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16:53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IPO融资有望创历史新高

发布时间:2023-07-07 20:00:07 浏览数:

张欣培 王颖 冯奕莹

截至10月27日,2022年A股共发行新股329只,融资总额5099.76亿元,接近2021年全年融资总额。图/人民视觉

2022年,疫情影响仍在继续,地缘政治冲突未消,各国股市震荡不断。全球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规模显著下滑,但中国IPO市场表现却异常亮眼。

根据安永今年10月上旬发布的报告,今年以来,亚太地区IPO总数和筹资额分别占全球的61%和69%,全球十大IPO半数来自亚太地区。中国A股市场是IPO活动的“火车头”。在全球前十大融资额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家,其中四家来自上交所,两家来自港交所。

安永全球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吴继龙表示:“IPO市场的最大挑战是充满不确定性。企业与投资者继续等待证券市场趋于稳定向好,只有这样IPO活动的长期需求才会重新出现。”

从中国市场来看,尽管2022年A股二级市场表现跌宕起伏,但是在新股募集资金方面,A股市场却创造出了IPO融资的历史最好成绩。

根据Wind(万得)数据,截至10月27日,今年以来,科创板IPO募集资金2242.88亿元,同比增长66.30%;
创业板IPO募集资金1503.98亿元,同比增长44.29%;
北交所募集资金78.24亿元,同比增长62.29%。科创板与创业板的融资金额已经创出历史新高。

投资机构对A股新股的渗透率也刷新历史新高。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报告显示,前三季度A股上市市场整体VC/PE渗透率为70.2%,达到历史峰值。其中,科创板VC/PE渗透率攀升至93.7%,创业板也从上半年的66.2%上升至73.3%。从IPO账面回报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VC/PE被投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平均账面回报倍数(按发行价)为5.04倍,高于2021年整体水平。

在今年IPO融资金额有望创新高之时,新股发行数量明显减少。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变化与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注册制改革密不可分。

“一方面,注册制实行以来,新股发行询价打破了23倍市盈率的限制,定价更加市场化,有些新股市盈率特别高。另一方面,境外上市的一些优质大盘股也回归A股。这些因素都推高了新股的融资总额。”南方一家券商投行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注册制之下,新股发行的变化已经非常明显。2022年,率先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融资金额已经居于所有板块之首,创业板紧随其后。两个板块IPO发行数量与融资金额均超过主板。

但是,与一级市场融资金额不断创新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级市场新股破发率不断上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A股共有324只新股上市,其中78只首日破发,占比24%,而在2021年,这一破发比例仅有4%。其中,科创板首日破发概率最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及尚未盈利的新股成为破发的“重灾区”。

“‘一中就是大肉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股破发其实是询价新规实施后,新股定价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注册制改革带来的市场变化已日益深入,全面注冊制时代即将来临。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未来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行,必将进一步激发A股活力,2023年A股IPO数量与融资额有望再创新高。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低迷的二级市场,中国的IPO市场却迎来了直接融资大爆发。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今年以来,A股共发行新股329只,融资总额5099.76亿元,接近2021年全年融资总额。业内人士预计,2022年IPO新股融资总额或将超过2021年,再度创下历史新高。IPO融资额占股权融资额比重已经达到了37%,2021年这一指标为30%。

不过,从新股发行数量上看,今年的IPO新股发行数量明显减少,只有329只,而2021年有524只新股发行,2020年新股发行数量为434只。

一边是新股发行数量的大幅减少,另一边却是融资总额的逆势增长。针对这种现象,一位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分析原因称,监管层在报价机制上进行了微调,使双方博弈更加充分,市盈率偏高,也就导致了部分项目融资金额较高。

实际上,2022年IPO直接融资规模的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注册制改革带来的市场影响。注册制的实施,简化了企业上市流程,加速了上市进程,提高了融资效率。

有投行人士表示,相较主板23倍的市盈率限制,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定价方式更加市场化、整体更加活跃,很多IPO项目出现超募,直接拉高了全年IPO融资规模。

从融资金额上看,相比审核制下的主板,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融资规模同比出现了大幅增长。科创板在融资金额与增长率方面,更是远远领先其他板块。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东区A股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赵海舟表示:“注册制改革于2019年6月推出以来,成为A股市场的强大后盾,助力许多需要融资的科创企业到股票市场发行股票。从2022年三季度末,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新股融资总额和新股数量将超过两个主板市场一事中,我们便可见一斑。”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主板共发行新股60只,融资金额1275.12亿元。发行新股数量较2021年全年减少了51%,融资金额减少0.9%。其中,上证主板融资总额同比减少33.13%,深证主板融资总额同比增长20.34%。两大主板市场融资金额的增长率已远低于其他板块。

创业板发行新股122只,融资金额为1503.98亿元,同比增长44.29%,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即使与2021年全年相比,新股发行数量减少39%,但是融资额则增长2%。

