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8:06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如何定位 [社会转型期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9-05-21 07:03:11 浏览数:

  摘要:新世纪伊始, 我国开始了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社会变革,并逐步扩张至文化领域。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是我国转型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更是不容忽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则起着主导与核心的作用,并逐步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
  关键词:政府 公共文化服务 职能现状 完善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文化体系建设逐渐被提到了重要位置。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并做出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政府职能的发挥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与进程。本文从政府职能发挥的角度,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的考量,探究完善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二、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发挥的现状审视
  十七大以来,国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设立,群星奖的评比与改革,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三馆免费开放,农民工大型文艺演出,以及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等。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和各地文化民生品牌的打造让政府的公共文化职能发挥收到一定效用,文化软实力建设成就斐然。但总体来说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未能有效发挥,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较为僵化。如文化管理部门间存在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地区间保护、垄断和分割现象严重,文化市场经营环境较差。同时,政府在薪酬、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人才选拔等方面未有统一体制规定,缺乏指导性意见,使得文化事业单位毫无组织活力,无法适应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
  二是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投入效率低下、投入不平衡。因基数小,虽投入大,总量还是偏低,2010年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仅占财政支出0.36%,仅占教育、卫生、科技投入的十几分之一。同时地区、城乡投入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资源不足且非常落后,但文化财政投入却远不如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农村相对于城市服务基础设施资金和设备很不到位,尤其是实行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的资金短缺直接影响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
  三是政府在公共文化队伍培养不到位。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年龄偏大,观点落后,知识结构陈旧,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的新要求,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文化馆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有特长、懂文化的人比较少,缺乏相关技能培训。再加之工作编制问题使得从事公益文化服务人员的素质和热情都不是很高。
  四是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供给不足、供给过剩,以及服务和供给不对称的问题。一些地区政府提供的一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缺乏吸引力、适用性和创新意识,如基层文化站、农家书屋里文化产品种类少,内容陈腐,利用率不高;但与此相对,在政绩目标的激励下,一些政府有可能花重金打造一些不符合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公共形象工程,如各种“文化街”“文化节”“文化工程”,造成投入的极大浪费。
  五是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能力较差,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资源覆盖面较小。现代、传统的公共文化资源不能有效融合,地区、城乡的文化资源不能有效流动和共享,而可以共享的网络文化资源则分散在不同的公共服务机构,如文化系统、教育系统、科技系统等。同时,公共文化服务形成的网络资源地区覆盖不完全,远程开放力度不强,且成本较高。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如政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及法规建设力度不强;政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选拔标准及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政府主动服务意识和切实为民意识较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形式较为陈旧且实效不大;等等。
  三、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对策建议
  (一)理论指导方面
  政府应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具有指导性、规范性、操作性的政策制度加以宏观指导,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健康、方向正确。同时,通过总结一段时期以来的公共文化发展决策、文化监督和执法的实践经验,将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逐步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推动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文物保护、文化艺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法等法规体系建设,鼓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让文化法制建设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保障,这也是可持续建设的根本保障 。
  (二)管理协调方面
  政府应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全局出发,做好长期统筹规划工作,形成责任明确、协调有序、充满生机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保障和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应加强与社会各方协作,统筹与文化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自身主要职责;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完备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文化网络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同时,应注意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和种类”、“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等问题,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行政支持。
  (三)资源整合方面
  政府应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力度,实施跨地域、跨城乡、跨行业的资源配置,强化对特定地域,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尤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重点解决农村文化发展财力不足的问题;积极建立公共文化流动服务网络,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改善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区划造成的文化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合理的状况,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区域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差距。
  (四)文化提供方式方面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的需求,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生产和提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形式和内容,保证活动内容充满活力、覆盖城市乡镇。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北京的“八网合一”、广东省的三大文化流动服务网络建设、河北省的数字影院建设和邯郸市的“欢乐乡村”等创新性项目,旅游文化节、相声俱乐部、群众周末大舞台、数字图书馆等创新性服务形式,开辟了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的新道路,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
  (五)服务人才培养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文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奖励等相关政策,组织师资、编写教材、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等措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逐渐走向专业化、职业化,构建一支宏大且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对于现有的服务队伍做好培训和优化工作,及时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更新;对于新进人员应有严格的准入标准,扩大队伍范围,包括一些村民或者大学生,不断适应网络环境下下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新要求。同时,要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
  (六)服务评价考核方面
  政府须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考核办法、奖励条例、反馈机制等,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纳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建立“文化改革发展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及“文化专项资金绩效评估体系”,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各级各地官员政绩考核体系联系起来,可以设立类似公民意见的专栏,拓宽公民评价和监督的渠道,切实发挥政府主体地位和作用。
  四、结语
  我国正值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渡时期。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运行有效、网络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优质、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对政府来说任重而道远。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应在创新体制、理论指导、资源整合、管理协调、提供方式、人才培养、评价考核方面应作出较大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繁荣。
  参考文献:
  [1][美]珍妮特,罗伯特.新公共服务一一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沈亚军,王骚.社会转型与行政发展[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许前飞.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府职能转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lO月
  [5]陈立旭.公共文化发展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推荐访问:转型期 职能 完善 我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