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23:32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金课”视域下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7 13:05:03 浏览数:

马天忠,王景玄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本科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但目前大学生相较高中大多比较松懈,所以应对大学生适当“增负”,适当加大课程难度、挖掘课程深度、增加更多课程以供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将“水课”在实质上“进化”为有深度、有内涵、有意义的“金课”。“金课”建设也是高校一流本科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和重要抓手。课程建设改革过程中,无论是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探索者,都要对“金课”建设的大致情况有清晰的了解,以此来对“金课”的各类理念和措施进行完善。改革总是困难重重,“金课”推进的整个过程中,制度、理念、氛围等各种障碍总是存在而且较难解决,使得课程建设的效果不明显。本文围绕理念认知、动力机制、制度安排和氛围营造等方面展开讨论,对“金课”建设面对的实际困难做了分析,为“金课”的实施方向进行列举,为各高校教学“金课”建设提供思路,服务我国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目标。

“金课”的标准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其中,“高阶性”指的是大学教育在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与锻炼学生素质方面有机融合,力求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教师要清晰认识到知识讲授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应是品格、素质和知识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学,这样方能体现出高等教育的目标。“创新性”的内涵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课程及教材内容进行优化,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
二是杜绝所谓的“填鸭式”教学,不可将知识一股脑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积极互动,即教学方法要体现出先进性和互动性;
三是杜绝“一言堂”,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摸索、自我思考,展现高等教育的良好效果,让学习过程具备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具有一定难度,并非学生自我学习便可完成,要想收获得更充分,教师的引导和培训不可或缺。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备课内容丰富和充足,调整课程结构合理化,控制授课节奏。“挑战度”对学生也同样有所要求,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讨论,课后完成作业和总结,进而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显而易见,“金课”与“水课”是彼此对立而言的,“水课”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1]。主要表现为课堂内容乏味,教师授课课件不更新,学生收获小,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探究如何打造好“金课”意义重大。

(一)“金课”建设是本科教育转型发展的落脚点

本科教育正在从数量化向质量化转变,对在教学第一线授课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创新性和独特性上下功夫。教师是“金课”建设的关键领路人和实践人,这要求高校教师加强教学能力,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基准点,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体现高校本科教育的育人要求。由此可见,“金课”是以教育的主体——学生为落脚点,以课程为基础,从最不起眼的地方开始革新,进而完成本科教学的转型跨越。

(二)“金课”建设是提升学生学习满足感的关键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收获可以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形容,其主要原因在于具体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学生品质的形成及人格方面塑造不尽如人意。“金课”对教师在课件准备、课堂讲解及课后回访等方面有更高阶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减少学生在获取知识历程中设想与实际之间学习满足感的落差,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取得明显提升与进步。

(三)“金课”建设是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向“双一流”努力是现在大学一流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建设“双一流”的首要举措在于提升本科教学水平,“金课”建设无疑是改善学科教学现状的关键出发点[2-4],最后达成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终极目的。建设有鲜明特色的“金课”观点,是教育部在学科革新层面提出的全新理念,也是一个让教师在思想层面接受教育改革的转折点,能够逐步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水平的黄金阶梯,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也是不错的机遇。

可见,高校对“金课”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对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有重要作用,只有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才能促进课堂革新,积极推进教学整改,加大教学投入,充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6]。

效率化教学既表现在传授知识,也表现在对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高标准要求,针对“金课”的建设要求,初步应组建高水平、高能力的师资力量;
杜绝“一口论”“灌输法”的教学方式,改为提升学生兴趣的交互式讲授法,把互联网和多媒体带进课堂,创造别开生面的课堂;
着力制作高水平教材,紧跟时代,及时更新课本;
针对陈旧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在专业知识外,融入对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一)着力统一高校开展“金课”的建设理念

课程建设理念是教学在改革发展中的基本指导思想。开展“金课”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各高校理念一致,为各地方高校展开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在落实到点中减少困难。但是,高校课程建设的直接关系人是教师,在实行教学改革初期,多数直接关系人认为,课程教育现状问题不大,无须革新,没有必要标新立异,另造一个课程方式。显而易见,上述教师只看到眼前对自己没有好处,便浅显地认为“金课”建设会变相加重教学的负担和成本,并未对“金课”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对其“两性一度”的标准只停留在字面意思,没有深究其内涵。忽略了“金课”建设对师生双方甚至整个社会的关键意义和重大影响。