科创板表现更为优秀。Wind数据显示,科创板今年以来发行新股104只,融资总额2242.88亿元,居于所有板块之首,融资额同比增长率达到了66.30%。与2021年全年相比,融资额实现了18%的增长。

北交所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今年以来,北交所已经发行新股40只,募集资金78.24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融资额。

2022年至今,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无论是IPO发行数量抑或融资金额,均已超过了审核制下的主板。

从IPO过会率上看,科创板与创业板也超过主板。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证主板IPO通过率是80.39%,深证主板是91.56%,而科创板与创业板分别是97.28%与93.20%。

中国A股市场新股的行业分布也有所变化。根据德勤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A股市场新股按数量计,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比例上升明显,制造行业占比最高但比例下降。按融资额计,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的融资金额遥遥领先,制造行业位居第二。

截至2022年10月25日,根据Wind行业一级分类,今年融资额较高的行业有:信息技术行业上市115家,首发融资总额1831亿元;
工业行业上市74家,首发融资总额795.2亿元;
医疗保健行业上市43家,首发融资总额677亿元;
材料行业上市44家,首发融资总额580.7亿元;
电信服务行业上市1家,首发融资总额520亿元;
能源行业上市2家,首发融资总额329亿元。

其中,电信服务行业中唯一一家IPO企业为中国移动(600941.SH),能源行业则主要为中国海油(600938.SH),首发融资323亿元。

2022年融资最多的信息技术,其的三个子行业融资额均较2021年有大幅提升。其中,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融资771亿元,2021年同期为147亿元;
技术硬件与设备融资648亿元,2021年为441亿元;
软件与服务融资425亿元,2021年为104亿元。

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2022年融资十分活跃。虽然2020年半导体行业的上市融资数据同样不错,当年同期有21家企业上市,融资787亿元。但2020年,中芯国际(688981.SH)的532亿元超大规模融资大幅拉高了整体融资额。除此之外,当年仅有华润微(688396.SH)首发融资超过了30亿元,为43亿元。

相比之下,今年半导体行业上市的头部企业数量更多。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10月25日,“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全年首发融资超过30亿元的上市企业已有6家,其中,海光信息(688041.SH)融资108亿元、晶科能源(688223.SH)融资100亿元。2021年同期则有2家,大全能源(688303.SH)首发融资64亿元、格科微(688728.SH)首发融资36亿元。总体来看,2022年半导体企业上市市场头部企业更多,也更多元化。

半导体是典型的资金与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上市可以获得更多融资机会,用以提升技术与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近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支持数字化相关产业发展。

另外,一级市场的投资对半导体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此前,《财经》记者综合统计各方数据,约从 2018年开始,在一级市场中国半导体的投资额开始爆发。2020年、2021年數据均显示,半导体成为头部机构的前三重金赛道,行业人士称迎来 “历史性拐点”。2022年已上市29家半导体企业中,就有5家成立日期在2015年-2017年之间的企业,依托资金和政策支持很快上市。

单位:亿元。资料来源:Wind 募集资金 制表:于宗文

根据清科数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64家VC/PE支持的半导体及电子设备企业上市,行业VC/PE渗透率高达87.7%,发行时账面回报倍数为6.21倍,高于平均水平。

科创板的推出,大大提高了半导体企业的上市速度。科创板推出前, 2010年、2017年为半导体企业上市大年,每年也只有约10家半导体企业上市。截至10月25日,今年Wind行业分类下已经有29家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类企业登陆A股,除一家在主板上市外,其余均在科创板上市。

其他行业方面,医疗保健和材料行业的融资额同样涨幅较高。不过,也有首发融资额降低的行业,如可选消费和金融行业。截至10月25日, 可选消费行业融资额为186亿元,而2021年同期,该行业的融资额为352亿元;
金融行业融资额为22亿元,2021年同期,其融资额为179亿元。

虽然今年IPO融资总额将创历史新高,但新股破发比率同比亦大幅上升。注册制下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市场趋于理性,“闭眼打新”渐成往事。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A股共有324只新股上市,其中78只首日破发,占比24%,而在2021年,这一破发比例仅有4%。其中翱捷科技(688220.SH)、普源精电(688337.SH)、唯捷创芯(688153.SH)及哈铁科技(688459.SH)四只科创板新股,更是在上市首日创下超过30%的跌幅。

“‘一中就是大肉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股破发其实是询价新规实施后,新股定价市场化的必然结果。部分新股的发行价和市盈率过高,透支了公司未来业绩的成长性,再加上近期资本市场比较低迷,破发不可避免。”有投行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券商需提升对新股的估值水平和定价能力,投资者也需调整打新策略。

若将时间区间拉长到全年,破发比例则更高。截至10月25日,今年共有142只新股最新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占比超四成。跌幅最多的是三元生物(301206.SZ),下跌高达68%。翱捷科技(688220.SH)、软通动力(301236.SZ)以60%的跌幅紧随其后。此外,还有7家新股跌幅超50%,16家跌幅超40%,20家跌幅超30%。这些破发新股均以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主。

