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5日 04:58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民主生活会 >

2021全国两会精神心得5篇

发布时间:2021-03-06 10:01:53 浏览数:

【编辑按】感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命力(和音)媒体言论 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选举民主,还是人民政协制度的协商民主,中国政治制度都是为了最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一年一度的中国…小编为您整理了《2021全国两会精神心得5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感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命力(和音)媒体言论

 

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选举民主,还是人民政协制度的协商民主,中国政治制度都是为了最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一年一度的中国全国两会,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窗口。无论是民意、民智、民力的汇聚,还是党的主张、人民意愿、国家意志的交融,都展现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蓬勃生机。
    “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穿越时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民主是崇高的人类理想,也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之一。确保其具备真正意义,是各国面对的重要课题。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将人民民主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选举民主,还是人民政协制度的协商民主,中国政治制度都是为了最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从扫描二维码参与各地政协“互联网+”参政议政平台的热烈讨论,到“村民说事”“院坝问事”等基层民主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中国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发展,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事实表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充满活力,充满效率,充满生命力,国际有识之士也普遍得出这个结论。阿联酋《观点报》网站近日的报道聚焦中国全国两会,积极评价来自不同领域和专业背景的代表、委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良好的制度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成就了中国的繁荣。”南部非洲中国与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克莱顿·哈兹韦对中国式民主的观察颇具代表性。
    中国式民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中国式民主,将党的领导的保障性、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性和依法治国的程序性充分结合起来,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全面胜利,无不说明了这一点。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中国各种形式的民主渠道把“百姓盼的”和“政府干的”紧紧地连在一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曾获邀赴现场观察中国全国两会的美国学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深有感触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切实回应民众需求,让民众享受到这种努力带来的成果。”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大西广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克服了西方民主的缺陷,为全世界提供了解决类似问题的范本。
    中国为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进行的不懈探索,被国际社会誉为对“实质民主”的宝贵追求,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国际有识之士普遍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转化为更多治理效能,中国能够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不断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与大陆相向而行才是台湾真正的未来

 

王鑫 中国网评论员
    据台媒援引路透社报道,美国白宫正在推动出售台湾先进武器的议案。近日美国务院已批准对台出售三套武器装备,提出租售F-35等先进武器给台湾。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10月13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充分认清美国售台武器问题的严重危害性,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立即取消任何对台军售计划,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军事联系。中方将根据形势发展做出正当必要回应。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加上这一次,共有八次对台军售,仅今年一年,就目前就已三次。常态化的对台军售会给台湾带来什么?蔡英文当局真的不知道“倚美抗陆”的下场吗?
    对于此次军购,台湾军方退役中将刘湘滨13日就曾在政论节目中批评称,台湾基本上就是在缴“保护费”,美国只要发现台湾研发出什么,他们就会军售台湾同级武器,妨碍台湾“雄风”导弹的建置与研发,而且“美国要卖你,你要不买的机率是很少的。”此外但是,当台湾试图发展电战能力时,美方就不愿售台相关零件,像是信号放大器就限制在10倍以下,“倍率再大的就不卖”。可以看出,美国并不是真正希望台湾强大,不过是操弄棋子的伎俩而已。
    当“冤大头”买武器还不够,美国“毒猪”也得照单全收“伺候”。民进党当局此前就已“力排众议”,宣布,自元旦起开放含瘦肉精的美国猪肉进口,虽说承诺民众会做好源头管理,但是至今仍未针对美猪单列税号,民进党当局对美的无能与谄媚如何暴露无遗。
    近日,台湾地区可谓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蔡英文当局倚仗外部势力干涉,频繁拉高两岸军事紧张形势,让台海区域火药味越来越浓。为了解决台军缺编严重的问题,蔡英文当局在不恢复征兵制的前提下,又动了征召大龄退伍兵的念头。正如14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所言,民进党当局勾结外部势力,“以武谋独”,不过是螳臂当车,只会给台湾民众带来深重灾难。
    种种迹象表明,台湾正在被蔡英文当局推向一个深渊。反观大陆,则是在不断为台湾同胞创造这实实在在的未来。今年以来,大陆多次为台企举办线上推介对接会。相关数据表明,仅山东省,2020年1月-6月,就新批台资项目63个,合同台资3.02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1.94亿美元,同比增长289%;
鲁台贸易额185.9亿元,增长14.8%,山东对台出口65.9亿元,增长7.2%,从台湾进口120亿元,增长19.3%。大陆帮助台资企业借助大陆的帮扶力量,进一步拓展内地大陆市场,为台资企业度过渡过疫情困难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IMF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萎缩4.4%,而中国大陆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正增长国家,。这不仅证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也证明了中国实力。奉劝台湾当局悬崖勒马,及时调整两岸政策,将注意力转移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上来,挑起对立与“倚美抗陆”只会拖垮台湾,与大陆相向而行才是台湾真正的未来。


