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3日 04:08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俄汉翻译中的客观情态问题研究】情态

发布时间:2019-05-28 06:57:51 浏览数:

  摘要:情态意义主要包括主观情态和客观情态,其中客观情态是句子的基本特性之一。因此,翻译当中客观情态是不可回避的,研究客观情态对于句义和翻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情态;客观情态;俄汉翻译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07-02
  一 什么是情态
  1.情态研究历史
  “情态”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对“情态”开始了研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情态”这一概念引入进典哲学,后来“情态”被他的学生引进古典逻辑学。几千年后情态也进入了语言学领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语言学界开始关注情态问题,现出了大量成果。语言学家Perkins (1983) 有过形象的描述:“研究情态简直就像试图挤进意见拥挤不堪的屋子,得小心别踩着他人的脚。”[1]
  术语“情态”对我国学者来说,是外来事物。但实际上我国学者对于情态问题的研究在十九世纪就开始了。马建忠在《马氏文通》(1898)就对“助动词”进行了研究,这本书是中国首部使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书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情态”概念,但事实上已经触及了情态问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语言学界在借鉴西方同行的研究基础上,开始对汉语的情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情态的定义与分类
  英国语言学家Lyons(1977)给出了定义:“情态是说话人对句子表达的命题或命题所描述的情景的观点或态度”。存在真值情态、认知情态、道义情态。研究了情态与时,情态与事实性、非事实性的关系。Lyons认为客观情态化句子,包含一个未加限定的、直言的“我(这样)说”(I say so)成分;主观认识情态是说话人对句中的I say so成分的限定,而客观情态化的句子则具有未限定的I say so成分,也具有从可能性的某种程度上进行限定的It is so成分。[2]这被认为是西方情态研究的基础。Perkins 、Steele等也对情态进行了研究。
  吕叔湘指出:“咱们说话,往往不能纯任客观,咱们对于事情的可能性、必然性、必要性等,喜欢加以判断或者推测,于是咱们的话里就掺杂着咱们的意见”。[3]他把表达说话人心理的一些词汇称作“能愿式”。虽然他并没有使用“情态”这个术语,但这样的描述与Lyons有相通的地方,对后来的汉语情态研究开拓了思路。
  王力(1943)给出了与后来的Lyons类似的定义;高名凯(1948)研究了“能”概念,实际上这就是西方的“情态”概念。范开泰(1988)把“模态语义”分成真值模态、道义模态、应当模态;郝斌(2001)探讨了“情态”与“模态”的关系。还有很多国内学者对情态研究作出了贡献。
  《苏联大百科全书》(1954)这样定义情态:“作为语言范畴,情态是语句的内容与客观现实关系的反映”。[4]书中明确规定,俄语的情态范畴表现手段为:式、时、插入语、语气词等。此处“现实”就是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得到了学界认同,并对后来出版的一系列百科全书、百科辞典和语法书中的情态定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被学界公认为权威的苏联科学院《俄语语法》(1980)一书中情态得到了更确切的阐释。这本书中情态意义被划分为四大类:客观情态;主观情态;有特定词汇意义的某些动词、短尾形容词及述谓词;某些著作中的一些特定语气。但具体来看,书中对情态意义的主要分类应该是前两类。客观情态:谈话内容与客观现实的关系,这种意义是每个句子都具有的,通过固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客观情态意义上相互对立的形式组合成句子的语法聚合体。主观情态意义:说话人对谈话内容的态度,并不是每个句子都必备的。[5]《俄语语法》(1980)认为,客观情态体现的应该是时间、现实性与非现实性,是每一个句子所必备的。而主观情态则是说话人对于句子报道的内容的评价、态度。
  笔者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梳理认为,主观情态是说话人对于句子内容的态度的反应,客观情态是句子内容与现实性、非现实性关系的反映。客观情态是句子基本要素。
  二 客观情态与翻译
  翻译的首要任务是要确保跨文化交流够顺利进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需要用目标语来替代译入语。合格的译文应该尽量保持原文的信息,尽量追求在目标语读者当中产生与译入语读者一样的效果。这样的翻译效果被学界称作“等值”。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等值理论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什维策尔提出的等值理论等。
  三 翻译中客观情态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实际的翻译工作和教学中笔者发现,客观情态转换错误大致可分为下列类型。
