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6日 06:05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科技教育润染学生和悦人生底色

发布时间:2023-03-28 10:20:15 浏览数:

李娜

(大连市旅顺口区大华小学)

在“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引领下,大连市旅顺口区大华小学坚持“立德树人,科技立人”的办学思想,努力实践“科技兴校”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现代科学素养,又富有现代人文精神的创新型人才”,让科技教育润染学生和悦人生底色。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大目标,加强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育。”《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指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多年来,学校落实科学素质教育,历经八任校长,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学校重视发挥科技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倡导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学校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依据国家对科技教育的大政方针,学校从自身历史与实际出发,基于儿童核心素养发展,重新定位科技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探索实施科技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提出了“科技教育+”特色发展思路,以“科技教育润染孩子和悦人生底色”为办学目标,进一步将科技教育做大做强。

科技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是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校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办学条件确立了“用科技教育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科技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精神,训练科学思维,锻炼学生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良好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扩大学校影响力。

让教育与学生的生活链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健康、阳光、乐学”的成长环境,是学校科技教育的愿景。为实现这一愿景,学校架构了“科技教育+”的特色发展体系。“+”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一种结构,是科技教育与学校办学文化的整合。学校着力探索以尊重个体为本真,建设和谐融洽的管理文化;
以发展能力为核心,创建和睦高雅的教师文化;
以提升素养为目标,打造和乐的学生文化;
以挖掘潜能为策略,建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文化;
以期待成长为愿景,架构润物无声的和悦课程文化;
以唤醒意识为抓手,创设和美的环境文化;
实现特色与文化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围绕“科技教育+”的主旨是“面向人·涵养人·发展人·和悦人生”,从“科技+课程”“科技+生活”“科技+育人”三个目标维度进行了深入探索。

(一)优化科技教育环境

优化科技教育环境是开展科学教育的基础。学校因地制宜,深挖潜力,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已建立了“一园、六室、一长廊”的科技实践场所,为学生搭建科技实践活动的广阔舞台。

1.科普园

科普园位于学校东南角,由废弃的花坛改建。园内通过科普板报不定期向学生推送生活中的科普常识,同时种植部分植物和展示动物标本,让学生在玩中学,让科技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掌握解决生活难题的方法。

2.电子创客室

学生在电子创客室中可以认识简单的电子元器件,了解基本电路,并动手焊接一些基本电路,通过在电子制作中学习电子知识,能够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兴趣,拓宽视野。

3.无人机室

在无人机室,学生可学习无人机的概念、原理、起源、分类、应用等,了解无人机的组装,并亲自动手实践学习和操作无人机,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操作能力。

4.模型探秘室

在模型探秘室,学生可以看到直观的模型,了解模型的理论知识,能够根据图纸制作模型。在制作过程中了解掌握基本原理,细心安全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增加对模型的兴趣,克服在模型学习中的困难。

5.3D体验室

学生在3D体验室中可通过3D影片了解科普常识,如火山地震的形成过程等,使他们身临其境的同时,开阔思维,激发探索精神。

6.足球机器人室

足球机器人室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及编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机械结构的设计能力、动作编程能力、操控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

7.小牛顿实验室

在小牛顿实验室,学生用一些简易的废弃材料,经过有趣的造型设计以及丰富的色彩润色,变废为宝,装点我们的空间,装饰我们的生活,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全脑智力开发,使其思维能力充分得到提升。

8.英华科技长廊

学校将教学楼四层的西侧走廊设置为科技长廊。科技长廊包括半导体温差发电、超弹转轮、磁力转盘、神奇的普氏摆、电动机与发电机、混沌摆、潜望镜、勾股定理、立体成像、无形的力、纳米材料、手眼协调、手摇发电、手电池、双曲夹缝、最速降线、磁悬浮、希罗喷泉、惰性管、蛇形摆、太阳能电池、小小发电机、数码字符、花的隧道等24种体验活动,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获得电学、力学、磁力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寻找快乐。同时,学校还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科技知识或新闻、各类竞赛作品及取得的成果等进行展示,让师生了解最新科技动态。

(二)打造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打造科技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科技教育的关键,学校从以下两方面加强科技教育课程建设。

1.上好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开展科技教育的主要渠道,其中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课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课程的主要学科。为了充分发挥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课在培养学生科技兴趣和科技素养的核心作用,学校优先考虑让具有高尚的师德素养和较高的专业能力教师承担学科教学。现任的科学课教师是大连市科学学科骨干教师,信息技术科教师是区教师进修学校兼职教研员。

在开展科技教育课程建设中,学校还注重加强科学课与信息技术课及相关学科整合。例如,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三单元《地球的表面》《火山和地震》,这些教学内容比较宏观,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因此,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宏观的宇宙现象时间漫长的变化,浓缩成几分钟的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的形成过程,把复杂的地壳运动变得具体、形象。通过科学课与信息技术课的结合,不仅让学生对地球的地壳运动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还能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科学兴趣。

