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8日 06:46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9-02-25 06:21:32 浏览数:

  【摘 要】近20年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成为一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的分析得出,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的发展路径分析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过程有紧密的、必然的联系。因此转换思路,以人才强国战略为着眼点,梳理其中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相关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才强国战略 拔尖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08-02
  
  人才竞争已成为各国间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和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始实施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21世纪以来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一、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的发展路径
  近20年来,教育界、社会科学界的一些仁人志士、专家学者提出要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并做了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的陈希在2002年第23期《中国高等教育》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文章――《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03~2004年出现了研究小高潮;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再次升温。到2011年6月18日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术论文有96篇,其中核心期刊47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这些研究和探索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主题,围绕两条主线进行研究:一是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二是怎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1.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研究
  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研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能解释这一概念。郝克明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1]陈希特别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德才兼备。[2]
  2.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与探索
  关于高校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与探索,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分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的对策思路研究。杨德广认为,高水平的创新型大学应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依靠“名师”、“大师”在实践中直接培养尖子学生。[3]卢铁城认为高校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做到高水平教师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和讲授基础课,因材施教,实行全面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等。[4] 二是具体的培养模式研究:许晓东、王乘将国内研究型大学的拔尖人才培养试点班归纳为以下五种模式:通才教育模式、数理提高班模式、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专业试点班模式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5]其中,尤以浙江大学的培养模式为典型。[6]
  和“创新人才”的研究相比,对“拔尖创新人才”研究总量相对较少,由于其中大多出自我国重点大学的校长、书记或教务处长等,论文质量高、影响力大。这些研究对“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做了详尽的理论阐述,并且大多研究是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和经验的总结,联系实际较强。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研究不足,进而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层次定位不统一:大多数专家学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以本科生为培养对象,如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一些学者则认为应以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为培养对象。
  二、人才强国战略中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论述
  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的形成和提出,经历了从人才战略提升为人才强国战略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与之相适应关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问题也与我们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紧密相关。
  1.人才战略提出时期
  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200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2001年是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乘势前进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一年。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这一问题中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加快培养和吸引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随后200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在第三篇“科技、教育和人才”中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使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解决我国科技、教育比较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人才资源不足一系列严重问题。“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的总目标是“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这一概念没有明确提出,与之较接近的是“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2.人才强国战略提出时期
  2002年,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直面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为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建设一支强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纲要提出两个“重点”,一是重点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二是重点培养和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可以看出,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已经“呼之欲出”。
  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正式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把人才作为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再次提出“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指出,中高级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高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通过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针对不同特点,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分类培养: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批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政治家;以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三、坚定不移的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由此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2010年6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成为支撑人才兴国战略的两个纲领性文件,也是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政策来源。
  1.以“整体开发”为根基
  整体性就是全面性。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以“整体开发”为根基,不仅是指人才是个整体,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一部分,而且也指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整体性开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造就也是整体。所以对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来说,不仅包括青少年人才开发,还包括中老年人才开发;不仅包括培养性开发,还包括使用性和政策性开发;不仅包括国内人才开发,还包括海外人才开发;不仅重视开发智力、创新能力,而且还要提升道德品质等。[7]
  2.“以用为本”为重点
  当前中国存在着大量不符合以用人为本的现象。例如,把人才当作工具来使用;对人才只知使用,不知培养提升;“有才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信”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总的来说是人才培养量>拥有量>使用量。[7] 中国已经不缺人才,缺的是把人才使用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人才培养、人才引进都不是目的,用好人才、使人才产生效益才是最终目的。人才是在使用中不断成长的,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成长起来,才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成为拔尖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充分认识使用性开发的价值。
  3.以创新机制为保证
  创新机制,是指为了把人才使用好,需要在各种规定上,敢破敢立,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活人才的创造活力。这必然需要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改进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推进依法管理;需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在人才培养开发方面、人才评价发现方面、人才选拔任用方面、人才流动配置方面、人才激励保障方面进行创新。
  4.以“人才计划”为依托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人才队伍的梯队结构和对国内人才和海外人才的划分,从宏观上提出三个重要人才计划,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一是通过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着眼于培养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二是通过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三是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5.以教育为主要途径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具体包括: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特别强调高校工作的中心是“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把“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列为重大项目,包括高等学校产学研基地建设,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等。
  
  参考文献
  1 郝克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3(12):5~9
  2 陈希.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2(23):5~7
  3 杨德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克服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12~14
  4 卢铁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10~13
  5 许晓东、王乘.拔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00~102
  6 邹晓东、李铭霞、陆国栋、刘继荣.从混合班到竺可桢学院――浙江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64~74
  7 王通讯.全面解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中国电力教育,2010(20):6~11

推荐访问:拔尖 人才培养 造就 创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