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14:58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风骨烂漫神纵逸】 风骨神丹 西宁

发布时间:2019-01-18 06:23:47 浏览数:

  一、祝允明草书狂放的来源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中期吴门的一位重要书家,楷书、行书、大草都有相当的成就。要理解其草书的成就,不能忽视其学书的经历。
  祝允明的祖父是进士,其父虽仕途不显,但因娶明代大学士徐有贞的女儿为妻,无疑给祝允明找到了最好的老师。徐有贞因“夺门之变”而显赫一时,又因之远贬云南金齿。约1460年释归吴门养老,此时正是祝允明出生之时。徐有贞卒于1472年,故祝允明约有五六年的时间受外祖父教育。祝允明自己又娶李应桢之女为妻,而李应桢是当时的书法大家。由于这双重的原因,他从小擅书。《明史・文苑传》记:“五岁作径尺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当筵疾书,思若涌泉。尤工书法,名动海内。”文徵明《题祝枝山草书月赋赠》卷中说:“吾乡前辈书家称武功伯徐公(有贞),次为太仆卿李公(应桢)。李楷法师欧颜,而徐公草书出颠素。枝山先生,武功外甥,太仆之婿也,早岁楷笔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也。”①
  文徵明指出祝允明草书的来源有两个:一为从小打下的良好楷法基础,一为来自外祖父的奔放草法。后一点显得十分勉强。外祖父去世时,祝允明才13虚岁,根本不会领悟草书的颠狂本质,故他的颠狂是以后的事。
  练了正楷,祝允明又博涉众家。其友人顾�说:“希哲书学精工,自急就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变体,罔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②这是说祝允明上追晋唐宋元名家,转益多师,才取得了挥洒自如的技法。这一点也十分重要。能集众家之长,才有个人之变,这是祝允明草书的扎实功底。
  童子功、扎实的功底、深厚的学养还不足以说明祝允明草书的全部,因为祝50岁以前的草书没有太多的狂劲,也看不出有晚年的天姿超逸。祝允明颠狂的草书是与颠狂的性格同时生长的,性格的狂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草书的狂放程度,而根本不可能仅仅是因为他有一个会草书的外祖父。
  祝枝山与文徵明一样热衷于仕途,这是像他这种读书做官人家的必然选择,但屡试不中。中年时,因失意转为灰心,沉于嗜酒,狂之始也。他52岁时,与儿子一同赴京会试,儿子登第而自己名落孙山,其打击可想而知。1514年他已55岁,再试而再蹶,犹不罢休,隔一年才得一七品小官,虽远在广东,还是去了。1522年,祝允明63岁,乞归故里。从1523年至1525年的最后三年中,他才变得狂放而不受拘束,思想有些颓放,甚至玩世不恭。故他书于最后几年的草书,才有其真性情在,才有他个人的豪迈不羁、天姿纵卓。
  
