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04:37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在“八分钟穿越”中“重写”的生命] 星际穿越小说

发布时间:2019-01-18 06:20:17 浏览数:

  [摘 要] 《源代码》是一部科幻影片,主人公柯尔特借助代号“源代码”的意识移植的高科技手段,在每次只有“八分钟”的时间里九次返回一列即将爆炸的列车,最终不仅找到了真凶,而且找到了自己,并由此给观众带来更多关于情感、生命以及自我的启示,在“八分钟”的时空“穿越”中,“重写”了一个关于人的生命主题。
  [关键词] 《源代码》;穿越;重写;生命
  
   人的一生可以有好多不同的选择,但却从来没有可以重新来过的可能,走过的人生充满遗憾,未来的选择依旧艰难――这就是人并不愿意承认的现实的困境,但同时也是人时常寄望于某种时光机器假设一个重新开始的动力。所以,就像电影本身即是人类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一样,电影艺术的创作中也时常充溢着人类试图借助科技发展来重写自己过去和未来的理想。�《源代码》(Source Code)�就是这样一部具有特殊“时空穿越”意味的影片,虽然它首先是一部科幻影片,但与一些主要依靠动作与特技的好莱坞大片不同的是,影片的逻辑思维漩涡是那样迅猛而深邃,不仅让观影者不得不挣扎徘徊于迷蒙与清醒之间,而且还会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乃至整个世界,于是当放映机停下来,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幻像褪去之后,人们心中更多不期而来的便是对现实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
  源代码也称源程序,原本是指未经编译的文本代码,在简单意义上大概可以说是计算机程序编写的依据和起点,而影片之所以借用这一现代程序语言的术语,可能便是因为源代码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起始”或“重写”的意义。于是,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上尉柯尔特・史蒂文虽已在战争中死去,但他的并未死亡的脑电波便成为一个意识植入任务的试验品,故事就是这样展开的:突然惊醒过来的柯尔特发现自己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对面坐着的素不相识的女子(克里斯蒂娜)正把自己当成肖恩来对话,只记得自己还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柯尔特弄不懂为什么自己会在这辆车上,而且发现自己居然是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存在着,正当他迷惑不解而又惊魂未定的时候,列车忽然爆炸……柯尔特又一次惊醒,却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密闭的空间里,一位名叫古德温女军官正与自己对话并要求他报告列车上发生的事情……原来,柯尔特是被选中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这个隶属于名叫“源代码”(Source Code)的政府实验项目的任务,就是在科学家的监控下,利用特殊仪器,以“脑波源代码” 即意识植入的方式使柯尔特反复“穿越”到一名列车爆炸案遇害者的身体上,在爆炸前最后八分钟的时间里,通过已经死亡的柯尔特尚未完全死亡的脑细胞影像来还原事件,以帮助找到爆炸制造者。当然,从理论上讲,“源代码”并不是时光倒流的机器,“回到”过去的柯尔特也无法改变爆炸的事实,但这并不妨碍柯尔特以“身临其境”的“穿越”收集线索并在最后的八分钟里找到真凶,因为只有如此,才能阻止六小时之后可能发生的又一次爆炸……就这样,柯尔特被一次又一次地送上那辆列车,在每次只有八分钟的有限时间里,艰难地寻找火车爆炸案的真凶。当然,就像所有的愿望都会在自己的想象中得到实现一样,被商业电影叙事内在的喜剧性所规定,影片中的任务终于完成了――不过在我看来,任务本身的完成可能只是一个故事的结尾,而真正有意思的可能并不在此,而在于执行任务过程中因“穿越”而与现实存在有了一定距离和超越的人的发现,即如影片中让我们看到的,由于实验设备出现故障,柯尔特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已故的事实,因此断断续续地展开了逝前的追忆,尤其是忆起了因工作繁忙而从未向父亲表达过自己的情感,所以最终在片末完成了“与父亲做最后的对话”的夙愿;不仅如此,因为两个平行世界的“交叉穿越”,柯尔特甚至还在任务中意外收获了一段恋情,所以在最后一次“八分钟”中,他分属于两个平行世界中的一个现实的躯体死去了,但另一个精神的生命却并未因肉体的终结而终结,而是从此留在肖恩的大脑里并以他的肉体生存下来。