再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时,教师改变以往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想象的教学方法,而是注重与科学学科有效融合,结合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改变》的知识,通过播放造雾、造露和霜、造雨的科学实验演示短片,帮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过程,从而更为直观、有效地助力学生解决学习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新校本课程

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是提高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进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为突出学校“科技育英才”的办学特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学校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挖掘教师潜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先后开设了20多门科技类校本课程,如四维魔法空间、电子创客制作、模型探秘、机器人足球、电脑编程、无人机、华容道、九连环、七巧板等课程。学校将每周三下午定为科学课程时间及社团活动时间,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课,实行“走班制”教学,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通过开设科技校本课程,学生系统地学习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到科技探究的乐趣,提高了科学素养。目前,参加科技社团活动的学生达到500多名,占全校总学生数的50%以上。

(三)提高师资科技素养

科技教育的开展需要师资作保障。学校要求全体教师都是科学素质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育及学校各项活动中渗透科学素质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出经费支持科技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培训活动,同时让科技骨干教师担负培训学校科技教师的任务,大力开展与先进学校交流学习,扶持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共建。

多方合力使学校科技教师队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壮大,他们热爱科技教育,掌握科学素质教育方法,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辅导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学校拥有专职科学教师3名,信息技术课教师2名,兼职科技辅导员30人,涌现出省、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20余人次,还有几十位教师获省、市科技创新大赛指导教师证书。

(四)创新科技活动模式

开展科技活动是进行科技教育的主要载体。在长期的科技教育实践中,学校不断进行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探索,每年都要开展一些规模较大的科技教育活动。如每年一次的“科技节”“环保宣传月”“海洋节”等,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展示才华的舞台,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学校精心组织每年一届的科技节,到2022年已经举办了23届。每一届科技节都有精彩亮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兴趣。学校定期组织科技创新大赛、小发明大赛等竞赛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比赛。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学校设立了“奇思妙想奖”。学生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探索与发现发明创造出“金点子”就会获奖,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学校还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表彰。从班级之最、年级之最到校园之最,层层选拔,使更多的学生分享科技创新的喜悦。

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外科技教育基地,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参观科技教育基地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科技比赛,开阔学生的科技视野。

(五)实施融合式科技教育

1.科技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

作为省市区科普教育基地,学校强化教育资源对社区的衍射引领功能,主动承担起了为社区提供大众性、公益性、针对性教育服务,引领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职责。学校依托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类学习的资源,创设各种有利的学习条件,成为社区群众文化学习的活动中心。学校科普书籍向社区群众无偿开放,家长带着孩子们来学校借书,创设浓郁的社区学习氛围。

2.科技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

学校积极探索艺术教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及科学审美能力,通过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以及科学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带给社会的变化以及艺术对科技发展的作用的认识和思考。学校还注重为学生创设展示的舞台,每年举办艺术节,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在舞蹈、声乐、器乐、绘画、手工、摄影等方面的艺术特长。

3.科技教育与教学改革融合

科技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科技素养的教育,同时也为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学校深入研究立体结构课堂教学,引领教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推进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在区教育局和香港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旅顺—香港两地立体结构化课堂教学改革交流研讨活动”,近三千人通过线上、线下参与了研讨交流。通过对生本课堂的不同维度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与兄弟学校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北京、香港两地专家的指导与引领,学校在改革的路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4.科技教育与生活融合

科技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了加强科技教育与生活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学校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探究生活问题中亲身感受到科技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太阳钟》一课,这节课是以研究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重点内容。教师改变了以往在室内实验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到室外以太阳为光源进行实验研究,由室内转向室外探究,让学生利用自身的影子去探究影子的秘密。教师通过一找一藏两次活动,无形中的比较易于学生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学生对影子的描述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变得更加逼真、细腻。

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学校科技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一大批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技教育要坚持普及性和参与性,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突出探究性和体验性,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文化氛围。

学校的科技教育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学会了“收集资料,鉴别材料,实验操作,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初步树立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要当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型人才的远大志向。

近年来,学校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科技赛事,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擂台赛、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运动会等赛事中获奖。特别是在燎原计划2020年全国第一届青少年学科创造教育在线创新思维展示活动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多名教师被评为优秀科技辅导员、科技伯乐等荣誉称号。学校被授予省、市科普基地校、创造教育基地校。

过往的足迹能感悟当下,也能辨析未来。在热爱科学、尊崇科学、鼓励创新的办学传统浸染下,学校将不断探索追求“科技教育+”特色发展之路,让科技教育之花在校园盛开。

猜你喜欢 科学科技学校 点击科学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12期)2019-09-23科学大爆炸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科技助我来看云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7年9期)2018-03-15科技在线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7年4期)2017-06-30科技在线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6年6期)2016-08-19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科技在线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5年10期)2016-01-20科学拔牙小雪花·成长指南(2015年3期)2015-05-04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衰落的科学雕塑(1999年2期)1999-06-28

推荐访问:和悦 底色 人生

相关文章:

Top