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3月29日 06:15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2022年度党史人物故事200字

发布时间:2022-08-14 12:05:09 浏览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党史人物故事2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党史人物故事200字

党史人物的故事200字5篇

【篇一】党史人物的故事200字

陈独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

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牺牲后,1933年由党在白区的秘密组织将其安葬在万安公墓内。新中国建立后,在河北乐亭、北京等李大钊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相继建立了李大钊的纪念馆。1983年10月,李大钊烈士陵园在北京万安公墓建成,中共中央领导亲自参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李大钊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林祥谦,1892年10月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农民家庭。1906年进马尾造船厂当学徒。由于他聪明好学,很快掌握了钳工技术。1912年他通过技工考试,进入汉口江岸铁路工厂当钳工。当时的京汉铁路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吸血管道,又是封建军阀进行统治、互相混战的工具。近3万京汉铁路工人过着“成年累月做马牛,吃喝如猪穿如柳”的苦难生活。为了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收入,林祥谦曾和工友们开展过小规模的罢工斗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武汉党组织负责人陈潭秋、项英等人经常深入到江岸区的铁路工人中,宣传革命道理,很快发现了富有反抗精神又在工人中有着很高威望的林祥谦。在陈潭秋、项英等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林祥谦阶级觉悟很快提高,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林祥谦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会议,并作为发起人之一筹备组织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1922年1月,江岸工人俱乐部成立,林祥谦被选为干事。由于他办事公正,乐于助人,为工人谋利益,深受大家的信任和爱戴。1922年夏天,林祥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当选为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委员长。

夏明翰,字桂根,祖籍湖南衡山县,1900年农历八月生于湖北秭归。1917年春,出身名门望族的夏明翰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湖南,夏明翰、蒋先云等和同学们奋起响应湖南省学联的号召,走出校门,奔向社会,开展声势浩大的爱国宣传活动,发动罢课,推动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

1920年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夏明翰,在何叔衡的帮助下来到长沙,结识了毛泽东,成为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的第一批学员,开始大量阅读进步书刊。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夏明翰等按照中共湖南区委的指示,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和组织长沙人力车工人罢工斗争。

向警予 ,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出生,湖南溆浦人,土家族。1912年以优秀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入周南女校,并将名字改为向警予,表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周南女校被人称为“女革命家的摇篮”,向警予在这里认识了蔡畅,并通过她结识了蔡和森和毛泽东。

1919年秋,向警予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同年10月向警予和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2月,向警予和蔡和森一起赴法勤工俭学。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两人产生了爱情。1920年他们在法国蒙达尼举行了婚礼,结婚照是并肩坐着阅读《资本论》,表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他们结合的思想基础。

1921年底向警予回国,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她为党中央妇女部起草了《妇女运动决议案》等许多重要指导文件,发表了《中国最近妇女运动》、《中国妇女宣传运动之新纪元》、《妇女运动的基础》等大量论述妇女解放运动的文章,培养了大批妇女工作干部,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4年,向警予直接参加并出色领导了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大罢工,罢工最终取得胜利。这两次罢工为迎接工人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瞿秋白 ,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北京爱国学生运动,被选为专修馆学生总代表,参加了北京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为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4年1月,他和李大钊、毛泽东、李立三等一起出席国民党一大,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后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做了大量工作。1925年1月,在党的四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参与领导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后来,在党的五大、六大,他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后在黄州任教员。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 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1916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1918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1919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李达,1890年10月生,湖南永州人。1919年五四运动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主编《共产党》月刊,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1921年8月至1925年5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员。1921年9月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1922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同年11月应毛泽东邀请到长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并主编自修大学机关刊物《新时代》。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险恶环境中,他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阵地,成为卓有建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号召党的高级干部学习此书。建国后,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和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1966年8月在武汉逝世。

蔡和森,湖南双峰人,1895年3月出生于上海。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他“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认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很快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初,他先后致信毛泽东等,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中国与改造世界,要发展中国革命,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称这个党为“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对他的主张“深切赞同”。同时,蔡和森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理论、方针及组织原则也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为党的创建和早期党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斗争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共中央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成为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1922年6月,他出席党的二大,参与起草二大宣言,为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作出了贡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2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组织发表并亲自撰写大量文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纲领、主张等,揭露和批判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维护、推动国共合作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大量工作。这期间,他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正确观点。

