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1日 00:54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我国高水平散打运动员攻防战术行动运用现状的研究] 提高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

发布时间:2019-05-19 06:42:52 浏览数: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问卷调查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比赛实际统计和观察,分析高水平散打运动员战术行动运用现状,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和实用性,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散打运动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按武术散打战术的攻防性质,产生5种复合形式与7种战术行动指标;战术行动在比赛中运用的质量和产生效果是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不同级别散打运动员战术行动运用成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7种战术行动运用次数以防守反击、防守反击后防守、进攻后防守最多;成功次数和成功率以防守反击、防守、进攻后防守反击最高。
  关键词:散打;战术行动;运用次数;成功率;进攻;防守
  中图分类号:G8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8—0130-04
  散打运动属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运动员的技术与战术能力是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是制胜的武器,对提高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散打运动发展比赛程度日趋激烈,比赛中运动员单凭技能或体能战胜对手的现象逐渐减少,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就必须在良好的体能和娴熟的技术支持下,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提高战术运用能力。战术由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方面构成。战术6个方面只有战术行动是通过技术的运用体现出来的,并可以做出统计分析。因此,本文对散打战术行动运用现状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战术行动运用情况,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和实用性,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散打运动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运会散打男子决赛中6个级别96名参赛运动员的场次情况,选取了6个级别前8名全部比赛录像中所有运动员战术行动运用情况,共48名运动员、56场、127局比赛(已去除因伤弃权13场和优胜3场,共16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检索和查阅了有关散打理论及我国散打运动书籍、文献、刊物及各种学报,在此基础上收集与本文有关的相应信息,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选择和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专家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了“散打战术行动指标筛选表”调查问卷,通过对散打专项教授、教练员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综合专家对指标筛选结果,从而确定散打运动员战术行动指标。专项教授共发放28份,回收23份,回收率为82.1%,其中1份无效,有效率为78.6%。教练员发放40份,回收36份,回收率为90%,其中3份无效,有效率为91.7%。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折半信度检测法,通过测量克隆巴赫α系数值(Cronbach.1951,α值接近或高于0.80表示其内部一致性程度高)α1=0.8812和α2=0.9143,说明本调查问卷的结果是可信的。
  1.2.3 录像分析法 通过多媒体播放软件对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散打决赛录像进行快放、慢放、定位等方法反复观察,并对比赛中战术行动的实际运用状况做详细的记录统计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 将记录的所有有效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检验方法,对于成功率的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散打战术行动的概念 散打战术行动是根据比赛双方的各种具体实际情况,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战胜对方而采用的一系列动作行动。散打战术行动的作用在于运动员把已经获得的身体、技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成果,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最优化地进行综合运用。其核心就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造成有利的态势,掌握比赛主动权。散打战术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熟练的掌握了各种技术,才能灵活的运用各种战术,战术的运用是通过特定的战术行动表现出来。
