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6:32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基于LID与景观地域性特色的城市绿道设计

发布时间:2023-07-07 18:05:03 浏览数:

刘星

(武昌工学院,湖北武汉 430065)

LID 低影响发展模式和绿道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从西方学术界引入我国的热点话题,在许多学科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绿道引入我国后,迅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设计和建设潮流。然而,由于国内绿道研究还处于萌芽起步阶段,设计经验不足且没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导致很多绿道景观性差、参与人群较少,最为严重的是绿道建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将现有的城市自然资源和道路规划融入到绿道建设中,扩展绿道的景观性、生态性,建设多样化的生物廊道空间,既可以改善城市的景观风貌凸显地域特色,又能够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达到城市建设与生态治理的双赢。

1.1 国内城市绿道设计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问题。恢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景观风貌、为城市居民创建宜居的生存空间迫在眉睫。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生态化建设”,不遗余力地研究和探索低影响开发策略,人们更加敬畏自然,同时也更重视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所以,绿道在国内的建设实践和科学探索越来越频繁,同时逐渐开始以低影响开发为背景进行城市生态系统重建。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我国在城市绿道的理论探索和建设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立足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城市的地域独特性,深入挖掘绿道景观特色,重视绿道景观生态性,做出了一些广受人民好评的设计案例。然而,由于绿道引入国内的时间相对较短,还没有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理论体系,还不能很好地指导设计实践。所以,我国绿道的建设方法仍然有待改进和深化。

1.2 LID 的典型措施

目前国内城市中典型LID 设计主要是通过沉降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和调蓄池等来实现。一是沉降式绿地:通常为下沉深度为100~200mm,下凹的深度是根据周围植被耐淹特性和土壤渗透特性决定,沉降式绿地内通常还需设有溢流口,以保障大雨后径流的溢流控制,而溢流口顶部高程通常要高出周围绿地50~100mm。沉降式绿地可广泛应用在城市住宅、街道、草坪与公园范围内,在对径流破坏较严重、建筑基底侵蚀面距季节性最大地下水位的岩石面不足1m 或距房屋基底不足3m 的地方,可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出现次生灾害。沉降式绿地应用广泛,其建造投资与维护费用都较小,但在使用中,易受地势等因素的影响,实际调蓄容量较小。二是植草沟,植草沟是种有植被的沟渠,可汇集、运输和排泄地面径流的雨水,并产生相应的雨水净化效果,可作为连接一些地区各单项设施、雨水系统等的严重超标降雨径流排泄系统。三是雨水花园,天然形成的或人工开凿的浅凹自然绿地,被用来汇聚和吸纳来源于房顶以及地面的雨水,并通过周围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净化雨水,使其慢慢渗透泥土中,涵养水源,用来补充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建设用水,是一种环保可连续的雨洪控制和雨水利用系统。四是调蓄池,调蓄池具备了降雨贮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同时也具备了降低峰值流速的调节功能。五是透水铺装,根据地面层材质不同可分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铺装,植草砖、鹅卵石、碎拼石等铺装。

2.1 对水岸线形态修复

恢复天然水域的连续性和连通度,清除废弃拦水坝,建立辅助水道,在落差较大的河段规划专用的通道;
维护自然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恢复自然水体形态,在河床上建立土壤与水体深浅序列,以重现水流形态多样性;
增加对土地和水体的泄洪和调蓄作用。采取降低滩地的高度、调整堤线、撤除岸边硬的路堤、给予土地和水体更大的空间。在绿道沿线应当保护动物栖息地、水域的弯道、绿道周边珍稀植物的保护迁移等;
同时尽量保持滨水绿道天然曲线的轮廓,避免盲目裁弯取直。

2.2 净化绿道水体

绿道周围存在一定的水污染现象,目前采取的水体净化方法有:人工增氧法、复合生态滤床法、光电反应法、海洋生物膜处理法、利用水生植物恢复法、底泥环境氧化法、生物多样性调控法等。

2.3 绿道生物群系修复和生境恢复

滨水绿道的水文环境和生态得到改善时,可以采取自然修复及合理的人工干预等措施,恢复绿道周围的生物栖息地。适当引进本土动植物,改善绿道生物群落布局,构建生态多样性,还原绿道周围水域的天然良性生态系统。