邓恩铭,1901年生,贵州省荔波县人,水族。1918年,依靠在山东的亲戚资助,邓恩铭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出版以介绍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励新》半月刊,积极为该刊撰写文章,介绍新思想、新文化和俄国十月革命。

1921年春,他与王尽美等人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与王尽美一起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济南建立中共山东支部,任支部委员。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1898年出生在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他被发展为外埠会员。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任主编。《励新》半月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登载了许多有关社会改造的文章,抨击时弊,启发青年觉悟。1921年春,他与邓恩铭等发起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他们一同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此,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尽美,并“尽善尽美唯解放”,抒发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信念。

党的一大之后,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王尽美在山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任书记。1922年1月,他和邓恩铭、高君宇等人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6月,为适应工人运动发展需要,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建立,王尽美任主任。7月,他赴上海出席党的二大。会后,他同邓中夏、毛泽东等人共同起草《劳动法大纲》,成为这一时期党指导工人运动的纲领。

任弼时,原名任培国,湖南湘阴(今属汨罗市)人,1904年4月30日生。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任团中央总书记。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国共合作破裂后,1927年8月7日出席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积极主张土地革命,当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928年在中共六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11月与贺龙率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长征中坚定地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同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作斗争,力促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华北分会委员、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和朱德、彭德怀等率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抗战。1938年3月,代表中共中央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系统地汇报中国抗战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阐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共产国际的理解和支持。1940年3月回国后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和大生产运动,并受中央委托主持《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1943年3月与毛泽东、刘少奇组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书记处。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46年后,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转战南北,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制定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和开展土地改革工作。1949年初,指导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被推选为团中央名誉主席。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军事家。1907年生,湖南会同人。侗族。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井冈山斗争,转战赣南、闽西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被朱德赞誉为“青年军事家”。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转战闽浙赣皖边。1935年1月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领导部队开展游击战争。

李克农(1899—1962),安徽省巢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委宣传委员,中央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军工作部部长,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参加了长征。西安事变时,任中共赴西安谈判代表团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驻上海、南京、桂林办事处处长,八路军总部秘书长,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情报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秘书长,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军委情报部部

【篇二】党史人物的故事200字

湖南党史人物故事

无[1]

【期刊名称】《《湘潮》》

【年(卷),期】2019(000)008

【摘要】段乃文临危守节段乃文,字心丹,笔名之子,1901年3月17日出生于南县南洲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6 1929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37年创建湖南私立湖西初级中学并公推为校长(今湖南省属重点中学——南县一中)。1943年4月7日(农历),日寇犯境,段校长躬率师生舟载教具欲避难至益阳。8日,遭日汽艇阻于厂窖汀浃洲,被敌所掳。9日,敌威逼其挑运劫后民财。段公昂首嗔目,义正言辞:宁死不当亡国奴.枪响弹啸,民族之气,国士之风,饮恨长空。年仅四十二岁。后,国民政府内政部颁令褒扬日:""""查湖南省南县段乃文,值县境被日寇沦陷,躬率学生出险,不幸途中遇敌被掳,骂贼不屈,竟遭杀害,大节嚼然,殊堪矜式,应予褒扬,以彰忠烈,此令。""""

【总页数】1页(P.2-2)

【关键词】党史人物

【作者】无[1]

【作者单位】[1]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1

【相关文献】

1.三十六载成就 湖南党史人物“活字典”——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夏远生侧记 [J], 刘瑛

2.湖南党史人物故事汤载福壮烈殉难 [J],

3.“党旗飘扬——熊清泉贺安成书画湖南杰出党史人物作品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 [J], 杨丹

4.党史人物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关于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几个问题 [J], 姜华宣

5.陈独秀对湖南早期党史人物群体成长的影响 [J], 罗玉明; 董丽霞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三】党史人物的故事200字

党史人物——董必武,名人故事

  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人。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后在黄州任教员。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1916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1918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1919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句子,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出版有《董必武选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诗选》、《董必武年谱》。

