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6日 23:35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心得体会 >

(人教版)2020-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考点剖析(解析版)

发布时间:2020-06-07 17:44:17 浏览数:

高考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点剖析

 【考点深度剖析】

 一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氮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3Mg+N 2 =====△ Mg 3 N 2 ; ②N 2 +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 ③N 2 +O 2 =====放电 2NO。

 2.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 氧化物的化学式 N 2 O NO N 2 O 3

 NO 2 、N 2 O 4

 N 2 O 5

 氮元素的价态 +1 +2 +3 +4 +5 N 2 O 俗称笑气,有麻醉作用;N 2 O 3 是亚硝酸的酸酐;N 2 O 5 为硝酸的酸酐。

 (2)NO 和 NO 2 的性质比较

 NO NO 2

 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 有毒 溶解性 不溶于水 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与 O 2 反应 2NO+O 2 ===2NO 2

  与 H 2 O 反应

 3NO 2 +H 2 O===2HNO 3 +NO 制法 试剂 Cu 和稀 HNO 3

 Cu 和浓 HNO 3

 收集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注意] ①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 NO 2 与 N 2 O 4 存在下列平衡:2NO 2 ⇌N 2 O 4 ,因此实验测得 NO 2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 46。

 ②验证某无色气体为 NO 的方法是向无色气体中通入 O 2 (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3)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①光化学烟雾:NO x 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 x 排入大气中,与水反应生成 HNO 3 和 HNO 2 ,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 2 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NO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3.NO x 尾气的处理 (1)碱液吸收法 2NO 2 +2NaOH===NaNO 3 +NaNO 2 +H 2 O NO 2 +NO+2NaOH===2NaNO 2 +H 2 O NO 2 、NO 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

 n (NO 2 )≥ n (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 NO x 的处理。

 (2)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 )或 NO x 与 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 和 CO 2 )。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反应方程式为 ①4NH 3 +6NO =====催化剂△5N 2 +6H 2 O ②8NH 3 +6NO 2 =====催化剂△7N 2 +12H 2 O ③2NO+2CO======催化剂 N2 +2CO 2

 ④2NO 2 +4CO======催化剂 N2 +4CO 2

 4.氮的氧化物与 O 2 、H 2 O 反应的计算 (1)利用关系式求解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有:

 3NO 2 +H 2 O===2HNO 3 +NO,2NO+O 2 ===2NO 2 。

 叠加后得①4NO 2 +O 2 +2H 2 O===4HNO 3 ; ②4NO+3O 2 +2H 2 O===4HNO 3 ; ③NO 2 +NO+O 2 +H 2 O===2HNO 3 。

 若 NO 2 、O 2 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由①式可知其体积比有:

 V (NO 2 )∶ V (O 2 ) =4∶1,恰好反应,无剩余气体<4∶1,O 2 过量,剩余气体为O 2>4∶1,NO 2 过量,剩余气体为NO因过量的NO 2 和水反应 若 NO、O 2 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由②式可知其体积比有:

 V (NO)∶ V (O 2 ) =4∶3,恰好反应,无剩余气体<4∶3,O 2 过量,剩余气体为O 2>4∶3,NO过量,剩余气体为NO 若 NO、NO 2 、O 2 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当 V (NO)∶ V (NO 2 )∶ V (O 2 )=1∶1∶1 时,恰好转化为HNO 3 ,即按③式反应。当 V (NO)∶ V (NO 2 )∶ V (O 2 )≠1∶1∶1 时,可先将 NO 2 转化为 NO,这样问题就转化为 NO、O 2 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

 (2)依据氮氧原子个数比求解 通过上述方程式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哪种情况,生成 HNO 3 的 NO、NO 2 、O 2 中氮氧原子个数比都为 2∶5。上述反应都等效于硝酸的酸酐 N 2 O 5 与 H 2 O 的反应。在解题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进行分析判断,并最终得出结论。

