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8日 18:32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构建地方金融体系,合力推动中部崛起|金融体系

发布时间:2019-01-29 06:14:42 浏览数:

   编者按:不久前,中部社会科学院院长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本次论坛由山西省社科院发起,中部六省社科院联合主办,山西省社科院承办。论坛的主题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推进中部崛起。
   中部六省占据了全国国土面积的10%,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8.1%。中部承东启西,连北通南,中部六省是中国的“腰”,是中国地理区位的“心脏”,中部稳则天下定。中部崛起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六省人民的迫切期望。地方社科院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智库,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福民众的神圣职责。在这次论坛上,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陆勤毅做了题为“构建地方金融体系、合力推动中部崛起”的发言。本刊将陆勤毅院长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十二五”是安徽省工业化加速推进、实现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战略时期,也是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到“十二五”末,力争全省GDP和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需要动员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跨越式发展。地方金融体系在动员和引导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对接、加速推动经济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陆院长,请您先给我们谈谈安徽省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好吗?
   陆勤毅:“十一五”以来,随着安徽省经济总量不断攀升,金融产业和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良性互动,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体系为主导、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分支机构不断扩张、农村商业银行体系加速发展的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和政府介入资本市场程度不断加深,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日趋成为融资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非银行金融类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攀升。
   1.商业银行规模稳步增长,经济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近年来,安徽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逐步扩大,资产质量明显提升。2010年,全省银行机构数量稳步增长,进出口银行以及汇丰银行相继入驻,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如华夏银行、九江银行、杭州银行也在皖设立分支机构。与银行分支机构稳步增长相适应,银行业各项经营指标也逐渐好转。2010年,全省银行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9.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1.1%。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6366亿元,贷款总额达11736亿元,全省商业银行本外币贷存比在71.1%,接近监管机构规定的上限75%。而同期全国商业银行本外币贷存比为69.4%,安徽省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大量贷款注入经济体系,进一步拉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提升。
   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和居民受益。近年来,全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也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和居民个人融资渠道的重要补充。2010年,全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5家,农村合作银行10家,336家小额贷款公司获准筹建,其中211家挂牌营运,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也在快速扩张,尽管单个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准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有限,但由于机构数量众多,申请手续简便,仍然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和个人额度小、批次多的融资需求,弥补了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服务缺口,成为中小企业和居民的重要融资来源。
   3.资本市场融资稳步上升,金融工具创新不断提速。2010年,全省共7家企业首发上市,非公开发行股票10只,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1只,共筹集资金171亿元。截至2010年底,全省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已达65家,覆盖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安微省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充足,以皖江城市带为核心的9城市,“十二五”将进一步成为安徽省企业上市的主要来源。在大力扶持和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的同时,安徽省也高度重视开发债券市场,2010年地方政府和企业发行债券筹资总额达329亿元,其中短期融资券75亿元。
   4.非银行金融企业快速成长,企业服务竞争力提升。企业成长和居民收入水平攀升必然带来金融服务需求增长,为安徽省非银行类金融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010年,安徽省130家证券业经营网点实现营业收入24.2亿元,证券、期货从业人员同比分别增长32.5%和28.7%。国元证券和华安证券立足省内市场稳步向外扩张,在弱市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保险业的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0年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出口支持金融达到23.8亿美元,有力支撑了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以国元农业保险为核心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承保农户2163万户,提供风险保障金额265.5亿元,成为全省农业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托业务不断创新,通过集合信托计划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随着国元证券、国元信托、国元农业保险等非银金融业务快速发展,金融控股公司也正在逐步浮出水面,安徽省核心金融企业的服务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
   记者:陆院长,您认为安徽省金融业面临哪些问题和不足呢?