  194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篇四】党史人物的故事200字

党史人物:铁面无私胡耀邦

党员领导干部能否管好自己的亲属,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胡耀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铁面无私,为全党干部树立起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全家每人每天都要吃两顿粗粮”

  1952年,胡耀邦夫妇终于在四川南充迎来小女儿的诞生。全家人特别高兴,孩子的外婆说,已经有了三个孙儿,这回又有了孙女,应该满足了,就给刚刚降临人世的女儿起名满妹。按理说,这个最小又是唯一的女儿肯定备受宠爱。然而,胡家兄妹从小就是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长大的,满妹也不例外。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家粮食紧张,城市人口的定量都很低,副食品更缺乏,全国人民都在挨饿。满妹当时正在上小学,也吃不饱饭。她在回忆录中写道:“那时,最让人激动的事就是能吃到东西。”只有挨过饿的人,才能有这样刻骨铭心的感受。

  胡耀邦是中央委员,按规定有补助;
但他给家里人也定下了规矩:“全家每人每天都要吃两顿粗粮,不许吃补助和细粮,因为那是特殊化。”

  胡家三个儿子平时都住校,只有满妹一人是走读,在家里吃饭。炊事员老张自己有五个儿子,可一个女孩都没有,特别疼她。每当有客人来打“秋风”时,总是偷偷留下一点好吃的,给满妹回来吃。

  那时走读,中午要带一顿饭在学校吃。有一次,老张给满妹带午饭时悄悄装了点米饭,不巧被人发现,告诉了胡耀邦。胡耀邦把老张叫来问:

  “你给满妹带米饭了?”

  老张不回答。

  “不是规定一天只有一顿细粮吗?你怎么给她吃两顿呢?”胡耀邦接着说。

  老张涨红了脸,强辩着:“谁说的,谁说的?没有的事儿!”

  出了门,他自言自语地嘟嚷,“家里就她一个,人小又吃不了多少。同学们都带细粮吃,咱们家老带粗粮,怎么好意思!”

在满妹的记忆中,只有这一次,父亲过问了家里的柴米油盐。

“我们家的人不应该走后门”

  1966年,“文革”开始了,胡耀邦夫妇都受到冲击。胡耀邦被打成“走资派”,发配到了河南省潢川县黄湖农场劳动。满妹的母亲境况更惨,孑然一身,在牛棚里熬了一年多。胡耀邦的几个子女成了“走资派”的后代,也跟着倒霉。

  1968年,满妹被分配到北京市造纸总厂当车工。一年之后,看到大家陆续都去参军了,她就自作主张,找到了父亲在晋察冀野战军三纵队时的搭档——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郑维山。她托警卫员带话:“我是胡耀邦的女儿,想请郑司令员帮我去当兵。”

  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当上兵,满妹深感不易。她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根本不在乎兵种如何、部队驻在何地,乐不可支地来到当时全军最大的柏各庄农场,在师医院当了名卫生兵。”

  可是,几年兵当下来,满妹却发现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被推荐上了大学。苦闷的她,给父亲写信,希望父亲能托托关系,让她也有个上大学的机会。

  胡耀邦很快回信了:“你原先分配在工厂,后来当兵我是不知道的,内心也是不赞成的,因为是走的后门。现在又提出想上大学,我认为你应该靠自己的能力。我们家的人不应该走后门,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那时的满妹完全不能理解父亲,把信撕得粉碎。打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指望能沾父亲的半点光。

  后来,满妹每当回忆起当年撕信的情景,总是满心愧疚。

  1982年,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便召集了家庭会议。他把在家的人都叫到小客厅,郑重地对大家说:“中央可能要我担任非常重要的职务。我想先向你们打个招呼。今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要以为天恩祖德,千万不要忘乎所以。如果你们中有任何人出了问题,只能是自己负责。我是不会讲情面的。”

  在满妹的印象中,这是他们家唯一的一次家庭会;
也是父亲唯一一次如此严肃地跟他们谈话。

  胡耀邦任总书记期间,正是社会上“出国热”、“经商热”高温灼人的时候。

  看到一些朋友相继出国留学或进修,学个专业,拿个学位,满妹也动心了,觉得自己也应该把一直戴在头上的那顶“工农兵学员”的帽子摘掉。当时,日本的一个学术团体找到满妹,问她:“愿意到日本进修吗?读个学位或者走走看看都没问题。费用你不用担心,你可以一个人来,也可以带着先生和孩子一起来。时间长短也取决于你,要几年就几年。”