 氮氧原子个数比 =2∶5,无剩余气体<2∶5,剩余气体为O 2>2∶5,氧气不足,剩余气体为NO (3)利用电子守恒关系求解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得失角度分析上述反应,都是氮的氧化物被氧气氧化生成硝酸。

 NO――→失3e- HNO 3

 NO 2 ――→失1e- HNO 3

 O 2 ――→得4e- HNO 3

 解题时,可以根据氮的氧化物失电子总数=氧气得电子总数的关系来求解。

 5.重要的氮族元素——磷 (1)磷的同素异形体 白磷(黄磷,P 4 )为正四面体结构( ),与红磷(赤磷)是同素异形体。

 (2)单质磷的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反应:P 4 +5O 2 =====点燃 2P 2 O 5 (五氧化二磷)。

 ②与卤素单质反应:

 P 4 +6Cl 2 =====点燃 4PCl 3 (白雾),P 4 +10Cl 2 =====点燃 4PCl 5 (白烟)。

 ③与稀硝酸反应:

 3P+5HNO 3 +2H 2 O=====△ 3H 3 PO 4 +5NO↑。

 (3)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磷酸的酸酐,有很强的吸水性,是一种干燥剂。

 (4)磷酸 磷酸易溶于水、难挥发,属于三元非氧化性中强酸(可当作弱酸对待),具有酸的通性。

 ①电离方程式 H 3 PO 4 ⇌H+ +H2 PO-4

 H 2 PO-4 ⇌H+ +HPO 2-4

 HPO2-4 ⇌H+ +PO 3-4

 ②与碱反应 NaOH+H 3 PO 4 ===NaH 2 PO 4 +H 2 O(生成磷酸二氢盐) 2NaOH+H 3 PO 4 ===Na 2 HPO 4 +2H 2 O(生成磷酸氢盐) 3NaOH+H 3 PO 4 ===Na 3 PO 4 +3H 2 O(生成正盐) 1、NO、NO 2 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例 1.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 NO 为氧化剂,N 2 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 CO、NO 和 N 2

 C.NO 和 O 2 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 2NO+O 2 +4CO======催化剂 4CO2 +N 2

 【答案】D 【解析】反应过程中 NO、O 2 为氧化剂,N 2 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中的 N 2 不是污染物;NO 和 O 2 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2NO+O 2 ===2NO 2, 2NO 2 +4CO===N 2 +4CO 2 ,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化学方程式为 2NO+O 2 +4CO 催化剂,4CO 2 +N 2 。

 例 2.氮氧化合物(用 NO x 表示)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根据 NO x 的性质特点,开发出多种化学治理氮氧化合物污染的方法。

 (1)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已知:4NH 3 +6NO =====催化剂△5N 2 +6H 2 O,8NH 3 +6NO 2 =====催化剂△7N 2 +12H 2 O。同温同压下,3.5 L NH 3 恰好将 3.0 L NO 和 NO 2 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 N 2 ,则原混合气体中 NO 和 NO 2 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

 (2)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

 ①NO 2 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O 与 NO 2 按物质的量之比 1∶1 被足量 NaOH 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3 (2)①2NO 2 +2NaOH===NaNO 3 +NaNO 2 +H 2 O ②NaNO 2

 【解析】(1)设 NO 的体积为 V (NO),NO 2 的体积为 V (NO 2 ),依据方程式知,处理 NO 需 NH 3 :23 V (NO),处理 NO2 需 NH 3 :

 43 V (NO2 ),则  V + V 2 =3.0 L23 V+ 43 V2 =3.5 L 解得 V (NO)=0.75 L V (NO 2 )=2.25 L V (NO)∶ V (NO 2 )=1∶3。

 (2)①生成两种钠盐,必然是 NO 2 的歧化反应,依据量的关系可知两种盐分别为 NaNO 3和 NaNO 2 。

 ②NO 中氮的化合价为+2 价,NO 2 中氮的化合价为+4 价,二者 1∶1 混合时与 NaOH 反应生成一种钠盐,依据电子守恒可知,钠盐中氮的化合价为+3,即为 NaNO 2 。

