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0日 06:20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中国少年说【向“好儿童”与“好少年”进发】

发布时间:2019-01-20 06:20:49 浏览数: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这样写道:“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样的提法更加符合儿童的生活和认知规律,体现了培养一个“好儿童”的中心思想,其中有几点内容颇具新意。
  1.“健康、安全地生活”部分:第一个小标题有所调整,不再把“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并列,而是突出强调儿童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加了关于防病防灾、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等条目,删去了与体育课程标准重复的要求。
  2.“愉快、积极地生活”部分:个别指标有所修改,要求更贴近儿童实际,更明确、合理、具体;增加了“在成人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实现”等内容。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部分:将原来的三个小标题“诚实友爱”“遵守社会规范”“爱家乡、爱祖国”改为“学会做事,学会关心”“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这样的修改降低了要求,更加遵循儿童的情感发展规律。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部分:根据这一阶段儿童乐于动手而动手能力差的实际情况,把“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修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修改后的内容,既强调动脑又强调动手,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富于创造力的儿童,进一步凸显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真正内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样的定位,确立了课程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是一个思想逐步形成的过程,教师、家长、社会将给予他们什么“礼物”,怎样科学地输送给他们“清泉之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新修订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从教育的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性质的表述清晰明了,增加了关于课程特征的阐述。这体现了“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的理念,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以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为点,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为面;将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综合考虑,根据不同年级段的不同层次组织教学,实现“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2.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分段划分。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必须来自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课程应当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3.增加了体现时代特征与要求的内容。学习目标增加了“崇尚公平与公正”“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有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等内容。
  4.对实施建议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补充。教学建议部分提供的教学方法较丰富,对课程具体实施有了更加详实的要求。评价建议对原标准的评价目的与功能进行了结合与完善,评价目的和内容更加明确,评价方式和方法更加具体。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实效性和时代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实际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互联系,鼓励学生在各自的生活实践中进行积极体验和探索,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如“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对于青春期问题,新课标采用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主动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意义。在教学建议中,建议教师要了解学生青春期的过渡与矛盾心理,理解学生这一阶段的困惑与不适,逐步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青春期的美好。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自己身心发展时期存在的“烦躁和不安”“激情与好动”“义气与孤行”等问题。
  3.结合时代特征,对思想品德课的实施,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1)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它将伦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与国情等知识领域进行综合,针对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对“我与自然”“我与他人和社会”“我与国家和集体”等各种关系进行认真阐述。(2)强化“两个联系”,即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其他课程。品德和价值观念与学生生活共存,我们的教学必须源于生活、研究生活、提炼生活、深化生活,坚持以学生实际生活为源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要善于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有机整体,共同完成好为学生成才奠基的历史重任。(3)强化评价体系的深化和构建,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情感体验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也是我们评价教学效果的最直接的见证。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摒弃过去一些机械的、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没有实效性的评价方法,要以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的真实表现为目标,辅以科学的权重方案进行评价。要多元评价,切忌“一把尺子量全体”的错误做法。
  责任编辑/苗 培

推荐访问:进发 少年 儿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