尽管现实可能并没有多少物理依据,但正如影片中所说的,“源代码”的计划超越了研发者的预想,原以为只是重现“八分钟”的记忆,却未料会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就影片叙事的角度而言,《源代码》节奏跌宕紧凑,情节扣人心弦,没有冗长的铺叙和叙述,也没有太多花哨的高科技镜头和特效,始终都是在以巧妙的剧情编排和独特的叙述视角来打动观众。哪怕是那些并不了解“源代码”作为科学实验或程序语言含义的观众,看过之后也会忽然发现这个“源代码”的含义是如此丰富多样,并感觉到它已经进入了我们的内心深处――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的源代码是什么?人有了源代码又能做什么?假设我们真的可以确认两个平行世界的存在的话,那么到底哪个世界是真实的?哪个世界是虚幻的?又如果可以假设我们的人生真的可以同时作出不同的选择的话,那么我们是否真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轨迹?事实上,这一系列的追问已经使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和可能,重新思考自己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可能的未来。电影叙事当然也是讲故事,故事里的人同样也是故事的讲述者之一,因此当影片中的柯尔特一次次地进行“穿越”时,他与他的故事实际也是在我们的灵与肉之间一次次地“穿越”着。这可能并不是一种考察,但可能是一种启示,因为柯尔特在他的“穿越”当中,在一方面获得新的人生可能的同时,却在另一方面由一个自由人沦为了一个高科技时代里的勘查工具。所以表面看来,在叙事的意义上,柯尔特作为一种“元叙事”的存在与行为,都被影片的叙事原则左右着,他既没有选择死亡的权利,甚至也没有休息的权利,精神的源代码被一次又一次地送回到列车上,成为所谓国家安全或一个更大的人权的牺牲品。但实际这仍不得不让我们继续思考:人的存在的某种“异化”是否会带来某种人性的存在的“异化”?好在影片给我们的结论并不是悲观的,就像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发展一样――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接到任务后的责任感迸发,从任务中意外收获爱情,到得知自己已死去后又能完成生前的遗愿与父亲做最后道别,乃至影片结束时暗示着的又一段可以从头再来的新的生活和情感――这一连串的感情变化不断凸显的并不仅仅是影片的叙事空间,而且还突出着影片的人性的真实内涵,因为对自己的追忆实际也是对生活本身的重塑,而对生活的重新选择当然也就是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定――这些都不仅仅属于柯尔特,其实同样属于每一个观影者和每一个人。
  与时常依靠场面和特技的其他科幻影片所不同的是,《源代码》虽也是以科幻片的形式出现,但增加电影自身重量的却是电影严谨的结构和深远的主题内涵。在结构上,影片采用的是螺旋递进式的叙述,如人们经常所形容的,就好像一个钻洞的钻头,虽然是螺旋状但是顶部有突出的部分,便可以使每次旋转都得以向前延伸。柯尔特每次执行任务的时间都是只有八分钟,但是每一个八分钟之间却又有着细微而又意味深长的差别,实际上,影片就是依靠九次不同的“八分钟”建构而成,并由此不断地向主人公的生活以及生命的深处发掘。如果我们可以细细观察柯尔特先后九次但每一次都是重新经历的八分钟,便不难发现每一次其实都是一次延伸,比如在第一个八分钟里,柯尔特莫名其妙地发现自己出现在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上,对面有陌生女人搭讪,去卫生间竟然发现自己原来是另一个陌生人,当他还在茫然不知所措时,火车爆炸了――这是故事的起点,也是柯尔特新的人生的起点;而在第二个八分钟里,柯尔特带着明确的任务又上了火车,排除许多干扰找到了炸弹,发现炸弹是由手机引爆的,便要求全体旅客关掉手机,但火车依然爆炸了――从故事的角度看,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并没有真正生成,而只是形成了从结果向原因的推进,但明确的任务与清醒的意识却使得主人公的内心力量开始显现;到第三、四个八分钟尤其是第五个八分钟时,柯尔特虽然仍没有完成任务,但情节已经开始向他的内心世界转移,他不是作为工具而是作为人的一面开始成为故事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此,等到最后至第九次完成任务并镇定地等待生命的结束时,柯尔特拯救的实际已并不是一列火车,而是自己生命中曾经的遗憾以及未来的可能。