 2、氮氧化物溶于水的定量计算 例 3.在一定条件下,将 NO 2 和 O 2 的混合气体 12 mL 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 2 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

 ) ①1.2 mL ②2.4 mL ③3 mL ④4 mL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 D 4NO 2 +O 2 +2H 2 O===4HNO 3

 若剩余的气体是 O 2 ,则 V (NO 2 )= 45 ×(12-2)=8 mL, V (O 2 )=12 mL-8 mL=4 mL。

 若剩余的气体是 NO(2 mL)⇒6 mL NO 2 。

 则 V (O 2 )= 15 ×(12-6)=1.2 mL。

 例 4.如图所示,将相同条件下的 m 体积 NO 和 n 体积 O 2 同时通入倒立于水槽中且盛满水的试管内,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残留 m2 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为红棕色。则 m 与 n 的比值为(

 ) A.3∶2

  B.2∶3 C.8∶3

  D.3∶8 【答案】C 【解析】该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 2NO+O 2 ===2NO 2 、3NO 2 +H 2 O===2HNO 3 +NO,可将两个方程式“合并”为 4NO+3O 2 +2H 2 O===4HNO 3 。剩余气体与空气接触立即变为红棕色,说明剩余气体为 NO。则可知 m2 体积的 NO 气体与n 体积的 O 2 恰好完全反应。

 4NO+3O 2 +2H 2 O===4HNO 3

 4

 3 m2

 n

 4∶ m2 =3∶ n ,解得m ∶ n =8∶3。

 例 5.将充有 m

 mol NO 和 n

 mol NO 2 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 m

 mol O 2 ,若已知 n > m ,则充分反应后,试管中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为(

 ) A.(4 n -1)/2

  B.( n - m )/3 C.(3 m + n )/3

  D.3( n - m ) 【答案】B 【解析】根据 3NO 2 +H 2 O===2HNO 3 +NO 知, n

 mol NO 2 气体反应后生成 n /3 mol NO 气体,再根据 4NO+3O 2 +2H 2 O===4HNO 3 得( m + n /3)∶ m >4∶3,则知 NO 过量,故剩余的体积为( m +n /3)-4 m /3=( n - m )/3。

 二 、氨和铵盐

 1.氨的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 电子式 密度 气味 水溶性

 比空气小 强烈刺激性气味 极易溶于水 (1∶700)

 2.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NH 3 +H 2 O⇌NH 3 ·H 2 O⇌NH+4 +OH-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 ·H 2 O、H 2 O、NH 3 、NH+4 、OH- 、H + 。NH3 ·H 2 O 为可溶性一元弱碱,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NH 3 ·H 2 O=====△NH 3 ↑+H 2 O。

 (2)与酸的反应 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Cl+NH 3 ===NH 4 Cl、HNO 3 +NH 3 ===NH 4 NO 3 。

 (3)与盐溶液的反应 如过量氨水与 AlCl 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3+ +3NH3 ·H 2 O===Al(OH) 3 ↓+3NH+4 。

 (4)氨气的还原性 性质 方程式 催化氧化 4NH 3 +5O 2催化剂△4NO+6H 2 O 被 CuO氧化 2NH 3 +3CuO=====△3Cu+N 2 +3H 2 O 被氯气氧化 2NH 3 +3Cl 2 ===N 2 +6HCl 或 8NH 3 +3Cl 2 ===N 2 +6NH 4 Cl 被氮氧化物氧化 6NO+4NH 3 ===5N 2 +6H 2 O 6NO 2 +8NH 3 ===7N 2 +12H 2 O

 [注意] ①NH 3 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

 ②氨水呈碱性,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 NH 3 进行计算。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经典实验图解] [高考创新考查] 4.工业合成氨 合成氨工业的简要流程可用方框图表示为:

