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1:49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新发展阶段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3-07-09 17:10:03 浏览数:

摘 要:生态文化是以自然价值论为指导的人类新的生存方式,是在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总结、凝聚和传承,是人类为了缓解生态危机,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而做出的新的文化选择。立足新发展阶段,持续推进我国生态文化建设仍面临着公众生态文化素养较低、生态文化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的困境。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核心的观念文化、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制度文化、以生态生产活动为核心的物质文化。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
生态文化建设;
现状;
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6-0147-03

收稿日期:2022-01-16

作者简介:陈辰(2000-),女,江苏昆山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自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多次强调生态文化的重要作用。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并把“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放在五大组成要素之首。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如今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发展基础新、发展任务新、发展主题新、发展环境新的阶段。在这一历史新起点下,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加强对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党中央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等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工作,大力提速了我国绿色发展的进程。其中,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的根基和灵魂,作用不容小觑。生态文化是以自然价值论为指导的人类新的生存方式,是在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总结、凝聚和传承,是人类为了缓解生态危机,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而做出的新的文化选择。

人类社会300多万年的发展史归根结底是一部人和自然的交往史,自18世纪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发展在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对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和弘扬生态文化,让全社会广泛接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理念。

二、新发展階段我国生态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十三五”期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党章,“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宪法,生态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持续推进我国生态文化建设仍面临着困境。

(一)公众生态文化素养较低

我国公众的生态文化素养较低主要表现在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公众生态文化知识匮乏、公众生态能力欠缺三个方面。

1.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够。目前公众关注的焦点还是经济、就业和教育这些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事情,只有在生态环境对他们生产生活造成实质性威胁的时候,才会开始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公众在生活中还存在一种“折扣理论”,即他们具有强烈的现实偏好,不会为了未来的收益而损失当前的成本。反映到低碳生活上,由于节能减排等举措带来的成本是当下承担的,而收益却产生在将来,所以在权衡成本和收益之后,公众普遍不愿做出相应的行为,这也折射出公众生态价值观念的偏颇。

2.公众生态文化知识匮乏。一方面,基于我国刚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以及我国民众的生态知识基础薄弱,所以大家在学习生态知识时,仍以自身经济需要为中心。例如在很多刚脱贫地区,目前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我国民众对生态保护知识和文化知识均有所了解,但对生态文化建设相关内容的了解还不够。例如,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保法律法规,而绝大多数人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知之甚少。

3.公众的生态能力欠缺。以垃圾分类为例,自2017年,住建部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至今,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公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公众垃圾分类能力仍存在不足,有些地区仍然配备专业的垃圾分拣人员。这是由于垃圾分类制度在我国出台和实施起步较晚,公众特别是老年人对垃圾分类概念了解不够深入,实践程度很低,这就反映出公众生态能力较弱,良好生态行为习惯急需培养。

(二)生态文化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生态文化制度建设对我国生态文化发展意义重大。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新发展目标,我国的生态法治文化和体现生态文化理念的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1.生态法治文化建设不完善。我国现有环境保护法律30多部、行政法规50余项以及大量有关规章、规范性文件,并批准、签订了40余项国际环境条约,环境保护法律体系逐步健全。但在生态法治文化建设方面仍有部分法规内容存在矛盾、可操作性不强、法与法的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导致环境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并且在现行的部分法律规定中,更为注重原则性层面的规范,具体的行为规范较少。对于一些违法行为,没有具体地规定其应承担的责任,这样不利于实现惩治环境犯罪和保护环境的立法意图。其次,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仍存在空白。在某些方面的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尤其是与水、土壤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直至2021年3月第一部流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才开始施行。而在生态文化服务、生态文化产业方面的立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2.体现生态文化理念的制度不健全。目前,仍有部分地区没有彻底消除危险度大,污染性强的产业,也没有彻底消除与环保要求不符的建设开发项目,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生态文化制度。以我国实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为例,生态补偿补助试点和实践已在许多城市开展,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现有的生态补偿基本上都是政府财政专项补偿,经费来源单一且有限,很难持续地对生态补偿做出长期而巨额的投入,生态补偿机制也很难真正实施。补偿范围又极其局限,未能使广大农民受益,导致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也不健全,缺乏严格的法律依据,这些都暴露出我国生态文化制度建设内容需进一步完善的现实。

(三)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生态文化产业的高水平发展是生态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生态文化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高质量生态文化产品稀缺。高质量的生态产品在今日中国甚至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过程中都是最为匮乏的公共产品之一,生态产品的匮乏不仅关系到当代人们的福祉与健康,也持续影响子孙后代的幸福。当前,生态文化公园已在国内许多城市建立,但很多地方没有真正将本地特色文化和公园建设结合起来,仅仅是挂名生态文化公园,对区域内生态文化资源缺少挖掘和创新。