   陆勤毅:“十一五”以来,安徽省金融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但与周边地区相比,安徽省金融业发展明显不足,行业总体规模小,金融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区域结构不均衡,县域金融服务薄弱,地方金融机构规模小、实力弱、历史包袱重等问题一直未能妥善解决。
   1.金融业总体规模偏小,是制约安徽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安徽省存、贷款总量分别为16366亿元和11736亿元,浙江省存款为54478亿元,是安徽省3.3倍,贷款为46939亿元,是安徽省3.99倍。即便在中部地区,安徽省存贷款规模也不靠前,2010年中部6省中,安徽省存款仅超过江西,居中部第5,贷款额低于河南和湖北,居中部第3。从万元GDP贷款额来看,2010年,安徽省万元GDP贷款额为0.96万元,而沪、苏、浙分别为3.02万元,1.08万元和1.73万元,安徽省与其差距明显。与中部5省相比,安徽省万元GDP贷款额居第2位,低于山西的1.07万元。从银行类法人机构数量看,安徽省仅104家银行法人机构,在长三角以及中部地区中均处于较低水平。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例,浙江有11家城市商业银行,仅台州地区就有3家,中部的河南有17家,而安徽省仅1家。非银行类金融业发展状况也类似,由于金融资产总量低,金融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数量布点不足,金融服务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安徽省常态。
   2.地方金融体系不发达,服务功能未充分显现。地方金融机构主要指法人机构设在安徽省境内的金融机构。与国字号金融机构相比,地方金融机构由于熟悉省情,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各省均努力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以浙江省为例,截至2010年底,三大政策性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均在浙江设立了分支机构,但是浙江省仍然努力扶持地方金融企业发展,目前浙江已经形成了覆盖城乡、服务全面的地方金融体系,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湖北省地处中部,近年来高度关注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银行法人机构140家,法人证券公司2家,法人保险公司1家,保险市场主体45家,创业投资和各种私募股权基金60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40家,村镇银行17家,小贷公司93家,融资性提保公司240家。2011年2月,湖北银行开业,进一步增强了湖北省地方金融体系的规模和活力。与浙江相比,安徽省地方金融体系无论在机构数量,还是在机构门类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距,即便与湖北相比,安徽省在地方银行以及财产保险等机构设置方面,也存在着差距。此外,浙江在探索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活跃民间资本等方面也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安徽省由于地方金融体系不够分健全,大量潜在的金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3.省内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皖北金融服务亟待改善。金融行业不仅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同时具备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承担为居民提供基本服务的职能。由于种种因素,安徽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也表现在金融发展上,省内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发展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经济落后地区金融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也较低。以贷存比指标为例,2010年,安徽省阜阳、蚌埠、淮北、宿州、安庆等市的贷存比分别为42.3%、54.7%、53.6%、44%和48.1%,而合肥、铜陵、芜湖、马鞍山等经济发达地区贷存比分别为92.8%、95.6%、85.2%和68.6%,差距十分明显。在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上,由于大型国有银行退乡进城,经济越落后地区越难以得到信贷支持,安徽省南北呈现明显的二元金融格局。皖北部分地区信贷来源中农村信用合作社占比超过50%。从银行类网点个数和服务人数来看,2010年阜阳市户籍人口1011.8万,全市拥有银行类金融机构网点662个,从业人员7177人,法人银行数量为8个;与之相比,芜湖市户籍人口为229.50万,拥有机构网点358个,从业人员6109人,法人银行34家,此外,芜湖以上市公司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以创业投资、产业基金为代表的创新金融等也十分活跃,而阜阳几乎是空白。皖南和皖北两个城市金融服务业发展差距一目了然,这必将制约皖北发展潜力和金融服务产品供给能力。
   4.政府对金融业认识存在偏差,重融资轻回报理念较为普遍。金融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盈利性是金融企业决策的最主要依据。当前安徽省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对金融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深,但是一些政府对金融业认识存在偏差,重融资轻建设、重发展轻回报的观念较为普遍。由于指导思想存在偏差,金融业发展政策执行不到位,行政效率不高,制约了金融企业的网点布局决策。浙江温州是中国金融改革试验区,该地区银行资产不良率仅0.37%,银行网点的盈利性较好。但是温州市政府依然从银行业经营角度出发,对银行业为小企业和涉农贷款给予风险补偿。正是由于政府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使温州成为中国的资本洼地,全国金融企业资金大量流向温州。安徽省信用环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均不及浙江,完善地方金融体系,首先需要政府改变理念,努力创造宽松的经营氛围,让金融企业和产业企业共赢,才能吸引外来金融资本流入,才能建立安徽省具有竞争力的地方金融体系。
   记者:大力完善地方金融体系,不仅是地方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也是落实地方“十二五”发展目标的现实要求。陆院长,您对加速构建安徽省地方金融体系有哪些建议呢?