  1.对动词的时和体理解有误
  大多数俄语动词分为未完成体和完成体,时态一般有过去、现在、将来。理解句意时,须全面考虑两者的关系方可得到适合的译文。例:мочь-смочь汉语表示 “能”,但不同体之间差异很明显。Именно встав на путь ускоренного включения в мировую экономику, Китай смог добиться положительных успехов в экономном развитии./正是因为走上了与世界经济快速接轨的道路,中国才得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巨大成绩。/*中国只有走上与世界经济快速接轨的道路,才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惊人成绩。原文有副动词短语,合成谓语是“смог добиться”,决定整个句子客观情态的动词是已经变成过去时的完成体动词“смочь”,其俄语正确释义:① иметь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делать что-нибудь) ② такая возможность уже реализована:有某种可能、并已经实现了这种可能。即смог后面的不定式表达的是已实现的行为,该行为与前面的副动词句子形成了因果关系。在误译中错把смог当成未完成体现在时。汉语中“只有……,才能……”构成条件关系,这种译文表示本句中前后是虚拟情态,此处的副动词词组是句子第二部分得以实现的前提。但是原文中смог带动后面的动词不定式表示现实情态的同时还带动前面的副动词结构也表示现实情态,所以第2种译文错误。   2.辞书对体的描述不完全正确
  分析3.1的问题时,除了强调具体单词间体范畴所具有的情态意义差异性,还应看到目前的辞书对体的表述存在着一定问题。张家骅认为:“绝大多数辞书里的后缀法(前缀法)完成体派生对偶动词的释义,仅仅限于"参见完成体"的表述”。即如果想用辞书查找一个未完成体动词的意义,通常只能通过查找对应的完成体动词实现。但对应体即使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一般也仅限于词汇意义的相同,其语法意义却不同,更何况还有很多体的对偶间存在着细微语义差别。如:想要查动词снимать的意义,按照辞书提示查找完成体снять得到的是взять внаем(租用),表示“从没有租”到“租”的转换,但是实际上снимать是:жить в наемном доме(住在租来的房子里),表示租来之后,居住的状态。此处如果仅依靠辞书提示则极可能得出错误的译文。[6]
  3.增减词对客观情态的影响
  增减词是常见的翻译手段,但增减必须仔细斟酌并有一定理论依据,否则将造成客观情态扭曲。译者可增词的前提应是原文虽没有明确写出某个词,但其意义已藏在原文字里行间。可以减词的前提该是原文中的某表达在译文中即使被省略,其意义依然保留在译文的字里行间。此处的处理原则应该是无论增减,原文意义都不会被扭曲。Заключение Брестского мира дало Советской стране передышку./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苏维埃国家得到了喘息。*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苏维埃国家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曾有些译者认为第二句译文比较成功,但实际上第二句是错译。根据3.1的思路,原文中的动词谓语“дало/给”是完成体过去时,其意义为:“已经发成,并且有了结果”,即:给成了。因此,原文中的“喘息”应该是已经发生的行为,即:已经得到了喘息。但第二种译文中加入的“的机会”字样,将原文表达的已经实现意义(“已经出现结果的状态”)改为可能意义(“可能出现结果”)。
  四 结语
  情态问题非常复杂,将其进行划分是确保研究进行的第一步。作为句子的基本特性之一的客观情态意义是翻译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俄汉翻译教学当中,很少有人将客观情态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行讲授,因此很多译者对此也就不太重视。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学者加入到客观情态意义的翻译问题研究当中。
  参考文献
  [1]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博士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5:10
  [2] Lyons, J. Semantics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3]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942
  [4]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 СССР. Институт языкознания. Грамматика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1954:76
  [5] 信德麟,张会森,华劭.俄语语法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0:589
  [6] 张家骅.现代俄语体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5

推荐访问:情态 客观 翻译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