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30日 23:43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依托“四精准”,构建高质量体育教研组

发布时间:2023-07-06 22:25:02 浏览数:

文/余彩霞 王鑫歆 王 宁 虞 富 邬昊阳

体育教研组是学校体育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是体育教学、科研创新的“助推器”,也是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执行者”。笔者依据区内教研组长会议中虞富校长分享的《撑一支长篙,向教研更深处漫溯》讲座,发现“精准教学”话题经常活跃于期刊杂志、研讨活动等,充当“辅助旗号”,指引课堂思维发生转变、预设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手段更加丰富以及练习成效更加凸显。若将“精准”二字作用于体育教研组建设,则更能为其精准剖因、定位、研讨和诊断,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笔者将“精准教学”理念,凝练成“四精准”来构建高质量体育教研组,使体育教研组针对性地锤炼体育教师的教研能力,高效地开展教研活动以及深层次地挖掘教育教学能力,助力教研组的成长。

高质量体育教研组的构建只有精准剖析成因,才能“对症下药”,达成“药到病除”的功效。因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从团队能力、教研形式和教师结构上追根溯源,更快、更准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助力精准定位、精准研讨和精准诊断的有效落实。

(一)团队能力全面,事务繁多琐杂

1.综合素质硬,身兼数职

在日常校园中总能看到体育教师的身影,不仅在体育课上,更体现于体力活、脑力活方面。凡是领导分配下来的任务,总能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师的干劲、效率和力度。同时部分体育教师由于能力突出而身兼数职,如兼任大队辅导员、总务处主任等,处于做到事事协助、处处帮忙的状态。

2.交际能力广,各处需求

体育教师总是呈现阳光、热情的形象,每当出现教室物品损坏、搬运桌椅器材、举办大型活动、学期初首轮值班等情况时,领导、同事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体育教师。

3.自身琐事多,力不从心

根据现实情况,小学体育教师一周基础课时量是16节+2节拓展课,教研组组长也只减少一节。其中各类比赛的早、晚训练,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指挥、管理,学校一年2次大型体育竞赛、一学期3次小型竞赛组织,协助市、区级体质健康抽测等,留给自身备课、听课、看课、撰稿的时间并不多,忙碌的生活和巨大的工作量经常会让体育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教研趋于形式,活动名不副实

1.教不深研,研不融教

学校体育教研工作时常呈现只教不研的状态,如教研主题不明确、反思不深刻或忙于日常教学、竞赛而忽视教研等。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教研组成员基本都是一线教师,所遇到问题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很少对教研主体进行深究,且教研不能融合教学实际,呈现出教学、教研、科研三者分离的现状,导致教不深研、研不融教的现象。

因此,只有优化教研主体,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研水平。

2.流于大空,主题不明

日常实际中会将音体美学科划分为综合组开展教研活动。许多教研活动主题不够明确,各个学科都有各自想法,且课务、竞赛过多,更加容易让教研活动“假大空”,时常呈现闲聊一番、相互吹捧、互说好话、“走过场”的状态。

3.形式单一,缺乏深度

常见的教研活动形式为任务下达型,由学校教导处布置学年或学期目标,教研组长依据目标分配给相应的年轻教师,一般呈现为组内新教师轮流上课或试讲,其他组员进行评课的单一且无深度的研讨模式。

(三)教师层次不一,落实举步维艰

1.师资结构复杂,众口难调

笔者所在学校虽然专职体育教师数量达标,但其中一位兼总务处主任,另一位为教龄较长且近两年从数学转为专职体育教师,真正活跃在一线体育教学的仅有两位,是综合组组长和新进一年半的新教师;
兼职体育教师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他们身兼班主任、语数教师、外聘教练等多重身份,对于体育课并不上心,因此,笔者所在学校存在“专人不专、兼职真兼”的现状,以致组织大小型活动、竞赛训练过程时常存在任务分配不均或无人可用的现象。

2.年龄跨度不一,各取所需

笔者所在学校体育教研组年龄跨度较大,专职体育教师中老年化现象明显,缺乏新鲜血液,新教师事务多且压力大,而兼职体育教师和外聘足球教练,虽然年龄正值奋斗、担当之年,但由于术业有专攻,基本点到为止、浮于表面,时常呈现完成任务即可的状态。

