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5日 07:33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2022年红岩精神感悟(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2-08-01 20:05:04 浏览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红岩精神感悟(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红岩精神感悟(精选文档)

红岩精神感悟4篇

【篇一】红岩精神感悟

《红岩》读书感悟

  你知道祖国的山河为什么这样美丽如画吗?你知道红领巾为什么这么红吗?《红岩》,它会告诉你。下面快随小编来看看“《红岩》读书感悟”。
  《红岩》读书感悟
  从小在长辈们的故事中长大,其中关于共产党革命英雄的故事,关于敌人对地下党员实施的酷刑,令我小小的心中满是震惊,同时对刘胡兰、董存瑞、江姐、许云峰许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充满了崇拜和钦佩。寒假中,我捧读了中国军事文学名著《红岩》,重新回味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红岩》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在渣滓洞、白公馆等狱中,敌人对我地下党员实施酷刑,妄图从他们口中获得机密,并疯狂屠杀我革命志士的故事;
许云峰、江姐、成岗、木青竹等共产党员在叛徒告密、敌人严刑拷打下坚持不懈,毫不退缩地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最终击败了敌人。正是他们的努力,才有了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在书中,我看到了无数大义凛然的革命烈士:意志像钢铁一样的江姐、许云峰,沉着稳重的成岗、余新江,为了革命忍受痛苦的华子良等等。尤其是特务们为了从江姐口中套出党的重要机密,将粗长的竹签钉入她的指甲缝间的那一段,我读了不禁声泪俱下,那种刺骨钻心的疼痛简直令人发指!而江姐总是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还有许云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和威逼利诱,始终坚强不屈,不为所动,他以超人的意志,在敌人魔掌中两次战胜死神,在与世隔绝的监狱中用双手艰难挖出一条越狱的通道,留给战友,自己却壮烈牺牲。
  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肉体上的磨丝毫动摇不了革命者的的斗志;
而狱中的艰苦生活,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无可奈何的敌人不得不承认:任何刑具对革命者都是没有效果的。书中描写许云峰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其坚定、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尤其令人难忘:
  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
  我将许云峰、江姐临刑前从容告别,英勇就义那段反复读过,每次都令我产生莫名的震颤。我想之所以打动我,奥妙大约就在于它唤醒了我心底那份因生活恬适而休憩未醒的憧憬,那是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接班人永恒的奋斗之梦。

【篇二】红岩精神感悟

《红岩精神》读书心得“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这熟悉的《红梅赞》,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歌乐山麓、嘉陵江畔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用热血与生命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即红岩精神的真实写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岩精神》一书,概括和阐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山城重庆培育起来的红岩精神的核心内容、深刻内涵、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指导意义,它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理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红岩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重庆。其基本内涵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重庆市委将其概括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
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
: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红岩精神》全书分为6章,其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章概括了红岩精神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说明了革命精神圣地红岩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璀璨明珠,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精神支柱,闪耀神州大地的革命精神。

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介绍了红岩精神的四个基本内涵: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第六章讲述了红岩精神新时代的内涵、红岩精神长远的指导意义和立足新的实践弘扬红岩精神。

红岩精神在新的时代的内涵如下:红岩精神体现的忠于理想、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红岩精神体现的无所畏惧,坚韧顽强的英雄气概,是共产党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不熄火炬;
红岩精神体现的求真务实、大胆开拓的创新胆略,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
红岩精神体现的顾全大局、团结进步的革命风格,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促进和谐、团结奋斗的强大支撑;
红岩精神体现的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是新时代共产党人联系群众、亲民爱民的精神支柱。

红岩精神具有的长远指导意义如下:红岩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本色,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启示;
红岩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的丰富时代内涵,为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红岩精神大大的升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为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立足新的实践弘扬红岩精神,具体如下:将红岩精神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将红岩精神升华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将红岩精神转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
将红岩精神贯彻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将红岩精神内化为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

通过阅读《红岩精神》一书,进一步了解了以周恩来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仁人志士留下的宝贵财富,学习广大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坚持团结、奋斗、爱国、奉献的红岩精神,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立足本质岗位,团结同志,热爱祖国,将红岩精神转化成建设祖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篇三】红岩精神感悟

