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2日 20:11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语文朗读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语文朗读

发布时间:2019-06-02 06:45:18 浏览数:

  中图分类号:G623.23  语文是一门集情感、审美于一体的学科,最突出的一点  便是体现在“情”上,朗读就是生情、绘情、抒情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做到美读怡情呢?
  首先,我们要解决什么是朗读的问题。朗读就是在对书面语言达到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的准确而连贯。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一、激发学习兴趣,找准情感切入点,对课文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感受。初中阶段是为今后语文知识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作为13、14岁的孩子来说,兴趣是产生强烈学习愿望的动力,产生兴趣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学生一旦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所以,要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经典文段结合语文课文进行深入的朗读学习。在对文本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激发学生情感流露的有效途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写作背景的交代,能不能将文章深情并茂的朗读下来,关键在于是否了解作者当时写作的背景,如《水调歌头》一文,词人苏轼是在中秋夜思念胞弟并且政治失意所作,所以要让学生感知到词人这种感怀之情。又如林斤澜《春风》一文中,作者虽然是温州人,但是长年生活在北京,对北方的气候和生活特别熟悉和留恋,所以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到作者对于大自然由衷的热爱和对北国春风的怀念。再如都德《最后一课》一文,作者描写的是一八七零年七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小说,就是通过描写最后小镇小学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学生们如果了解了这个背景之后,定然会生发出强烈的爱国感情。这时,第一步就做到了,有了感情,就如同生命有了活力。
  二、要准确、连贯的表达。
  1、朗读中气息要控制。朗读中,灵活的气息控制,可使音色甜润、优美、持久、有力。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时间稍长时就感到气力不足,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现象。这是由于在朗读中没有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气息的控制受到了影响。这就需要使用一些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科学发声,如:《数狮子》的绕口令,一排石狮子,蹲在南门口,有的笑来,有的吼;过去摸摸狮子头,吓得娃娃直发抖。一个狮子,两个狮子,三个狮子……十个狮子;十个狮子,九个狮子……
  三个狮子,两个狮子,一个狮子。让学生从头说到尾一口气说完,期间不许停顿,通过这些练习,使得学生的气息量增大,力度增强,从而可以流利顺畅的朗读课文。
  2、朗读中读音要准确。课文中有些字词是形近字,比如:大靸(sǎ)鞋,有的同学很容易读成大靸(jí)鞋;婆娑(suō),有的同学很容易读成婆娑(shā)。有些字存在多音,像蓬莱(lái)仙岛,有的同学很容易读成蓬莱(cài)仙岛,这属于常识问题,在朗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还有些字是儿化音:“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需要注意的是,在朗读前不妨先了解一下文章的作者,像老舍是北京人,作品中的语言就透着京腔京韵,有人曾试着将贾平凹的作品用陕西话去读,确实是这个味道,只有字音读准确了,才能将作者的文意表达清楚。
  3、朗读中语言要连贯。通常学生在读课文时不注意连贯,只要是读出声音来,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如果在朗读过程中没有做到语言流畅,会闹出很多笑话。举个例子:华沙《阿里山的云雾》一文,其中一句“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如果出现语言不流畅或是没有理解文意就会读成“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也就是说,朗读流畅的基础还是在于对文意的理解,这里所说的连贯不是一气呵成,就像在周国平《家》一文当中的一句话“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要在恰当处选择断句。
  其次,要注意在朗诵过程中的一些表达技巧。
  一是突出重音的作用。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叫做重音。重音的表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重读”。在课文的朗读过程中,我经常给学生举这个例子:哪是你的书,这是我的书。这个句子中需要一个强调重音,突出一个我字,强调了书是我的,不是别人的,从这个例子中,学生就会体会到重音的重要作用。当然,文章的体裁、内容、意味是多样的,表达不同文章所运用的声音也应当也是多样的。可以在轻声读的时候加重,如教学《春风》一文时有句“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将能不两个字加重去读,就可以体现出作者对北国春风深深的思念了。
  二是注意不同内容语气的表达。“语气”一词是由“语”和“气”构成,通常语气的色彩有气沉声缓—表达平静、柔和、深沉的感情,如: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中的一句“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气满声重—表达兴奋、喜悦的感情,如:峻青《傲霜篇》中的一句“你看,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茂盛”;气扬声高—表达疑问、思考的感情,如:鲍昌《长城》一文中:“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两个问句要读出作者对两位历史人物人生经历的思考,在朗读的语速上应该稍慢,带着些许的疑问语气;气少声平—表达冷淡的感情,如:老舍《母鸡》中的一句“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三是把握朗读中的停顿和连续。停和连,指的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朗读的时候,思想感情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但是这绝不是说,一段话必须一口气读下来,从生理角度来说,朗读中间需要换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停顿、断开;从意思情感表达来说,要把层次、段落、小层次、语句、词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停顿时间的长短表达出来。当然,在意思连贯、感情奔放的时候,又必须一气呵成,如:林斤澜《春风》中的一句“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总而言之,注意朗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达到以读助学,以读助思的目的,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推荐访问:朗读 几个问题 需要注意 语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