3.组内分工不均,效率低下

笔者所在学校体育教研组存在分工不均的情况,由于1位是总务处主任、1位数学转专职体育教师,组内工作、训练基本为组长和新进教师包揽,偶尔还需处理学校琐事,工作效率不高、参与度降低、积极性减弱。

依据上述现象,笔者提出精准定位、精准研讨和精准诊断来有效地解决问题。

不同层面、不同角色的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也不同,教师一般按照职称分为未定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
按照业务精湛程度分为新锐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特级教师等;
按照学校职务分为一线教师、教研组长、学段主任、中层领导等。不同层面的教师对教研活动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找准各个教师不同的角色定位以及他们的个人角色需求后才能开展针对性强、高效分层的体育教研活动,从而构建角色清晰、能力明确、优缺尽显、氛围和谐的学科教研组。

(一)塑造全能教研组长

“火车要想跑得快,还是得靠车头带”,“车头”指的是教研组长,其能力、素养高低在一定程度决定着整个组的教研水平,是构建优秀教研组的关键。

1.技术过硬,德才兼备

教研组长不仅需要一定阅历,而且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业余训练、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上有所建树,同时,对于自身有提升要求和目标规划,才能带领组员全面发展。但每个组员存在个体差异性,当遇到突发事件、探究讨论、课堂实践等不同层面问题时,通过教研组长的德行引领才能促使组员之间彼此内心、愿景和三观达成一致性,如此,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为构建高质体育教研组而推波助澜。

2.沟通协调,双管齐下

教研组要想获得领导、同事、组员的认可,需要教研组长既能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在争取相关政策支持的同时也能关怀同事和组员,如此,才能促使工作顺利开展。

3.研究创新,实践反馈

教研组长不能仅局限于教研活动的创新,需要关注更多的点和面,要有实践带动力和思考反馈力,可从教育管理手段、课堂教学理念、器材简易制作、业余训练方法等方面入手,带动组员多阅读《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体育期刊,让组员积极实践和撰写反思变成常态。

(二)发展组内综合实力

“火车想要跑得稳,还是得靠经验配”,教研组需要不断发展综合能力来配合体育工作的开展,这也是影响着组员奋发向上的“风向标”。

1.凝聚学习力

制定目标,做好规划。学校体育组每学期都会上交学期规划,规划中包含组内成员的学习计划:精读一本书、上好一节课、撰写一篇论文、完成一次交流,总结一次反思。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教师在专业上提升自己、在教学上磨炼自己,进而提升全体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增强执行力

立足课堂,深挖教材。针对不同水平段的学生,要有足够敏锐的洞察力,研究适合该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学练方法。在体育课堂上,教研组应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

3.提升影响力

教研组作为学校管理实体之一,要想在建设上加快步伐,不仅要组内成员齐心协力,更需要与周边学校共交流、共成长,扩大教研组的影响力。例如,与共同体内各学校组织教研交流活动、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观摩组织形式等等。

(三)提携新锐一线力量

“火车要想跑得久,还是得靠新人推”,“新人”是指工作未满2年的新教师,对他们提携得当是构建优秀教研组的长久要求。笔者通过“恰如其分的带、闲暇之余的读、深有体会的写”来提携新锐一线力量。

1.恰如其分的“带”

为了让新教师快速地适应并融入教学工作,学校开展为期三年的“师徒结对”活动,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由师傅与徒弟共同上一节片段交流课,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并及时撰写反思进行反馈。同时新教师须积极参与每次区内各项竞赛和培训活动,不时邀请专家讲座和教研员莅临指导,营造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的氛围,充分体现“带”的成效,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从而带动教研组的不断进步。

2.闲暇之余的“读”

新教师工作经验少,但他们接受和理解能力强,能快速积累和不断改进。书籍和期刊是最快学习、吸收和拓宽视野的“绿色通道”。笔者积极订阅《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和《校园足球》杂志,有意识地在闲暇之余相互交流探讨,学习理论知识、探究课堂现象、助力课余训练,有效地让闲暇之余的“读”变为习惯,开拓新教师的视野和思路。

3.深有体会的“写”

新教师经常会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但是受限于能力和经验,他们通常找不准切入点,往往呈现出流水账式叙述,难有重点。笔者以《体育教学》专题讨论、《中国学校体育》草根论坛为指引,让新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发现相关问题,撰写教学随笔,让他们体会“写”的意义,从而更好地落实在日常实践中、并能及时改善和反馈。