 (1)原料气的制取 N 2 :将空气液化、蒸发分离出 N 2 或者将空气中的 O 2 与碳作用生成 CO 2 ,除去 CO 2 后得 N 2 。

 H 2 :用水和燃料(煤、焦炭、石油、天然气等)在高温下制取。用煤和水制 H 2 的主要反应为:

 C+H 2 O(g)=====高温 CO+H 2 , CO+H 2 O(g) =====催化剂 CO 2 +H 2 。

 (2)制得的 N 2 、H 2 需净化、除杂质,再用压缩机压缩至高压。

 (3)氨的合成:在适宜的条件下,在合成塔中进行。

 (4)氨的分离:经冷凝使氨液化,将氨分离出来,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将没有完全反应的 N 2 和 H 2 循环送入合成塔,使其被充分利用。

 5.铵盐及 NH+4 的检验 (1)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3)NH+4 的检验 未知液――→OH-呈碱性――→△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 NH+4 。

 6.共性归纳——喷泉实验 (1)喷泉实验的原理 由于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

 (2)形成喷泉的常见组合 气体 HCl NH 3

 CO 2 、Cl 2 、SO 2 、H 2 S NO 2

 NO、 O 2 (4∶3) 吸收剂 水、NaOH 溶液 水 NaOH 溶液 水 水 (3)常见的喷泉实验装置

 装置Ⅰ: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导致大量的 NH 3 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装置Ⅱ:挤压气球,即可使少量的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导致大量的 NH 3 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装置Ⅲ:去掉了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气溶于水) 1、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及应用 例 6.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 3 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 NH 4 Cl 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 3 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 AlCl 3 溶液 D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 3 是一种可溶性碱 【答案】A 【解析】B 项,NH 3 与浓硫酸反应;C 项,AlCl 3 、MgCl 2 等氯化物溶液均可与 NH 3 反应使溶液变浑浊;D 项,NH 3 +H 2 O NH 3 ·H 2 O NH+4 +OH- ,氨水呈碱性,NH3 ·H 2 O 是碱, NH 3不属于碱。

 例 7.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O 2 (NaHCO 3 溶液)/无色喷泉 B.NH 3 (H 2 O 中含酚酞)/红色喷泉 C.H 2 S(CuSO 4 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 3 溶液)/白色喷泉 【答案】A 【解析】CO 2 在 NaHCO 3 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不能形成喷泉;NH 3 极易溶于水生成NH 3 ·H 2 O,NH 3 ·H 2 O 发生电离生成 OH- ,使酚酞溶液显红色;H2 S 和 CuSO 4 反应生成 CuS 黑色沉淀;HCl 极易溶于水,且和 AgNO 3 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例 8.称取(NH 4 ) 2 SO 4 和 NH 4 HSO 4 混合物样品 7.24 g,加入含 0.1 mol NaOH 的溶液,完全反应,生成 NH 3

 1 792 mL(标准状况),则(NH 4 ) 2 SO 4 和 NH 4 HSO 4 的物质的量比为(

 ) A.1∶1

  B.1∶2 C.1.87∶1

  D.3.65∶1 【答案】C 【解析】若 NaOH 完全与 NH+4 反应,则生成 NH 3

 0.1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 240 mL,题给条件是生成 NH 3

 1 792 mL,可知 0.1 mol 氢氧化钠不足,故 NaOH 先与 NH 4 HSO 4 反应完全,再与(NH 4 ) 2 SO 4 反应,因共生成 NH 3

 0.08 mol,故与 H+ 反应的氢氧化钠为 0.02 mol,则可知道 NH 4 HSO 4 为 0.02 mol,则(NH 4 ) 2 SO 4 的质量为 7.24 g-115 g·mol-1 ×0.02 mol=4.94 g,物质的量为 4.94 g÷132 g·mol-1 =0.037 4 mol。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1.87∶1。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例 9.NH 3 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 NH 4 Cl 和 Ca(OH) 2 制备 NH 3 ,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________。

  (2)按下图装置进行 NH 3 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 1,B 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 1。

