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9日 12:33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对参与院校的影响——基于90所院校的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6 09:20:07 浏览数:

王巨山 张盼盼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普及培训计划(简称“研培计划”)是原文化部于2015年开始在全国试点开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是振兴中国传承工艺和相关非遗项目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大范围组织研修和培训,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提高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学习能力,进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丰富参与院校的学术和科研积累,完善相关学科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1)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文旅非遗发〔2018〕4号),2018年。。

“研培计划”的开展过程中,受训对象是作为非遗中坚力量的传承人群,文化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以及诸多设计企业等是重要参与力量,尤其是高等院校承担“研培计划”具体项目的实施,包括项目的调研、方案的拟定、教学的实施、后勤管理和回访工作等。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更多关注“研培计划”对非遗项目影响研究,对各个参与方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呈现的是缺失或薄弱状态。2018年5月,课题组制作了不同的专题问卷,针对“研培计划”参训学员和参与院校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收集到参加问卷调查的院校共计90所,其中综合性院校占比64.44%,职业院校占比24.44%,专业院校11.12%;
同时课题组还阅读分析了各高等院校每年的年度总结,以了解和把握“研培计划”对高校的影响。

2015年,原文化部在中央美术学院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通过院校申报、实地考察和汇报座谈的形式,确立了首批全国试点院校,共有23所高校成为全国首批试点院校。2016年参与院校保留原来19所院校,4所院校退出“研培计划”,新增38所院校,参与院校总数为57所。2017年,全国有78所院校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第一批院校仍为19所,第二批院校保留35所,第二批院校中3所院校退出“研培计划”,新增院校24所,参与院校总数为78所;
2018年,参与院校总数为112所,其中第三批参与院校保留76所,2所院校退出“研培计划”。

2015年23所院校有综合院校7所,高等专业艺术院校8所,职业院校8所。2016年的57所院校中,综合院校33所,专业艺术院校13所,高等职业院校11所。2017年的78所院校中,综合院校48所,专业艺术院校17所,高职院校12所,特殊教育院校1所。2018年112所研培院校中,综合院校63所,专业艺术院校20所,高职院校28所,特殊教育院校1所(如图1)。

图1 2015—2018年“研培计划”参与院校数量与类别

1.研究基础与办班依托

调查显示,90%的院校有非遗理论研究或项目研究基础。在学科和专业依托上,依托民族学为主要学科的占比5.6%,依托社会学为主要学科的占比27.8%,依托艺术学为主要学科的占比63.3%,其他学科占比3.3%。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学科依托并不是单一的,大多数机构都能整合社会学(含民俗学)、艺术学、法学、设计学等多学科师资开展研培工作实践,而研培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也恰恰需要多学科支持。

2.主体实施部门与管理人员

在“研培计划”实施过程中,18.9%的院校依托继续教育学院,66.7%的院校依托独立二级学院或专业,6.7%的院校依托学校培训部门开展研培实践,7.8%的院校依托其他机构开展研培实践。在后续工作中,文化和旅游部已经关注到依托机构问题,要求各院校须依托独立二级学院或专业开展研培,各院校也已陆续调整研培依托单位。在“研培计划”实施过程中,有74.4%的院校设有专门负责研培的机构,25.6%的院校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开展研培的机构。在人员配置上,参加调查的90所院校中,研培管理团队3人(不含)以下的占比2.22%,3—5人占比36.67%,6—9人占比37.78%,10人以上23.33%。即有3人以上负责研培管理的院校占比97.78%,这一数据充分表明研培院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3.校内支持及其他情况

除了必要的人员配备,各院校还给予研培工作在经费、场地、人员等多方面支持。根据调查,给予经费支持的院校占比43.3%,给予场地支持的院校占比93.3%,给予人员支持的院校占比91.1%,但也有部分院校没有支持。

“研培计划”是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非遗保护实践,其效用和影响不仅体现在参与研培的学员身上,也对提供学术资源和智力支持的参与院校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课题组调查和掌握的资料,总体来看,认为“非常有帮助”的院校占比59%,认为“有较大帮助”的高校占比23%,认为“有帮助”的高校占比14%,认为“多少有点帮助”的占比4%,没有高校选择“没有帮助”(如图2)。

图2 参与院校对研培作用的认识

同时,各高等院校认为“研培计划”对自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科研和学科建设、促进师资与教学团队建设、促进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如图3)。

