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03:10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江南古桥本体及文化综合分析和规划保护研究】 江南古桥的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19-05-27 07:12:33 浏览数:

  摘要:江南古桥作为江南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是江南人民的宝贵财富,其不仅显示出了古人的卓越智慧和精湛技术,更彰显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体现了江南独特的地域特征,极具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然而,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期,江南古桥、古桥文化和古桥环境与江南经济文化和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和途径大多是以大量古桥的损毁和迁移为代价的,因此,古桥及文化整体性规划保护刻不容缓且极其重要,这就需要从分析江南古桥及文化现状和原因出发,而后对其提出系统科学的保护对策,以充分挖掘、借鉴和利用古桥资源和价值来服务当今的社会经济文化。
  关键词:江南古桥;古桥文化;综合分析;规划;保护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1-0097-05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河网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再加之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繁荣发达,使得江南地域从古至今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天堂,而江南古桥从中孕育成长、成熟兴盛,故处处浸染和具备了江南特有的地域元素和文化因子,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一大亮点,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紧密相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近年来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步伐的大幅加快,很多古桥因保护不力而遭受严重破坏,甚至是毁灭性打击,古桥本体和文化以及周边环境的长远保护规划已刻不容缓。
  一、江南古桥本体及文化现状分析
  (一)古代桥梁建筑本体现状
  1.江南古桥内在价值探究。由于桥梁在江南地区的集大成性,江南古桥不仅显示出了古人的卓越智慧和精湛技术,更彰显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体现了江南独特的地域特征,极具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总体而言,江南独特的区域环境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得江南古桥呈现出数量众多、造型独特、功能俱全、工艺精湛、融入环境、意境深远、文化深邃等特征。
  (1)艺术价值:众所周知,江南由于其地域特征,古桥数量庞大,遍布城乡,种类繁多,造型独特,江南古桥建筑基于江南特有的设计理念,很多古桥不仅体现出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更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展现出江南化的艺术表现形态和设计手法,主要体现在:在空间组合上,力求错落有致、变化有度、结构巧妙、组合灵活,体现幽而雅;在尺度比例上,要求工艺精准、和谐对称、规划严整、协调统一,体现准而和;在质感型体上,寻求精致美观、小家碧玉、温文尔雅、富有韵味,体现小而精;在韵律色彩上,表现简洁明快、淡雅自如、轻松愉悦、充满灵气,体现明而亮;在装饰点缀上,呈现实用质美、朴实自然、格调鲜明、画龙点睛,体现深而远,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独树一帜的江南风格和江南体系,为今人提供了鲜活的参照实体。
  (2)经济价值:由于江南的水网纵横,河道交错的地理状况,毋庸置疑,江南古桥对于古代江南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江南的发展史上,桥梁在江南地区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桥梁已成为江南市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桥在集镇、城市的形成过程中起过促进城市开发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先有桥梁后有市镇,人们对桥梁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桥梁也就越建越多,古代的桥头往往是集市、社交、乘凉、聊天、游览的场所,许多古桥都曾发挥过集市价值、关津价值、交通驿站价值、码头集散等价值,桥梁也就必然地成为了古代江南地区商业经济的枢纽。
  对于现代而言,古桥的旅游经济价值同样不可小视,各级地方政府通常可以将保护较好,名声较大的古桥开发为旅游景点,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带动地方旅游经济,提升当地百姓生活水平,同时可以将江南古桥及其环境景观完美的呈现在世人眼前,并成为当地的地域标志和城乡名片,成为古代文明进步的象征,既让世人领略到江南古桥的风韵,感受到江南古桥的文化,也弘扬了江南传统文化,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3)文化价值:江南古桥历史悠久,文化深远,且美仑美奂,瑰丽多姿,构成了独特的江南地域的景观视廊,而与当地的社会风俗、奇人逸事、风水玄学、政治宗教等的紧密相联,更是组成了桥的可视性与非可视性文化景观。此外,江南古桥在漫长的文化承载过程中,还融合了建筑学、工艺学、美学、文学、语言学、书法、绘画、雕刻等等各类文化科学,发挥着交流、传承、演化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具体表现在江南古桥经典的设计、巧妙的结构、精美的装饰、优雅的造型等等,深度反映了江南建筑学、工艺学、美学、绘画、雕刻等方面的高超水平和精深造诣,真正称得上江南文化的集大成者。