红岩精神薪火相传——读《红岩》有感

作者:王建荣;曹燕红

作者机构:;

来源:农业发展与金融

ISSN:1006-690X

年:2011

卷:000

期:011

页码:105-107

页数:3

正文语种:chi

摘要:"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曾被几代人传唱,经久不衰,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觉得那么动人、感人,那么催人泪下.为纪念建党90周年,在农发行总、分行开展的"追忆红色岁月、畅想金色未来"女职工读红色书籍活动号召下,我们再次满怀崇敬之情翻开《红岩》这部不朽的红色经典佳作,体验书中那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和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仰望先烈,漫卷丹心,再度回首那段风雨如磐的岁月,这种心境不同往日.

【篇四】红岩精神感悟

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的比较研究

医药技支部 李燕

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其中,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它被称为“中华魂”,是党的“瑰宝”, 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

在重庆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召开之际,通过对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的比较研究,从产生背景、科学内涵、历史和现实意义等方面了解和认识我们党的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我们这今天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概 述

1.1 有关本课题的研究状态

二十多年前,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和宣传、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热潮,在革命精神的家园里百花齐放。“这是国人在新的中西文化冲突中经过精神流浪后返回自己精神家园,寻找安身立命之所,构建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新的精神支点的新探求。”——郭必选。近年来,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也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各地的研究会、研究院相继成立。学术界对延安精神和红岩精神这两种革命精神的分别研究都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通过深入阅读和再三审视这些研究成果,从一定层面来说,这些文章都有很大科学和学术价值。但是,笔者从中发现能够同时对延安精神与红岩精神这两种革命精神进行综合性、系统性、比较性、全面性的研究,揭示这两种革命精神之间的关系的学术文章很少。于是从这个角度来发现、挖掘、理解和弘扬延安精神与红岩精神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1.2 本文的结构安排

本文通过对延安精神与红岩精神这两种革命精神系统的研究,探讨这两种精神的形成、渊源、科学内涵以及现实意义,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一部分将会从产生时间、历史环境等方面介绍两种精神产生的历史过程,以期能够清楚的呈现这两种革命精神原貌,第二部分将详细分析这两种革命精神具有的科学内涵和实质,揭示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第三部分将讲到继承和发扬两种精神的现实意义,让这样的革命精神参与到指导今天的工作中来,最后是简单的小结。

2.两种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延安精神和红岩精神都是时代的产物,它们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有着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2.1 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

2.1.1 中共中央奠基陕北为延安精神的产生搭建了历史平台。

中央红军自从1934年10月16日夜渡于都河踏上长征路以来,一直想找一个落脚点,创建新的根据地,直到红军到了甘肃哈达铺,从国民党的报纸上,得知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于是,中央在甘肃通渭榜罗镇明确提出了落脚陕北,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斗争的决定。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369天的行军作战到达陕北吴起镇。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威武雄壮的历史剧,把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丰富光大为延安精神。

2.1.2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指导和团结全国人民进行英勇抗战是延安精神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熔铸升华为延安精神。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2.1.3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为延安精神的产生奠定了丰富的社会基础。

在政治方面,陕甘宁边区是第一个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的区域,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在经济建设方面,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最首要和最根本的问题是发展生产,开辟财源,加强边区的自给能力,改善人民生活,保障供给,支持长期抗战。在文化建设方面,陕甘宁边区是繁荣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一面旗帜。

2.1.4 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发展并达到成熟是延安精神产生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并达到成熟,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七大之后,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2.2 红岩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

2.2.1 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为红岩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特定的历史条件。

