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05:03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生成性教学:蕴涵、表征与策略】 策略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发布时间:2019-06-02 06:37:44 浏览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对于生成性教学的意蕴及表征的理解仍不够深入,要想在教学中真正地实现“动态生成”,我们就需对生成性教学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一、生成性教学的蕴涵
  (一)生成性教学理论的溯源
  对于生成性教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追溯其理论基础,不同角度使之各有侧重。
  从哲学角度出发,随着近代哲学“本质先定”、“一切既成”的本质主义思维逐渐向现代哲学“一切将成”的生成性思维转折,使教育的研究也产生了变化。它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倡导教学过程应回归生活世界,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
  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杜威曾明确表示:“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1]他反对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威特罗克提出了生成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并非被动地接纳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自己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2]后现代主义者多尔认为课程“它是生成的,而非预先界定的”。[3]当代所提倡的生成教学是强调教学的过程性,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生成教学的核心旨归:还原教学复杂性
  教学活动是复杂多变的,因为每位学生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课堂上总会出现林林总总、错综复杂的信息。
  教学是不能准确预测它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的活动。教学活动并非“线性”活动,时间在“变”,实际发生的事也在不断变化。传统教学强调预设的单方面作用,缺乏对教学过程中情境变化的灵活顺应,在实践上造成对生成的越位。教学过程中要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视学生为教学中混乱的制造者。而是将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合作者,在具体情境中共同去创建教学的秩序。
  生成性教学认识到教学的不确定性,教学中抓住合适的契机,利用非预料的、偶然的现象,把它们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教学过程中,恢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宽广,思维更活跃。
  二、生成性教学的现实表征
  生成性教学相对于以往的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上都有其自身特点。
  (一)教学目标:预设基础上的生成目标
  传统教学过于重视预设的目标,并以是否实现预设目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生成性教学并不否认预设教学目标,因为精彩的生成是在预设基础上的实现和超越。
  但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弹性化的,应鼓励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时学生的即兴创作,在具体的情境下生成益于学生发展的目标。生成教学认为,学生是因“学”而“成”,而不是因“教”而“成”,应从关注“教”、“成”,转向到重视“学”、“成”。[4]“学”、“成”需要尊重个体的体验,不能随意忽视学生的真实行为和情感而追求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真正的学成是学生把“抽象”的知识通过与已有经验作用后“内化”为个人知识,“内化”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资源,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随机地增补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师生是学习共同体
  古代孔子已提出教学是“教学相长”的,教学是师生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生成性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角色是具有情境性的,教师会不自觉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或合作中。在交流形式上,可以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亦可学生间问答。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关系。
  这种教师与学生个体或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或学生群体间的互动性参与,使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拓展彼此的眼界和视阈,并最终使得教学成为立体交叉式的网状结构,[5]从而形成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学内容:“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机结合
  个体的生活经验是影响教学生成的重要因素,“生成”强调的是由“生”到“成”,即将外在的不属于个体的知识“生成”为个人的知识,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个人知识是新旧认知结构相互融合后的产物。
  杜威曾说过:一辆马车的各个部件加起来,并不能察觉这是辆马车;它之所以是马车,是因为各个部件特有的联结。如果课堂上只呈现书本知识而不联系学生的个人经验,那么学生只能处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学生课上似乎“懂”了,但当再次出现时,却又很“迷惘”。相反,在学习书本知识时,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以个体的生活经验为基本出发点,让教学内容生活化,使“书本世界”再现“生活世界”情景,促进教学“真生成”。[6]这样将书本中静态的知识回归到真实的情景之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成。
  (四)教学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评价到注重过程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以最后结果与预设目标的契合程度为评价标准,忽视教学活动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而生成教学无固定的教学模式,“还学于生”的理念下将课堂还给学生,关注学生个体成长过程。在无规律性的互动交流中对每一个环节做出及时回应或评价,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成教学的核心不是目标实现而是学生的发展,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附加价值。对学生真实感受所表现的每个行为都应及时回馈,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过程性评价改变传统只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课堂,能够使新课改所提倡的“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从微观层面看,它能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宏观侧面看,它可以影响学生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策略
  要想使生成性教学得到有效落实,就必须清楚生成性教学实施的核心、条件、关键和保障。
  (一)核心:将教学作为研究过程
  教学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将教学作为研究的过程。利用“教程制图”与影音相结合的方法记录真实的教学过程,则可获得大量真实的信息。这样是让教师坚持做课后的教学反思,尤其要关注那些与教学设计或教学效果预想存在较大差异的细节之处。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知道教学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研究过程,师生共同观看课堂实录,与学生交流后思考学生行为背后的想法是什么。教师经验的不断增长,其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二)条件:教学资源的有效重组
  教学中出现的信息并不都是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这就要求必须有效重组课堂上的课程资源。
  动态生成的教学对于教育者是新的挑战,当课堂上师生、生生间互动出现思想、观点的碰撞时,就要适当延伸,使师生形成共识。当学生的回答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时,教师应发挥自己机智重组生成的资源,层层引导,另寻思路,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当学生出现错误的信息时,教师也不要斥责,斥责会打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将错误的信息还回学生,师生共同研究探讨信息的正确性。当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与教学无关的信息时,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三)关键:创造教学智慧,开展多元对话
  生成性教学还原教学活动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身的智慧去迎接各种挑战,合理组织教学。
  在组织材料时,需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做文章。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选择上,要以学生感兴趣并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方式为主,同时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师生沟通交流时,教师不能将自己视为领导者,要认识到教学互动是师生共享知识的过程,要努力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在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创造更多可利用的生成资源。
  (四)保障:生成性文化的创设
  教学不是一种重复的技术性实践,而是一种基于知识而进行的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反思性实践。[7]教师是具有自然意志的生命个体,教师的观念、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是影响生成性教学的重要因素,所以生成性文化的创设至关生成性教学的命脉。
  从内部因素看,教师自身要经常地反思,使自己情感与学生共融。
  从外部因素看,教育部门及学校在规章制度、价值取向、评估机制、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改变,以促进人的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6.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9.
  [3]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373.
  [4]李祎.教学生成:内涵阐释与特征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6,(11).6.
  [5]李祎,涂荣豹.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J].教育研究2007,(1).41.
  [6]刘忠伟.生成性教学中”真”与”假”的关键:基于生活经验[J].教育研究2011,(1).32.
  [7]阳红,程良宏,张金运.生成性教学视野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升[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78.

推荐访问:表征 蕴涵 生成 策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