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2日 01:31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马博士游泳馆

发布时间:2019-02-16 06:21:05 浏览数:

  有则罗斯福总统的小故事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他的大儿子詹姆斯20岁时去欧洲旅行,回程前买了一匹好马,然后打电报向父亲要求经济援助。而罗斯福回电话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卖掉了马,作为路费回家。
  正是因为罗斯福十分注重孩子们独立人格的培养,让他们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反对他们依赖父母。所以,“二战”打响后,他的四个儿子都上了前线。及至罗斯福病故,他们还都坚守在各自的军舰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父亲送行。
  这则故事表面上看,总统是在教一个20岁的儿子如何独立自主,其实,对詹姆斯来说,若他能够正面接受父亲的拒绝,能够在被拒后反省,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那就说明他一定是从小就受到了独立人格的培养,那些良好的人格特质已根植在其内心,因而他才会在父亲的点拨下一触即醒。
  如若不然会怎么样呢?他会抱怨父亲的不近人情,会转而向其他亲友求助,会借父亲的背景投机……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更可以选择透支。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大家都不陌生吧:上幼儿园时每天要家长催着起床,追着喂饭;上小学时每晚要父母看着写作业,写完后仍要父母检查对错;等到成年了,是大学生了,假期里又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拎包裹――包裹中送给父母的礼物是脏衣服脏被褥;终于等到子女工作了,却仍要啃老,原因太多啦,如红色罚单收多了、买新衣服换新手机了,再有就是,处女朋友了嘛,花销大了……
  往往这时候父母都少不了一番教诲,非常地苦口婆心,往往还伴有声情并茂的忆苦思甜,却收效甚微。可见,如果没有早期和长期的持久教育,到20岁才去要求子女独立自主、成熟负责,已经太晚了。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儿童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主要决定于你们在他五岁之前把他塑造成一种什么样子。假如你们在五岁以前没有按照需要的那样去教育,那么,以后就得去进行‘再教育’。”
  这也是为什么习惯上我们把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称为“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单从字面上都极易理解:“培养”――“形成”;而将之后的教育称为“再教育”或“矫治教育”,即需要针对已形成的不良行为去化解并教育。
  针对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无论是“养成教育”还是“再教育”,都是十分必须的,甚至可以说是迫切的。
  
  协助孩子完成“亲密剥离”
  由于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已经进入第二代,且独二代隔代教养的比例不断攀升,以至专家们开始发出“母性剥夺”的担忧,纷纷呼吁父母应与独二代子女建立安全型依恋。
  这呼声是应该的,只是我们常常顾此失彼,因为,一个更重要的理念明显被父母忽视,即五岁前应完成对孩子的“亲密剥离”。
  三岁前让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是为了培养他们对亲密关系的信赖,但一个只信赖亲密关系却不信赖自我的人只会依赖甚至依附他人,所以,若要让孩子具有独立人格,前提是,他还必须具有对自我的信赖;对儿童进行“亲密剥离”,即需要拉开亲子间的亲密关系,使孩子自己面对分离焦虑,并在抵御分离焦虑和学习如何处理分离焦虑的过程中,形成对自我的信赖。也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相信自我的力量。
  形象点说,一个不信赖亲密关系的人可能表现出“恐婚症”,在人生舞台上扮演“逃跑的新娘”;而一个不信赖自我的人则表现出“生是你家人死是你家鬼”的执拗,无论身陷多么糟糕的亲密关系都死死纠缠。
  “亲密剥离”最基本的操作就是要与孩子分房睡,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与区域,让孩子学会独处,学会自己去面对分离、面对黑暗、面对恐惧,以及学会识别和管理由此产生的种种情绪。
  
