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17:36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大学生创业难:困境与对策探析】 新时期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6-03 06:50:44 浏览数:

  【摘要】大学生创业正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当前,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着自身心理素质较差、创业意识薄弱、创业教育落后、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这需要高校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强化创业教育,也需要政府完善扶持政策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
  【关键词】自主创业 心理素质 创业教育 政策扶持
  大学生创业的内涵及现状
  大学生创业,即高校大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技术等优势和能力为社会创造财富。以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毕业包分配制度,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即被安排到工作岗位上。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毕业生分配制度逐渐被取消,“双向选择”制度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制度安排,大学生创业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意向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自主创业队伍中去,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压力随之不断加大。大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专业、技术优势创业,不但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及就业水平,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创新型社会的实现。考察国内众多高校不难发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该首选在国家机关、国家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企业工作,其次才应当去大中型民营企业工作。而对于毕业后自主创业的问题,不少大学生表示不会考虑也不会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所呈现出的问题,值得认真关注和深入研究。
  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主要困境
  当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创造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但是通过考察发现,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困境。
  心理素质较差、创业意识薄弱。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往往在心理素质、机会识别能力、整合资源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其中,创业者的心理素质、心理意识扮演着关键作用。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对市场、经济运作了解甚少,对创业的心理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对创业的理解也不透彻,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也往往受到“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企业工作”等片面观点的影响,容易产生动摇心理,创业的目标和意志不够坚定,从而导致创业意识薄弱,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创业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创业教育,即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课程的培训、创业心理的训练、创业技能的养成。创业教育对于将来走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教育部要求高校必须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但是国内不少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创业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不少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科技活动当成创业教育内容来看待,并没有根据时代特点和经济发展要求设置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同时许多创业教育课程缺乏鲜活的本土案例,在师资安排上不少老师都缺少创业经验或者创业实证研究。在社会实践引导方面,许多高校没有与企业建立充分的联系,一方面没有安排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另一方面也很少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参与创业课堂的授课、指导。
  政府政策可操作性弱、扶持不到位。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然而,尽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纷纷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大部分较为宏观,可操作性并不高。“有些政策存在形式主义,甚至不同部门的扶持政策相互矛盾,没有形成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各地各部门也各自为政,大学生创业扶持措施和社会保障政策得不到落实,有些优惠的政策还停留在文件上”。①由于不少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较为抽象并且不具体,许多大学生对如何享受这些政策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这对于开展创业行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应对策略
  强化创业心理,培养创业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坚定的创业心理,较高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促进大学生创业发展,首要的任务是努力强化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创业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较大的创造性事业,往往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律,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因此,大学生创业者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业意识。心理素质好的人,创业意识强的人,能以强大的热情投身于创业事业中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得以有效发挥,并善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适当地调控自己的身心状态,确保创业行动正确地延续下去。
  重视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大学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社会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大学生创业的基础性工程。2010年,我国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份纲要明确规定了创业教育的基本意义和范畴,对于规范、推进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因此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其实,西方发达国家对创业教育十分重视,比如美国的创业教育经过近60年的发展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业学科体系,其范畴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的教育。我国可以引进美国先进的创业教育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丰富创业课程培训体系,创新创业培育模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培训、制定创业计划。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安排经费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高校还可以探索引进企业教育和培训模式,“聘请有着丰富创业和创业投资经验的业界资深人士担任指导,并定期和学员见面,并具体建议指导”。②而且,“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创业的动态跟踪系统,探索跟踪大学生创业成功或失败的样本,把握大学生创业过程的时间动态性本质以及创业演化特征”,③为创业教育提供鲜活的案例范本。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积极设立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资金、实训等多方面的支持,并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代理、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另外还从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如前所言,由于目前政策规定的抽象性、不协调性、难以操作性等缺陷,因此迫切需要各级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各项具体实施细则,以“尽量扩大政策的受益面和不同创业类型大学生的需求”。④当前,政府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努力在社会保障政策上予以倾斜,确保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社会待遇。此外,政府应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要求以及企业特点,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机构,对有强烈的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开展定期的创业培训课程,促使其进一步树立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自我创新能力。
  争取社会支持,拓宽创业培养渠道。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问题,不仅要依靠高校的努力以及政府的各项支持,更需要社会的共同关心。我国高校应该主动走出去,不但要与企业合作,还要与科技园区、社会公共组织、各级行业协会建立稳定的广泛的社会联系和沟通机制,努力拓宽大学生创业的平台和渠道。有学者指出,要共同构建互动发展的“三区联动”创新网络机制,以大学校区为依托,以科技园区为平台,以资源在公共社区的集聚、共享、融合为抓手,形成强有力的区域创新集聚氛围的区域创新网络。⑤大学生可以在各种社会渠道中,学习创业技能,感受创业文化,积累各种创业资源,为将来走向创业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本文系2010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阳光计划”项目“基于高校危机干预体系的心理转介标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2YG17)
  注释
  ①夏大庆,解芳:“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问题探析”,《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3期。
  ②张帆,张玮:“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国人才》,2003年第7期。
  ③马君,郭敏,张昊民:“大学生创业模式及其动态演化路径”,《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第3期。
  ④夏人青,罗志敏,严军:“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 年)”,《高教探索》,2012年第1期。
  ⑤夏光,屠梅曾:“‘三区联动’的内涵、机制剖析及理论演进脉络”,《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第9期。

推荐访问:探析 困境 对策 大学生创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