教研组研讨活动开展过于单一,势必会影响组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为避免研讨活动趋于形式,笔者依据不同时期的需求通过精准研讨来丰富组织形式,巩固知识和技能,帮助组员在提升区内竞争力的同时,助力优秀教研组的构建。

(一)依托热点赛事,精准备战

根据上级各部门下达的各类各项业务评比要求,为了提升组员知识和技能水平,强化区内竞争力,笔者会依托赛事,发动团队核心力量精准协助其备战。例如,当有组员参与区内基本功比赛时,笔者模拟比赛流程、星级表格评价,有助于增长新教师自信心并明确练习方向;
当有组员参与区体育与健康评比时,笔者会依照比赛要求让团队核心力量做好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与新锐一线教师进行对比,借鉴优点摒弃不足。

(二)关注常态教学,精准解惑

常态教学是体育教师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若教学中常见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影响教学成效,也会让体育教师失去教学热情。教研组研讨活动通过关注常态教学找出“疑难问题”,针对问题精准解惑,以此确保组员研究能力的提升。为此,笔者采用找准入手点、选准好策略、用准新评价来发现、助推和凸显解惑过程,启发组员关注、发现、解决常态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推动组员主动开展研讨活动。

1.找准切入点,提升解惑能力

课堂是鲜活的教学实践战场。组员通过关注常态教学,在研讨活动中通过对“疑难问题”进行整合、剖析,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快速提升教师研讨、解惑能力。例如,针对课堂器材安全问题,通过简化器材、改编游戏、划分区域等方法促使各个班级体育活动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
针对提升学习兴趣问题,主张情境化游戏方式,能更贴近低段学生的身心特征,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动作,在玩中提升兴趣。

2.用准新评价,凸显解惑成效

评价是常态教学必不可少的关节,用准评价机制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凸显解惑成效。同样也是检验解惑成功的“试金石”,而评价不应简单局限于“你真棒”“做得太好”等表面称赞,应具体指明“好在哪里”“为什么做得好”“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跟他一样出色”。如此,学生既知道不足之处,又能了解提升手段和前进方向。

(三)整理活动反思,精准教研

1.活用自媒体,辐射周围

现在是自媒体高速发展时期,笔者本身也运营着2个团体公众号、1个个人公众号,这种网络推广往往能够吸引、辐射一些围观者深入了解研讨活动的背景和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在撰写和推送的过程中需要精简化且注重严谨性,才能获取更多关注和认可。

2.巧用互联网,纲要引领

现今区域内或省外网络结对的现象层出不穷,《体育教学》专题讨论、《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等网络研讨活动有序且高效地开展着,大大拓宽教研组的视野并给予了组员发展的平台,同时每次活动均会有内容纲要划分好研讨板块和方向,能够节省组员的思考时间并捋清组员的撰稿流程,让组员能够快速上手,活动反思、研讨总结、撰写论文时有所依据,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提升组员撰稿质量,易于调动积极性,促成课题和案例研讨。

构建合理评价方案和措施,建立合理评价标准、激励措施,以此精准诊断,是优秀教研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的保障。

(一)经“三年规划”追根溯源

通过对教研组组员每一年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阶段成果进行划分和整理形成三年规划表(表1),依据一年一汇编成册进行阶段性的精准诊研,督促组员脚踏实地地成长。

表1 组内成员三年规划表

(二)以“组内考核”对症下药

通过制定教研组考核机制表(表2),更加细化地从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指导学生等四个方面入手精准诊断,促使教研组健康、稳步成长。

表2 教研组内部考核机制表

综上所述,为了使体育教研组能够迅速成长,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笔者通过“精准剖因”“精准定位”“精准研讨”“精准诊断”凝练出“四精准”来为构建高质量体育教研组献计献策,从而助推体育教研组的稳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组员教研组研讨当组长真不容易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2020年10期)2020-01-28回忆流金岁月大社会(2019年5期)2019-09-10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9年9期)2019-08-13小组落幕小读者·爱读写(2018年6期)2018-08-04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通信电源技术(2018年3期)2018-06-26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16年2期)2016-11-12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东南法学(2016年2期)2016-07-01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中国房地产业(2016年2期)2016-03-01还是不错的小学生·新读写(2015年11期)2015-11-20

推荐访问:教研组 高质量 精准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