  散打战术由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方面构成。在比赛中战术是以指导思想为其活动的核心,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具体比赛情况提出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产生各种战术意识,并在技术、体能、心理等方面配合下通过一定战术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战术行动实施。因此,在战术的6个内容中战术行动与技术的结合最为密切,战术行动在比赛中运用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到技术的发挥,反之,技术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战术行动的效果。
  2.2 散打战术的分类及内容 运动训练学中战术的分类有:按战术的表现特点、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按战术的攻防性质、按战术的普适性等分类标准。由于分类标准的不同,就产生了多种战术类型。本文研究是根据散打其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属性,并结合散打的特点,按其攻防性质的标准进行分类。因此,进攻和防守构成了散打基本战术行动,在战术行动进攻和防守交替转换的演变过程中,各种战术行动无不以进攻或防守为主线而组合形成多种复杂的表现形式。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论证,在这种不断的变化重组中形成了5种复合形式、7种战术行动(图1)。
  2.3 散打战术行动判定的条件与标准 竞技散打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其技术动作使用是以击中对手有效部位为目标,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多得分并少失分,即体现“攻中寓防,防中寓攻”的原则。散打技战术的使用都是在竞赛规则范围内进行,战术行动是通过技术动作运用来实现的,技术动作运用成败是可以量化,那么通过对技术动作运用成败的量化统计达到掌握战术行动的实施效果。因此,评判战术行动成败与否的唯一标准是以竞赛规则的评分办法为依据。
  2.4 运动员战术行动运用情况总体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比赛中战术行动运用次数较多,平均每局运用次数达到了20.4次,这证明了高水平散打比赛的激烈程度。比赛中战术行动的出现并不是只取决于一方运动员,而是受到双方运动员的控制和反控制。规则为了体现比赛对抗的激烈程度,对消极一方也有明确的判罚;另外,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对决无论从战术行动的速度、灵敏、隐蔽、变化上都有更快的节奏。因此,散打战术行动总体运用次数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从成功次数和成功率数据来看相对一般,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1)进入前八名的运动员都已具备一定的夺冠能力,他们之间技术水平比较接近。2)运动员和教练员在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等综合方面都非常接近,且都非常了解对手,并做了充分赛前分析。3)运动员对比赛中的战机和节奏的总体把握和准确性都很接近。这证明了高水平比赛激烈程度虽强却往往得分效果却达不到理想状态。
  2.5 不同级别运动员战术行动运用情况对比分析从表2数据可以得出,小、中、大级别散打运动员之间战术行动的平均每局运用次数上虽有不同,但相差很小,在平均每局运用次数上按多少顺序依次为:小级别、中级别、大级别,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小级别和中级别运动员都具备较好的灵敏、速度特征,大级别在灵敏和速度上则略逊一筹,但在力量上却超过小、中级别运动员。由于现代散打的竞争性日趋激烈,在运动员后天培养条件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运动队从选材上更加重视科学化,尤其是大级别选材,被选者的灵活性往往就成为教练员重中之重的选材指标,并在训练中更加重视大级别的灵活和速度的培养。因此,大级别和中小级别在比赛中的战术行动运用次数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接近,这也是符合目前散打技术和比赛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三个级别成功率进行检验,表明不同级别战术运用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分割检验,如表3所示:
  从成功率上看,无论是小与中、小与大、中与大级别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成功率的高低依次为中级别、小级别、大级别。分析其原因:1)从小与中级别对比看,中级别在速度、灵活协调性方面都不弱于小级别,但力量上的优势使中级别运动员比小级别击中对方效果更明显,裁判更容易给分。2)从小和大级别看,大级别除了力量比小级别大以外其它方面身体素质均不如小级别,而且在运用次数上也比小级别低,这和大级别体重大体能消耗快有直接关系,同时由于体重大而影响了速度这一在比赛起制胜关键作用的因素,这是大级别成功率显著低于小级别的主要原因。3)从中和大级别看,在小、中、大级别之间中级别属于全面型运动员,它既有相当于小级别的速度、协调、灵敏又有近乎于大级别的力量,因此,大级别成功率与其相比较低也是符合散打运动竞赛规律。