图3 高等院校认为“研培计划”对自身的作用与影响

1.“研培计划”促进参与院校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

参与院校是开展“研培计划”的实施主体,承担着培养计划制定、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师资安排等主要任务。承担“研培计划”的院校大都有相关学科和专业支撑,而研培实践实际上又成为检验各院校学科和专业支撑的路径。通过“研培计划”,各院校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专业、学科的优势和不足,借着研培的东风大力发展相关学科和专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自2015年以来,很多院校顺势而为,积极发展与非遗保护有关的学科和专业,或设立相关研究方向,或建设研习教学基地,或成立非遗研究中心、实验室等。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手工艺术学院,学院下设5个专业13个方向,主要涉及传统手工和非遗传承领域。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在2017年将“传统手工技艺”作为目录外专业进行了申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和工艺美术设计专业获评“贵州省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重点支持专业”,并承担教育部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传承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相关学科下增设了“非遗文化传承”“非遗影像传播”“多民族文学与文化遗产”“国学与文化传承”四个研究方向。石河子大学在相关学科下增设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新疆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方向,招收培养研究生。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与绵竹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绵竹授牌并成立四川大学民间艺术研习基地和四川大学写生教学基地,通过与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合作成立了四川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为四川大学非遗学科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新疆大学设立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并响应“一带一路文化倡议”,从新疆多民族聚居的区情出发,依托国家级名录,分享共通技艺、实现对一体多元中华文化观认同的原则,围绕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开展实施项目。石河子大学成立了新疆手工艺文创设计研发中心,清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院校结合研培建设了学科实验室,探索研究传统工艺保护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科建设与发展;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立了“传统工艺与设计生活”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在设计创意学院成立非遗研究中心。

很多参与院校将非遗调查和非遗创意实践作为本科专业实践和学生暑期实践的主体,如云南艺术学院、东华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很多院校都是如此。东华大学师生通过与非遗学员的交流回访,把贵州非遗元素应用于设计,创作出30个系列产品,大大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天津工业大学通过研培指导学生获批2项国家级及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截至目前共建立了“陶瓷工作站”“葫芦雕刻工作站”“木版年画工作站”“雕刻工作站”等10个工作站,为后期的非遗培训实践、学生手工艺实践等提供了实训场地。

研培实践也加强了参与院校与行业、业界的联系,丰富和充实了专业教学资源。一些院校聘请工艺美术大师、传承人担任兼职教授,完善了院校师资结构。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立了13个大师工作室,覆盖了所有专业方向,建设了20余个校外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支持。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聘请了7位绵竹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为学院非遗培训的年画导师,浙江师范大学聘任一批传承人任兼职教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学员成为苏工美术相关专业的特聘教授、实训教授,承担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艺课程的授课,大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都是如此。南京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立项相关教学优秀团队1个。

在课程建设上,一些院校将传承人请进课堂为本科学生授课,同时,也结合非遗保护和研培实践开设相关课程,编写教材。如2017年10月,凯里学院非遗培训教师团队申报贵州省一流课程“苗侗非遗课程群”成功立项。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获批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通选课,出版了《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材1部。沈阳师范大学主编了由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基础美术教育教材1—18册(非遗课程),编写非遗培训相关教材20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传统手工业作品赏析》课程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

2.“研培计划”提升参与院校科学研究实力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使命之一。在“研培计划”实践期间,各参与院校也在不断探索、反思和研究非遗保护理论和研培实践,并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带动了学校科研能力提升。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申报并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陕西师范大学申请并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郑州轻工业学院先后申报并获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河南省社科联项目2项,2017年度获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怀化学院实施与侗锦和侗族传统文化相关科研项目20项,共有4项与侗锦直接相关的科研项目。云南艺术学院先后获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天津工业大学获批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项,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1项,此外获批天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天津科委科普项目1项、天津科技发展战略项目1项。武汉纺织大学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少数民族纹样艺术(蜡染、织锦、银饰)创新设计青年人才培养”进入了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申报的复试阶段,并获得省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四川大学申报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年画艺术创新人才培养”获得立项。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将非遗人群的普及培训与学院承担的国家级课题“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精准脱贫的路径研究”结合,认真研究如何依托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来帮助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了“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徽派雕刻大师工作室建设”“非遗技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课程化开发研究”等课题项目研究,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获“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国家级项目1项、教育部“工艺美术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课题1项;
牵头“黔东南民族工艺品制作工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立项。石河子大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手工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1项,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刺绣及衍生品设计人才培养”1项,还启动了“非遗研培教学研究项目”,为非遗研培提供智力支持。

在实施“研培计划”,提升传承人群能力的同时,文化和旅游部也委托各院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如委托北京大学开展“海外传统工艺保护优秀案例研究”,委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展“传统工艺代表性行业振兴措施研究”,委托上海大学开展“口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委托中央民族大学开展“口头传统(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制度研究”,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仪式、节庆类非遗保护制度研究”,委托河南师范大学开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非遗保护策略方法研究”,委托浙江师范大学开展“传承人认定制度研究”和“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实效研究”。同时,支持各地针对列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开展技术瓶颈科研攻关。