2.4 绿道人工水体景观建设

以“水”和“绿”为基底,将水体的中央景观主轴向两岸延伸,形成了水体景观、驳岸景观和岸域景观3 个景观层次。应充分考虑绿道人工水体的功能与景观多样性特点,对人工水体进行科学合理的景观布局规划,同时健全人工水体的运营与管护措施,以提高生态景观的持久性。

武汉市环东湖绿道是我国境内首个地区内5A 级观光景区绿道,地处武汉东湖景观内。绿道的首期项目总长28.7km,平均宽度为6m,主要由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 个部分构成,串起了东湖磨山、听涛、落雁等4 个景区。秉承“让都市安静下来”,以建成“世界级水平的环东湖路绿道”为总体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激发东湖生命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主线,立足东湖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结合东湖“城湖共存、水绿交织”的总体空间格局,采用高标准规划、高效联动,构成区域联动、系统完整、布置科学合理、特点多样化、服务设施齐备、环保智慧、连接便捷的绿道网络,达到“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进入山林、登上顶峰”的设计追求。

3.1 驳岸设计

3.1.1 保留自然驳岸。以还原自然堤岸为主要目的,将石子、细沙、草皮等材料铺设在表面土层。在自然驳岸的植物种植上,依据武汉天气特征可采用杉树、柳树、香蒲、芦苇等喜阴耐水植物。

3.1.2 添加人工驳岸。由于东湖绿道部分原生陆地与东湖水域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且水位变动幅度大,在人与水的互动功能上具有一定缺陷。采用人工梯级平台,缓坡逐级下降,既能够满足人与水的互动性,又能够尊重不同季节的水位变化。

3.1.3 改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驳岸。首先竭力复原东湖绿道自然驳岸形态;
再利用石材、混凝土等材料加固东湖绿道驳岸;
最后因地制宜结合驳岸和水位周期性的实际情况,创建更多的亲水性空间,把缓坡、阶梯和后退式驳岸结合。

3.2 亲水设计

3.2.1 设置亲水栈道。在绿道周边采用弧形、折形、方格网状等造型,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把游客引导到湖面上,拓展绿道视野及功能。东湖绿道亲水栈道地面铺装材料采用的是防腐耐候的自然材料:印尼菠萝格木,与绿道景观和谐统一。

3.2.2 创建亲水平台。从驳岸伸展到湖面的观景空间,拉近人与水的距离。外观造型以半圆、矩形、扇形等几何形为主。应特别注意亲水平台的护栏设施或安全提示应符合安全要求。

3.2.3 规划停泊区域。按照东湖绿道的规划,有些码头现已不再利用,将对其加以改造。建立游艇码头,给游人带来泛舟湿地丛林的景观体验感。为便于游人亲水,沿途还将设置趣味栈道,游客可以近距离与湖水互动。

打造汀步:汀步宽度一般0.3~1.2m,长度依据功能和水域大小而定,满足游客垂钓、观景的需求。

3.2.4 铺设亲水草坪。亲水草坪可延伸至岸边的缓坡式草皮或软质块面,岸线的护底采用碎石,既能够起到稳定岸线的作用,又能够给人提供散步、垂钓和嬉水的场地。

3.2.5 构建亲水驳岸。采用LID 模式,沿东湖绿道至听涛景区的5 条线性海绵带,通过采用透水人行道、下沉式景观绿地隔离带、两侧生态缓坡减缓雨水径流等措施,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后入湖,从而大大减少了污染入湖。采用卵石、整石进行不规则的排列,尽量恢复天然形态,从而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也增强了东湖的调蓄功能。

3.3 绿化设计

东湖绿道的绿化设计充分利用了东湖峰、林、泽、园、洲、堤、田、湾等八大天然景观资源,把东湖化为都市人亲近大自然的“生态绿”。东湖绿道在设计之初,就以绿色生态为设计要求: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建了“动物生态廊道”;
为了保护地块原有的27 棵乔木,绿道为其“让路”;
采取了多项措施,维护原始的水杉林环境;
重新种植了5 万余株树木造绿等,并全程运用了LID 的设计理念,采取了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来改善生态系统。听涛道听涛赏红梨,看梧桐秋色;
湖中道池杉林立,感受大湖气魄;
白马道十里桃花,寻白马踪迹;
郊野道枫林醉晚,看田园画境;
山林道登高观澜,享受山水之乐趣;
磨山道磨峰挹翠,品楚风汉韵;
湖山道荷红茶香,揽湖光山色。