  2.古桥建筑体现状分析。江南地区自古土地富饶,经济繁盛,即使现今经济总量仍在全国居前,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会给包括古桥在内的古建筑、古遗迹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地方政府以及人们对古迹和周边环境的保护意识会逐步增强,并上升到十分重视的层面,会采取一系列完整系统的保护措施;二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代价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做法也普遍存在,因此会对古迹造成损伤甚或是永久性的毁坏。所以,现存江南古桥大多呈现出以下几种态势:
  (1)保持原有自然风貌。即周边环境未曾改变或变动甚微,桥梁虽受风雨侵蚀但仍基本完好,较为稳固,甚至仍在当地作为重要或主要交通枢纽进行使用。此类古桥多存于江南山区以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现代工业以及城建渗透很小,未对其周边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或拆迁,仍保持自古以来的原有风貌,如歙县的北岸廊桥、休宁的拱北桥等。
  (2)因保护有方而风采焕发。此类古桥多分布在江南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地方政府甚至是国家的大力维护和环境改善,使其不仅保持原有风貌,而且更加风采焕发,如同里、乌镇古桥、苏州宝带桥等。
  (3)改造或损坏严重。现如今,城市面貌随着城建力度的不断加大而变得面目全非,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的古桥因其体量小或是地处偏远等因素,不能为当地政府和百姓带来多少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故而不受重视,得不到较好的保护,年久失修,险象环生;有的古桥周边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被彻底破坏,或被大型建筑挤在角落处,失去了自然的和谐性和平衡度;有的古桥虽被重修保护,但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昔有风貌荡然无存,古桥的风韵和灵气已早无踪影;有的古桥受到现代大型车辆的重压,桥腹又不断遭受行船的撞击,变得伤痕累累,此类古桥如南京赛虹桥,该桥已六百多年历史,但由于其本体归属不明、保护不力,至今未能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且古桥周边的环境得不到有效治理,使这座在明城墙下、秦淮河畔的古桥破烂不堪。又如湖州五谷塘桥,被船舶撞坏,损坏严重,现已成为危桥。   (4)损毁殆尽或异地移建。在城建和拆迁浪潮的席卷和侵袭下,道路拓宽,航道改造,大兴土木,大量的古桥遭到拆除,古桥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有的古桥建筑材料甚至都被拿去他用或是遭到盗窃,也有的古桥是因为没有得到有力的保护受到风雨侵蚀而自然损毁消亡,再有的就是被整体拆移。因为江南古桥并非单一的建筑体,而是与地方环境不可分割的结合体,故而经拆移的古桥已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价值,几乎等同于消亡了。例如镇江丁卯桥,先遭河道拓宽拆除大半,后公路拓宽就彻底毁灭了;又如无锡的钓渚渡桥,原是典型的石拱桥建筑,造型古朴,优美匀称,风格稳重、雄浑,矗立在宽阔的谢埭荡上,风姿绰约,气势不凡,是当地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与景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但该桥被拆迁到常熟沙家浜后,再也还原不了当时的风采和原貌了,这是当地文物及文化的极大损失。
  (二)桥梁文化现状
  江南古桥的历史源远流长,江南古桥文化也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演绎得有声有色,气象万千,在人们的愿望、兴建、使用和依恋的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丰富多彩。江南古桥文化是以江南古代桥梁为载体,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桥梁本体。具体说来,江南古桥文化由于桥的兴盛、区域的富饶、环境的和谐、人文气息的浓郁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呈现出精美的江南建筑风格,更是融入了江南的物质文化、经济文化、政治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心态文化、社会民俗文化、文学艺术、风水学和科技文化等等,具有本色原生态的江南特征,与江南的区域环境浑然一体,从方方面面折射出当地百姓社会生活的美好景象,展现出深邃的文化内涵和高雅的文化品味。
  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大师级的人物,更需要官方民间的携手推广,然而,江南古桥文化两者皆不十分具备,再加之古桥文化的重要载体——古桥因各种原因的渐渐逝去,古桥文化也越来越淡薄,越来越被边缘化了。具体表现在:一是桥梁周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古桥形影相吊,成为孤桥,其原有的融合环境、美化环境以及成为地方风景线所形成的文化内涵随之消逝了;二是大量古桥的损毁或坍塌,使得依附其上的造型与结构艺术、雕刻艺术、诗词桥联、文学书法、宗教文化、社会功能等等都变得无影无踪;三是许多脍炙人口的古桥故事、民间传说和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口耳相传以及随着古桥的离去而逐渐淡化;四是与古桥密切相联的伦理文化、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节奏、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不相融合甚至是相去甚远,在缺乏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也不再传承。
  二、古桥现有保护措施与呈现古桥保护严峻态势的成因分析
  (一)已进行的相关保护措施
  由于江南地区地域广阔,古桥保护因地而异,参差不齐,差距较大,虽然总体上古桥生存状态堪忧,但也不乏好的经验和做法。
  1.部分地市政府部门专门成立了古桥保护领导小组,改变以往由单一的一两个部门管理,遇到复杂问题执法无力,且相互扯皮的局面,而是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展规划、财政、交通、水利、建设、文物、工商、公安、环保、旅游等多个行政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2.设立古桥保护专项资金,从政府财政预算中单列,并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捐助,通过各种合法有效的途径筹集资金,专门用于本地区的古桥修缮及保护。