在著作与论文方面,天津工业大学出版《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中、英、日三种语言)、《京津冀鞋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专著3部。吉林艺术学院发表非遗保护传承相关论文20余篇,东华大学2017年发表论文3篇。怀化学院2017年发表侗锦织造技艺相关论文17篇,江南大学研培项目组在核心期刊发表纺织类非遗保护传承相关论文13篇。南京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发表关于青海土族刺绣论文3篇、外观专利产品4项。福建师范大学编著《中国民间剪纸集成(闽南、闽东卷)》《八闽百工》福建传统手工艺丛书、《中国民间工艺全集——福建卷》《海峡两岸传统工艺口述史研究》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非遗”传承人口述技艺 剪纸技艺》《中国“非遗”传承人口述技艺 葫芦技艺》《中国“非遗”传承人口述技艺 陶瓷技艺》《中国“非遗”传承人口述技艺 木版年画技艺》初稿已经完成,后续陆续出版。云南艺术学院完成《云南鹤庆白族银器工艺》《云南红河彝族花腰刺绣工艺》《云南个旧锡工艺》《云南剑川石雕工艺》《云南腾冲、瑞丽玉雕工艺》等的编著出版,为地方文化研究和弘扬提供了有力支持。

3.“研培计划”打开了社会服务新空间,拓展和提升参与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延伸,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之一。围绕“研培计划”展开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参与院校也与学员、公司和相关社区建立了紧密联系,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社区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首先,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一些院校围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线,拓展了工作领域和空间,与地方合作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带动非遗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2016年3月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院校、企业和相关单位在新疆哈密、贵州雷山、青海果洛、浙江东阳、湖北荆州、云南大理、重庆荣昌设立了1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其中研培院校参与情况如下(如表1)。

表1 参与院校与地方合作建设的传统工艺工作站

续 表

从实际效果看,在参与院校和多方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下,双方取长补短,互利互惠,传统工艺工作站帮助当地社区开展项目保护、项目培训、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在传统工艺振兴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和不少成功案例”,也为当地传统工艺注入了人气和活力,工作站涌现了一批带头人,以点带面,有效带动了当地民众就业增收,促进了乡村发展与振兴。

其次,参与院校与地方企业积极合作,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如石河子大学与地方合作,创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运行模式,探索出“新疆某地区农民手工艺促进协会”与“新疆某地区农民手工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二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以职业经理人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与农民合作社政策的深度融合模式。青海师范大学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互助县文化馆[今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区(1931年)]、金盘绣公司合作成立“妈妈制造·土族盘绣合作社”,产品在互联网平台唯品会销售,给土族妇女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路径,实施了文化精准扶贫。兰州交通大学联合甘肃首显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甘肃省妇联、兰州市妇联、兰州市安宁区妇联以及安宁区农工办等机构合作,开展“陇原巧手”培训计划,拉动社区就业,形成“非遗培训+巧手+订单”的丝绸之路染缬产业模式,并与甘肃首显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贵州省布谷鸟民族实业有限公司、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杭州华粹元丝绸有限公司、杭州绿澜服饰有限公司等开展合作。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师生在个旧锡工艺产业园区,尝试深入进行锡工艺新产品研发整理工作。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与多家学员企业签订了非遗实践基地,促进产教融合。

再次,“研培计划”为各院校参与非遗保护、研究和传承实践搭建了平台。天津工业大学成立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学研联盟,涵盖了京津冀、甘肃和青海等省市,36家企业加入联盟,开展校企合作。2016年5月27日,为联合和促进中国手工纸制造发展,“中国手工造纸联盟”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实验室宣告成立,加入手工造纸的加盟品牌有:安徽泾县红星牌宣纸、安徽泾县曹氏宣纸、江西铅山连四纸、福建连城连史纸、贵州丹寨石桥构皮纸、陕西西安楮皮纸和新疆和田桑皮纸。同时,中科大还与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巢湖掇英轩建立产学研基地,共同开展研学合作。

正是在研究与反思中,在逐年的摸索实践中,一些院校逐渐对中国非遗“研培计划”提出了自己认识的理念,如中央美院提出了“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认为研培不是“设计+非遗资源”,而是“培育具有自我造血机制的文化和市场主体”,因此提出了“以传承人群为主体,以传统文化为本位”的研培理念,沈阳师范大学提出“设计是非遗与当下生活的纽带”,浙江理工大学提出了“民俗文化为本源,多元融合展新容”,等等。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对非遗保护深入的思考和对研培工作本身的反思,是不可能提出如此理念的。

