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0日 17:59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刷新语文作业_一起作业网学生

发布时间:2019-01-24 06:21:44 浏览数:

  刷新语文作业,让作业面孔靓起来,也备受学生的欢迎。有时“学生的‘负担感’并不一定完全是由于作业多或作业难而造成的身体上的疲惫不堪,更多的时候,他们感到的是一种源于‘低效作业’的心理负担”,学生最不喜欢的作业就是那种机械的、了无生趣的字词抄写,这种低效甚至无效而又枯燥无味的作业使他们心累。学生感兴趣的是有一定自由空间的作业,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人生最初阶段的快乐,而绝不是“劳役”,更不是“苦役”。优化语文作业,让学生乐于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以“大语文观”为先导,新课标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及综合性学习的要求,都昭示着语文作业的开放性势在必行。当今时代随时随地扑面而来的多方信息,也为语文作业的开放性提供了诸多条件。我把开放性的作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整合归类式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应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类,形成体系,便于学生融会贯通,巩固积累。例如,学了古诗文后,便可让学生分季节、景物、哲理、抱负等进行名句的分类整理;一个文言文单元学完后,按通假、一词多义、古今不同义、词类活用等分类整合,这样积累的知识不仅系统,还能运用自如。再如,学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积淀,整理古今中外“生于忧患”的事例,整理出身低微、经过一番磨练、终成大业的人和事。这种作业所花的时间显然比单纯的抄生字难词要多,但学生愿意去做,究其原因是这种作业在避免机械重复劳动的同时,能展示每个个体的知识底蕴。
  二、延伸拓展式
  这类作业主要体现在课外阅读上。面对浩瀚的课外读物,有时学生漫无目的或无从下手,结果往往得不偿失。所以这类作业就应在学好课内文本同时,按照老师的引领科学有效的去完成。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朝花夕拾》,学了《我的叔叔于勒》读《莫伯桑短篇小说选》,学了《食物从何处来》读《狼图腾》……课外精品的阅读,弥补了课本阅读总量的不足,弥补了课本范文与学生生活有时空距离的缺憾。课外阅读(包括网上)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否则就不符合语文学习“举三反一”的特性。初一新生的阅读量每周至少2000字,年阅读量不少于10万字;初二生周阅读3000字,年阅读60多万字;初三学生阅读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因而周阅读不少于4000字,年阅读80多万字。课外阅读弹性较强,疏于引导就可能流于形式,添加“摘评”作业,阅读质量就多了一层保障。摘抄的是精彩语段、锦言佳句,而评析则是写出对所摘内容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读了《博爱的真谛》后,张鹏评析道:“的确,这些文字不是毫无关系的珍珠,其实是用‘爱’之线穿上的。文字被作者赋予了情感后,似乎有了生命,有了精神。那是一种你也许看不到、嗅不着,但可用心灵去触及的,这就是爱的力量。我们处处时时生活在爱之中,爱是沁人心脾的舒爽,我们需要爱,就像植物依赖阳光一样。清爽利落的文字给人以感染,催人奋进”。读、摘、评作业,突破了学科封闭状态,学生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环境中学习,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发出满腔热情,用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顾琳琅满目的“开架生活大书橱”,去体验感悟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
  三、自由随意、百花齐放式
  这类作业主要集中在日记或随笔的常规练习上,目的是刻意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新生入学就要求人手一个积累本,然后起上一个动听的名字――“五彩贝”,其中可以作摘评,更主要的是诱导他们练笔,带领他们积累生活。生活就像一个大海滩,学生们由《我上中学了》开始,用笔记录中学时代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爱、所恨……就象在海滩上弯腰拾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个个美丽的贝壳。课外练笔由开始的信马由缰到结合课内学习重点的成规矩成方圆,数量由少到多,内容由平淡到深刻,呈循序渐进的态势。初一时每周至少写一篇课外“随笔”,初二、初三时一至两篇,字数亦根据情况而定,但不作死规定。题材方面,大到《我们和“非典”有场戏》、《我看台独分子》,小到《傻傻的一桌》、《长高历险记》、《写给外教老师》《再叫一声‘小死丫头’》等五彩缤纷。这类作业,可对见闻情感进行进行描述,可对心爱之物、“学习天地”进行介绍,可对街头广告、标语、乞丐加以议论,当然喜欢文学的还可以写诗、虚构小说,美丽的童话、迷离的科幻,随心所欲。尽管有些稚嫩,但从大大小小的“贝壳”里折射出中学生的表达欲望、多维的思想、五彩的生活画面。面对初中三年厚厚的四五本“彩贝”,有的同学总结到:“……它将是我一生中的无价之宝……我们是在积累语言,更是在积累幸福,因为我们在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刻划着生命的痕迹。”
  四、融知识、思想、趣味、社会实践于一体式
  这类作业能够充分利用无穷无尽的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给学生不定期的布置调查作业,探究、关注、记录生活,然后汇总、展示到课堂上,能进一步激发作业的热情。比如说,大街上的语文训练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捉错别字竞赛”,之后分析总结写《街头(报刊)错别字调查报告》,也可以搜集店名,进行“店名品析”,这类作业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搜集、联想、品析、感悟,很多优秀习作如《“万家福”前祝万家》、《满园“福”气关不住》、《“微利欣”中看平和心态》等相继问世,其中卢蕴涵的《“红橘”生南国》荣获第七届全国“语文报杯”中学生作文大赛省三等奖。另外,利用学生熟悉电视媒体的优势,让他们自结小组,调查了解周围的环境情况,结合课文《秃鹰之死》,进行“焦点访谈”式的电视节目书面策划。学生通过课下搜集调查,电视节目的彩排,课上小组的现场演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力、文字策划力、口头语言表现力,而且现场机智也得到了锻炼。特别是节目的场外记者,灵活机动地对听课师生进行的“生活中你是如何进行环保的?”现场采访,更能看出学生对这类作业的喜爱和重视。这种真实自然状态下的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使语文作业多样化、丰富化,单一的文本形式被打破,引爆出来的是新思想、新创建的火花。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教学绝不可唯“应试”是从,使学生陷入各种机械的题海中。应严格遵循语文教育学科的规律,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那么就会“无心插柳柳成荫”,成绩也会如水到渠成令人欣喜。
  

推荐访问:作业 刷新 语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