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21:28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地产地消”――一种“返朴归真”的价值取向 返璞归真

发布时间:2019-02-19 06:15:25 浏览数:

  [摘 要]“地产地消”是地地道道的日本舶来品,对于中国人来讲还是一个新概念,日本推行“地产地消”运动,提倡农产品以“当地生产、当地消费”为目标,缩短运输距离,确保农产品新鲜,保证食品安全。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来观察和研究“地产地消”,是一种高屋建瓴的透视方法尝试,旨在对当前农产品流通中的“产销对接”、“短链农业”的发展在价值观念上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地产地消 反产业化 价值取向
  
  一、日本“地产地消”概念的形成
  “地产地消”概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早在1965年的日本,一些家庭主妇借鉴瑞典的思想经验,开始关心农药对于食物的污染,加工和进口食品越来越多,而相应地,本地农产品越来越少。于是,她们就与当地农产品的生产者达成了一个供需协议。这就是被叫做Teikei的制度,就是有共识或一起合作的意思,推崇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接,让消费者“看得到农夫的脸”。这一理念后来传播到北美和欧洲,并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社区支持农业(CSA),也有学者称为“城乡合作农业”。从1986年开始意大利兴起“思老风土”运动,倡导传统饮食文化。
  1.“地产地消”概念的提出的背景
  (1)不良饮食习惯引发健康危机。1981年日本农林水产省首次提出了“地产地消”概念,推行“地产地消”计划,主要是针对当时日本农村的传统饮食习惯,除了主食大米以外,大酱汤和腌菜式最普遍的配菜,高盐分的饮食结构导致高血压人口增加,而食品中的钙质、蛋白质却明显不足。推行“地产地消”运动目的在于普及健康、合理和科学的饮食文化,改善饮食结构,提升国民体质,从而减少国家在医疗支出上的压力。
  (2)农业现代化生产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问题。日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以生物技术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提高土地面积单产,以缓解土地资源的不足,增加农产品供给。在1985年之后,日元大幅度升值,进口农产品相对廉价,大量的海外农产品涌入日本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丰富了日本民众的“菜篮子”,随之,日本的恩格尔系数也逐步降低,“地产地消”的推广活动也随之趋于沉寂。
   (3)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进入了21世纪,由于日本的食品行业发生了不少恶性事件,譬如:修改保质期、库存过期食品返工再生产、“毒大米事件”和“毒水饺事件”等等,使得消费者对食品、尤其是对农产品的信任变得非常脆弱,因而就更加追求食品的安全性。
  (4)环境保护问题。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各国高度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碳排放过量等问题引发环境保护危机,日本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始致力于缩短运输距离,减少石油、煤炭等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5)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日本的农产品在生产技术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进入了高附加值的阶段。消费者的意识也从一味苛求商品的价格,从“要吃饱”转变到“要吃好”,重视自身的饮食健康,强调农产品的安全、和农产品的新鲜度,甚至于强调继承和发展传统的饮食文化等。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日本政府提出推进“地产地消”活动计划,鼓励消费者尽可能消费当地或邻近产地的农产品,同时避免农产品生产单一化,鼓励农民生产多种农产品,缓解日本大米受到进口冲击带来的危机,也有助于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
  2.“地产地消”的普及
  “地产地销”运动的组织形式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农产品直销所,据统计,近年来日本各地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关于“地产地消”的创意活动直销所,遍布日本的郊区、农村,总量达到近1.8万家,年销售额相当于日本农产品流通总额的15%左右。
  直销所最初是农民自发建立的,建筑外观相对简陋,商品结构单一,甚至无人收银,一直用明码标价,顾客自觉投币的“无人值守”形式。现在却涌现出了很多大规模、有固定设施、有专门从业人员的直销所,大都由当地农协、商业组织机构或农会组织农民开设,在直销所内汇集了众多当地的土特产品。如:日本的一家名为MAXVALU的食品超市与西宫市的5家农户直接挂钩,为他们设置了一个“地产地消角”,墙上挂着农家各自的照片及编号,顾客可以凭着商品包装上的编号,找到相对应的农家,这个措施让顾客感到安全和亲切。在一些旅游胜地,农家会与旅馆、酒店合作,除了利用当地农产品制作的特色菜以外,还向住宿的游客提供土特产品,或者是吸引游客参观,体验农业生产,就是相当于中国的“农家乐”。
  现在,日本在学校、医院、养老院等集中消费单位和餐饮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行“地产地消”计划,倡导优先使用当地产的农产品,对农产品选择的顺序依次是町内产――县内产――国内产,在国内都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才安排进口。
  3.“地产地消”运动的必然性
