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9日 23:25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发布时间:2019-02-04 06:15:58 浏览数:

  每个社会里面,都有一小撮人,他们具备超越凡夫俗子的本质才能,却又喜用社会公众可以亲近的方式表述自我,喜欢探索比日常生活之具体情境更为普遍、在时空层面更为遥远的符码,平淡且豁达地看待周遭世界的变化。他们不但成了本国良知的代表,还成了人类良知的代表。这种精神,往近处可以触到鲁迅、蔡元培和胡适,往远处可以探及托尔斯泰、萨特,还可以外延到人道主义的信徒,诸如马丁・路德・金、卓别林,究其本源,还可以追溯到各大文明创始性人物耶稣、苏格拉底和孔子。
  
  鲁迅(1881-1936)
  作家
  永远怀疑的荷戟客
  
   胡塞尔说:“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是个坏公民。”鲁迅不管穿越到哪个朝代,恐怕都是“坏公民”。他既不入国共两党,也不做官,与“乱党”交从甚密,还入过左联、常被通缉,枕头下藏着把匕首,出门不带钥匙,打听过拷打的细节与感受,似乎时刻做好了心理准备。萧伯纳在上海见他时大赞其酷,鲁迅则应声答道:早年还要更酷一些。坊间一直流传着开国后某位大人物的神断:鲁迅活到现在,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似乎依其烈性,前者的可能性总是大些。
  
  蔡元培(1868-1940)
  学者、教育家
  �怀若谷为世范
  
   1917年1月,蔡就任北大校长那天,他一反历任校长的无视惯例,破天荒向校工脱帽鞠躬还礼。掌管北大期间,从辜鸿铭这样的保守派到陈独秀、李大钊这样“危险”的激进派均于北大汇成济济一堂。梁漱溟投考北大未取,蔡元培看到他发表过的一篇佛学研究认定足成“一家之言”,竟破格请其任教。“亲顾茅庐”聘陈独秀作文科学长那次,蔡在门外耐心良久等候年龄小他一轮的陈醒来。他还顶着压力开放大学的“女禁”,促成男女平等应考。五四时,蔡以校长身份、自家家产作保,多方奔走营救被捕学生,为世人称颂。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作家、思想家
  平民化的朴素
  
  1910年11月10日,82岁的托尔斯泰决定离家出走。凌晨5点不到,他就吩咐车夫套马,带上日记、铅笔和羽毛笔,匆匆逃离了波良纳庄园。他不顾年事已高,坚持乘坐最便宜的低等车厢,10天后,在一个小站台上死于肺炎。
  他生在贵族之家,却对小国寡民的庄园主生活感到羞耻。早在1847年,托尔斯泰就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他去了庄园附近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1859年到1862年之间,他几乎中断了文学创作,在庄园及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同孩子自由交谈。1861年,托尔斯泰还担任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并遭受政府搜查。到了晚年,他更是布衣素斋,从事体力劳动,并决定放弃自己的家产和版税,统统分给穷人,以求得良心上的安稳。他的这一决定让妻子大为恼火,二人之间龃龉不断,托尔斯泰的耳根再也难以清净。几次出走未遂后,他最终还是选择飞越人间的疯人院,如他在《忏悔录》中说,“这种富豪的、博学的人们的生活不仅使我反感,而且失去了任何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作家、思想家
  平民化的朴素
  
  1910年11月10日,82岁的托尔斯泰决定离家出走。凌晨5点不到,他就吩咐车夫套马,带上日记、铅笔和羽毛笔,匆匆逃离了波良纳庄园。他不顾年事已高,坚持乘坐最便宜的低等车厢,10天后,在一个小站台上死于肺炎。
  他生在贵族之家,却对小国寡民的庄园主生活感到羞耻。早在1847年,托尔斯泰就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他去了庄园附近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1859年到1862年之间,他几乎中断了文学创作,在庄园及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同孩子自由交谈。1861年,托尔斯泰还担任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并遭受政府搜查。到了晚年,他更是布衣素斋,从事体力劳动,并决定放弃自己的家产和版税,统统分给穷人,以求得良心上的安稳。他的这一决定让妻子大为恼火,二人之间龃龉不断,托尔斯泰的耳根再也难以清净。几次出走未遂后,他最终还是选择飞越人间的疯人院,如他在《忏悔录》中说,“这种富豪的、博学的人们的生活不仅使我反感,而且失去了任何意义。”
  