  满妹考虑了很久。可想到那次家庭会和父亲多年的要求,谢绝了对方的好意。胡耀邦在任职期间,胡家兄妹唯恐有损父亲的形象和影响党的声誉,都自觉做到“四不”:一不干政,二不要官,三不经商,四不出国,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共产党人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

  胡耀邦说过:“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的,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注意维护总书记的形象和党的声誉,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地位为家族和亲属谋取过任何的利益。

  1981年,胡耀邦的侄儿胡德资(其胞兄胡耀福的二儿子),经县里的一个领导帮忙,在岳阳轻化公司安排了工作。按常理,侄子安排了工作,是件好事。尽管不太符合原则、程序,只要自己装作不知道也就过去了。但胡耀邦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绝不允许家人利用自己的影响谋半点私利,马上责令那个县里的领导将侄子退回农村。

  这事刚过了几天,胡耀福到北京去看弟弟。他压根儿就不知道岳阳安排儿子工作的事。

  一见面,胡耀邦满脸怒气地对哥哥说:“你在下面开后门!”

  胡耀福被说得一头雾水。

  胡耀邦怒气未消,继续斥责说:“谁这样搞,我就开除谁的党籍!”

  胡耀福渐渐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大叫冤枉,发起脾气来:“耀邦,你这个人忘恩负义!你在北京当总书记,我在家里当农民。要是在过去,我就是皇亲国戚。但是现在,我在家里当农民,日子不宽裕,有人关心一下我家又怎么了?难道我的儿子就不能当工人了?”

  结果,两人互不相让,大吵一通,不欢而散。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当晚他就委托秘书电告家乡的党政领导,不能敲锣打鼓搞庆祝活动,不准哥哥外出作报告。1982年,中共十二大,他当选为总书记后,又定下了一条规矩,不准亲友上京找他办事,不准亲友打着他的招牌办事。直到胡耀邦逝世,他在浏阳的亲属没有一个人转为城市户口、安排工作的,全都是普通农民。

  这些小事,当时并没有见诸媒体,但却不胫而走,广为传颂。

  胡耀福老人病逝之后,浏阳有人送来一副挽联:

  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做赤子;
下无先例,一代“皇兄”是农人。

“我不是家乡的总书记,不能为家乡谋特殊利益”

  上世纪80年代初,浏阳县委托胡耀福到北京找胡耀邦给家乡批点化肥。其实,为家乡办点实事、解决点实际困难,是许多领导干部津津乐道的事儿。家乡需要化肥,县里领导派哥哥来说情,当时只要自己不反对、不表态,手下的人也就给办了。但是,胡耀邦态度非常鲜明,在原则问题上不退让,甚至不惜与哥哥闹翻脸。他嚷道:

  “谁找我走后门、批条子,就是把我看扁了!”

  胡耀福听后,也急了,站起来情绪激动地说:“是老区人民要我来的,又不是为我自己!要是我的事,绝不来找你。”

  胡耀邦仍坚持说:“那也不行!”

  胡耀福一气之下走了。

  后来,胡耀邦经常对希望他在家乡建设上给予帮助的乡亲们说:“革命老区搞建设,应该支持。但是应该按程序报告上级有关部门,不能找我。我不是家乡的总书记,不能为家乡谋特殊利益。在我这,要马列主义有,要特殊化没得。”

  胡耀邦在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重要职位上工作了整整六年,但他硬是没有给家乡人批过一张条子,没有给过家乡人一点特殊,也没有给过亲戚们一点照顾。然而,忠厚淳朴的浏阳人民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1988年冬天,胡耀邦在长沙休息。浏阳县委的几个同志来看望他,谈到家乡一些地方还不富裕时,胡耀邦心里很不安,表示未能替家乡人民办点实事,常感歉疚。

浏阳的同志诚恳地宽慰他说:“你是中国的总书记,心里想的是10亿人,浏阳130万人是包括在内的。”客人们走后,胡耀邦还在想着他们的话,感慨地对妻子说:“家乡的人民这么理解我,令我十分感动。”

