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1日 20:49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浅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何融入高中政治课堂

发布时间:2023-07-06 11:30:04 浏览数:

叶 晕

在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堂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一个老生常谈且又与时俱新的话题。一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教学,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改良,推进高中政治教学理论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实现课堂内外的政治教学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工作,推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活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对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及时的创新与优化,便于推动学生爱国情怀的发展。

(一)时代发展带来强大冲击

随着经济发展与信息化潮流的涌入,现今社会上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也在不断地提升,我国社会整体进入错综复杂的转型期。当下人们的精神文化、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其更容易从网络、追星等方面接触到外来文化,受其影响逐渐淡化了中华传统文化对自身的影响价值,甚至有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逐渐有崇洋媚外的倾向。因此,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纠正与引导工作极为紧迫与关键。高中政治教师在面对新的大环境影响,需提高自身意识,及时对出现价值观念扭曲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心理干预,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克服社会不良风气的意识,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独立人格,构建健全人格,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强化其爱国主义思想并落实到生活实践中。

(二)高中政治课程具有特殊学科性质

高中阶段的政治教育有其特有的特殊学科性质,即为德育教育价值,需承担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任务,可将其作为一种弘扬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教育渠道。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并根据德育教育的需要,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工作,要求在实际的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将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教学培养目标,促使学生在能力发展、知识学习与价值观树立三个维度全面发展。

(三)区别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

从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本身出发,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比,首先在教学主体上有差异,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学主体在心理、生理以及逻辑思维发展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是其显而易见的差异。其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其本质是一门以初中阶段学生生活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和推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促进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而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教学不仅要促进高中生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具备集体主义思维,发展爱国主义情怀并认识社会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形成自我意识之上,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与方法论辨析生活现象。

首先,高中政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在政治课堂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课后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与资源挖掘,可完善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禁锢,推行智育与德育并行的教育理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新思路,并逐渐提升自我政治素养。

其次,培养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学生在教学中形成家国情怀。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与培养,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使其在学习中逐渐带入身边所能了解到的家国大事,并从中体会到浓浓的家国情怀,深刻体会爱国主义精神对其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个人行为与爱国主义思想相融合,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夯实的精神基石。

最后,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可有助于增强学生建设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国家发展离不开每位国人的辛勤付出,为国家发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论大小,进而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一种爱国爱家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的人民群众凝聚力,为建设美丽祖国不断奋斗。

爱国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之一,更是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核心;
它是一种思想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在建构上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发展他们的人文素养,进而提高全体中华民族的人文修养,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基础性教育工程。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将个体、民族、国家三者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和特征,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情、意、知、行四个内容,即要培养爱国情感、树立坚强意志、掌握爱国知识、践行爱国行为。培养爱国情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复杂情感的学生个体,政治教师在课堂之上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师者,更要与学生一起走出课堂的局限,从生活实践中发现更多的爱国主义素材,并将其带到课堂之中,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知识储备量大的“解惑者”,将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政治课程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逐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坚强意志,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根据其教材内容,要着重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与能力,通过课堂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辨识社会是非的能力,形成正向是非观念,勇于与社会上一切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和谐的活动作斗争,形成敢于斗争意识,并在生活实践中逐渐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行程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促进学生健全品格的形成。掌握爱国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弄明白课本中所讲述的爱国主义理论观点,并结合课内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向学生生动阐述爱国主义的内涵,并使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与爱国主义认知。践行爱国主义行为,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并锻炼出敏锐的政治视觉,可从现有的实施政治中激发出学生正向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自发地产生爱国主义行为。

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价值所在,与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相契合。新课改后教育体系开始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原则,而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这正是新时代教育体系的必然结果。然而理论往往是美好的,在真实的高中教学实践中,衡量学校教育体系质量好坏的指标仍旧是高考成绩,分数仍然是横在学生头上的一把天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好与坏,使得高中教育逐渐的功利化,分数至上的思想在高中师生之间逐步蔓延。致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与分数,无视德育教育,这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也不例外。纠正这一现状,使教育教学回归本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找准其不足之处,对症下药。