  萨特(1905-1980)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
  狂热的入世精神
  
  萨特这样看待人的社会参与:人的出生是由于他的先人撒了几滴精液造成的结果,他的出生或不出生本来是完全偶然的,人应当“自由地”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应当完全介入到自己生存的社会中去。
  上世纪40年代,萨特既在战场上,也在文坛上参与反法西斯运动。50年代,萨特是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鼓吹者之一。60年代,萨特和他的终生女友西蒙・德・波伏娃的身影出现在世界各地最敏感的前线上:1960年加勒比海危机时,他们在古巴;1967年中东7日战争爆发时,他们在加沙地带。1964年,萨特更以他的超常举动,令世界震惊。这就是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拒绝。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自觉拒绝诺奖的人(之前有两人因政治原因被迫拒领)。60年代后期,法国多次发生学潮和工潮,而萨特始终是运动中的精神领袖。
  
  胡适(1891-1962)
  学者、作家
  文弱书生亦拍案
  
  早在1933年,国民党傅作义部血战日军,收回国方遗骸数百具公葬于大青山麓,请胡适撰写碑文。胡欣然应允,全文仅四句:“这里长眠的是二百零三个中国好男子!他们把他们的生命献给了他们的祖国。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来这里凭吊敬礼的,要想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报答他们的血。”这也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白话碑文。后在何应钦等亲日派压力下,碑文被盖上一层沙土,改刻“精灵在兹”四字。胡适知道后,愤怒留诗一首:“雾散云开自有时,暂时埋没不须悲。青山待我重来日,大写青山第二碑。”
  胡适抗战时临危受命任驻美大使,勉励使馆人员道:“我们是最远的一支军队,是国家的最后希望,绝不可放弃责守。我是明知国家危急才来的。国家越倒霉,越用得着我们。”“学者大使”胡适赢得了华盛顿方面的崇敬备至,连日本官媒亦感叹道胡适一人便敌得过日本外交界的“三英”组合。他行程三万五千里,演讲数百次,“不曾有过一个周末,不曾有一个暑假。”中国抗战的决心和意义能被美国所了解并得到普遍的同情和支持,胡适的演讲功不可没。国民政府给了他三万美元作宣传费用,他将此款全部奉还。他因过度劳顿,心脏病一度复发,险丧生命。
  
  查理・卓别林(1889-1977)
  英国喜剧大师
  化苦涩为逗乐
  
  他是闻名世界的喜剧大师,更是默片里的著名流浪汉“夏尔洛”。一个拼命想装出绅士派头的穷人,身单力薄,四处受辱,终身不幸却藐视苦难,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即使希望破灭,耸一耸肩笑着离去。
  他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曾批评莎士比亚的戏剧里都是些王公贵族,宣称:“我所构思的喜剧情节非常简单,那就是普通人陷入困境并解脱困境的过程。”在《士兵夏洛特》中,他大胆嘲弄一战;在《淘金记》中,他用笑料突出饥饿对人的折磨;在《城市之光》里,他嘲讽为富不仁的资产阶级;在《大独裁者》里,他公开嘲弄希特勒,让总统罗斯福提心吊胆。他大半生奋斗在美国,后来却饱受政治迫害和诋毁,从1953年开始隐居瑞士直到病逝。
  “这个世界给过我许多最好的东西,而且使我几乎躲过了最坏的东西。生活中我没有诀窍,也不懂什么哲理。不管是聪敏还是愚笨,我们都应当和生活斗争。”对生活的爱、对尊严的坚守,赋予滑稽以灵魂,赋予痛苦以崇高。他将喜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但引人发笑,还让人落泪。

推荐访问:他是 民族 更是 世界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