  “地产地消”社会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性和存在环境,也体现了人们的意识和作用;揭示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中地域经济集团化和地方保护主义抬头的矛盾规律;随着农产品贸易中随着科技进步和物流技术的发展,“自产自销”的自然贸易状况被贸易自由化所形成的国际统一大市场所淹没,在市场竞争中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超级产业化”生产往往忽视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食品安全等关键问题,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环境保护主义色彩浓郁的以“地产地消”为代表的“反产业化运动”。
  二、产业革命推动下的“劳动异化”现象
  1.六次产业革命
  “21世纪将进入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其主战场就在大农业”――这是钱学森最早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论述,六次产业革命分别是:第一次是纺织技术产业,解决穿的问题;第二次是钢铁技术及其制造业,解决劳动条件问题;第三次是石油化工技术,开始能源与新材料产业,解决效益与节约问题;第四次是汽车技术,为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解决行的问题;第五次是IT技术,解决人类高效社会联系与获取信息资源的问题;第六次是生物技术,延长人类生命周期的相关产业,延年益寿的生物食品产业,核心是解决生命体延续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吃的问题,怎样吃才是科学的?吃到什么才是“好东西”?
  2.产业化运动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的了负面影响
  除了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是解决穿的问题之外,其他五次产业革命都直接影响着“吃”的问题。钢铁技术及其制造业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物质基础;石油化工技术为农药化肥的生产和能源动力提供了保障;汽车技术与IT技术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物流方式,“远产远销”成为可能,并加速了全球化产业分工的趋势;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生产和克隆技术为现代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大大加快了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物质的普遍存在与人类生命体延续的理想背道而驰,出现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危害人体健康的不良现象,如高血压、尿毒症等病症群体人数增多。
  3.农业产业化造成了劳动异化现象的出现
  劳动者的劳动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保证劳动者的自身健康和安全,消费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放心而又安心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今天似乎是一种奢望。
  (1)生产者责任感缺失。生产者不知道生产出来后会给谁去吃,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农产品,它可以使农产品长得个大高产,没有害虫的侵害,长相漂亮,如果可能的话,自己都会避开食用,另外种植不用农药化肥的瓜果、蔬菜和粮食,但是可以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产品卖出高价,赚取更多的金钱为目标;一些生产商或者经销商采取掺假、伪造和以次充好等手段谋取暴利,坑害消费者。
  (2)消费者信任感缺失。农产品消费者也不知道是谁生产出的产品,存在严重的信任缺失,消费者都想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产品,可是好产品的标准又如何衡量?因此,引出第三方认证和品脾的树立,但也常常为了取得第三方认证和品牌的广告宣传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这又会把这部分代价,包括过度包装等费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为吃上“放心、安全”的蔬菜要另外增加支出来购买生产者的诚信。
  (3)农产品的消费者可能是其他产品的生产者,这种不良行为和商业文化会得到延伸和扩展,以至于在整个社会普遍存在,以最小投入,求得最大收益,生产的产品不是为用来消费,而是作为盈利的手段,由此产生“劳动异化”现象,即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同时,还有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行为与劳动者异化和人与人异化伴随而来。生产资料的使用也同样会出现这种现象,也就使得当今社会面临价值观念的重塑。
  三、结论
  “地产地消”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减少了流通的中间环节,倡导回归农业产业化之前的原生态的绿色消费价值理念,这种流通环节的简约化是以流通主体之间相互的信任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也显现出劳动异化现象,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取向带来了新的挑战,农产品“地产地消”倡导的是一种“返朴归真”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建立社会信用的一种良策。
  
  参考文献:
  [1]山下�洋.地�地消の取り�みをめぐて,立法与调查,2009.12
  [2]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上篇)(第六章第二节).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
  [3]村上泰亮.反古典的政治经济学.日本中央公论社,1992
  [4]刘恕,涂元季.钱学森论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5]龙云安.第六次产业革命新论.人民论坛,2010年第35期

推荐访问:返朴归真 产地 价值取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