  3.细化监管措施,加强古桥保护。通过宣传和出台管理细则,动员各方力量,引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加强对各类涉及古桥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对古桥修缮工程和周边环境改造等工程做到提前公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集思广益,择优慎行。
  (二)古桥保护严峻态势的成因分析
  之所以造成现存古桥和古桥文化当前此种严峻态势,经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1.城乡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造成了古桥本体及环境的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个地区均开展了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江南地区由于自古区域位置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建设步伐还是发展态势均在全国居首,成为全国城乡建设的桥头堡,然而其中有一部分成果却是以地方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为代价的,几乎绝大多数的江南古桥在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中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响,受到较好保护的古桥为数不多。
  2.水利设施的大量兴建以及航运部门缺乏对古桥的保护监管。近年来,由于国力增强以及国家综合水平的提升,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涉及人民生产生活,尤其是农村的水利设施以及水环境改造等都十分重视,故而在水资源丰富的江南地区,河道改道、拓宽等情形尤为多见,古桥在此过程中均受到影响,或改造,或搬移,或拆除,极少为保护古桥而重新考虑水利设施及工程的建设方案。此外,由于江南水系发达,航运是江南地区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船只体积大,速度快且数量众多,而古桥是在古代设计建造,不具备适应现代大型船只通航的条件,故发生船桥撞击事件较多,然而较多的航运部门对此熟视无睹,既没有对保护古桥做出限航,又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案措施,致使古桥损坏或损毁。
  3.地方政府缺乏长远规划并存有片面追求功利的思想。江南各地由于经济发展成就在全国较为居前,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古迹及文化的保护意识也相应较高,但仍存有片面追求功利的思想,并缺少科学有效的长远规划,对于古桥及文化保护亦如此,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均在此处。
  4.文化和文物主管部门缺乏对古桥及其文化的整体保护意识和有效措施。根据本人的实地调查和走访研究发现,在江南地区,一般较为著名的古桥或是整体环境现存较好的古桥多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但是大多数单体古桥,尤其是规模体量极小的古桥未纳入当地文化和文物主管部门的视线或是未能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办法,有的是因为资金匮乏,维护经费筹措渠道有限,致使没有条件进行有效保护,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虽有保护方案却未能系统深入地开展实施,仅仅停留在纸上或是敷衍了事;有的未经很好的评估勘察,使得很多有价值的古桥未能得到宣传、开发和保护,甚至是仍埋没于荒野;有的迫于当地政府的压力而采取一些不能有效保护古桥的简便措施等等。   5.现代工农业和重型交通工具对古桥带来的伤害。现代工农业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世人已有很深的认识和了解。现代工农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诸如气候反常,旱涝、泥石流等各类自然灾害频繁无律,或是雨雪雹雾等自然天气反复无常,造成酸雨对桥身的腐蚀,特大暴雪的对桥体的积压和负重,大冰雹对桥体的损伤,浓雾的频发致使车辆船只对桥身撞击的高发等等,还有工农业废水和垃圾对桥墩的侵蚀以及水环境的改变和破坏致使古桥整体环境系统的失衡等等,不一而足。现代工农业在造福人类的同时,给地球环境带来的深重危害和对人类发展生存造成的重大影响人们有目共睹并深切感受,更不用说其对古桥的影响之大了。此外,现代陆路交通工具,特别是大型、重载超载车辆对于设计承载量均较小的古代桥梁的重压或是撞击势必加速古桥的损毁速度。
  三、江南古桥本体及文化规划保护对策
  江南古桥及其文化不仅是江南人民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和精神财富,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财富,对于江南古桥及文化的研究、开发、规划和保护,可以造福今人并利于后代,着实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对于古桥的保护既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上,也不能依靠简单一时的措施,而是需要对古桥及其地域环境特征进行整体考量、评估、调研和探讨,从而制定科学长远的保护规划和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案以及措施。根据本人对江南古桥大量实地调研所掌握的材料以及对当前国内发展形势的研判,对于江南古桥的实际保护方案和科学规划,现提出以下建设性意见和具体可操作性措施,以供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参考或借鉴。
  (一)建设性意见
  1.维护环境,保护生态。江南古桥虽为单体人工建筑,但其已融入了环境,江南古桥最大的成功之处和亮点则是和环境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目标和视线锁定在古桥建筑上,要做到“保护古桥建筑不仅要保护文物的本体,还要保护其产生和存在的环境,古桥一旦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就等于离开了历史,再也唤不起后人的记忆。”