 ②再打开旋塞 2,B 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C、G (2)①有白烟生成 A 瓶中的氯化氢移动到 B 瓶中,与 B 瓶中的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能看到白烟 ②液体进入 B 瓶中,溶液的颜色变红 【解析】(1)制备氨气时,加热固体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所以制备装置应选取装置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因此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应选取装置 C;氨气极易溶于水,应防止发生倒吸,因此尾气处理装置应选取装置 G。

 (2)A 瓶的压强大于 B 瓶的,因此 A 瓶中的氯化氢进入 B 瓶中,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可以看到 B 瓶中有白烟生成。由于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导致 B 瓶中的压强降低,且 B 瓶中的氯化氢相对过量,因此当打开旋塞 2 时,石蕊水溶液会被倒吸入 B 瓶中,遇氯化氢溶液变红色。

 [规律方法]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简易方法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 NH 3 ·H 2 O=====△ NH 3 ↑+H 2 O

 浓氨水+固体 NaOH NaOH 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 OH- 浓度的增大有利于 NH3 的生成

 浓氨水+固体 CaO CaO 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 NH 3 ·H 2 O+CaO===NH 3 ↑+Ca(OH) 2

  三 、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一)硝酸 1.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NO 3 (浓) ==========光照或△ 4NO 2 ↑+O 2 ↑+2H 2 O。

 (2)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与金属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

 3Cu+8HNO 3 (稀)===3Cu(NO 3 ) 2 +2NO↑+4H 2 O; 浓硝酸与铜反应:

 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②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与 C 的反应:

 C+4HNO 3 (浓)=====△CO 2 ↑+4NO 2 ↑+2H 2 O。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 H 2 S、SO 2 、Na 2 SO 3 、HI、Fe2+ 等还原性物质。稀硝酸与 FeSO4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2+ +NO -3 +4H+ ===3Fe 3+ +NO↑+2H2 O。

 (3)与有机物反应 ①硝化反应(与 反应):

 ②颜色反应:含有苯基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注意] ①硝酸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高。还原产物一般为 HNO 3 (浓)→NO 2 ,HNO 3 (稀)→NO。

 ②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该反应过程中浓硝酸表现出强酸性和强氧化性。

 ③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能发生“钝化”,并非不反应,故浓硝酸可以用铁桶盛放。

 (二)含氮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1)歧化——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既升高又降低。

 如:3NO 2 +H 2 O===2HNO 3 +NO 2NO 2 +2NaOH===NaNO 3 +NaNO 2 +H 2 O (2)归中——同一元素的不同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只靠拢 如:6NO+4NH 3 =====△ 5N 2 +6H 2 O NO 2 +NO+2NaOH===2NaNO 2 +H 2 O (3)含氮物质的连续氧化 NH 3 ――→O 2 NO――→O 2NO 2 ――→H 2 O HNO 3

 N 2 ――→O 2 NO――→O 2 NO 2 ――→H 2 O HNO 3

 1、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例 10.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的性质不相对应的是(

 )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向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滴入硝酸,溶液红色褪去,利用硝酸的酸性。

 例 11.下列图像表示铁跟一定量硝酸反应时,铁和硝酸铁物质的量(mol)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硝酸与铁反应时,随着铁的物质的量的增加,先后发生下列反应:4HNO 3 (稀)+Fe===Fe(NO 3 ) 3 +NO↑+2H 2 O[或 6HNO 3 (浓)+Fe=====△ Fe(NO 3 ) 3 +3NO 2 ↑+3H 2 O],2Fe(NO 3 ) 3 +Fe===3Fe(NO 3 ) 2 ,可见生成 Fe(NO 3 ) 3 消耗的 Fe 与 Fe(NO 3 ) 3 变为 Fe(NO 3 ) 2 消耗的 Fe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故图像 B 正确。

 例 12.将 32.64 g 铜与 140 mL 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 NO 和 NO 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 L。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 的体积为________ L,NO 2 的体积为________ L。

 (2)参加反应的 HNO 3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

 (3)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 V

 mL a

 mol·L-1 的 NaOH 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 Cu2+ 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mol·L -1 。