2021年全国两会四川团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一致表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显现。“‘十四五’期间和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刘伟委员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以扩大内需的新发展格局,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同时,积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促进国际贸易活力。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9%,全年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人民币、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对中国投资前15位国家和地区,投资增长6.4%,占比98%,做到了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真正实现了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进而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国际循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委员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改善科研环境、增加经费投入,加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这些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人才优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之间的融合。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比上年上升3位,是唯一进入前20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如今,嫦娥五号九天揽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创新为高质量发展积聚澎湃动能。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就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不好,最终将影响可持续发展前景。”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委员认为。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当前,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回眸十八大以来的生态保护之路,党中央可谓高瞻远瞩,科学决策,提出了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彰显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确立了环境在生产力构成中的基础地位。可以说,“十三五”时期,成为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5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需要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坚持走高质量、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真正地释放出制度优势、创新动力、市场活力,就一定能够写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更大力度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长

 

    韩文龙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
    9月21日至22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创新发展,进一步稳就业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李克强总理在上海的考察,进一步突显了中国政府对稳就业和促增长的高度重视。
    当前,经历了中美经贸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后,中国通过“六稳政策”基本巩固了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基础。近几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指标正在恢复性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大国。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挑战。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实施全面的遏制和打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外部需求和产业供应链的负向冲击效应,使得中国必须立足扩大内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长期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从短期看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要重点解决好稳就业和促增长两大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关系到社会的大局稳定,必须抓紧抓好。今年,八百多万的大中专毕业生、几千万的返乡农民工、以及大批的退伍军人和受到疫情影响的再就业者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这使得我国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所以,稳就业是“六稳政策”的重中之重。要实现稳就业,需要通过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来创造新就业岗位,通过劳动力市场化改革来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政府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扩大人才招聘和储备规模,通过社保减免、延迟缴纳等方式鼓励中小微企业留住人才,通过财政和信贷政策鼓励各类人才进行创新创业,借助“互联网+”实现灵活就业和弹性就业。
    经济增长是突破发展困境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既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又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必然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高质量治理的有机统一。随着发展由经济一元目标转向经济、社会和治理多元目标,经济增长的关注度可能会逐步下降。但是,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经济增长始终是实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没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作铺垫,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和治理的高质量都是无法实现的。
    当前,要实现稳增长和促增长的政策目标,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重点是建好自贸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引进高质量的外资、技术和服务等。二是强化制造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转变,在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工程和先进制造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三是落实金融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助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四是多措并举积极扩大消费,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扩大消费关键是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充实老百姓的钱袋子;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品牌、安全和售后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使得老百姓敢于消费、乐于消费。五是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和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加快实现中国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附加值,重点是要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影: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文|张影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进行持续的科技创新,并将其积极地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是我国宏观经济能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必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对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出了更高要求。放眼未来,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对于经济增长来说,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供给能力和潜在增长率。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技术革新,带来了资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的可能性,并催生了新的经济形态。进行持续的科技创新,并将其积极地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是我国宏观经济能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必要条件。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如何提升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够催生更多的产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与劳动边际效率的下降,是初始生产要素红利逐渐见顶的显现,而科技创新是阻止这一下降最有效的手段。与历次工业革命的关键要素一样,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技术具有极强的通用性特征。因其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协同性,数字技术能深刻地影响参与生产的各种要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方式提高经济总产出。
    

    技术是基础科学规律发现的应用,科技创新高度依赖于深厚的基础科学积累。只有在基础科学上产生的核心技术发明、新产业和新理念,才能保证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边际产出保持在高位水平。将经济发展模式转向科技创新驱动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持之以恒的投入。现在,我国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尤其需要重视和培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
    

    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一大批既具有科研和原创能力,也能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科研实践是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根本途径,而管理实践是将科技创新实践与中国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抓手,复合型人才的孕育需要复合培养体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既要对科学葆有好奇心,也要有“把需求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的敏感性,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才能有更高水平的原创成果,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要持续为经济注入动力,需要科技人才保持知识的更新频率,从而延长人才的创新生命周期。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应积极提供人才持续学习的机会,将基础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学习体系相结合,利用一流学术研究帮助创新人才维持理论前沿高度,并助力其将基础理论研究更好地应用到经济发展中。把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才能更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推荐访问:心得 精神 全国两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