以湖山道为例,其周围绿化根据现有山林环境进行林相更新,并局部新建栈道,造成了背依山峦、层林尽染的秋叶景观。在深秋季节穿行其中能够深切感受“半山半水伴红叶”的绝妙意境。将高大的树木作为背景,再以亚乔木、灌丛、草花和地被植物作为植物组团,而水生植物与湿地植被则进行景观色彩的搭配与补充,反映出绿道的整体美感。实现了绿道景观的多层次化和空间化,植物栽植面积疏密适当,树木种类繁多,在不同的道路上有不同的景色做到了“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

3.4 硬质景观设计

绿道硬质景观中作为面积最大的一部分,融游乐、休憩、锻炼和集会等功能于一体。广场上设有展望平台、运动区和庭院等功能区和公共设施。另外一部分硬质景观为景观建筑,以“东湖绿岛驿站”为例,按照与山水融为一体的“景点”打造,由破旧东湖老水厂改造而成,新建3 个建筑。建筑以“湿地鸿鹄,观四面风景,迎八方来客”为主题,通过抽象的方式将双曲面屋面演绎成一幅栖霞落雁、振翅流连的绝美景象,突出建筑生态保护、自然野趣的定位,体现城中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的理念。

3.5 景观小品设计

3.5.1 景观雕塑。雕塑能够表现人和周围环境之间产生情感互动,提升空间环境视觉效果和人的感受,让自然环境中更富有人文气氛。绿道中纪念性雕像如“九女墩”“鲁迅”“屈原”等雕塑都是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精神的体现。景观雕塑小品在绿道展示,更能够营造绿道的历史人文的气氛。主体雕刻形象生动,尺寸合理,重点是表现区域文化特征。除此之外,还有装饰性、功能性、展示性等的其他类型雕塑小品。

3.5.2 景观小品。东湖绿道景观小品根据景区特点进行相应的设置。例如二期绿道中湖泽道的“水云霓虹”,小朋友们能在炎炎夏日穿行在日光和水云之间,欣赏景色感受清凉;
湖林道上的夜光走道,能使人享受绿道暗夜霓虹的美丽与奇妙;
森林道的音乐秋千将声音和光电进行结合,让人们白天可以荡秋千听歌曲,夜幕降临秋千则转换为色彩艳丽的光环,装点夜色;
森林道中的“童趣巨人”则利用坡道让木制的巨人躺卧其上,内部设置迷宫,小朋友可以走进巨人攀爬玩耍。

3.6 环境设施设计

绿道的环境设施是人们实现娱乐休息的主要工具,可在绿道沿线和节点空间设计适当的休息座位,座椅位置尽量保证游人的视野开阔性,最好能够进行远眺活动。在座椅附近还可以设置一些亭台、花架或者树木,以作为遮阳临时避雨的场所。

在东湖绿道郊野道沿线设立了亲水区域、林间栈道等,让游客进入林间,在大自然中漫步的良好生态环境。此外,还有以“田园童梦”“塘野蛙鸣”等为特色的天然野趣景点;
开发农庄果园,还原儿时玩耍之乐趣。而绿道的滨水空间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空间场所,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面向儿童的环境设施设计不但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应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儿童的环境设施要具有趣味性、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同时要做好安全设置。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地遵循当地的地质特点和气象特性,同时要对绿道环境进行仔细地实地考察和调研。在确定城市绿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城市规划设计的总体目标和定位来进行绿道景观设计。深入发掘绿道所在地的区位特点,进行适宜的主题定位,尽量保留地形地貌的原始形态;
充分利用绿道周边的历史人文遗址,使人文教育理念和绿道自然景观相结合;
突出重点,在线性绿道上间隔建立不同的主题空间节点,形成亮点,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记忆。

猜你喜欢驳岸亲水东湖亲水作用色谱法测定食品中5种糖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20年12期)2021-01-26东湖一角少儿美术(2019年2期)2019-12-14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大众文艺(2019年16期)2019-08-24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游东湖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6年19期)2016-02-28东湖雪景学习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银川亲水体育中心场馆开发与利用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年3期)2015-07-01亲水改性高岭土/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表征应用化工(2014年11期)2014-08-16探究园林驳岸的构造设计四川水泥(2014年7期)2014-08-15泥水盾构施工对驳岸沉降的影响河南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推荐访问:地域性 景观 特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