中共中央南方局1939年1月被派驻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正值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已经上升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在共产党的耐心催促下,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形成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在正面战场上停止了战略性进攻,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英美为了同日本妥协,也对国民党政府劝降。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降,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美派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共中央南方局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成立的,担负着“积极贯彻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坚持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的任务。由于蒋介石由限共、溶共转到灭共的政策,采用恐怖手段,实行特务统治和个人独裁,南方局及其所属的党组织处于非常艰险的境地,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随时都有被捕、被杀的可能。同时,统治阶级灯红酒绿、腐败不堪,动摇着共产党人的意志。以上这些都要求南方局必须以富有特色的革命精神,引导、鼓舞和激励共产党人和群众同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饶的斗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些条件客观上促进了红岩精神的形成。

2.2.2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已形成的革命精神,为红岩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理性源泉。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节,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这些品格在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言行中,并被继承、升华到红岩精神的内涵中。

红岩精神形成之前,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已经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这些都成为了红岩精神的理性源泉,尤其是延安精神成为了红岩精神的直接源泉。

2.2.3 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斗争实践使红岩精神得以形成、丰富和发展。

担负南方局领导工作的周恩来、博古、董必武、叶剑英、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既具有渊博的学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极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又具有彻底的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具备了培育红岩精神的主观条件。

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他们坚定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领导人民同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饶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3.两种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与红岩精神,形成于同一时期,延安精神代表的是战斗在解放区的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的坚强意志,红岩精神则代表着战斗在国统区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貌。

3.1 延安精神和红岩精神一脉相承于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其实质是一致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分别在延安和重庆进行的斗争,虽然是两个区域,或者说是两个战场、两条战线上的斗争,一个属于解放区,是红色区域,是党通过在农村发动武装斗争而开辟的根据地,一个属于国统区,是统治阶级直接控制的区域,但他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进行的。

在根据地,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民主政权,推行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逐步由农村包围城市,这是中国革命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场。在国统区,南方局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与国民党打交道,维护国共合作。国统区和解放区工作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为了实现中国的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共同努力奋斗。所以,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指导思想,共同的领导,使得共产党人分别在解放区培育的延安精神和在国统区培育的红岩精神犹如共源之水,其实质毫无二致,完全一样。

3.2 延安精神与红岩精神从不同侧面反映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

延安精神和红岩精神产生于不同的斗争环境,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

3.2.1延安精神是革命着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升华延续,红岩精神是革命者出淤泥而不染的优良作风的充分展现。

延安时期,从外部环境来说相对平静,那时不再像长征中,红军天天面临着的是敌人的围追堵截。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三光”政策和国民党的军事、经济封锁,延安再经济上遇到了巨大困难,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没有被盖的程度。面对重重困难,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黄土地上竖起了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丰碑。解放区军民还开展了大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延安的革命者就是这样甘苦与共,共同奋斗,最终迎来了胜利。

如果说延安是一块净地,那么重庆则是“染缸”。在国统区的官僚买办奸商劣绅以及潜伏的汉奸走狗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社会上呈现一派纸醉金迷的污浊景象。要在这种奢华与清贫的强烈对比中,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完成党赋予的任务,就特别需要坚强的党性和顽强战斗的韧性,需要严格的自律精神,既要扮演好与自身职业身份相称的社会角色,又要保持共产党人的坚定立场和优秀品质,才能使共产党人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也正是通过无数这样的共产党员,才使得国统区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广大知识分子和国际人士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接受党的领导,跟着党前进。

3.3.2延安精神是革命者求实进取、勇于探索的真实写照,红岩精神是革命者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壮丽凯歌。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有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有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和人民民主性质的革命政权,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活动都是公开的。那里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的主要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同时还积极地进行着各项社会改革和生产事业,并兴起了朝气蓬勃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化运动,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我党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结合中国革命的世界,对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的颇有成效的探索,事实上造就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民主中国的模型”。这种探索对于新中国的建设,是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的。

而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国统区内,国民党掌握政权,党的组织只能处于地下状态,采取政治斗争的方式,而且往往是隐蔽的。即使是具有合法身份,被国民党允许公开活动的共产党员,也全都被置于国民党警宪特的严密监视和控制之下。在国统区活动的中共共产党人处于龙潭虎穴之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重庆的革命者随时的是如何战斗,而不是如何建设的问题。因此,延安与重庆的革命者是为着同一个目标,在不同的革命岗位上,完成着各自不同的任务。