  二、祝允明《草书唐宋词卷》的风格
  祝允明草书《唐宋词卷》,纸本,纵37.2厘米,横675.5厘米,为无锡博物院藏品,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家周培源捐赠。此件作品无纪年,开头也曾被截去了一段。从抄写的内容看,分别是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欧阳修《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和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藏品从“况落红无数”句开头,由此推断,前面的文字该有21字,即“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此件作品每行四五字不等,这21字估计要写五六行,即大约有四五十厘米长。故如果全卷一字不少,全长至少超过7米。
  作品有“允明”落款,但无纪年。整卷由五段宣纸连接而成,每段连接处有骑缝印“白阳山人”,共四处。幅左下方有“陈氏道复”、“陈淳之印”两方。这表明,此作为陈淳收藏过,也是为其所作。
  卷后另有清人汪恭跋:“京兆此书深得张颠长史之超雄、素师之秀劲。悬岩坠石,惊电遗光,斯之谓欤?且为白阳山人所作,是其平生得意笔也。友石主人携以见示,玩赏竟日。因缀数语归之。乙亥小雪前一日汪恭书于毗陵栖凤寓斋。”
  汪恭,字恭寿,号竹坪,清乾隆年间休宁人,居毗陵。善画工书,又妙音律。《墨林今话》云其“书得山舟、梦楼两家法,山水宗文衡山”。秦祖永(无锡人)《桐阴论画》称“恭工行楷书”。乾隆之世距祝允明不过百余年,故此件作品当真迹无疑。
  关于这件无纪年作品的时间推定,定于何时较为合适?
  祝允明这件作品是写给陈淳的,考,祝允明长陈24岁,是陈淳的老师辈。祝允明1515年去兴宁赴任前,他们两人有一些书画交往。如1514年,祝允明行楷书题《陈淳书湖石花卉诗》扇面,此时陈淳才32岁,而祝允明的狂草书尚未成熟。从1515年至1522年的七年中,他先在兴宁任职,1522年调往南京任京兆,不久即返乡。他正式住进外祖父徐有贞旧宅已是63岁,这也是说,陈淳在1523年以前得到祝允明大草书的可能性不大。祝允明回苏州当年,唐寅去世,因此其性情思想更加颓放。故1523年起的最后三年,是其草书最为辉煌的时期,甚至胜过1520年作的《自书诗卷》。1523年的草书《自书诗卷》、《草书曹植诗》、《古诗十九首》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精品。祝允明草书《唐宋词卷》的书风,与最后几年的这些作品相近,故定此书于1523-1525年之间较为妥当。其时祝六十四五岁,陈四十一二岁。陈淳收藏了一幅祝允明卅年前为韦富太史写的宋词,估计不是草书,陈淳要求祝以草书再书之。这是激发祝允明创作的触媒,虽然写的是古诗词,却也有一展才情的心愿。为韦太史写的是三首宋词,将此内容书毕尚有余纸,且兴致正高,又补写了一首李白的词,可谓笔尽心愿。
  汪恭的跋说:“此书深得张颠长史之超雄、素师之秀劲。悬岩坠石,惊电遗光,斯之谓欤?”所谓超雄、秀劲,无非是说用笔的无束无拘,笔势笔力的雄劲豪迈。首先,从用笔看,此卷的特点确很鲜明,用笔迅捷、果敢、苍劲,斜撇的气势猛利,线条夸张,且多侧锋,故劲利异常。点画恣肆放纵,随着激情挥洒,尤其是“点”的运用十分突出,左右奔跳,或密集,或疏阔,节奏十分强烈。特别在最后几行,涌动着一股激情。
  其次,这幅作品的气势也十分豪迈,开笔下去,如大江东去,咆哮不息,几乎不见有停顿蘸墨的地方。但祝书绝对不像怀素那么颠狂。怀素《自叙帖》大幅度的弧圈,让人应接不暇,连绵翻卷之笔势也不能一下子穷尽波澜;祝允明的草书,几个字连缀划圈的情况很少,大多是字字独立的狂草,这一点倒与黄山谷十分接近。但黄山谷的提按擒纵十分细腻,祝允明的提顿起伏则较少变化。不过,祝允明书有东奔西突的狂乱节奏,尤其是线条长枪大戟多,又常常入侵他行,故造成一种视觉的错落,仿佛眼前一片烟云流走翻飞。从这一点看,其狂劲确实是极晚年的风格。
  用笔的迅捷、节奏的轻重带来的墨色枯润变化,也是本卷大草的又一个特色。祝允明的墨色变化是随用笔的轻重展开的,落重则浓,起笔鲜润,但走笔即有枯润变化。一字之内都有枯润的交替错杂。如首段“天涯芳草”,后三字都是在墨不多时以锋毫的变化与调节写成的。“草”字的末笔有绞转的用笔在,故收得神气完足。
  由于书写的速度快,也写错了几个字,如第一首“纵买”写成“纵有”,“有”字他自己点去;第三首“花里”写成“花度”;第四首“归程”的“归”写成“离”,可能是记忆之误。
  
  三、关于祝允明草书的评价
  对于祝允明草书的评价,站在卫道士立场的项穆说:“晚归怪俗,竞为恶态,骇诸凡夫。”但也有有识之士,如莫是龙说:“京兆师法极古,博习诸家,楷书骨不胜肉,行草应酬,纵横散乱,精而察之,时时失笔。其合作,遒爽绝伦。”娄坚则说:“京兆草书,笔力非不矫矫,求之伯高、藏真,尚多乖少合,况于晋人之远韵乎。”③马宗霍也认为,“京兆之草,颇伤�放。”④
  撇去项穆的评论不谈,仅从草书作品本身言,这件《唐宋词卷》是否也存在颓放之病?所谓“�放”,是指用笔的委靡无力、狂放不到位,亦即是娄坚的“多乖少合”,而张旭(伯高)、怀素(藏真)之草无此毛病。
  先看用笔,这件草书卷中确有“多乖少合”之病。草书的一大用笔关键是使转,祝允明有些字转得过快,无“提”、“转”之动作,造成线条的浮滑。“�立”之“�”字,右部的两个转折的确转得单调而滑;“长亭”、“短亭”之“亭”字,“偶为”的使转也都不是很完美。
  其次,草法也多有“野狐”处,显示出结体中的“�放”。如“宿鸟归飞急”的“急”,第一个草笔的“横”放过了头,造成了笔意的乖离,与下面三点脱节。
  再如,由于笔误,将“何处是归程”写成了“何处是离程”,“离”下的“程”字右部墨色怪异,实也是粗放过度所致。
  不过虽有一些微疵,这件作品的整体气势和豪放激情还是得到了充分展示,不失为祝允明的一件佳构。
  责任编辑:郑寒白
  
  注释:
  ①《文征明集・补辑》卷二十四。
  ②《书林藻鉴》第177页,文物出版社1984年。
  ③《书林藻鉴》第178页。
  ④《书林藻鉴》第164页。

推荐访问:风骨 烂漫 神纵逸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