1.部分参与院校缺乏非遗研究基础,导致研培课程定位不准确

调查显示,部分院校非遗理论研究存在缺失,虽然有90%的参与高校有一定的非遗研究基础,但也有10%的参与高校没有非遗理论研究或项目研究背景,这直接导致其对非遗保护政策理解不充分,在“研培计划”实践中对相关问题认识不清。非遗理论研究的缺失会导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研培计划”的精神理解不准确。“研培计划”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传承人群艺术素养的提升和眼界的开拓,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传承人群认清当前非遗保护的知识、政策、形势和趋势,以增强依法保护和依规保护的意识,增强传承人群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增强传承自信和传承使命,这应是“研培计划”的首要目的。二是对非遗理论研究缺失会导致办班定位不准确,课程设计不合理。在对各个高校课程方案梳理中我们发现,一些高校课程设置定位不清晰,不能准确针对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学员的特点开展课程设置,有些参与培训院校的研修与普及培训的课程差别不大,并没有真正体现研修应有之义。

2.参与院校办学实践条件有待完善

文化和旅游部对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课程设置有着明确的要求,即实践课程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在实践中,各个高校根据培训对象情况酌情设置实践课程比例,因此在各个参与院校的研培方案中,实践课程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这就要求研培院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改善实践环境、配齐配强实践设备,满足参与培训学员的实践要求。从对参训学员的调查看,少部分学校的实践条件不能满足实践需要。在对学员调查中,传统戏曲研培的场地问题是学员反馈比较多的情况,大部分学员对场地比较满意,也有部分学员对场地、服装、音响等实践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研培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待加强

“研培计划”实践中,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是顺利开展研培的前提和保障。对参培学员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员对研培院校的管理还是比较满意的,也有少部分学员存在不满意的现象(如图4、图5)。在不满意选择上,研习大于研修大于普及培训。

图4 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学员对研培管理满意度分布

图5 传统戏曲学员研培管理满意度分布

对于研培学员意见的进一步分析可见,传统戏曲研培学员对管理和配套服务提升的意向主要体现在餐饮、师资配备、交通、培训条件上。选择“其他”选项的比例虽然最高,但涉及的依然是师资问题、图书资料借阅、进出校门管理问题。有一条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学员认为班级内学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进度过于缓慢,这是招生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强化非遗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参与院校科研服务社会能力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虽然已经与国家战略相衔接,但具体实施还需要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层层落实,由研培院校具体操作执行。因此,负责研培招生和管理的非遗主管部门以及研培院校的管理团队应在非遗理论研究上有所布局,设置方向、专业或研究基地,引进人才,建设研究梯队,认真开展非遗保护理论研究工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参与院校的科研水平,也为后续研培实践储备人才,为开展实践提供智力支持,确保准确落实研培政策文件精神;
同时,各参与院校应充分利用研培实践活动作为案例,研究非遗保护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非遗保护与教育理论研究、非正规教育与非遗传承研究、非正规教育与传承人群技艺发展研究等课题,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为非遗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2.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提升参与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和美誉度

各参与院校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及实践教学条件的完善,这不仅是“研培计划”本身所决定的,也是非遗所具有的实践性决定的。在对参与培训学员的调查中,学员也更希望通过实践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或将所学知识能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培训期间的实践运用到自身技艺发展中。因此,对于承担“研培计划”任务的高校,应尽力完善硬件条件,提供充足、必要的实践设备、实践场地和实践材料,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参与培训学员的实践要求,提升教学实践水平,也有助于通过研培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为今后自身发展提供支撑。

3.加强管理服务的规范化与人性化建设,提升参与院校社会服务力

从参与调查学员反馈的意见看,学员对部分参与院校在餐饮、住宿、交通以及管理服务、实践、实训、考察、师资、课程安排等方面依然有更高的期望和诉求,参与院校应及时回应学员的期待,联合校内各个部门建立研培院校管理团队,解决管理团队缺、弱、散等现象,同时通力配合,在吃、住、行等方面及时满足学员的诉求;
在校内出台相关管理细则,促进研培班开展过程的规范化,培训中期及时收集学员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出管理、后勤、服务以及课程上的调整、反馈。加强与文化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其他院校的横向联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研培计划”取得实效和预期成效奠定基础,进而提高学员满意度,提升参与院校的美誉度。

四年的实践中,“研培计划”对参与院校从多个方面、不同维度起到了积极的建设作用,且其影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不仅是眼下的,更是长远的。当然,目前参与院校所开展的工作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还需多方共同努力,多方合力,才能给参与研培学员更好的校园生活体验、更丰富的知识给养、更开阔的发展视野,从而推动非遗的当代实践,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猜你喜欢学院计划院校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0年8期)2020-08-28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暑假计划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7期)2017-08-04学做假期计划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2期)2017-02-16学做假期计划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2期)2017-02-16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1期)2017-02-08海盗学院(12)故事作文·高年级(2016年12期)2016-12-16海盗学院(7)故事作文·高年级(2016年7期)2016-07-26

推荐访问:院校 中国 遗传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