  2.加大宣传,营造声势。在当前信息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江南古桥除少数较为知名外,大多数无声无息,特别是附着其上的无形的文化资源,甚至连当地人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因此,对于保护古桥来说,整理归纳,并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尤为重要。宣传一方面能使当地百姓加深对古桥的了解,进而提高保护意识,增强重视程度,使其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能使古桥成为地方名片,形成品牌效应,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政府拨款、旅游收入以及其它途径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的大量收入又能用来维护古桥、拓展宣传、营造声势等等,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在此基础上使古桥、文化和环境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3.提升人文素养,提高保护意识。保护古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靠人的素养和意识,如果没有人为破坏,仅古桥的自然损毁则要少得多。因此大力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是保护古桥关键中的关键,根本中的根本。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和宣传来改善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甚至是生活习惯,让百姓从内心里和行动上关爱古桥,保护古桥,并有意识的传承古桥文化,维护古桥环境,与古桥和谐共生。
  4。建立长远且科学的保护规划尤为重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古桥的保护力度,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把古桥纳入文物保护级别,全方位、多渠道筹措古桥保护开发资金,建立古桥保护长效机制,并开展切实可行、全面深入的保护行动。
  5。加强古桥研究。只有深度地了解江南古桥及文化,才能更好的保护它们。因此要从古桥建筑实体和文化方面深入研究江南古桥的历史、现在和将来,研究古桥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雕刻技艺、文化内涵等,并将古桥及文化的各类资料和研究成果归纳整理,建档立馆,从而挖掘和彰显其隐藏的光芒,发现和展示其新的亮点,让江南古桥及文化愈发璀璨闪亮。
  (二)可操作性措施
  1.各级地方政府或保护部门要将古桥作为地方名片,大力做好宣传策划。可以在车站、码头和公共场所及古桥周边设立广告牌,制作电视专题宣传片,利用各种媒介介绍当地古桥的历史及特色,并配以精美图片,同时弘扬地方古桥文化,举办各类与古桥相关的特色活动,建造古桥展览馆,用影视图像、名桥模型和实桥仿建等形式,并配有文字从多角度介绍古桥历史、古桥价值、古桥建筑、古桥文化等等,做到全方位地营销古桥,将古桥的形与神,意与境完美地结合让世人品味,在保护古桥的同时又拉动了地方旅游经济,既可以使人领略和感受地方古桥的风采,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市民爱护古桥的意识。
  2.科学详细编制古桥及周边环境保护规划及相关子规划。规划的重要性就是表现在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区改造和城乡建设等与古桥发生矛盾和冲突,因此提前的预计和研判是十分必要的,各种建筑和水利工程可以在与古桥和谐共生的前提下设计建造。
  3.将古桥全部列入保护名录并依法公布,受到法律保护,以设标志、立碑记等形式明示古桥文物,明确古桥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同时设立专项,在人员和经费上加大保障力度,以切实落实保护措施。
  4.对古桥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考证、统计,建立古桥资源信息库、档案库和数据库,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5.对于重点保护桥梁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和桥梁状态监测设备,以全天侯实时掌握古桥动态,以便对古桥及周边环境包括水体、土壤、植被、生态以及人文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和优化,并对人为污染和破坏在第一时间做出反映,及时解决问题。
  6.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护措施。建立和完善古桥保护机构,出台政府制定的古桥保护条例和细则,并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古桥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如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采用新思路、新模式解决古桥生存发展问题。在城乡建设等与古桥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可采用远离古桥建新桥、建新楼、建新站的发展模式;对于古桥保护可以采用原地加固、以旧修旧的模式或是复原周边环境等方式;在古桥遗址外建博物馆、展览馆等建筑,既可将遗址覆盖在内,做到全方位保护,又可供游人实地参观,通过比对提升保护意识等等。
  8.加大古桥保护课题资助力度,以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将古桥保护作为研究对象,并形成长效研究机制,定期研讨研究成果,根据社会最新的发展需要和古迹文化保护提出对策建议和研究分析,做到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每一个江南人在内心里都不希望伴随先祖共生共存的古桥在视野中消失,人们都愿望见证沧桑变化的古桥能够得到最好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从而感受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领略它靓丽的神采和风韵,并最终在和谐共存中走向更为灿烂的辉煌。
  [责任编辑:吴晓红]

推荐访问:江南 本体 综合分析 规划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