分板块来看,科创板首日破发概率最高。今年以来,共有103只科创板新股上市,其中47只首日出现破发,占比46%;
创业板123只新股上市,22只首日破发,占比18%;
而主板和北交所新股,由于普遍发行市盈率较低,估值不高,破发概率较小。

从上市首日平均回报率来看,科创板新股平均回报率为17%,回报率之间差异显著,最高和最低回报率分别为151%(中钢洛耐)和-36%(唯捷创芯);
创业板新股为49%,最高和最低回报率分别为267%(快可电子)和-25%(中一科技);
主板和北交所分别为41%、24%。

科创板新股表现不尽如人意,或与其较高的市盈率有关。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科创板74%的IPO项目市盈率超过30倍,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104倍,破发幅度较大的新股中,其首发市盈率往往大幅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另外,创业板、主板和北交所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为50倍、22倍、23倍。

从行业看,上市首日跌幅前20的个股中,有5家半导体公司、5家生物医药公司、3家锂电池相关企业,这三个行业最大特点就是估值相对较高;
上市首日涨幅前20的个股中,有3家汽车产业链企业,3家化工企业。

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及尚未盈利新股成为破发的“重灾区”。“高发行价的企业,市场对于其成长性和投资价值能否持续存疑。不过一旦破发多了之后,机构也将开始调低定价,最终市场逐步趋于合理。”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今年新股破发的规律演变也印证了这一点。3月和4月的破发数较多,尤其是4月,破发率接近50%,一时间中签如“踩雷”。紧接着5月以来,新股的发行价及发行市盈率明显回落。9月市场下行,A股又经历了一轮破发潮,上市的50只新股中40%首日破发,但10月以来,新股市场又有所回暖,赚钱效应提升了不少。

9月这轮破发潮中,锂电产业表现尤为明显。9月29日上市的万润新能(688275.SH),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厂商,产品供货给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等电池厂。它以299.88元/股的发行价,成为“年内最贵新股”。上市首日,万润新能股价开盘即破发,盘中跌幅一度近30%,最终收报217元,跌幅达27.6%。

万润新能中一签就需缴款近15万元,若以10月25日212.88/股的收盘价计算,投资者中一签500股,当前账户浮亏已达4.3万元。

另一家主营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的帕瓦股份(688184.SH),9月19日上市首日下跌22%,截至10月25日,已较发行价下跌31%。

对于2023年IPO市场的预期,多位受访人士都持乐观态度。

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中共二十大的召开和持续的经济复苏,一些有利资本市场的政策可能出台,我们审慎乐观地预期今年四季度或2023年上半年中国IPO市场将会更为活跃。”

有投行人士表示,“未来每年的IPO数量大约都会有400家-500家,根据市场情况会有所调整,融资规模上也会和今年相当,一年几千亿元的规模。这个数量和规模会常态化。”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告诉《财经》记者,“随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理念不断深入,A股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高科技企业上市通道越来越便捷,预计A股融资额仍将继续上升,同时上市企业更侧重于高科技企业、实体企业。”

德勤亦看好2023年的A股新股发行。其信心来源于对全面注册制改革和IPO排队企业名单的认知,“国内将会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更多刺激经济的措施将会落实。由于许多科技和创新企业继续蜂拥至上海科创板和深圳创业板上市,等候上市和等候获准上市的公司名单很长”。

多位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未来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行,必将进一步激发A股活力。

“全面注册制2023年应该会推行,A股IPO数量与融资额有望再创新高,主板IPO有望在全面注册制下有所复苏。”有市场人士直言。

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关键举措,也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

2022年8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求是》上发文称,经过近三年的试点探索,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配套制度和法治供给不断完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下一步,证监会将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科学把握审核注册机制、各板块定位、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等问题,以“绣花”功夫做好规则、业务和技术等各项准备,确保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

邓海清认为,全面推行注册制是A股改革的大势所趋,同时注册制的推行必须与退市制度、信披和投资者保护制度等制度的完善同步进行。

“注册制下新股发行流程更加简化、定价更加市场化,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会带來更多的新股发行和融资。但推行注册制要和退市新规相匹配,从而实现优胜劣汰。在美股市场,每年退市公司的数量和上市数量是差不多的。只有这样,A股市场才能变成源头活水。”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财经》记者说。

编辑:杨秀红、陆玲

猜你喜欢融资额新股创板4月份全球初级和中级矿业公司融资额环比下降57%矿山安全信息(2022年14期)2022-11-24不妨以平常心来看待新股破发现象金融经济(2019年12期)2019-12-24科创板的山东机会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科创板的圈外人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抢抓科创板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股神榜股市动态分析(2018年45期)2018-11-30上半年中国金融科技融资额达2300亿元中国计算机报(2018年29期)2018-11-01投资市场起泡,AB轮虚高商界评论(2015年11期)2015-09-10参赛企业平均融资额2300万元创业家(2015年1期)2015-02-27新股破发是价值回归第一步市场瞭望·投资者(2010年5期)2010-03-22

推荐访问:新高 融资 有望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