  综上所述,运动员要在比赛中提高战术行动的能力,必须在训练中加强对其技能、体能、智能、心能的水平,同时对战术的观念、指导思想、意识、知识、形式等方面能力的协同配合提高。小级别的运动员在保证其速度、灵敏和协调外,应加强力量的训练;大级别的运动员则应在灵敏、协调和速度素质方面加强训练;中级别运动员应在身体素质各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各级别运动员都应在训练中不断加大难度、提高训练水平,适应竞赛的规律,发挥在复杂多变情况下高质量运用战术行动的能力。
  2.6 运动员7种战术行动指标总体运用情况分析从表4数据可以得出,平均每局运用次数较多的是防守反击和防守反击后防守,分析其原因是:散打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继承了传统武术中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等战略思想,正是这些战术指导思想、观念、知识使防守反击和防守反击后防守的平均每局运用次数占了优势。平均每局运用次数运用较少的是进攻后防守反击后防守和防守,其原因是:1)在比赛中运动员如果只采用防守战术行动那就不可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运动员一般情况下不会单纯的进行防守战术行动,即使用防守战术行动也只是在反击条件不成熟或不成立的情况下运用,运动员要取胜必须进攻和反击,这是防守运用次数少的重要原因。2)摔法克制拳腿法的连续进攻,而且在双方拳腿组合相互击打时裁判员不易给分,但是摔法在比赛中一旦成功效果明显,场裁判定边裁判员同时给分,因此运动员对摔法运用有一定的倾向性;运动员和教练员追求进攻动作简洁实用、清晰有效,不与对方过多纠缠,而且现代散打技术水平发展迅速,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竞技能力十分接近,运动员在使用复杂的战术行动时必定在心理与战术运用上受到对方战术行动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进攻后防守反击后防守平均每局运用次数相对较少。
  从成功率上看,防守战术行动成功率最高是因为防守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成功,但是只靠防守是不能得分的,武术界人士常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运动员在防守后必须寻找战机和调整战术行动,虽防守在比赛中没有得分意义,但为反击做好准备,在防守高成功率的支持下,防守反击战术行动也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防守反击运用次数多和成功率相对较高。另外,进攻后防守反击成功率高与规则有一定关系,运动员在第一次进攻后进入第二次进攻,在两次进攻之间要防守对方的反击,在打破对方进攻和防守之间的平衡时二次进攻就比较容易成功,而且边裁判员更倾向于对第一次进攻效果和最后一次进攻效果的判定,因此,进攻后防守反击运用次数多且成功率高。
  2.7 不同级别运动员7种战术行动指标运用情况对比分析
  从表5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在运用次数上小、中、大级别仍以防守反击和防守反击后防守最多,进攻后防守反击后防守最少;在成功次数和成功率上小、中、大级别以防守、防守反击、进攻后防守反击为前三名,进攻后防守反击后防守最少。各级别7种战术行动统计结果与总体运用情况相一致。同时也说明了散打运动员要取得比赛的胜利必须在一定的战术行动运用次数下提高其成功率。
  对不同级别运动员7种战术行动指标运用情况成功率进行检验,如表6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只有防守反击战术不同级别运动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分割检验,表明小中级别、中大级别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从成功率对比看,小和中级别之间7种战术行动均无显著性差异;小和大级别在进攻后防守上有非常显著差异;中和大级别在防守、防守反击后防守、进攻后防守反击后防守上有显著性差异。大级别在战术行动整体运用效果上也都均低于中小级别,其主要原因是大级别的速度、协调、灵活性相对中小级别都较差,再由于体重大体能消耗快,所以在比赛中更容易去搂抱对方防守或消极相峙来节省体能,搂抱和消极相峙造成比赛净打时间的大量消耗,引起在单位时间内战术行动运用减少,而中小级别则相反,运动员在有限时间内更积极进行攻防转换,运用复杂多变的战术行动,更多地在攻防转换战术行动中得分。
  综上所述,在运动员训练对策上,教练员应抓住散打战术行动运用的主流方向,尤其是针对运动员应加强进攻后防守反击和防守反击的训练。另外,提高运动员进攻、进攻后防守和防守反击后防守的成功率。科学系统地使运动员掌握各种战术行动,并不断开发新型的复合战术行动,从而使运动员战术能力朝着更全面、均衡的方向发展。
  3 结论
  1)根据竞技运动训练理论有关战术分类的标准与方法,按武术散打战术的攻防性质,从单一进攻和防守的形式交替互换,产生5种复合形式,共7种战术行动指标。2)散打运动员战术行动平均每局运用次数为20.4次,成功率为29.25%。战术行动在比赛中运用的质量和产生效果是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3)不同级别散打运动员战术行动运用成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成功率高低依次排序为中、小、大级别。4)散打运动员7种战术行动运用次数以防守反击、防守反击后防守、进攻后防守最多;成功次数和成功率以防守反击、防守、进攻后防守反击最高;小、中、大级别对比结果,大级别在防守战术行动上显著低于小级别,在防守、防守反击后防守、进攻后防守反击后防守战术行动上非常显著低于中级别。

推荐访问:散打 攻防 运动员 战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