(二)加强教师主导“金课”建设

高校教师承担课程建设的责任,同时也推动和实施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投入量是教师群体对“金课”的肯定与支持,“金课”的推行不光检验学生,也是对教师课程建设动力支持的基本要求。结合目前高校在教育方面的现状,了解到大多数教师积极支持“金课”建设,在课程研究方面主动性强,例如,改良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效果的高水平高质量。但是,还存在少部分教师对“金课”建设漠不关心,缺乏积极主动性,使课程建设推行较为困难,使得国家政策和课程教学在实施方面难以推进。因此,一部分教师对“金课”建设的漠视,是课程改革推广中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

(三)促使学生融入“金课”建设任务

学生是本科教育的主要参与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学科教育的成果也同样通过学生的课堂及考核表现得以体现,学生融入课堂是课程收到成效的关键。据相关文献及调查报道,大学生对于融入课堂的兴趣在不断减少。这是因为现在大部分大学本科教育是高标准招收,低标准毕业,相当多学生思想上觉得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浑水摸鱼拿到毕业证就好,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和能力提升不看重,缺乏上进心。在大学教育中推行“金课”,按“两性一度”的标准对学生提出要求,对于部分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短时间内肯定是排斥的,而对于部分自我提升意识较强的学生来讲,适应“金课”的学习强度则较为容易。高校本科教学中,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若抗拒学习、自律意识较低则会使“金课”建设举步维艰。

(四)塑造社会拥护“金课”建设氛围

课程氛围建设虽然需要学校的支持,但社会在资金、技术、环境等方面给予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社会面为课程建设提供大力支持。将丰富的社会资源与课程建设需求结合,创造良好的“金课”氛围。已毕业的校友资源也是课程建设的宝贵财富,出色校友是课程建设获得成功的最好证明。将广博的社会面资源与“金课”的开展情况相结合,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积极和正向的引导。结合现状而言,高校“金课”建设呼声日益高涨,但社会资源支持和参与还要进一步发展。增强社会支持力度,提高社会参与度,是“金课”建设的强劲助推力。

(一)造“金”先强“师”,打造一流师资力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导者,具有教学、指引、敦促、考核等多重作用和角色。高阶性是“金课”的标准之一,大部分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地实现,不仅要言语讲授,而且也要身体力行,因此“金课”建设之初应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不仅需要高学历,有充足的文化知识储备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还要求多实践,有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知晓工程设计、实体施工等具体内容,对工程过程和需求理解透彻;
更要国际化,外语能力出众,熟读外文文献,了解中外学术动态,掌握全新教学成果,再传授给学生,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应有高尚的师德和敬业品质,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金课”要办好,首先应当致力于建设一支能力出众、师德高尚、工作敬业的教师团队。

(二)造“金”要得“法”,善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就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打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培养、良好习惯是否养成,是检验教师教学方法最直观的准则。教学方法能够体现教师智慧,也能体现对课程的理解透彻度。无论是韩愈的“传道受业解惑”的直观教授,还是苏格拉底的解人疑惑的以实例育人,无不反映出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春风化雨的教育理念。因此,输入式、思考式、讨论式,或者学生主导的“小教师”式的方式都是较为优秀的教学手段,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造“金”要利“器”,着重一流教学资源建设

有相关教学资源大力支撑,课堂教学才能丰富化,知识体系才能完整化。高品质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在教师教学中缺一不可。教师应从概念提出、原理阐述、方案介绍、优秀案例等方面,编写或挑选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理念先进的教材,还要注重开展能力和素质训练,如主题讨论、案例设计。当今是互联网时代,开展网课建设、学习资源建设,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的慕课、仿真与虚拟课堂等,以此为学生提供另类又丰富的教学资源。

(四)造“金”要把“关”,变革单一化考核方式

学生课程学习的收效需要考核来了解,考核是检验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人才的培养是多元化的,必须打破以往仅用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模式,采用多种考核办法,如答辩与面试、动手实践、写论文等,也可以采用单学期多次考核,如单元测试、期中模拟、分段考核等;
考核标准也要相应变化,以学生的文化知识、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等作为考核的总方针。

课程学习虽普遍推广,却不可小觑,它仍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渠道,因此课程革新也应得到重视。“金课”除了对课程严格把关,还担负着为国家之未来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任。从“水课”向“金课”进化,提高课程质量是要务,同时还需各方通力协作,实现从理论到落实的革新。“金课”建设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在各高校实现常态化落实,教师在课程实践中要强化教学作为高校主要工作的意识,促使“金课”成为我国高校固有的学校文化。

猜你喜欢金课课程建设《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1年1期)2021-07-22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内蒙古教育(2021年20期)2021-03-08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家庭影院技术(2019年11期)2019-12-09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9年3期)2019-04-13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推荐访问:视域 课程建设 探索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