3.3.3 延安精神所体现的是党内以及党与进步人士的团结,而红岩精神体现更多的是党与党外人士包括国民党顽固派之间的团结。

“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的这句名言,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全国抗日青年及爱国人士投奔延安的真实景象。这是延安清明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基础,再加上共产党实行了统一战线,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权利,民主人士对共产党充满信任。所以,延安成为人民向往的地方,被誉为革命的熔炉。在延安,集合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人们都是为了革命而来,共同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华民族的独立,为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同心同德地奋斗。他们赞同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一致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所以,延安是革命者的延安,是团结的延安。

在属于国统区的重庆,则是与延安完全不同的一个社会。共产党要团结的是共产党人外的更多的非党人士,包括国民党顽固派,否则,共产党人将失去在国统区有力的同盟者和生存的基本条件。南方局的共产党人,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工作,不仅同中间势力中各方面人士取得了广泛的联系,结交了大量的朋友,还特别与各中间党派,在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和实现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建立了彼此间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周恩来和南方局还在中间党派遭到国民党压制之时,与之患难与共,支持他们组织起来,并帮助其发展壮大,从而促使他们越来越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开创了党对中间势力统战工作的新局面。并最终通过在国统区的工作,不断地把党的政治影响扩大到全中国,使党的主张和政策为全国人民所接受。

4.继承和发扬两种精神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和红岩精神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它既可以激发人们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为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保驾护航,避免出现或减少发生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形象的行为乃至丧失人格、国格的现象。因而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鼓舞我们前进。

4.1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理想信念是一面旗帜,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它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在抗战时期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共产党人通过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促使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均能舍生取义,坦荡凛然正气。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充分证实这一点。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办成了许多大事,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取得了丰硕的精神成果,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民心民气,靠的就是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

今天,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更应该继承先烈遗志,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净化心灵,防止腐化堕落,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全面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升华精神境界,进一步坚定自信心和必胜心,众志成城,奋发图强,为党为人民不怕困难、不怕艰苦、努力工作、与时俱进,进一步积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4.2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是经济建设的需要。

我们今天实行改革开放,从国外吸取资金和技术,对加快我国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与否,关键还在自己的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贪图享受的风气有所滋长,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其实不然,我们要实现真正富裕的道路还很长,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远大目标,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道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

4.3 浩然的革命正气是当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红岩精神告诉我们,浩然革命正气是共产党人带领群众夺取革命胜利的最重要的法宝。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就是通过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才在国民党的统治中心重庆站稳了脚跟,取得对敌斗争的辉煌胜利。

今天,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应该养成这种浩然革命正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在引进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精神空虚、寻找刺激等不健康的东西,也乘虚而入,"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腐蚀着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一些人的道德观念发生偏差,只会索取,不讲奉献,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反科学的歪理邪说占有一定的市场,党内的不正之风也在严重侵蚀着党的肌体,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化,严重破坏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蔓延的行业不正之风,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也严重地干扰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需要正气鼓舞,人民需要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用这种浩然革命正气,去纯正社会风气,在全社会树立正气。提倡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光荣;
以权谋私,搞不正之风可耻;
提倡讲奉献、讲贡献,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决克服"权钱交易"、"唯利是图"的错误观念,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浩然革命正气,使党风和社会风气得以根本好转。

5.小结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同在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武装斗争一样,一个是红岩精神,一个是延安精神,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但并不是一种谁对谁的从属,而是交相辉映,构成了成熟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成为共产党人思想宝库中不可忽视的精神财富。

红岩精神和延安精神,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在全社会起作用,影响教育了我国好几代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更需要全社会推崇,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郭必选:中国革命精神的生长史和形态学——井冈山精神与延安精神比较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第30卷第一期.

[2] 高飞:论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中国知网.

[3] 丁贻邵:红岩精神的时代性[J].重庆大学学报,1997/03.

[4] 郭俊:红岩精神研究.

推荐访问:红岩 感悟 精神 红岩精神感悟 红岩精神感悟 红岩精神感悟200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