事实上,在这个由“源代码计划”所创造出的平行世界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柯尔特的精神如何可以永存在肖恩的身上并使生命再度延续,而是主人公生命如何在螺旋递进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填补、充实直到圆满――生前骁勇善战的光辉军旅生涯并没有填满他空虚的内心,而是意外的爱情和最后一个电话才使他的生命真正得以完整。所以说,科幻的题材以五彩斑斓的形式展现出一个未知的世界,但这并不是导演试图与观众角力的智力互动,而是导演用他所赐予男主角的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给了所有人一次重新开始的提示。就像我们所知道的,机会从来都不是在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上,而总是在我们即将踏上的旅途中,因此,在一个人的人生里,之前怎么度过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意识到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以后,会不会想清楚今后的人生该怎样度过。
  当然,作为一部渴望并只能进入商业运作的好莱坞影片,导演邓肯・琼斯似乎没有办法更多坚持自己当年《月球》的个性与特色,可能让《源代码》具有某些模式化的噱头和场面。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影片刻意设置的悬疑惊悚背后,导演依然是在试图从极端、无奈、紧张的背景下展开故事并发掘人性,所以影片科幻的外衣下包裹着的始终是一种关于人与人生的思考。事实上,所有的电影其实都是在讲述人生的故事,但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尤其在当下这种大众文化的语境之中,消费的甚至消闲的观影者们也许更多的是在寻找视觉的刺激或者刺激的感觉,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希望可以进一步强调:所有的影片及其故事都不是在演绎着别人,而是在演绎着自己,这个自己也并不是导演自己,而是每一个观影者自己。显而易见,可能这种强调会在一定程度上以思考的严肃性取代了观影行为本身的休闲愉悦性,甚至招来故弄玄虚的批评等,但必须要看到的是,如果我们总是把一部影片看成是某种视觉娱乐行为的绝对生产,那么便不仅忽略了电影创作自身的艺术规定性,同时也使我们自身的艺术精神培育被主动放弃了,而实际上,大众文化中的某些极端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生成,与此都有殊途同归的味道,因此,如此强调所谓《源代码》的内涵乃至观影者的生命体悟,其实并不过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看《源代码》如此,其实看其他影片如《盗梦空间 》等也如此,就像《盗梦空间》中纵向穿插的“梦”,实际也完全可以转换成平行世界的含义。《盗梦空间》中一个人在睡眠时能分化成肉体处于睡眠状态和精神在梦中行动的两个不同个体,在《源代码》中一个人也可以分化出两个平行世界并形成肉体和精神两种不同的个体形式,虽然《盗梦空间》采用的是纵向穿插的叙述状态,而《源代码》使用的是螺旋递进式结构,但无论哪种结构形态,导演想表达的都是在回到人类感情诉求和生命价值探究层面上的思考。因此,无论是《盗梦空间》还是《源代码》,实际上都是在不断告诫我们,情感才是支撑人的精神走下去的终极动力,生命的价值从来都不是肉体的苟延残喘。人,如果只有八分钟甚至一分钟都不到的生命,该怎么做或做什么?在《源代码》的结尾,面对柯尔特这样的问题,女主人公克里斯蒂娜回答:我会让每秒都过得有意义。而在我看来,也许这句话才是影片所要表达出的真实含义。
  
  [作者简介] 徐卓婷(1970―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推荐访问:重写 穿越 生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