首先,影响爱国主义精神渗透的因素在于教材内容中有关爱国主义内容的分布较为零散。政治教材在内容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原则,涉及哲学、文化、政治、经济等多领域,并直接或间接在此内容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高中政治教材编版上,哲学上坚持唯物辩证主义,文化上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经济上推进新发展理念。全面渗透,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然而这些内容在爱国主义精神渗透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加之在课程标准中没有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课程的量化标准,而实践中教师会注重量化考核的考纲内容,从而淡化了对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的相关内容,导致原本隐藏在教材中的内容难以串联在一起,学生的理解和背诵更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学是一个相互交互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一大主体,更应起到带头引领作用,教师应仔细研究教材内容,提炼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并整合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真正使教材发挥其德育功能。

其次,影响爱国主义精神渗透的因素在于教学资源的单一性,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时代教学实践中,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不是局限于教室这个小空间,而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学习提供广阔的教学空间与新颖的教学资源。从政治教学现状分析,当下政治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仍旧在课堂之上,教师所能采用的教学资源大多是从教材中和时政中找寻的。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资源虽仍从教材中和时政资料中获得,但更多的是使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如果仍旧使用这些传统的教学资源,则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变窄,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导致理论与实际不接轨,直接影响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而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应当包含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要对学生的优秀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更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深挖教学主题相关的政治素材,找寻更多的课外资源,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感知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一)优化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德育智育并重的学科,必须依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教材与教学分析。教材分析中首先要时刻关注课时教学内容在整本书中的意义和价值。教学设计整体要有全局性,促使教学内容有逻辑性,便于学生在后期的笔记整理中顺理成章形成思维导图。

其次,教师应当注重讲解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与认知情况,认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能力,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其思维逻辑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例如,针对高一阶段的学生,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政治课程,认识到政治学科的良好德育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情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再者,应当明确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目标需要将情感价值目标、能力价值目标与知识价值目标有机统一,结合高中政治学科的特征,政治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与时政热点相结合,联系实际,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能因循守旧,毫无特色,可以直接反映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客观教学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应当抓住时机进行理想教育,将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在生活中积极行动、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自发性行为,并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国家政治制度,基本国情教育等内容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与自信心,强化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公民意识,最终实现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念的终极教学目标。

第四,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立足教材、生活与时政三方面。立足教材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立足生活可以将爱国主义理论践行于生活实践之中,立足时政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辨别是非的判断力。总之,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需要注重课堂与课外活动的结合,站在学生的兴趣点上拨动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因地制宜使用本地优秀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的有针对性和多角度。

最后,开始正式的教学设计,从情境导入入手,经过情境分析,最后回归情景。如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先播放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会议的相关视频,进行情境创设,之后再将学习内容中理论性知识和抽象性及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结合党的二十大的案例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最后知识讲述完毕之后进行总结和作业布置。

(二)优化学生自身

学生作为政治课堂学习的主体,又是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动对象,其自身的学习优化更是一大方面。因此,学生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政治水平。

首先,作为一名高中生,其自身在潜意识中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完善自身的政治知识结构体系。通过课堂学习以及课外资源收集拓宽自己的政治视野,发散自己的政治思维,主动增长自身的政治知识面。结合“互联网+”技术,运用新时代创新学习技术完善自我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优化学习手段,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理念。在政治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方面的重点在于学生自身要增强对爱国主义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主动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建构爱国主义教育知识体系,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知识框架,并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爱国主义观念。

其次,学生要注重自身的理论实践能力的发展。在高中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自身的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的培养并不是最终的政治教育目的。在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学生可以自主开展爱国主义活动这一行为。因此,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学生要主动学会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主动去发现蕴含在这一系列教学资源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并积极地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主动去了解实事政治,关注时事热点,逐渐积攒政治素养。通过在现实环境中认识和了解各种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的政治素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开展实践活动去体验社会中的是非善恶,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眼力,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有必要的。受时代与政治课程特殊性等方面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重大。一方面,提高高中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水平;
另一方面提升学生自身的政治素养,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高中政治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学生未来健康成长,助力国家发展建设。

猜你喜欢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资源赣鄱情怀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15期)2016-03-01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2期)2015-02-27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河南科技(2014年15期)2014-02-27“五老”情怀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推荐访问:浅析 新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