   陆勤毅:我主要从建设信用体系、发展新兴金融、拓展直接融资、培养金融人才和强化金融监管等五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推进地方征信体系建设,改善安徽金融生态环境。大力推动安徽省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力争将安徽省征信体系打造成中国区域性征信体系的典范,以降低金融机构信息采集成本,消除金融机构和经济主体之间的社会信用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评价健康发展,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大力发展合规的会计、审计、法律、资产评估、资信评级、投资理财等中介机构,以提高信用信息的可靠性。对信用缺失的法人和自然人,建议省内各金融机构暂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以增加失信者的经济成本;同时,各级政府应依法处置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以增加信用制度的法律威慑效用。强化信用风险担保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层次构建、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思路,安徽省各级政府需加大信用风险担保体系建设力度,以提升信用风险的覆盖面和风险化解能力,使信用风险担保体系成为安徽省金融生态建设的绿色防护墙。小企业、个体经营户、农户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但由于自身经营困难,信贷违约风险较大中型企业高等原因,较难得到金融支持。可参照周边省份,积极推动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以提高银行对其贷款的积极性。
   2.壮大新兴金融体系规模,增强地方银行造血功能。以发展新兴金融为重点,千方百计壮大安徽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典当、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兴金融业态,以利于全省企业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减少外界经济环境变化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地方金融体系造血功能。打造覆盖城乡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搞活县域农村金融。力争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在安徽省每个城市都能设立地方性金融机构,鼓励小金融机构做精、做特、做强。从全省金融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出台系列政策,尽快扶持徽商银行等地方银行做强、做大,努力推动徽商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其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能力,积极推动徽商银行上市,加快发展。安徽省金融主管机构应积极推动,从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身份认定、金融监管等多方面,制定有利于小、特、新等准金融机构的扶持性政策,使小贷、典当、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准金融机构能加速发展。通盘考虑,力争早日在全省各县(市)均设立村镇银行,以便快速形成覆盖全省、服务高效的省、市、县(市)三级地方金融体系。积极争取早日设立皖江发展银行。皖江城市带示范区是安徽省“十二五”重点发展区域,但是区内尚缺少市场定位准确、区域特色鲜明的商业性银行,建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早日在示范区内设立皖江发展银行,使其成为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抓手。大力提升皖北金融造血功能。建议以皖北地区经济和金融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加大对皖北地区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对银行进入皖北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皖北地区企业上市、皖北地区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企业在享受省内政策优惠的基础上,给予进一步政策扶持,以加大金融对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
   3.积极开拓资本市场,大力推进直接融资。加大政策奖励力度,对企业改制和上市进程中有关税收、费用、资金占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积极鼓励各市政府因地制宜采取适当奖励措施,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努力推动安徽省股权交易平台纳入全国新三板股权交易转让系统。积极争取,努力推动合肥和芜湖两市开发区设立的股权交易平台早日纳入全国新三板股权交易转让系统,以提升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市场容量和价格空间。大力发展安徽新三板以下股票转让交易市场(即场外交易市场),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加速场外交易市场股权流转,使场外交易市场成为全省惠及众多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优先扶持省内证券、保险、信托等资本市场参与企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适当奖励,引导省内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省属券商、信托等中介筹集资金,提高省属市场中介的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创新直接融资方式。“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将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各级政府可以采取如BOT、BT、TOT等融资方式,灵活运作以吸引省外资金参与建设和经营,通过创新融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形成政府筹融资的良性循环。
   4.加大金融人才保障建设,提升金融产业发展潜力。组建金融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外资深金融专家和知名学者担任咨询委员,参与全省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和决策咨询,以提高安徽省金融产业发展政策科学性。加大地方金融人才培养,依托安大、科大、财大等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建设,重点引进和培育金融创新人才和高级金融管理人才,力争通过本土培育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提高安徽省金融人才储备,增强安徽省金融产业潜在竞争力。加大政策对金融高端人才的倾斜力度。建议根据安徽省金融产业发展需要,对金融高级管理人才适当实施所得税减免、提升公积金上限、在子女教育及住房保障等方面合理倾斜,提高安徽省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吸引力。继续培养和造就学金融、懂金融的党政干部队伍,以完善全省地方金融体系为契机,加大力度选拔学金融、懂金融的领导干部,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金融水平。充分发挥省社会科学院这个专职研究部门的智库作用,在省社科院设立金融研究所,提供金融决策参考,提高金融研究水平。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金融研究机构。
   5.加大地方政府监管力度,推动金融产业合规发展。尽快制定安徽省金融发展条例。以安徽省省情为基础,借鉴周边省市类似金融法规,尽早制定安徽省首部地方金融发展条例,使金融行业主管部门有法可依,依法监管。尽早制定安徽省金融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议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金融产业成长需要,尽早制定安徽省金融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安徽省金融产业合理、科学发展。明确职能部门权责。建议进一步增强省市金融办与中央“一行三会”驻皖机构互动,增进安徽省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提高金融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建立安徽省地区性金融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和危机紧急干预机制,维护全省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是安徽省金融主管部门面临的长期任务。尽快明确省、市金融办的职能,适时壮大金融办机构设置,使其在与“一行三会”互动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担全省金融产业稳健发展的监管重任。
   记者:陆院长,您对构建地方金融体系提出的建议,一定会促进安徽省地方金融体系的发展,使安徽省地方金融体系成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您的这些建议对中部地区其他省也会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编:郑钊)

推荐访问:合力 金融体系 构建 中部崛起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