 (4)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 NaOH 溶液中全部转化为 NaNO 3 ,至少需要 30%的双氧水____________g。

 【答案】(1)5.824 5.376 (2)1.52 mol

 (3) aV ×10-3 +0.50.14 (4)57.8 【解析】(1) n (Cu)=32.64 g64 g·mol-1 =0.51 mol,设混合气体中 NO 的物质的量为 x ,NO 2的物质的量为 y 。根据气体的总体积为 11.2 L,有:

 x + y =0.5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3 x + y =(0.51×2)mol。解方程组得:

 x =0.26 mol, y =0.24 mol。则:

 V (NO)=0.26 mol×22.4 L· mol-1 =5.824 L V (NO2 )=11.2 L-5.824 L=5.376 L。

 (2)参加反应的 HNO 3 分两部分:一部分没有被还原,显酸性,生成 Cu(NO 3 ) 2 ;另一部分被还原成 NO 2 和 NO,所以参加反应的 HNO 3 的物质的量为 0.51 mol×2+0.5 mol=1.52 mol。

 (3)HNO 3 在反应中一部分变成气体,一部分以 NO-3 的形式留在溶液中。变成气体的 HNO 3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加入 NaOH 溶液至正好使溶液中 Cu2+ 全部转化为沉淀,则溶液中只有 NaNO 3 ,其物质的量为 10-3 aV

 mol,也就是以 NO -3 形式留在溶液中的 HNO 3 的物质的量为 10-3 aV

 mol。所以, c (HNO3 )= aV ×10-3 +0.50.14 mol·L-1 。

 (4)由得失电子守恒得:2× n (Cu)=2× n (H 2 O 2 ),32.64 g64 g·mol-1 ×2= n (H 2 O 2 )×2, n (H 2 O 2 )=0.51 mol,则 m (H 2 O 2 )=17.34 g。需 30%的双氧水:17.34 g÷30%=57.8 g。

 [规律方法] 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1)思维模型

 (2)计算技巧 原子守恒法 HNO 3 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 HNO 3 起酸的作用,以 NO-3 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 HNO 3 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得失电子守恒法 HNO 3 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 3 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电荷守恒法 HNO 3 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 OH- ), c (NO -3 )= c (H+ )+ nc (M n + )(M n + 代表金属离子) 离子方程式计算法 金属与 H 2 SO 4 、HNO 3 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 NO-3 在 H 2 SO 4 提供 H+ 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 H+ 或 NO -3 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2、含氮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例 13.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 是一种正盐,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C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16,E 是酸,当 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A ――→X B ――→Y C ――→Y D ――→Z E 当 X 是强酸时,A、B、C、D、E 均含同一种元素;当 X 是强碱时,A、B、C、D、E 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请回答:

 (1)A 是________,Y 是________,Z 是________。

 (2)当 X 是强酸时,E 是________,写出 B 生成 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当X是强碱时,E是________,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H 4 ) 2 S O 2

 H 2 O (2)H 2 SO 4

 2H 2 S+3O 2 =====点燃 2SO 2 +2H 2 O (3)HNO 3

 4NH 3 +5O 2 =====催化剂△4NO+6H 2 O 【解析】因 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C 大 16,则 Y 为 O 2 ,进而推知 C、D 为氧化物,B――→O 2 C――→O 2 D 为连续氧化的过程。因 E 为酸,故 C、D 均为非金属氧化物,Z 为 H 2 O。当 X 为强碱时,该连续氧化关系为 NH 3 ――→O 2 NO――→O 2 NO 2 ――→H 2 O HNO 3 ,进而推知 A 为铵盐;当 X 为强酸时,该连续氧化关系为 H 2 S――→O 2 SO 2 ――→O 2 SO 3 ――→H 2 O H 2 SO 4 ,进而推知 A 为硫化物。综上所述 A 为(NH 4 ) 2 S。

推荐访问:考点 化合物 学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