2.高质量生态服务业发展不足。生态服务业是生态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为前提,由绿色商业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绿色公共管理服务等构成。以生态旅游业为例,当前我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着形式单一,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者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其次,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旅游之间的协调程度也较低,为发展旅游产业而损害文化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

3.生态文化产业体量整体低下。生态文化产业体量整体低下主要表现在竞争力强的生态产业数量少,且发展不平衡。由于当前生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产业偏小,所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文化内涵不够等问题,导致产品无法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部分生态文化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很难实现转型,优质生态文化产业也很难形成,因此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态产业比较罕见。其次,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生态文化产业体量整体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我国文化产业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国家统计局2020年相关数据显示,东中西部地区文化相关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3 943亿元、14 656亿元、9 044亿元,东部地区的营业收入明显高于中部与西部地区。另一方面,我国生态文化产业在不同城市间发展不平衡。在一、二线城市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完备,但中小城市及县域的生态文化产业由于资金匮乏、产业创新能力差、人才队伍质量低等原因,致使生态文化融入中小型产业的效果甚微。

三、新发展阶段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

鉴于新发展阶段我国生态文化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对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构建力度。

(一)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核心的观念文化

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种极端的价值观念。经过审视、总结、反思,生态价值观念应运而生,这一思想意识形态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层面,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步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期。为此,要着力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核心的观念文化。

1.大力宣传生态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新兴媒介及网络工具,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官方微博等,强化对生态文化深刻内涵的传播,内容要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另一方面,提高对各类环境保护纪念日的关注度,如“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4·22世界地球日”等,在节日当天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活动,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其中,让生态文化理念在人们心中形成广泛共识。

2.强化生态文化教育,培育全民生态精神文化观念。政府部门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代表者,是生态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为了进一步促进生态精神文化的发展,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生态文化教育扶持力度,为生态文化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此外,教育部门在生态文化教育中所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要注重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加强生态文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结合各地实际,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建设相应的生态教学课程。教学场所不局限于教室,更应该带着学生走进生活,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

(二)构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制度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这就表明在生态价值观念的指导下,还需构建强而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法律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管理体制。

1.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在立法层面上,确立生态补偿责任及生态主体义务,拒不履行责任和义务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此外,生态补偿方式也应多样化。通过综合考虑各城市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政策、制度、人才、技术等多种补偿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资金补偿单一化的问题,促进生态补偿制度的有效落实,切实激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2.制定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为了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就需要有良好的法律保障作为支撑,应制定与公众参与环保制度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实现对公众参与行为的有效规范。此外,应建立环保社会组织以畅通与公众及时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渠道,加强对公众意见、建议的重视程度,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提高公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三)构建以生态生产活动为核心的物质文化

生态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生态文化生成与发展之本,是生态文明建设之基。过去,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企业”众多,这对于生态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生态文化的物质层面就是要求我们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向以低碳、循环、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转变。

1.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一方面,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生态工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人、财、物的投入力度,以此推进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向创新型生产方式发展。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推进对重点领域及行业的节能改造,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转变公众的生活消费方式。许多消费者对生态產品的认同度还不高,认为其并不等于高质量产品。因此,需引导大众转变观念,树立环保理念,坚持绿色消费。在此基础上,也能倒逼企业生产出更优更好的生态产品。

2.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一方面,提升景区经营服务水平。旅游业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打造优质旅游景区景点可以盘活生态文化资源,打造旅游知名品牌,涌现旅游引领脱贫发展经验典型。必须高品质地推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形象,从而巩固生态文化旅游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地位。另一方面,加强生态服务业人才培养。当前一些地区生态服务业落后,这与专业人才匮乏是分不开的。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强教育建设,提高生态服务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为生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有关企业也应促进管理创新助力生态服务业发展。

总之,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根基和灵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新发展阶段,力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化。为此,要直面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迎难而上,为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董德福,桑延海.新时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建设路径及意义探析——兼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77-84+143.

[2]  邓霞.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4-56.

[3]  李晶晶,李新慧.国内关于生态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4):446-447.

[4]  常师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普及生态文化[J].理论导报,2021,(11):56-57.

[5]  贾广惠.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中的责任主体[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7-25.

猜你喜欢新发展阶段现状关于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领域使命的思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24期)2021-03-15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宁夏党校学报(2020年6期)2020-12-07把握好阐释好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大逻辑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22期)2020-01-1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意蕴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22期)2020-01-19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22期)2020-01-19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人民论坛(2020年35期)2020-01-18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路径 新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