务城乡的现实需要入手,因地制宜,做好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空间、社会文化服务设施以及医疗环境等各方面的细致设计。相应的也需要对精细化建设方案制定量化评价体系,从而为稳步地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其四,要重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建设,构建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形成以政府主导的多元供给模式,不仅要加强农村基本的水、电、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大农民就业、医疗、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结合各地实践经验,因地制宜发展各地特色模式,完善实践机制,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发展,从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猜你喜欢均等化公共服务城乡公共服务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9期)2022-01-18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21年10期)2021-11-08公共服务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4期)2021-07-22公共服务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5期)2021-07-19公共服务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3期)2021-06-09城乡涌动创业潮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国司法(2016年1期)2016-08-23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8期)2016-02-28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推荐访问:分析 可视化 图谱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