左权(1905~1942),字叔仁,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湖南省醴陵县人。他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

   左权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0。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

 全国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严密细致的参谋业务,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受朱、彭的赞扬。1940年秋,协助-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11月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行黄崖洞保卫战,经8昼夜激战,以较小的代价歼敌千余人,被-称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他还“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从1939年至1941年,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 《埋伏战术》 《袭击战术》 《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余篇。左权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0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赞誉他是“中-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0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篇五】党史人物的故事200字

1963年岁末,周恩来、陈毅一行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为期九天的访问。经过了民间活动、官方活动,加上阿方举行的跨年晚会后,已经是除夕之夜的凌晨四点了。
的翻译范承祚在四楼的办公室里整理好一天的翻译文件资料后,已经是凌晨四点四十分。他蹑手蹑脚地下楼,准备回到位于房间隔壁的他的卧室。就在他尽可能放轻脚步怕吵着时,一声无比亲切熟悉的声音传来:“小范啊,怎么还不休息啊,明早还有事呢。”
定睛一看,只见身披旧尼大褂,站在走廊尽头和警卫员在谈什么事。他不理解为什么说明早还有事,因为明天是大年初一,而且经他翻译的行程安排表上,明天上午是没有活动的。但是小范也没敢多问就回房了,累得合衣躺下,领带都没有解开就睡着了。
第二天,天朦朦亮时,的换班警卫就把小范叫醒了,“快起来,等你呢。”一看表,才早晨五点多,他想起凌晨说的“有事”,就敢忙爬起。
来到大厅,看到已经穿戴整齐的周,神采奕奕,风度翩翩地从行宫的汉白玉台阶上拾级而下,完全看不出他已经连续参加了几天的活动,而且很可能昨晚又是一夜没合眼。
金碧辉煌的大厅经早起的工作人员清扫收拾,已经又焕然一新,想象不出两个小时前这里刚办过一场盛大的狂欢。此时大厅几乎没有任何人,显得很安静。可就在刚走到了大厅里,大厅的门竟突然打开了,涌进来几十号阿尔巴尼亚行宫的工作人员。他们在一大清早做完打扫后,没想到来自中国的也这么早就起来了。
于是他们惊喜万分地涌到的身边,都想一睹周的风采。而似乎并不吃惊,他一个个地与这些清洁员、厨师、接待员、仓库保管员等握手问好,给他们拜年。有拿着簸箕的清洁女工局促地站在墙角,不好意思上前,也一并地上前握手,表示感谢。
这时,小范才明白说的“有事”原来是这么回事。特意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在没有任何事先安排的情况下,来给阿方的工作人员拜年。
遗憾的是,因为现场没有任何中方和阿方的官员,也没有中外记者,所以这温馨的一幕,没有留下任何图片和报道,只是在这些工作人员的心里,留下了永
1

远值得回忆的感动。
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向前在雪山上来回巡视正在爬雪山的部队。突然发现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这位战士没有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他立即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徐向前严厉批评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胆怯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出发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仍然是激动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穿上了,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东北局党组织重要领导职务的陈云,就向亲属子女提出了极为严格的“约法三章”: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
不准翻看、接触只供他阅读的文件、材料
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
对于陈云的“三不准”要求,他的亲属子女几十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认真执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的爱人于若木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上下班和陈云走的是同一路线,尽管顺路,但她一直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从没有搭乘过陈云的小汽车。
他的女儿陈伟华在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从农村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人事部工作。
考虑到教学一线教师紧缺,她在陈云的鼓励下毅然放弃了国家机关的工作岗位,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当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直至退休。陈伟华弃政从教的事迹成为当时教育界的美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陈伟华忆称,“文革”期间,父亲被下放到江西,在那里待了2年7个月,“一家7口人分散于全国各地,后来姊姊曾到江西给父亲做饭,照顾他的生活10个月”。
2

爸爸对姊姊说,“你在我这儿10个月,没有给国家干事,是为了照顾我,你不能拿国家的工资”。让姊姊把这10个月的工资全部退给了单位。
3

推荐访问:党史 人物 故事 党史人物故事200字 党史人物的故事200字 党史人物的故事200字左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