  帮助孩子形成自尊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提示了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由此可知,自尊是人类天然的需要,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尊的人能够具有独立人格。而让孩子形成自尊需要父母有意识的培养。
  自尊心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儿童的自尊心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呢?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多萝西・科克尔・布里格斯认为,高度的自尊心基于两个重要的信念:第一是“我可爱”,即相信自己是令人喜欢的。第二是“我有价值”,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另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巴巴拉・伯杰也指出:要想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孩子必须感到自己既能讨人喜欢又有足够的能力,他必须深信自己的价值,能够应付自己和周围的问题。
  而另一项心理学的实验也恰好验证了他们的话。
  这项研究是让三岁的男孩和女孩完成简单和复杂的任务,他们的反应被录了下来。结果清楚地显示,儿童在任务中表现出的骄傲和羞愧是不同的,并且是适当的。没有孩子在失败时骄傲,也没有孩子在成功时羞愧。但是,孩子会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现实地评价自己的表现。与完不成困难任务相比,在完不成简单任务时,更多的孩子感到羞愧。实验证明,即使才三岁大的孩子,他们就能够根据要求和自己完成任务的水平来评价自己了。
  而我国的家庭教育情形是:家长更多地注意让孩子觉得“我可爱”,却严重忽视了让孩子感到“我有能力”。
  有时,家长是出于溺爱,对孩子采取放纵的态度,并乐此不疲地提供全方位追踪服务;也有时,家长是因为贪图方便、省事,担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耽误时间,同时还弄脏了衣物和家庭环境,故此一边唠叨着一边却把孩子的事情抢过去做。
  无论是哪种情形,都希望家长能意识到:你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没有能力。所以,变相地,你是在打击甚至重创孩子的自尊心,并最终剥夺孩子的自尊。
  在此向家长重申: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必须让孩子既感到“我可爱”,同时还要感到“我有能力”。所以,千万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年龄稍长的孩子来说,还包括一条“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让孩子学会负责
  先假设:如果在上面这则故事里,詹姆斯不是因为买马而导致没钱回家,而是因为其他道德上的原因,比如把钱捐给了当地的灾区,或者帮助了同行有困难的朋友,罗斯福会如何?
  当然,我们无法揣测罗斯福的回答。不过,我们的父母会如何应对呢?
  现实中,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选择支持孩子,替孩子支付旅费。这并非不可以,只是,很值得追问的一个问题是:这份钱是不是无条件给孩子的?
  生活中我们也常听到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有责任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然而,许多中国父母口中的这个“责”常常是片面的。
  负责从字面上来说即为担负责任。但据我了解,中国父母是这样界定孩子需要担负责任的情形的。首先,是你有过失了;其次,是你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后果。那么相应地,如果你没有过失,如果你的行为是良好的,那你自然就没责任需要担负了。
  然而,真正的负责其实是指:你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包括你的选择,甚至那些不是你自己的选择,却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试想,如果你上班迟到了,上司会因为你解释自己早就出门了,由于所坐公交车路上出了故障才迟到的而算你准时上班么?如果他这样做,那么,可能迟到的员工会越来越多,且每个人都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再试想,如果你捐了5000元给汶川,导致当月生活紧张,单位会因此补助你5000元么?
  如果在这你的回答是不,那么,请记住在教育孩子时也要遵循相同的原理。
  如此,当运动回来的孩子告诉你今天他少跑了两里路,是因为路上他做了好人好事时,肯定并鼓励他,然后,温和地问他:你打算选哪个时间去跑剩下的两里路呢?当上大学的儿子向你要求本月生活费要多打给他300元,因为他用300元做了善事时,当然你应该高兴,并对他表示赞赏,只是,同时告诉他下月可能需要他节省开支了,因为这个月多给的300元将在下个月扣除。
  教孩子学会负责是指要让孩子知道,他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而不是只对过失和不良后果负责。
  由此推想,如果詹姆斯是因为自己的善行导致缺路费而向父亲求助的话,罗斯福可能会对他说:“你可以把我送你的那只怀表(假设有的话)当了,没关系,你在乎的话可以赚钱去赎回来。”或者,他也会温和地说:“行,我把旅费汇给你,只是,回来后你替我把花园清理干净,并种上玫瑰。”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

推荐访问:游泳 回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